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架空>镇抚大秦> 第392节

第392节

  他没有继续在云梦北岸逗留,在这次望祀结束后,便直接离开了。
  走在人影匆匆的道路上,蒯彻嘴里咛喃道:“究竟是哪里有问题呢?为何一时想不到呢?我们这次究竟漏算了什么,为何我一直有种心神不宁的感觉,从前几日得到的消息来看,始皇巡行的大军,早就在渡过淮水后便便衣隐匿起来,恐是在暗中调查我等六国贵族之下落,只是嬴政之心,我等六国贵族何人不知?早就做好了防备。”
  “就算嬴政能查到一些蛛丝马迹,等真的大军赶到,也只能抓到一些旁系支脉的老弱妇幼。”
  “难以伤到根本。”
  “而且我等复辟者多藏于滨海山川,此等暗流,就算秦军有数十万众,恐也难以奈何,如此本该镇定自若,笑看秦军如无头苍蝇,何以此时会让我如此不安?究竟是哪里不对劲。”
  蒯彻眉头紧锁。
  他在脑海仔细想了一番,却是没觉得哪有不对。
  只是心中的烦躁一直未曾断绝,这也让蒯彻很是困扰,在一阵思索无果后,蒯彻也是放弃了,只当是自己关心则乱了。
  当夜。
  嬴政的行营大帐内灯火通明。
  一场小朝会方散。
  而这次与会的官员数量并不多,却分量极重,丞相李斯、御史大夫顿弱、廷尉史禄、典客姚贾、卫尉杨端和,都是位列三公九卿的重臣,而这次朝会商议的其实就一件事。
  对荆楚及云梦泽周边地带的六国余孽的调查情况。
  而在这场小朝会上,也第一次明确了将吴越两地,作为日后搜剿的重地。
  而在这次小朝会完毕后,嬴政特意留下了两个人。
  一是御史大夫顿弱,二是廷尉史禄。
  大帐内。
  君臣相向而坐。
  嬴政却一脸肃杀之色。
  第293章 大政不修,天下难平!
  “顿弱,朕且问你,这段时间对荆楚及云梦泽周边的六国余孽藏匿之所,搜查的如何了?可有把握将隐匿在其中的六国余孽尽数剿灭?”嬴政面色肃杀。
  顿弱拱手道:“回陛下。”
  “这段时间,臣同李斯丞相、杨端和卫尉联手对附近地区进行了细密盘查,对藏匿在附近的六国余孽,已有一些眉目,只是据实而言,效果并不理想,调查到的六国余孽多为旁系支脉的老弱妇幼,至于六国余孽中的嫡系精壮,恐早就提前隐匿了,想在滨海山川中抓获,无疑是大海捞针,臣并不敢夸下这个海口。”
  顿弱据实而言。
  他确实没有说谎,朝廷的动静太大了,而且始皇意欲借巡行镇抚天下之心,早就是世人皆知,但凡六国余孽中有所远见的,基本都会在始皇途径的时候选择避退,根本不会停留在原地。
  在此等暗流下,就算有数十万大军,恐也难以将云梦附近的六国余孽尽数抓获。
  而且也根本不现实。
  听到顿弱的回答,嬴政眉头紧皱,似对这个回答很不满。
  他叩着书案,皱着眉头:“朕也知抓捕难度很大,难道就没有其他合适的办法?”
  “或者,宁可错杀多杀!”
  闻言。
  顿弱脸色微变,连忙道:“陛下不可。”
  “云梦附近本就藏匿大量亡人,这些人多为精壮,若是朝廷大兴杀伐,定会让更多民户逃匿,到时只会适得其反。”
  “请陛下三思。”
  嬴政点点头。
  他似也清楚这种做法得不偿失。
  他淡漠道:“朕之本心,当然不想乱杀。”
  “说到底,天下真正对秦抱有仇恨之心的,多是六国贵族,若郡县能将这些六国贵族抓捕到案,朕又何须杀之?”
  “不想杀人,却必须多杀人,此间煎熬,朕何以堪?”
  “然六国余孽又不得不肃清。”
  “因而朕欲在御史府中新开一官署,全力负责搜捕复辟贵族,御史大夫任何可行否?”
  “陛下……”顿弱惊讶又迟疑,思忖片刻明朗道:“老臣认为,新设一官署胜任搜捕之事,臣认为可行,只是仅为六国贵族设立,老臣认为不可行,大秦以法治天下,不宜以此非常手段介入案罪缉拿。”
  “六国贵族的确罪名昭著,然此官署介入搜捕,必多有杀戮。”
  “天下已入常治之时,此法祸福难料。”
  嬴政目光微凝,冷冷的望着顿弱,沉声道:“设立这个官署,目的便是肃清六国余孽,纵然多杀几个人,相比较于罪案不能破而牵连广泛,孰重孰轻乎?”
  “复辟者啸聚于滨海山川,言行尽皆秘密作为,朝廷想探查到实情,很是不易,在此等情况下,就算朝堂派遣数十万大军,进山川搜寻,恐依旧会存在大量的漏网之鱼,徒叹奈何?”
  “廷尉府与郡县官署,仅日常民治已是人手紧张了,又哪能抽出多余人力,去做这些需花费大力气的事?”
  “朕之巡狩,其所以借机搜剿啸聚贵族,也是下策之下策。”
  “朕设立新官署,也属实无奈也。”
  顿弱目光微凝。
  他自是听得出始皇话里的急躁,只是身为御史大夫,却是知晓自身的职责,依旧力劝道:“陛下,老臣认为还是依法查究最为稳妥……”
  “依法?朕给了你们多少时间了?天下的六国余孽可曾少过?天下抹黑咒骂大秦的人又可曾少过?你这几个月又听到了多少流言谶语,若是大秦继续按部就班的去做事,何时才能将六国余孽真正一网打尽?”
  嬴政脸色铁青,语势凌厉之极。
  他冷声道:“复辟势力挑战大秦,朕绝不姑息,也绝不容忍。”
  “这次的巡狩结果你也查到了,朝廷这么大费周章,又取得了多少的结果?”
  “朕不想再听你说那些废话了。”
  “朕只想知道一件事。”
  “六国余孽还要多久才能被一网打尽?!”
  顿弱默然。
  他又哪里能说出准确时间。
  就在顿弱不知该如何开口时,一旁的廷尉史禄却开口了。
  “陛下,臣有一言。”史禄道。
  “讲!”嬴政的神色看起来有些烦躁了。
  史禄恭敬的行了一礼,沉声道:“臣尝读《商君书》,对商君治国之道有一定领悟,老臣以为,当此之时,当此之事,还是应效法商君更为稳妥,也更合法治精要。”
  “你先说说看。”嬴政道。
  史禄深吸口气,微不可察的扫了顿弱一眼,正色道:“陛下,商君行法,以后发制人为根基。”
  “无罪言罪行,一律不予理睬;有罪言罪行,一个不予宽恕。”
  “而想做到后发制人,首要明白行法之根基。”
  “而商君行法之最大根基是行政。”
  “商君行政,虑在事先,有错失便改,是先发制人,为此,商君之大政深得民心。”
  “大政得人,则民心安。”
  “民心安,则世族复辟失却附庸,终将渐渐枯萎,若大政缺失不修,则世族复辟有鼓呼之力,民众亦有追随徒众,当此之时,仅仅依靠朝廷的强力镇压,只是扬汤止沸也。”
  “明修大政,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若陛下执意以新官署之非常手段介入,行侦察、逮捕、审问,更如饮鸩止渴也。”
  “大政不修,天下难平。”
  闻言。
  顿弱苦笑一声。
  他已是明白了场中局面。
  陛下意欲新设官署为假,想要重提商君法才是真。
  不然随行官吏众多,为何偏偏就留下了自己跟史禄?
  原因便在于此。
  只是史禄口中的修大政,或者说陛下想修的大政,又会是什么大政,顿弱也不禁好奇起来。
  “明修大政,釜底抽薪。强力镇抚,扬汤止沸,非常暗杀,饮鸩止渴。”嬴政喃喃念诵着,不禁感喟万千,道:“廷尉之言,振聋发聩,何其精当也,人云忠言逆耳,今日方知其意也。”
  “只是明修大政,又当修何等大政?”
  嬴政平静的看向史禄。
  史禄深吸口气,沉声道:“吏治。”
  “臣在为廷尉之前,曾担任灵渠的监御史。”
  “身为监御史除了负责相关水利,更主要的只能便是肃清吏治。”
  “而在灵渠修建的那几年,臣便明显的发现,修筑灵渠的官吏中多有不当之吏,很多官吏都犯下了‘纵囚’、‘不直’、‘失刑’等罪行,这也导致灵渠的修建并不如外界知晓的顺畅,灵渠是这般,臣相信天下其他的郡县恐也多半如此。”
  “而今天下积怨,臣认为绝大多数原因,出在官吏身上。”
  “官吏不作为,或者乱作为,这才导致了天下沸沸扬扬,民众怨声载道。”
  “因而想让天下局势改变首当治吏。”
  “吏虽众,同体一也。夫同体一者相不可。且夫利异而害不同者,先王所以为保也。”
  “明主治吏不治民,便是其中道理。”
  “吏治不清明,再怎么治民,也是无济于事,因为根本不在民,而在吏身上,源头不做肃清,河水有如何能清明起来?”
  “而关东之地尤为如此。”
  “关东对秦法并不完全接受,地方官员跟朝廷多有忤逆,虽碍于朝廷威势,不敢太明目张胆,但背地却没少跟六国余孽串通一气,不然六国余孽又岂会如此猖獗,又岂能这般张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