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根本所在
这时候荀攸起身说道:“以在下之见,此次主公不能意气用事,现如今我方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之中!
除了袁公路和陶恭祖两路人马之外,董卓所部现如今对我方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威胁!
牛辅现在率军在我军撤回颍川之后,又重返了洛阳一带,近日屡屡出兵荥阳、中牟一带行掠,一旦主公将兵力投入汝南郡,亦或是率军前往沛国迎击陶谦所部,那么牛辅会否趁虚而入,从新郑或者密县一带,偷袭颍川!主公不得不防!”
郑先这个时候接口道:“启禀主公,以在下愚见,汝南乃是豫州之地,徐璆不遵主公,却投靠袁术,实乃是该杀之极!主公应当先领兵前往汝南,击退刘勋所部,讨伐汝南徐璆,将汝南平定!
在平定汝南之后,再集结兵力,击徐州陶谦不迟!”
而李琛听过了郑先的话之后,也未置可否,只是点了点头,让众人继续各抒己见,说说他们的看法。
于是堂上的文武众人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大致意见其实就是两点,有的提议先打汝南,将袁术军击退,然后掉头来再对付陶谦。
另外一个意见则是分兵对付陶谦和袁术,两方同时作战,以他们的战斗力,应该可以打得赢。
当然也有人认为应该先打陶谦,毕竟沛国对他们目前来说非常重要,李琛的基础现如今大部分都在沛国,如果分兵迎击的话,一旦让徐州军攻入沛国,必将给沛国带来巨大损失,所以要打的话,也应该先打沛国。
等众人都说的差不多的时候,李琛把目光投向了一直没发言的郭嘉身上,对国家说道:“奉孝,为何你始终没有开口呢?”
郭嘉这个时候才起身拱手对李琛说道:“我以为,应该先打陶谦!汝南虽然乃是豫州之地,但是一直以来,汝南始终都处于纷乱之中,主公对汝南眼下并无实际利益可言!袁术军虽然想要控制汝南,但是短时间之内,却也绝难扫平汝南境内的那些贼军!
所以即便是袁术军想要攻颍川,短时间之内也有心无力!只需要派一员大将坐镇郾城,料想袁术军便无法踏入颍川半步!
而沛国乃是主公起家之地,军中粮秣供应大部分来自沛国,另外还有各种兵器甲胄,也皆出于沛国!
一旦要是让陶谦的徐州军攻入沛国,那么沛国必受其害,之前主公的努力,便可能会付之东流!
所以既然陶谦已经公开要和主公反目,那么就必须先打陶谦,令其不能入沛国半步!击败了陶谦之后,再打袁术不迟!
但是要想先打陶谦,就必须要先结好兖州诸公,时下陈留太守张邈和主公交好,不必担心,但是兖州刺史刘岱对我们态度不明,而且山阳太守袁遗,对主公态度也不明朗,如果主公想要集中兵力对付陶谦的话,就有必要先安抚住兖州方面!
否则的话,以我们的实力,暂且还不足以同时和几方面为敌!所以能否稳住兖州方面,关键还是要看袁本初的态度!”
李琛听罢了郭嘉的话之后,捻着下颌的胡须想了想点头道:“奉孝言之有理!沛国确实乃是我们的根本所在,绝不容陶恭祖把战火烧到我们的地盘上来!
最好的防御,就是主动出击,把战火烧到他的地盘上去!”
李琛的话基本上也就为这次议事定下了一个基调,那就是如果要打,就先打陶谦!理由郭嘉说的很明白了,汝南郡虽然是豫州之地,但是汝南现在对李琛的重要性并不是很强,袁术的目的是先夺汝南郡,轻易还不会发兵直接攻打颍川郡,所以可以先缓一缓。
但是沛国现在乃是他的大本营,实在是太重要了,现在沛国各县都在屯田,马上就要夏收了,一旦要是让陶谦把战火烧到沛国的土地上,那么对他们来说损失就大了!
于是这个调子定下来之后,李琛便开始调兵遣将,李琛令朱彪率领三千人马,出兵新郑,占领新郑县城,屯驻在新郑县境内,防备董卓军从荥阳方向偷袭颍川郡。
命赵云率领三千人马,进驻到郾县一带,防备袁术军进攻颍川郡,另外命轘辕关守将加强轘辕关的守备,防止董卓军偷袭轘辕关,袭扰阳城。
而他则率领主力赶回沛国,准备迎击陶谦的徐州军,同时命钟演代表他再次出使冀州,前往冀州去见袁绍,说服袁绍支持他领豫州牧之职。
这钟演乃是钟繇的弟弟,钟家也乃是颍川的世家名门,钟演虽然名声不及兄长钟繇,但是却也相当能言善辩,在颍川也颇有名气,派他作为使者前往冀州,袁绍也不敢轻视于他,所以是一个相当合适的使臣。
在安排过这些事情之后,李琛便立即点齐了一万五千人马,浩浩荡荡的离开了颍川,朝着沛国方向开拔而去。
李琛在率兵返回沛国途经陈国的时候,少不了又见一面陈王刘宠和陈相骆俊,在陈县停了一下。
刘宠对于李琛几乎凭借着一己之力,将董卓赶出洛阳,赶回到关中此举非常钦佩,现如今孔伷请辞豫州刺史,表李琛为豫州牧,刘宠没有意见,所以陈相骆俊自然也没有什么意见,这些年来,李琛始终跟他们陈国的关系处的相当不错,经常互通有无,而且也给予过陈国方面不少帮助。
而且李琛知道刘宠的喜好,偶尔遇上一些精良的兵器,便会将其送给刘宠收藏,而刘宠虽然身为诸侯王,可是本身并没有多大的野心。
历史上刘宠虽然手中拥有着很强的武力,但是却在群雄逐鹿期间,始终默默无名,始终都没有发兵跟谁做过对,一直都守着他陈国这一亩三分地,最终连带着陈相骆俊一起被袁术所害,陈国的势力才被曹操给吞并。
可见刘宠这个人,并不是很有野心的人,即便是好武,也没有想过趁着天下大乱,为祖宗守住大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