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架空>靖明> 第202节

第202节

  这是一种掌控者选择权的爽快感,就好比朱厚熜现在每个晚上都有选择权一样。
  今天,他选择了去长安宫当中。
  刚刚半岁多的朱载垺正在牙牙学语,这让林清萍与蒋太后都很欣喜:这是聪慧的表现。
  孩子被抱去睡了,林清萍更加知足地依偎在他身边。
  以她的年龄,如果之前是因为皇帝对于“国本”问题的重视,那么现在有那么多选择,却依旧不忘旧情,愿意把她与那么多年轻貌美的妃嫔们一视同仁地看待甚至于更重视两三分,这是林清萍之前不敢奢望的。
  “你恐怕不太理解你帮了朕多少。”
  朱厚熜身边,只有这一份颇为知情达意又沉稳恭顺的大姐姐享受。
  如今,生育过的林清萍更显丰润。有了别样身份之后,她在宫中的待遇也不可同日而语。
  听到朱厚熜的话,林清萍有点疑惑地问:“臣妾……没做什么啊。”
  “心思全在孩子身上啊?”朱厚熜笑着搭住她的腰,有些怀念地说道,“忘了你和朕一起研究经义的日子了?”
  “……臣妾只是按陛下的要求寻章摘句而已。”
  朱厚熜微微抿嘴。
  看似很简单,但其实很累人。
  古人做学问为什么那么难?因为没有自己熟悉的搜索查询这种技术手段。自己的学问有多渊博,全靠藏书多少或者记住了多少。
  人家的引经据典,是真的从自己脑子里引经据典。
  朱厚熜一来占了有人无条件地服从自己命令的优势,二来占了有未来更科学的学问研究方法论的优势。
  最主要的是,他借了理学和心学的内容,把后世经受了检验的哲学思想融入其中。这过程里固然离不开林清萍的帮助,更加立于不败之地的还是那些思想的严谨性和先进性本身。
  哲学归根结底就是认识世界、认识人类本身的学问。要论这两个主题,身处局中的这个时代的杰出天才们,总归受到许多束缚。
  做皇帝还有一个好处:他只管提出来,却不用再亲自下场去辩了。
  有了变法的这个大事件,杨廷和这些新党自然会搜肠刮肚地下场去辩论。
  如果他们一时之间辩不过,还有国策会议上的“群策群力”。
  经过了近三年时间,朱厚熜认为自己初步实现了阶段的目标。
  于是现在的心情是享受的。
  享受着贤妃因为宠爱不减而焕发着的逢迎情意,享受着大势在握的安心感,享受着自己正一点一滴改变这个时代的成就感。
  直到费宏上疏来弹劾杨廷和有不臣之心,直到王守仁通过密匣第一回 奏请学问之外的事情:他为浙江士绅发声,说市舶司裁撤牵连甚广,附议严嵩所奏在浙江设皇明记分号之请,让浙江士绅富户能不断经商之利。
  直到午门之外的登闻鼓下,在正月十五大朝会之前发现了一具尸体,那尸体怀中藏了一封奏疏。
  明初,太祖置登闻鼓于午门外,由监察御史一人监之,“非大冤及机密重情,不得击,击即引奏。”
  后移至长安右门外,由六科给事中与锦衣卫轮流值班,接纳击鼓申诉上奏者。
  《大明会典》有载:“凡按察司官、断理不公不法等事、果有冤枉者、许赴巡按监察御史处声冤。”
  洪武二十三年发布诏令,允许一应冤抑等事,击登闻鼓陈告,朝庭钦差监察御史出巡追问。但若击鼓申诉不实者,杖一百,事重者从重论。同时规定,户婚、斗殴相争等案件不可击鼓,否则严惩。
  但这次不是普通的击登闻鼓诉冤,而是尸谏。
  自古死谏,有老死之后以尸相谏的,譬如春秋时卫国大夫史酋。有抱着必死之心之言的,比如此时还没出现的备棺死谏的海瑞。
  真正的尸谏,历史上明文有载的仅仅只一次。
  发生在洪武二十八年。
  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仕为龙阳典史。龙阳濒洞庭,岁罹水患,逋赋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为民请命。再上,皆不报。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缢于鼓下。
  现在,历史上第二次真正的尸谏发生了,还是在大明朝。
  正月十五的望日朝会,还处在节庆欢喜中的嘉靖三年,在一开始就蒙上了阴影。
  新党全体脸色沉重,望着已经呈递到皇帝面前的那封从死者怀中找出的奏疏。
  嘉靖二年广东广州府新会县新科进士李翔。
  在他刚刚高中进士,人生正开始腾飞的第一年里,他选择了自绝于登闻鼓下,留下一封奏疏。
  许多人还并不知道那封奏疏里写了什么,但不管写了什么,这必定将是写入青史的一件事。
  上一次尸谏的,只是个吏员。这一次,是一个进士。
  因为李翔出身广东,因为广东新法和年前才刚刚问世的新学问,因为青史明文有载的真实尸谏只发生在了大明朝,没有一个人敢乐观揣测随后的变化。
  他们忐忑的眼神都看往了御座,看着今年虚岁十八的皇帝。
  他亲手杀过广东举子!
  第201章 黑锅很大,杨廷和忍不下
  没有人敢事先擅自去看那封奏疏里的内容。
  因为用了这种酷烈的方式,那封奏疏就是引线,烫手。
  现在,奉天殿内外只能在压抑的不安中等待皇帝看完那封奏疏。
  杨廷和眼中是沉重的担忧:用脚趾头也能想到,这奏疏必定与新学问有关,与新法有关,与他杨廷和有关。
  工部尚书李鐩则已经脚趾头发麻:这李翔在他的工部当差。
  王琼、张子麟在脑子里极速回忆着关于这个新科进士的资料。
  李翔,广州府新会县人,正德十四年乡试中举,上一科会试落榜了。第二次会试就能考中,虽然只是三甲二百三十七名,但刚刚二十五岁,堪称英才。
  父亲早亡,母亲在正德十年去世,使他错过了正德十一年的乡试。要不然,他中进士的时间可能还要提前三年甚至六年。
  如此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正德十六年落榜后刚刚回乡成了亲,为什么就要留下孤儿寡母走向绝路?
  朱厚熜看也已经从奏疏里看到了这些自陈,他看完这封绝命谏之后缓缓地合了起来,看向了张佐。
  参策们不禁心里一激灵:张佐提督着锦衣卫,奏疏里究竟写了什么,让皇帝看完之后第一反应是让锦衣卫去查?
  张佐弯了弯腰,先离开去找骆安和张镗。
  锦衣卫及内厂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应该快从之前许多的资料里循着线索查出些什么了吧?
  “……陛下,不知那奏疏……”
  皇帝既然已经看过了,杨廷和连忙上前请示。
  “张锦。”朱厚熜把奏疏先递给黄锦,“念一念吧。”
  张锦从黄锦手中接了那道奏疏之后不敢怠慢,打开之后第一句就是:
  【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臣李翔绝命谨奏:为直言新法开冗官之弊、工商之乱以苦大明百姓,谏君上罢新法、兴理学、复旧制、除奸佞以安天下之民,求社稷万世太平事。】
  奉天殿内外回荡着张锦清脆的声音,但其中内容已经明确了。
  新法、新学!
  【太祖扫清宇内,创制定品,轻徭薄赋,大兴文教,以致有大明德布于内,威扬于外。开国百又五十八年,虽偶有外患内忧,然百姓安居乐业,生民各安其职,盖太祖旧制、文教之功矣。】
  【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宗社幸甚。陛下励精图治,勤勉视事,百姓幸甚。即位以来,裁撤冒滥,清革皇庄皇店,剪除前朝余孽,焕然与天下更始,天下忻忻然以大有作为仰之。】
  【然辅相不得人,天下祸乱之始!】
  一句话就直接把矛头指向了杨廷和,人人都竖起了耳朵听这以尸相谏的人怎么喷首辅。
  杨廷和只感觉内心苦涩不已:你他妈的,死都敢死了,看不清楚是谁一心搞事吗?我是被逼的啊!
  【其罪一,以大统相托之任重,因私心于遗诏内曲笔暗藏隐忧,离间宗亲之谊!】
  【其罪二,孩视天子,凌迫君父,意欲把持朝政,以致君臣相忌,朝堂不稳!】
  【其罪三,先是日精门之火,杨奸一力掩盖;后有逆贼方沐贤出首,奸党安抚东南;再又京城民怨鼎沸,三法司不顾宗亲之谊斩杀国戚。此案之蹊跷,人尽皆知。盖权奸凶焰滔天,朝野不敢直言矣!】
  【其罪四,排挤重臣,任人唯亲。其弟官居兵部左侍郎,其子已高居从三品,门生故旧多任显位,又以姻亲为驸马。开国以来,未有如此肆意揽权者!】
  【其罪五,改元后以国策会议代朝会,以内阁审办诸部之事,大事尽决于国策会议,裁减常朝,内外渐至隔绝。】
  【其罪六,以追谥于忠武公、迎景帝入庙为名,反复挑拨天下妄议法统,用心险恶!】
  【其罪七,把持经筵日讲,假托实践学出于陛下,实则借新法再掀党争剪除异己。如今更有国体之本固不可轻动之不臣之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七大罪状一说出来,杨廷和与参策们神情复杂地看着皇帝。
  朱厚熜表情平静地压制着内心的古怪。
  黑锅确实很大,但他们得忍一下。
  张锦还在念:
  【臣受国恩厚矣。臣生于弘治年间,聆圣贤教诲于正德年间,蒙陛下取士于嘉靖年间。观政四月,勤恳不敢或忘。闻听改元以前,陛下朝会经筵未有漏缺,奏疏必亲裁,勤勉实堪为历朝历代君王表率。臣之勤恳,盖思报君恩而自勉之。】
  【然奸佞在朝,陛下亲历遗诏之凶险、日精门之杀意,因大礼议落入奸贼算计,设御书房、国策会议竟至于尽为奸党把持!拔擢之持重重臣,或放逐于边镇,或排挤至地方。天下臣民实知陛下有心杀贼,不惜大选天下,启用国戚任官显位以抗衡之!】
  【然奸党用心险恶,每以陛下励精图治之心裹挟圣意,行揽政篡权之实。国事纷繁,尽掌于奸党手中。国之干臣投鼠忌器,不忍祸乱国事而殃及百姓;奸贼则目无君父,败坏礼制,已有王莽篡汉之势之实!】
  【臣得授屯田清吏司主事以来,领办柴炭之事,思及新法之祸,毛骨悚然。】
  【臣翻阅典籍,易州山场天顺年间岁办柴炭只四百三十余万斤。至于如今,则增至一千八百一十二万斤。工部之外,尚有军柴。】
  【每年二千余万斤柴炭,所用砍柴夫、拾柴夫、抬柴夫,每年需佥派十万余丁。易州山场远近山林已近枯竭,柴薪之价,如今万斤已逾银十三两,炭则四十余两。】
  【果如新法所言,天下官吏多至数十倍,假以时日,天下又需伐烧柴炭几何?佥派民夫几何?皆以采买法行之,户部仅此一项,支用又是几何?】
  【臣绝命上奏:此仅为冗官诸害微不足道之一隅!杨奸欲行官吏待遇法、衙署新制、采买法,名为厘清赋役以纾民困,实则利诱士绅以图谋不轨,祸国殃民!杨奸大言物理、人理,臣不屑驳斥其谬误。官多民少,其害昭然,仅柴炭一事,不知其物理、人理之道如何解之?】
  【今臣深感国祚危如累卵,惟愿以此薄躯为鼓,振聋发聩!天下忠臣只需陛下令下,必定云集而出,助陛下铲除奸党,尽复旧制。明君在位,众正盈朝,以陛下励精图治之志,则大明中兴有望,社稷万年!】
  【臣亲赴黄泉,以为先烈!陛下无须伤怀,但请陛下明鉴:天下忠臣愿死节者众,区区奸党实不足惧之!】
  【臣临死绝笔,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奉天殿内鸦雀无声,大奸臣杨廷和心头跑马:我是上辈子作恶多端才选了你吗?
  陛下,你说句话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