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红楼小地主> 46因嫌隙赖家思退路

46因嫌隙赖家思退路

  因嫌隙赖家思退路,心不满贾母主分权
  林黛玉的渐行渐远和秦钟的身死对于贾宝玉的打击很大,这位多愁多病身的多情公子家去后没多久便病倒了。缠绵病榻之时口里还胡乱喊着“鲸卿不要走,林妹妹别离开我”之类的胡言乱语,引得阖府上下侧目而视。原本还本着亲戚情意前来探视的林如海父女也只得避嫌离去,只是林如海对贾宝玉的观感愈发不好了。
  贾宝玉高烧不退,赖瑾无法只得求了冯紫英的先生张友士前来诊脉,本以为以张友士之医道,前来诊治虽不说药到病除,但也应该尽快痊愈。却没想到贾宝玉这一病竟然缠缠绵绵病了四五个月方才好转。八月的会试自然也就耽搁了。
  如此一来,贾宝玉想要高中举人至少也要等到三年之后再说。届时宝玉都十八岁了。十八岁下场会试,却也不能保证一定就能高中举人。饶是侥幸高中,也未必能一气高中进士。那么贾政希望的贾宝玉能少年扬名,入朝为官,甚至借此机遇同林家攀亲的美梦也就碎了。
  贾政即便不去刻意打探,也晓得书香门第五代列侯之家,堂堂一品大学士的嫡长女断然不会嫁给一个家世平凡,才智也平庸,甚至连立世成家的能力都没有的纨绔子弟。原本贾政夫妇还想借着贾母的情面去林如海跟前儿谈谈口风,奈何林如海一句“女儿还早,不必着急论嫁,须得慢慢考量对方的人品家境”的话,就将贾母满口的言谈都堵在嗓子眼儿里。
  虽然相比其他人,贾宝玉的品貌家世俱都不俗,但是在一门清贵的林家跟前,贾母也没底气说自家孙子就是最好的。当初贾母也是打量着近水楼台先得月,两小无猜日久生情的主意,奈何王夫人最是个鲁钝不堪的。当初不乐意,弄出种种幺蛾子来。如今你乐意了,人家却也不干了。
  如此机会稍纵即逝。王夫人没能抓住,到如今自然就是时过境迁,谁也不会再提及了。京中少年才俊,世家子弟多如过江之鲤,林家又正是荣耀显达,炙手可热的时候。等着宝玉发奋读书,功成名就,届时林如海恐怕早已经给林黛玉选好了东床快婿。贾宝玉再无机会了。
  听到贾母如此定论,贾政夫妇两个扼腕叹息,悔恨不已。慌乱之中,不免暗自忖度,赖瑾是否得到了林如海的授意方才如此举动。如若不然,怎会那么巧,秦家的人就在那时找上了赖家?
  赖瑾没想到自己一时的心软之举,竟然造成荣国府二房与自家的嫌隙加深。甚至连自家大爷爷和大奶奶在荣国府的地位都受到影响。赖瑾眼看着王夫人每日给赖大夫妇弄些个不咸不淡的麻烦来,心中越发愧疚。
  自王熙凤跟着贾琏南下之后,府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就由王夫人一手统管,李纨和探春两人襄助。这李纨和探春两人一个木讷守拙,一个虽有城府但身份所限,一味巴结,自然不像王熙凤先前在时会顾虑到贾母的情绪,八面玲珑,四处讨好。况且因此番修建省亲园子的事儿,赖家上下又大大得罪了府中的管事们,因此王夫人多番刁难赖家众人,府中上下竟然无人议论。
  贾母虽然心有不满,但这会子正是元春封妃,修建省亲别墅的关键时候。贾母也不想因为一点小事与王夫人正面对峙,免得引起贵妃娘娘的恶感。何况王夫人虽然在小节上与赖大夫妇刁难一二,但与大理上却是一点儿不错的。
  想来王夫人也是知道修建省亲别墅一事非同小可,不欲在此横生枝节。不过此事之后是否会秋后算账,府中不光是赖大夫妇,泰半人等都看得明明白白。
  如此一来,赖大夫妇也有些心灰意冷。
  他们赖家一家子都是在荣国府长大的。饶是如今赖尚荣和赖瑾两个出息了,府中为了避讳名声将他们合家一族的身契都放了出来,赖家人依旧以荣宁二府的老人儿自居。按照府上的老规矩,服侍过长辈的家下人可是比年轻的主子们还受敬重的。
  何况赖家上下如今已然是自由之身,依旧留在荣宁二府任都中总管一职虽然有借势之嫌,但为了报恩正名,替荣宁二府上下周全,赖家一家子所付出的辛苦却半点儿不少。说直白了荣宁二府替赖家打通功勋之路,赖家上下还报两府家和族泰,也不过是两家共赢的事情。如今王夫人却因为一点小事就如此刁难,若说这其中是赖家人犯错也就罢了,可是众人瞧得明明白白,此事究竟也说不上是赖瑾的过错。大抵还是宝玉自己拎不清轻重,浑浑噩噩误了自己罢了。
  可是荣府二房的人竟因为这么一点儿不是过错的过错大动干戈,全然不顾赖家上下三四辈子的老脸。看着赖瑾日渐沉默愧疚,每日都闷闷不乐,无以展颜。不得不说,赖家人真是有些寒心的。
  而这种情绪,也悄然影响到了赖家上下对于荣宁二府的态度。
  是夜,月凉如水。和煦的晚风拂过,院子里的花树发出飒飒声响。赖家众人齐聚在正堂上,沉默不语。
  半日,赖大首先说道:“我想着如今尚荣小子在江南一地做官,瑾儿也在圣上跟前儿当差。都是入了官身的人,平日来往交际,不比寻常。我们一家老少依旧在府上做工,叫外人看着也不好。”
  依照往常,赖大要是敢说这种话,赖嬷嬷首先不依。恐怕“忠君报国,孝敬主子,不能忘恩负义”的大道理早就脱口而出,定然是劈头盖脸的一通训斥,势要让赖大自认悔过,打消这等念头。可是今日,赖嬷嬷却是难得的沉默不语,一言不发。
  赖家其余小辈相互对视一眼,心中有了计较。赖升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自府上将咱们一家的身契放出来之后,我们府上的珍大爷便有意无意的挑选继任之人。如今将俞禄拨到我身边跟着我做事儿。我也想着借此机会好好提点他一番。到底我们如今脱了奴籍,也算不得是府上的家里人。府上心有戒备也是正常的。”
  赖升家的也开口附和道:“原本在府上做事儿,一来是不想忘本,叫人觉得我们自己发达了就不顾主家。二则……说句实话,当时也害怕从容和从宁几个小子没有立身之地。如今瑾儿托沈将军和戴公公给几个小子求了官职,我一颗心也就放下了。竟不必这么死死扒着荣宁二府不放。等到以后两府上若是吩咐我们做什么事儿,只要不连累了尚荣和瑾儿的前程,我们也不会袖手旁观。如今要还是这么着……也叫人议论咱们家吃锅望盆,反倒不像了。”
  赖大媳妇也趁机说道:“以前我们一家人在府上说话,那是无人敢反驳,也无人敢阳奉阴违。可是自修建省亲园子起,我们家人在府里的威信就大不如前了。到底我们现在是外人,不比府上正经主子说话好用。我们又不敢做的太过,免得让人觉得我们是觊觎府上的银钱势力。闹得如今也尴尬不已。还不如就此脱了去,也免得将来叫人赶出去的好。”
  赖嬷嬷听到这里,再也不能无动于衷。无可奈何的叹息一声,摇头说道:“咱们赖家能有今日的成就,全都是老太太的悉心提拔。如今大小姐封妃,正是老太太最艰难的时候。我们倘或这时候避了出去,怎么对得起老太太?”
  赖大有些急切的说道:“可老太太终究是老太太,是荣国府的老封君。他们主子就算是再有口角,也都是一家人。比不得我们——如今我们是外人啊!”
  赖嬷嬷沉吟半日,向赖瑾问道:“你如今也是有了官身的人,在朝上办事,也算得上大人了。今日的事,要是依你,该如何处理?”
  赖瑾思量片刻。开口说道:“向来听人说亲戚远来香,虽然我们不敢高攀国公府做亲戚,但到底也是从小在府里长大的,道理可以通用。兴许如今就应了这句话。”
  赖嬷嬷有些失望的说道:“你也是要远了府上的意思?”
  赖瑾默然不语。
  远或不远已经不是赖家人自己说的算了。随着贵妃娘娘地位越高,对府上的威慑也就越大。王夫人同贾母的争夺那是早晚的事儿。赖家若是不能在此刻离开,恐怕将来也就休想再体面的离开。毕竟若是认真起来,赖尚荣如今的四品官职,在国公府面前依旧没有说话的份儿。他们赖家顾忌名声道义,又不能真的出手对付荣宁二府,届时的哑巴亏也就吃定了。退一步说,赖家人吃亏不打紧,但到底人心都是肉长的。此刻感念着府上的恩德宽厚,可倘或王夫人真的步步紧逼,赖家人也不可能真的束手就擒。届时斗的狠了,两家情意也就没了。难道赖家还要走上原著中背恩弃义的老路?
  如此发展,赖瑾可是不想的。莫不如趁矛盾还未激化的时候主动离开,对彼此都是一种体面。
  赖嬷嬷自然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她只是觉得自己就这么走了有些对不住老太太罢了。毕竟老太太一手提拔赖家,就是为了将来有事的时候能借力使唤。岂料如今还没怎么样呢,赖家就先起了退缩之意。叫她在老太太跟前如何开口?
  赖瑾瞧见赖嬷嬷的为难,心下暗叹,开口说道:“我们家虽然有脱身之意,但也不是就此对两府的事儿袖手旁观。只是不参合府中的家事罢了。这也是为了大家体面。且在临走之前,自然也要将万事预备的妥妥当当。如今在荣府上管事的,除了大爷爷便是林之孝林爷爷。林爷爷这个人性格严谨,心智机敏,且从来不参与府上的势力纷争,也从来不会借势压人。我想着倘或由林爷爷接了大爷爷的差事。无论对老太太还是对府上来说,都是好事儿。”
  赖嬷嬷想了半日,只觉得赖瑾的建议果然是中庸之举。既不会冷落了老太太,也不会引起王夫人的强烈反感。且林之孝也是府上时代的家生子,手中权力也仅次于赖大。平日里做人低调,做事周全,府中上上下下也算信重。由他来顶替赖大的缺,倒是最妥当的。
  这么想着,赖嬷嬷深吸口气,开口说道:“就算如此,怎么也得等娘娘省亲之后再提这件事儿。如今府上正是最忙乱的时候,我们家哪怕是再委屈,也不能这个时候撂挑子。”
  赖大几个立刻起身,赔笑应道:“老太太放心,这点道理我们还是明白的。之所以要脱离府中的事务,原也想着为大家体面。毕竟我们如今也不算是府上的人了,要是真由府上开口,外人难免觉得府上气量狭小,不能信人。倘或要是由我们说出口,再将事事都办理妥帖了,外头人也只能说府上恩德厚重,我们也晓得进退。岂非是两全其美?”
  赖嬷嬷意兴阑珊的摆了摆手,开口叹息道:“好话坏话由得你们说。我只一个要求,千万莫做出那背信弃义的事儿就好了。”
  众人自然是起身应是,聆听训教。
  赖嬷嬷又嘱咐几句,这才借口精力不济,由大丫头扶着回房歇息去了。众人也各自散了不提。
  其后如何盯着府中上下建园子,采办事务,如何隐忍王夫人之训诫,又是如何整理账簿准备移交俱都是琐碎小事,无以记叙。又不知历几何时,园中工程终已告竣。
  是日,赖大拿着修建园子时所记录的全部册籍账簿去前头向贾赦、贾政等复命。赖嬷嬷则一路去了荣庆堂给老太太请安,并提及赖大自请去都中总管一职,并推荐林之孝上任等事。
  贾母闻言,沉默良久。
  自建立省亲园子以来,王夫人刻意刁难赖家众人的事情她也有所耳闻。奈何王夫人乃是贵妃娘娘的生母,如今贵妃娘娘又正是风光显耀的时候,贾母也不得不避其锋芒,暂避一二。所以对于赖家众人的困境,贾母也无从伸手。如今听见赖嬷嬷如此请求,贾母思忖一二,也怕任由王夫人折腾,反而折腾掉了赖家众人对府上的感激和情意。遂点头应道:“你们家人原是最妥帖得用的。这么多年因有你们一家子上下打点着府中事务,我们这些做主子的也清闲不少。如今你们要走了,我真是舍不得。”
  赖嬷嬷自十六岁跟在贾母身边陪伴,对于贾母的一举一动自然熟悉无比。听见她如此说,便晓得此事已经成了大半。心中又是欢喜又是怅然,一时间竟无话可说。
  贾母也有些唏嘘感叹,不免想到主仆两个自嫁入荣国府后的风风雨雨,从孙媳妇到老太君,这么多年的艰辛困顿都走过来了,岂料老了老了,还得分开。一时间怅然所失的笑道:“饶是你们不在府上办事了,可你我的情分依旧在。闲来无事的时候前来府上瞧瞧我这老婆子,陪着我说说话,摸两把牌,也算是散淡散淡。”
  赖嬷嬷闻言,有些激动的红了眼圈儿,哽咽半日,点头应道:“老太太放心。我们赖家上下永世不忘老太太的恩典。”
  贾母微微一笑,开口说道:“这话说的生分。你我虽然是主仆,但这么多年我一直当你是我的妹妹看待。如今你我两个俱都是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你也是个有福分的。今后在家里只一味享受着,倒也不必像如今一般,每天还要盘算着这些麻烦事儿。”
  说着说着,又叹息道:“我也老了。今后府上的事儿我也当做看不见就是了。有吃的我就吃一口,有玩的我就玩一把,不过是个睁眼的瞎子罢了。”
  赖嬷嬷听见贾母一番寒薄之话,越发觉得可悲可叹。反倒是贾母一脸豁达的劝解道:“儿孙自有儿孙福,我护着挡着这么多年,养的他们一个个天真而不知世事。每日里只想着做当家的威风,却也不想想国公府这么大摊子事儿,岂是外表光鲜就能解决的?我操心费神了一辈子,如今也该好好舒坦舒坦了。”
  其实贾母年岁已高,精力大不如从前,早也想过放手府中之事叫晚辈们历练历练。只是当年她做主接林黛玉上京,府中上上下下的应对没一个叫她满意的。贾母不得已才大把着年纪依旧把持府中事务,也想着千万别委屈了自己的外孙女儿。毕竟一个孤女上京事小,后头还牵扯着一位手握实权的朝廷大员。然则算计多少年,最终也抵不过世事变幻。如今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婚事已然告吹,贾母满腔热血算是凉了一半。再加上娘娘刚刚封妃,王夫人就等不及的撺掇起来,竟然连自己的脸面都不顾一直为难赖家上下。贾母一想到此处,越发觉得意兴萧索。
  这老二媳妇多年伪装,如今终有按捺不住露出狐狸尾巴的时候。
  贾母心中冷笑,眼皮耷拉着掩去眸中的精光。王夫人既然不想消停,自己也不必给她体面。既然大家都想不痛快,那就一起不痛快罢。
  这么想着,贾母拉着赖嬷嬷的手轻声说道:“既然你们家有了脱身之意,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府中的事情我都看在眼里,我之所以不说话,并不是我不信用你们,而是娘娘不日省亲,我也不好做出让娘娘伤心为难的事情。”
  贾母如此掏心掏肺的解释,赖嬷嬷立刻感激涕零的点头应道:“我知道老太太的为难。我们也是不想让老太太为难,才想出这么一个计策。林之孝这孩子也算是我从小看他长大的,是个知恩图报,办事妥当的人。我家老大举荐他继任总管一职,此事倘或能成,林之孝必然也会感念老大的香火情。届时老大知道该怎么说才是。”
  贾母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道:“我想着园子虽然建好了,但娘娘省亲之事却比建园子还要重要五分。你们家既然想要在省亲之后离府,大抵府中各方面事务也要趁此机会直接开始打点交接。那省亲的事儿难免有些耽搁,我想着由老大家的媳妇帮着老二媳妇打点省亲之事。你觉得如何?”
  赖嬷嬷知道贾母口中的老大媳妇就是邢夫人,邢夫人同王夫人向来不对付,且从名义上来说又是荣国府的正经太太,由她帮忙操持贵妃省亲之事,自然从礼法上说不出毛病。只是王夫人百般筹谋才夺得的权利让贾母轻飘飘一句话就得分出去一半,想必王夫人心中会气的淌血吧?
  不过从某种角度上将,贾母此举也算是替赖家众人出气了。
  赖嬷嬷好心情的勾了勾嘴角,开口奉承道:“老太太最是英明睿智,您的决定,自然也是再妥当不过的。”
  于是两个老太太相视一笑,心照不宣的眨了眨眼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