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回到三国当皇帝> 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结盟吕张

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结盟吕张

  而且李琛之所以殚精竭虑的走到这一步,不就是为了给汉人在这个乱世之中多保留一些元气吗?
  如果这个时候他集中兵力和袁曹联军展开旷日持久的大战,必将无暇分心抗灾的事情,到时候极可能会出现两头都顾不住的情况。
  现在这个时代,李琛感觉自己就像是在走钢丝一般,脚下是万丈深渊,容不得出半点纰漏,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的下场,所以一直以来,他都小心翼翼,不敢犯错,宁可求稳慢一点,也不轻易冒险。
  眼下表面看他已经取下了徐州,占据了豫州和徐州两州之地,实力很强,但是实际上有苦自知,徐州刚刚取下,在经过陶谦这些年的祸祸下来,徐州地方经济实际上是已经濒临崩溃,老百姓也差不多算是民不聊生了。
  这个时候取下的徐州,非但不能给他提供任何钱粮方面的帮助,反倒一旦蝗灾来临,还会像一个无底洞一般的吸走豫州这边储备的粮食。
  如果想要让徐州稳定住局势,并且为他产出钱粮,那么最最起码也需要等到明年夏收,在这之前,偌大的徐州,除了彭城和下邳之外,新取得的东海郡和琅琊国对他来说,只能算是负资产,目前不但没有产出,而且只有投入。
  加之刚刚取下的济阴郡,同样也是这种情况,在明年夏收之前,不可能给他产出任何效益,只能不断的投入,刚好又遇上蝗灾,那么济阴郡接下来肯定会是重灾区。
  李琛之前是把豫州之地经营的很不错,手头攒了一些存粮,但是现在要同时支应这么多大军人吃马嚼,同时还要接济新取的地盘,就算是他再富有,也架不住这样的折腾。
  除非他也像其它势力那样,完全不顾治下百姓死活,横征暴敛实施先军政策,一切先满足军事需求,管他老百姓死活,那样的话,他也就不是他了!
  荀攸和郭嘉跟着李琛这么长时间,也都明白李琛的为人以及他思维方式,知道李琛并非是那种为了扩张地盘而穷兵黩武的匹夫,李琛确确实实是一个爱民之人,骨子里是想要多活一些百姓,让老百姓日子过得好一点。
  所以他们在为李琛出谋划策的时候,自然而然也就会以李琛的思维角度出发,用李琛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把民生这件事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上,然后才是军事方面的问题。
  这也是一个谋士应有的素养,而不是把自己置于主公之上去思考问题,急主公之所急,想主公之所想,和主公的目标和利益高度一致,这才是历史上名臣的最重要的素质。
  所以当听了郭嘉和荀攸的建议之后,李琛便下定了决心,将取陈留的念头先压了下去,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决定和吕布、张邈结盟,一起对付曹操和袁绍。
  董访和侯成听了李琛的决定之后,都大喜过望,这次他们出使定陶,能说服李琛和吕布、张邈结盟,其实来之前,董访自己都没有信心,因为他们很清楚之前吕布和李琛之间的关系,其实也是敌对关系。
  吕布之前和李琛之间,曾经屡屡交手,可以说双方已经结仇了,现如今吕布身陷危机之中,不得不向李琛求援,请求和李琛结盟,董访很难预料李琛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这个时候李琛其实完全可以继续坐山观虎斗,不搭理吕布和张邈,坐视吕布和张邈在袁曹联军面前灰飞烟灭亦或是被逐出陈留,然后再谋夺陈留。
  可是没成想李琛如此豁达,很快就答应了吕布和张邈的请求,答应和他们结盟,共同对付袁曹联军。
  这一下吕布和张邈获得了李琛如此强助,那么他们也就看到了希望,所以董访和侯成立即拜倒向李琛称谢。
  但是没成想李琛却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侯成可以回去向吕布和张邈复命,但是董访却必须留下。
  名义上李琛说是让董访留下为质,但是实质上是李琛通过和董访接触之后发现董访此人是个人才,在治政方面颇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动了爱才之心,所以才扣住董访不放。
  而董访这个人,李琛在通过与其接触之后感觉到董访是个忠诚之人,虽然明知道现如今张邈的情况很不好,可以说是危在旦夕,可是董访依旧还是没有任何打算放弃张邈的想法,李琛试探了一下之后,董访对于李琛的招揽丝毫不为所动。
  对于这种有气节之人,李琛向来是十分尊重的,也不想威逼利诱,强逼着董访投效自己,所以便找了个借口先扣住董访,省的哪天事情有变,这样一个人才陪着张邈玉石俱焚那就可惜了。
  到现在李琛手里还扣着两个人没有处理好呢!一个是关羽,一个是张飞,接下来还需要先把关张两兄弟先给笼络住再说。
  都说刘关张三兄弟情比金坚,在这件事上,现在看来确实如此,自从在襄贲县抓住了关张二人之后,关张二人始终都不肯投降李琛,而且还请李琛打听刘备的下落。
  而刘大耳朵这家伙最终还是逃之夭夭,现如今也不知道跑哪儿了!一直以来李琛也没有打听到这刘大耳朵的下落,李琛倒是很想这家伙干脆死在荒郊野岭里拉倒,但是直觉告诉李琛,刘备乃是一个身负大运气之人,恐怕不会轻易就这么挂了的。
  气运这种东西,说起来也算是相当玄妙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又不能不承认它可能的存在,但凡是历史上成就过大业,亦或是有过大成就之人,往往一生之中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运气成分。
  就比如曹操和刘备,这两个人在汉末都成就过一番大业,而且两个人一辈子率军征战,不知道吃过多少败仗,经历过多少风险,很多时候都可以说是命悬一线,但是最终却都往往能化险为夷。
  这一辈子他们任何一次遇险,只要出一点差池,就可能让他们的事业乃至是性命戛然而止,可是最终磕磕绊绊的他们却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厄运,终于还是成就了大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