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架空>争魏> 第813章

第813章

  “内忧外患,不得不如此为之!”
  拓跋力微大笑,“为父已经老了,鲜卑的将来就在你手上。”
  这几年他常有力不从心之感,毕竟九十岁了,精力不济,而局势越来越复杂。
  第六百一十四章 设医
  并州、漠北、襄阳战火滔天。
  但秦国境内却非常安宁。
  均田制一旦展开,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力,一开始是杨峥自上向下推动,后来就变成百姓自发的共识。
  杨峥巡视渭北的田地。
  春耕早已完毕,田里的庄稼长出青苗,清脆的绿色漫延至天边,农夫身影点缀其间。
  均田制释放了生产力。
  百姓得到自己的田,无比上心,白天除虫驱鸟,晚上守夜,防着野猪野兔祸害田地。
  不少农户干脆就在田埂上搭个草棚。
  这时代人的辛劳是后世无法想象的,只要给他们分了田地,他们就像牛马一样辛勤劳作。
  华夏真正的底蕴其实就是他们。
  一个个强盛的王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扶风、京兆、汉中、冯翊、北地、安定、天水荒地被开垦三成,加上屯田司的二成土地,各折冲府共三成,司隶开发近七成。”鲁芝听杨峥的劝,不再事必躬亲,而是总揽全局,索靖、陈寿、李密在麾下听用,繁琐的事都交给掾吏去做。
  杨峥道:“如此说来,还是人口不足?”
  “蜀中迁入关中人口一百七十万,迁徙大致完成,关中有民两百六十万,足以与司马氏争锋。”
  其实很多百姓一户有两百多亩田,即便有耕牛也耕种不完。
  大多数都采取轮耕,以休养土力。
  过度耕种会导致田地肥力下降。
  偌大的关中只有两百六十万人,压力并不大。
  能保证每一个人吃上饭,甚至吃饱饭。
  只要过了这两年,尽量避免大战,秦国就会迎来一个小爆发。
  田地之事交给鲁芝,杨峥没有任何顾虑。
  现在的秦国分工明确。
  杨峥掌兵权,决定秦国往那个方向走,杜预、张特都督一方,卫瓘运筹帷幄,鲁芝、索靖负责大后方。
  秦国蒸蒸日上。
  均田制为秦国打开了天花板,突破和爆发指日可待。
  不过中原细作传回的各种情报,似乎司马家要更快一些。
  解散屯田客之后,士族豪强和百姓疯狂开垦荒地。
  司马昭趁机编户齐民,清丈新开垦的土地。
  大士族司马昭奈何不了,但小豪强却还管得住,不少荫户逃亡,加入占田的大军之中。
  曹操修建北方水渠系统后,黄河两岸的冀、青、兖、豫都是产粮重地。
  河东、南阳、弘农也都是钱粮重地。
  司马家的江山越来越糜烂不假,但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伯父以为荆襄大战,我军可以插手否?”
  这场大战持续快两个月。
  丁奉凭借水军控制了汉水,但施绩迟迟拿不下襄阳。
  吴军当初士气如虹,现在则有些萎靡。
  “大王自有良策,何必问臣?臣为大王管好这关中田地和百姓即可。”鲁芝笑道。
  似乎一场大病后,鲁芝的心态也变了。
  在朝中不争不抢,有机会也尽量让给索靖、陈寿、李密等青年才俊。
  也不为自己的两个儿子谋前程。
  上一次杨峥提议将他二儿子升为太守,没想到他直接拒绝了,说德不配位,才能不足,居于高位,害人害己。
  “让吴晋争夺荆襄,我军在旁牵制,消耗两国实力如何?”杨峥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种大战当然不是十天半月就能结束了。
  东吴与曹魏历次大战少则半年,多则一年。
  站在秦国立场上,襄阳被东吴攻陷可以接受。
  司马家就面临上庸三郡和荆襄两个方向的夹击,一定会在南阳部署重兵。
  “东吴虽奋力一击,然司马氏经营荆襄多年,东吴名将只有丁奉,陆抗虽有才名,却不为张布、濮阳兴重用,偏居西陵百里之地,此战东吴定会无功而返。”
  鲁芝的想法差不多跟杨峥一样。
  但凡这种靠一个人支撑着的势力,最终都是独木难支。
  诸葛武侯何尝不是如此?
  二宫之乱,陆家、施绩站在太子一边,步家站在鲁王一边。
  小小一个西陵,陆抗与步协就隐藏了矛盾。
  步家跟施家关系也不好。
  若是放大,吴国的矛盾不知有多少。
  杨峥笑道:“无功而返是他们的事,但孤定要让此战拖延下去!”
  难道有这么好的机会。
  如果不是东吴出兵,很可能司马昭的十万中军就压到了太原,马隆的压力会变得更大。
  太原是战略重地,但问题是离中原近,离关中远。
  秦国的力量要投入太原,需要先北入河套,转云中雁门南下,再入晋阳。
  而太原的对面就是司马家的重镇河东与上党。
  马隆能守住太原两年,绝非庸碌之人能办到的。
  这两年就是秦国的战略机遇期。
  杨峥望着北面,天下能不能破局,就看庞青、刘珩、卫瓘能做到什么程度了。
  整合草原势在必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