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历史架空>天官> 第71章

第71章

  道痴没有说话,王宁氏的猜测与他想的差不多。
  只是王宁氏不知,道痴这个身体小时候是傻子。道痴觉得,王崔氏的愧疚,更像是因十年前将傻孙子独自留在安陆所致,因此见到道痴不傻的时候,老太太才那样震惊。
  这一点倒不是道痴有意相瞒,而是老和尚与族长太爷都再三嘱咐,将他不要提及此事。
  王宁氏早先对王杨氏并无好感,现下也不禁心里替她委屈。又见道痴提及十二房那边,并无怨愤,还有为王杨氏辩白之意,老人家心里也踏实下来。
  王宁氏对道痴道:“我好好的孙子,被那些扯老婆舌的说成是挨打受骂的小可怜,真是可恼。三十那日,咱们祖孙两个就过去吃酒,也让她们见识见识我好孙儿的气度。”
  道痴点头道:“嗯,孙儿听祖母的,正好在课业上也有请教三哥的地方。”
  祖孙相视一下,彼此心中都有了计较。
  王宁氏是觉得这个孙子大气,不是爱计较的性子,这样很好;道痴则想着,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老太太平素严肃是严肃,可实是个心善的人。
  因道痴归家的缘故,当晚饭桌上的菜色十分丰盛。道痴一口气吃了三大碗饭,才撂下筷子。
  腊梅已经有些做丫鬟的架势,在王宁氏的教导下,规矩上也有些拿得出手;顺娘的气色,则是比以前好多了,眼底也不再泛青,恢复了白皙。
  王宁氏见道痴吃的多,怕他积食,催着他在院子里溜达消食。
  道痴一时起了童心,将鸡舍里那个耀武扬武的大公鸡放了出来,开始时鸡撵人,随后是人撵鸡。竟是将趾高气扬的大公鸡,累得不成样子,软倒在鸡舍前,对着王宁氏可怜兮兮的“咯咯”叫。
  顺娘与腊梅都笑个不停,王宁氏脸上也有些绷不住,“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次日,道痴同往宁氏打过招呼,便出城去了西山寺。他没有带惊蛰,而是给惊蛰留了任务,让惊蛰陪着燕伯去城外查看他生母留给他的那三十亩地。
  虽说在王宁氏看来,那是道痴的私产,不愿动用。可是道痴看来,那是他能摆在世人眼前唯一收入来源,正好可以大大方方的贴补家中生计。
  即便不能让家里立时改天换地,可细粮换粗粮是不用,留足家中吃的粮食外,还能卖一部分做其他花销。
  上了西山,道痴的心立时松快。
  等到了山门下,看着前面并不巍峨的寺庙,他不由加快了脚步。
  他抬头看了看天,估算一下时间,想着虎头这功夫多半在后山捶石头,便没有叩门,而是将衣襟撩起,顺着寺墙走到后边,从厨房跨院这里翻墙而入。
  跨院里,水缸里的水盛的满满的,墙角处,又添了不少新劈的木材。
  道痴带了笑,走进后院。
  禅房里传出一下一下的木鱼声,道痴走到禅房门口,恭敬道:“大师父,我回来了。”
  木鱼声戛然而止,随即是老和尚苍老的声音:“进来吧。”
  道痴推门进去,看到老相横生的老和尚,心下惴惴。
  老和尚的目光,却越发仁慈平和。
  他没有问道痴在王府日子如何,只叫道痴背诵《小人经·谤言卷》。
  “人微不诤,才庸不荐。攻其人忌,人难容也。陷其窘地人自污,谤之易也。善其仇者人莫识,谤之实也。设其恶言人弗辩,谤之成也。谤而不辩,其事自明,人恶稍减也。谤而强辩,其事反浊,人怨益增也。失于上者,下比毁之;失于下者,上必疑之。假天言之掩私,假民言事见信,人者尽惑焉。”道痴背诵到底,若有所思。
  不过一百多字,不仅说了如何“谤言”他人,还有如何应对“谤言”。
  人生一世,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说。
  王杨氏对流言蜚语的应对,正好合了其中“谤而不辩”这条。
  连王宁氏这样不爱多事的人,都对她们母女的处境不平,又正应了“人恶稍减也”这句话。
  人言可畏,舌头能杀人,端看这把刀握在谁的手中,道痴若有所悟。
  道痴在山上住了一晚,次日用了早饭,才别了老和尚下山。
  虎头满脸的舍不得,将道痴送到山脚下……
  第四十六章 攀权势小人生祟
  燕伯与惊蛰带回来的消息不错,佃着那三十亩中田的,是王家的老佃户,是户本分老实的人家,对于换东家之事,也听十二房的庄头说了缘故。
  只是一直没有新东家的传召,他们亦不好找上门来。燕伯已经同他们交代清楚,依旧是每亩一石稻的地租,每年十月初一前交齐租粮。
  对于这个结果,道痴很满意。
  不说旁的,单这三十亩加上外九房名下那十二亩的租粮,就是四十三石,磨成大米也有三十石,不仅主仆上下七口的口粮够了,还能有些余银。顺娘这边,也无需用女红来贴补家计。
  顺娘的亲事,早就道痴过继之前,就相看的差不多,是后街田家二小子,只等顺娘及笄后就下定。
  田家祖上是王家的姻亲,几代人都依附王家谋生,也攒下十几亩地。可是这一代家中五个儿子,说亲是笔大开销。除了长子娶了媳妇外,下边四个都没有说上人家。
  自听说外九房有召婿的风声,田家就托人来说和,想将次子赘过来,不仅能省一分取媳妇的开销,还能多少得一分银子。王宁氏见田家二小子虽只识几个字,可胜在老实勤快,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心里便肯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