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架空>大明国师> 第321节

第321节

  谦尔君子,温润如玉。
  这样的反差,真的令人措手不及。
  就在徐妙锦愣怔的瞬间,姜星火忽然抬眸,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一般,朝她的方向看了过来。
  徐妙锦的脸色唰的一下变得通红。
  姜星火看到了她。
  她连忙重新躲回哥哥的身后,双手死死揪住了裙摆侧缘的丝绦。
  这时候,姜星火向人群前的朱棣行礼道:“见过陛下!”
  “国师免礼。”
  朱棣急忙疾走两步,伸手托住姜星火:“国师不负朕之厚望,今夜顺利平息此事,着实辛苦,且随朕一起回谨身殿宴饮吧。”
  “国师与朕同辇。”朱棣嘱咐道。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姜星火随着朱棣登上宽敞的龙辇,往宫内而去。
  而其他人则是步行跟随在后,浩浩荡荡地往皇城里面走去。
  姜星火开口道:“今日之事,定是有人鼓动,不然不至于形成这般规模。”
  朱棣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朕已经让纪纲去查了。”
  随后,朱棣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杀意,语气阴沉道:“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捣鬼,胆子倒是够肥。”
  听闻此言,姜星火挑了挑眉,不置可否。
  永乐帝这是动了杀心了,不过姜星火也正想要看看,背后捣鬼之人究竟是谁?
  姜星火与朱棣坐在龙辇内,他们的四周围满了宦官,交谈起来倒也方便。
  “陛下,按今日之事来看,是时候尽快在国子监内建立一个科学厅了,军校也得提上日程。”姜星火沉吟剎那,建议道。
  “国师,你怎么会想到要建立什么科学厅?直接在国子监外另起炉灶不好吗?”朱棣问道。
  “陛下,您知道工业时代最缺少的是什么吗?”姜星火反问道。
  “是什么?”
  “是科学人才!”
  朱棣微微蹙眉:“哦?此话何解?”
  姜星火恳切道:“在一开始,或许还可以依靠工匠和手工业者的灵光一闪,去发展科技,但工业科技到了一定阶段,如果没有成体系人才的话,就算再多的人和钱,也无法让工业科技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而眼下另起炉灶的见效速度太慢,科学的种子已经被我植入了国子监生员、教师们的心中,不如就以‘格物致知’的名义,成立一个科学厅,与绳愆厅、博士厅、典籍厅、典簿厅和掌撰厅一起组成六厅,正好与六堂对应。”
  说罢,姜星火给朱棣大概解释了一下今晚辩经的内容,这些内容,朱棣也在姜星火回来之前,从先一步返回的宋礼口中得知了一部分。
  当下朱棣把信息相互结合印证,点头道。
  “国师此言倒是有几分道理,那便试试吧.至于军校,淇国公有意,国师却是不好当校长的。”
  朱棣轻叹一声,颇感惋惜。
  涉及到军权相关的事情,这些从战场上厮杀出来跋扈勇悍的将军们可不会客气,别说姜星火这个军界门外汉,如果大明第一个军校的校长不是能压得住场子的将军,他们一样不服气。
  而姜星火在军界毫无声望,强行让他当军校名义上的校长,反而是害了他。
  所以,老将淇国公丘福有意过一把桃李满天下的瘾,朱棣自然是不好反对的。
  打算征伐安南的风声都已经放了出去,勋贵们都认为正值当打之年的成国公朱能是第一人选,丘福也是这么想的,既然不能领兵出征,那么退而求其次,去带军校也是极好的。
  姜星火倒也毫不介怀:“校长不校长,对于我来说根本没有区别,我只希望能够通过教导军官来试验战争的另一种方向罢了。”
  “嗯!”朱棣点头赞许,心中很是欣慰。
  丘福老迈,已是花甲之年,但其人在军界威望高、资历深,让他给姜星火镇场子,足以免去很多麻烦,远比姜星火自己当校长要好得多。
  姜星火能想明白这个道理,对名位不争不抢,便是让朱棣极为满意的事情。
  “军校,起个什么名字好?大明武学?”
  事实上,建立培养军官的学校这件事真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洪武二十年七月,礼部就已经奏请仿宋朝,设立武学了,对此朱元璋做出了明确批示。
  “武学专讲韬略,不事经训,专习干戈,不闲俎豆,拘于一艺之偏之陋哉!今又欲循旧用武学、设庙学,甚无谓也。”
  所以此事就不了了之了,而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朱棣就曾经有过类似的尝试,重建了武学,只是此武学非彼武学,跟宋代不一样,只是在地方上设置都司、卫所学,最终归礼部管理,并且学生也不限于武将子弟,只是因为是在军队中开办,所以统称武学。
  眼下姜星火把狱中时谈到的提议重新拎出来,这样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武学,明显更符合朱棣的口味。
  “大明武学可,大明皇家军官学校亦可。”
  名字就是个称呼,叫什么都无所谓,朱棣愿意叫更符合姜星火个人偏好的后者自然更好,按从前的叫法称呼为前者也可以。
  “再议,这个不急。”
  朱棣摆摆手问道:“国师,你准备把这军校安置在哪儿?”
  “燕子矶。”
  “哪里?”
  朱棣愣了一下。
  燕子矶作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有着“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称号,其形似燕子展翅欲飞,大明的建立与燕子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朱元璋正是从这里渡江入主金陵,登上帝王宝座,是朱元璋的福地,因此颇受朱元璋喜爱。
  但也正是因为老朱喜爱,所以那地方除了一个渡口,其实是片荒地。
  “不过思量起来,一张白纸好作画,倒也合适,那就按照国师说的办吧。”朱棣朗笑着说道,心情愉快。
  不管怎么说,今天既劝返了闹事的监生,没有造成流血冲突,也侧面推动了变法进程,总归是好事。
  如此一来,即使将来有些变法举措,也不至于引发太大乱子。
  就在两人谈论间,轿辇已经抵达了宫殿群落中最雄伟奢华的三大殿。
  三大殿占地无数,巍峨壮阔。
  此刻,谨身殿内已经摆满筵席,歌者与舞女业已准备好。
  姜星火被安排到了超品国公那排的座位里,荣国公姚广孝坐在了请病假的成国公朱能座位上,有意无意地,把姜星火放在了原本属于曹国公李景隆的这个百官之首的位置上。
  第303章 尚方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谨身殿内,勋贵武臣们纷纷行礼。
  “诸卿平身。”朱棣摆手,“今天续上的宴会,也算是为国师举办的接风宴,诸卿尽管畅饮。”
  “谢陛下隆恩!”众勋臣欢呼。
  是真的欢呼,因为皇帝招待他们的宴会上,通常会有一些外面喝不到的陈年佳酿。
  嗯,这事还跟老朱有关系。
  据说朱元璋起兵的时候,老百姓献上自己酿制的米酒,喝了之后朱元璋非常高兴,意犹未尽,便命人将喝剩下来的酒埋入地下,等待凯旋之日再开坛畅饮,朱元璋称帝之后,喝了当时剩下来的酒,由于埋入地下多年使酒的纯度更好,口感更好,之后朱元璋称这种酒为“封缸酒”,从此成为存酒的一种方式。
  而永乐帝的宴会上,喝的就是洪武时代封缸的“秋露白”。
  姜星火前世,那位传闻是《金瓶梅》作者的王世贞,曾写下《酒品前后二十绝》:玉露凝云在半空,银槽虚自泣秋红。薛家新样莲花色,好把清尊傍碧筒。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秋露白,乃是这是一种度数较高的高粱烧酒,味道清醇。
  但姜星火入口品尝了一下,评价是就那样。
  因为姜星火还是比较习惯喝白酒,但事实上,白酒在华夏的流行,是从他第六世的那个年代开始的。
  在明朝,不管是文人士大夫还是武夫丘八,都是不喝白酒的,甚至称之为“臭酒”,而且因为需要两次以上蒸馏,消耗粮食的量很大,也只有冬季服徭役捣冰的民夫会准备一点,喝来驱寒免得冻毙。
  宴席上气氛颇为热烈,洪武开国勋贵们已经贵族化,倒还矜持一点,但靖难勋贵们几年前可基本都是燕山三卫、大宁三卫的中下级军官,此时武夫们喝了酒,便无所顾忌了,干什么的都有。
  “来,老子再敬你一杯!”
  “别这样啊,俺不行了……”
  “不行也得给老子灌下去!”
  “喂喂,俺真不行了……”
  姜星火晃了晃酒杯对身边的老和尚道:“这酒若是纯度高一些,倒是可以给受伤的士卒杀菌,能避免血肉溃烂,以至于截肢。”
  姚广孝还未接话,旁边金刀大马地坐着的老将军丘福,耳朵反而不背,端着酒盏,扭过头径自问道。
  “还有这般说法?”
  “自是有的。”姜星火肯定道。
  75%以上浓度的酒精,足以灭杀细菌,在这个时代,如果是为了战地救护,那么稍稍降低一点也能凑合。
  还是那句话,有就比没有强。
  至于民用推广,还是等军队觉得好用了再说,这样靠谱一点。
  否则上门去给医馆推荐酒精杀菌,人家表面“是是是”,转手就把这臭酒给倒阴沟里了。
  丘福狐疑问道:“所以国师所言的细菌是个什么东西?”
  姜星火怔了怔,只说道:“便是乱七八糟的脏东西,人肉眼不可见。”
  “喔~”
  老将军饮下一杯酒,心中有了定论。
  原来也是个神神鬼鬼的,怪不得龙虎山的张真人那般吹捧。
  不过一想到张宇初,丘福揉了揉自己的腰眼,却是惦记着再派人去要几颗龙虎山的秘传丹药。
  宴会渐入佳境,朱棣忽然举起他那比较复古的酒盏(青铜器),走到了金阶下。
  先是挨个跟公爵们过了一圈,朱棣放下酒盏,拍了拍手。
  听到父皇的示意,朱高煦不知道啥时候钻了出来,手里还拎着一把刀。
  刚才朱棣怕这傻儿子判断不好局势,二话不说就冲进人群开无双,所以特意遣他去后宫告知徐皇后,派了更冷静的老三朱高燧带着金吾卫与童信指挥的忠义卫前去围堵。
  如今朱高煦显然是取了这把刀来,方才折返回来。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