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节
“呼……”赵云看着张飞的背影,飞快的吸了一口气,伸手抽出弓箭,遥指张飞,一箭射出。
弓弦震动,羽箭破空,化作一道寒光,向张飞的背心激射而去!
张飞背对着赵云的羽箭,连头都没回,只是让战马飞快的侧向移动了一下。
这时无奈的选择,张飞再自负也不敢用身体硬接赵云的羽箭,虽然赵云这一件射的比较快,力量不是那么恐怖。原因是张飞确实动不了,赵云的最后一击力量极大,不但震伤了张飞的筋骨,同样震伤了张飞的肺腑,到现在,张飞依旧感到上半身酸麻刺痛,只能让战马做出闪避的动作。
战马的动作终归没有羽箭快,张飞虽然避过了要害,但依旧被赵云的羽箭射中肩膀,锋利的箭镞破开铠甲,入肉半尺余深,前冲的力道带的张飞一个趔趄,差点没在马上掉下来。张飞紧咬牙关,伏在马背之上,再次催动战马,向广陵飞奔而去。
赵云眯起眼睛,看了一眼张飞坐下的深乌马(就是大黑马),悻悻退回本阵。
高台之上,李重看着张飞略显狼狈的身影,嘿嘿一笑,张飞这厮自持勇猛,这次终于受到教训了吧。
笑过之后,李重立即吩咐道:“公瑾,立即组织军队攻城,压迫广陵,最好……别让兵卒出现伤亡。”
周瑜很清楚李重为什么这么说,立即攻城和痛打落水狗、落井下石,乘你病、要你命一个意思,不要出现伤亡这句话原因就很多了。
如果李重现在不顾伤亡的发动强攻,确实有很大把握能攻下广陵,但这样一来,李重手里也就没有诱饵可用了,刘备的水军就会立即龟缩起来,不渡江半步。
可李重的目的是什么,并不是打下广陵,广陵这个弹丸之地还不放在李重眼里。李重的目的是杀伤刘备的水军,争取渡过大江,占据丹徒。
所以李重才会让周瑜尽量别造成伤亡,也就是说不强攻广陵,给张飞留下一点喘息的时间,也给刘备一些考虑的时间。能在残忍的沙场心存仁念,让敌人有考虑的时间,李重也算是古往今来头一份了。
…………
一百万字了,蜘蛛很激动,居然还没太监,哇哈哈哈……
能坚持到现在,要谢谢各位读者,还有各位不予余力支持蜘蛛的人,感谢打赏兄弟,投月票的兄弟,投红票的兄弟,订阅的兄弟!
第三百九十六章自古忠义两难全
伊籍和吕介很清楚自己的地位,他们在刘备的阵营之中,他们就是打酱油的,伊籍还好一些,深得刘备信任,吕介完全是就是刘备急病乱投医的结果了,刘备实在找不出统领水军的将领了。
所以两个人非常明智扮演好傀儡角色,向刘备讯问对策。
伊籍和吕介根本就不用向刘备报告战况,丹徒距离江陵千里开外,信使就算速度再快也需要一个月上下才能赶个来回,张飞根本就支持不了一个月的时间。其实刘备早就预料到张飞的状况了,只是刘备还在纠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办
如何取舍
实际上这个问题很简单,刘备想要救援张飞千难万难,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放弃救援张飞,让张飞抛弃手下兵卒,带着少数人突围,这样做,张飞存活的几率还会大点,伊籍的水军还能保存下来。
只要水军得以保留,李重在短时间内就过不了大江,过不了大江,刘备就不会陷入两线开战的尴尬地步,可以全心全意的对付曹cāo,虽然曹cāo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但至少还有希望不是。
久经沙场的刘备很清楚这个问题,不光刘备清楚,诸葛亮,司马先生等热你也非常清楚这个问题,但是没人敢对刘备名言,原因就是刘备和张飞的关系太好了。
张飞和刘备的关系就不用重复了,想让刘备狠下心来,放弃救援张飞,太难了。再说了,张飞真要是死了还好说,万一张飞活着回来,知道是自己提议让他自生自灭的,依照张飞的火爆脾气,哼哼……
上面的问题虽然很难取舍,但刘备还是很快做出决定,命令伊籍和吕介全力救援张飞。
刘备的这个决断并不出乎诸葛亮等人的意料,但就算如此,诸葛亮等人还是暗暗叹了口气,心中无奈至极。
自古忠义两难全,刘备到最后,也没舍弃掉兄弟情义。
这确实是个忠义之间的取舍问题,刘备和张飞关羽的关系更接近兄弟,而不是君臣。要说到忠,不管刘备的人品如何,刘备确实算得上对大汉王朝忠心耿耿。
注意,这里说的是大汉王朝,而不是说献帝刘协,刘备的忠是广义的忠心,是一心想要重振大汉王朝雄风,延续刘氏江山。
而董承王子服等人忠是忠于汉室朝廷,忠于小皇帝刘协,虽然这些人的忠过于狭隘,接近于愚忠,但这些人的人品确实值得敬佩。
相对比来说,曹cāo李重等人也算得上忠,但他们效忠的对象不是小皇帝刘协,也不是大汉王朝,他们效忠的对象是华夏民族。
打个比方,就像效忠于某党和效忠于某民族一样,这里面的对错就不分析了,不过千百年后,估计人们能记得的是霍病封狼居胥,岳武穆诛仙阵破敌,朱元璋北伐等等,不多说了。
上面的问题不说对错,但从战略意义上说,刘备的决定是一个极其愚蠢的决定,简直是葬送江山的决定。
李重也不傻,别人能猜到刘备的决定,李重同样猜得到,甚至李重都能笃定刘备会如何取舍。所以李重一边压制张飞,一边在广陵和大江之间布置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线,用来对付刘备的水军。
李重的兵力很充足,特别是骑兵很充足,但骑兵就算再厉害也没用,战马不是壁虎,爬不上城墙的。所以李重只留下少部分骑兵震慑广陵,让张飞不敢随便派兵出城就可以了,剩下的骑兵都被李重用来对付伊籍和吕介了。
现在李重的手中,大约有三万骑兵,留下一万对付张飞,剩下两万对付吕介和伊籍,已经有杀鸡牛刀的嫌疑的。
诚然,这两万骑兵如果到大江上和刘备打水战,估计多少沉多少,但如果对付伊籍和吕介上岸的水军,那真是怎么打怎么赢。
事实上也是这样的,伊籍和吕介刚派出信使没几天,刘备的军令就到了,军令简单至极:不惜一切代价给张飞创造突围的机会
接到刘备的军令,吕介和伊籍对视一眼,都露出无奈的笑容来,心中根式叫苦连连。但刘备的军令到了,也不能抗命,只能依令行事了。两个人商议了一下,伊籍驻守大营,吕介出兵救援张飞。
这个决断很正确,也很无奈,伊籍本来就是个文官,领兵打仗不是他的长处,所以出兵的责任只能落到吕介身上了。
但话又说回来了,吕介也不是带兵突击那块料,这种亡命举动还是赵云、吕布、马超、张飞这种猛人来干最合适。救援张飞的计划其实简单至极,没有什么智慧可讲,更没什么技术含量,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就是水兵上岸,然后派兵向广陵方
吕介第一次出兵救援张飞带了五千人,这不是扯淡吗五千水军上岸,要冲破两万骑兵的层层封锁,别说吕介了,就是吕布也白给。
奇迹之所以称作奇迹,就是因为创造出这种奇迹的都是天之骄子,命运的宠儿,都有猪脚光环加持,很明显,吕介在历史上就是个小人物,没有任何光环加持,就算有,那也是龙套光环而已。
小龙套吕介带领的五千人连十里都没冲出,就被赵云率领的骑兵冲杀干净了,五千兵卒伤亡大半,就连吕介自己都惨死在赵云枪下,一命呜呼。也算是吕介倒霉,遇见了赵云,不然的话,吕介就算兵败,也不一定会惨死当场。
但赵云负责阻击刘备的水军可不是意外,骑兵出身的赵云并不擅长攻城战,张飞又受伤了,短时间内不敢出城冲杀,所以赵云被李重发配到这里很正常。
一战之下,五千水军世上三千余人,这还是赵云过于谨慎,没敢追到江边,不然的话,吕介的五千水军一个也跑不了,谁见过水军比骑兵跑得快了
就在吕介身死的第三天,广陵的张飞也带伤出城冲杀了一次,结果孤掌难鸣,被李重硬生生打了回。
张飞也是没法,现在广陵被李重团团包围,到江边的路上也被赵云带领骑兵层层封锁,根本就没办法和伊籍的水军取得联系,两人根本就没办法确定出兵的时间,张飞也只能撞大运了。
最后还是陆逊出了个主意,白天就别出兵了,一举一动都落到李重眼皮底下,还是夜间出城为妙。夜间出城好处多多,不但能点火当做信号,让伊籍出兵接应。而且骑兵在夜间作战,战斗力怎么说也会大点折扣不是。
这个办法确实不错,陆逊的军事才华确实很出众,几次冲杀下来,张飞也和伊籍有了一些默契,最起码两个人在时间上能踩上点了,基本上就是点火之后两个时辰,张飞和伊籍一起出兵。
当然了,李重也不傻,伊籍能看明白张飞的信号,李重也同样能看明白,提前做好一些准备。
但总体来说,陆逊的提议还是利大于弊的。
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兵力问题,伊籍手下的兵卒不够了。几次大战过后,伊籍手中的军队已经不超过一万五千人,这个数字也就和甘宁手下的兵卒差不多多了。
无奈之下,伊籍只能暂时停止救援张飞的举动,抽调沿江各县的兵卒补充兵力,再就地招募兵卒,嗯……就是拉壮丁。
也就是说,无论胜败,丹阳郡和吴郡沿江的兵卒已经被伊籍抽调的差不多了,防御力大大降低,甘宁已经有能力进攻沿江各县了。可现在伊籍哪里顾得了那么多,刘备的军令已经明说了,不惜一切代价救援张飞。
十天之后,伊籍勉强凑了两万五千兵卒,展开第二轮救援活动。
但就算这样,伊籍也杀不透赵云的防线,在到广陵的路上留下一具具尸体。这很正常,论到打仗,赵云能完爆伊籍十条街,更何况赵云的优势太大了,以逸待劳,优势兵力,优势兵种,优势地形,伊籍能赢才不科学。
从这里,也能看出刘备最大的劣势了,那就是缺乏骑兵。
多了不说,如果伊籍手中有一万骑兵,可能结果完全就是两样。别看赵云兵多,但赵云的战线也非常长,广陵的东西南三个防线,都在伊籍的攻击范围之内,甚至北方都不是绝对安全地带。
如果伊籍有骑兵,赵云就只能平均分配兵力了,相对来说、赵云防线就会薄弱一些。可伊籍没有骑兵,赵云完全可以通过骑兵的机动力来弥补战线的薄弱问题、
这就是地理的优势,南船北马,不是说说而已。
在古代,大多数战乱,南北割据的情况,都是北方集团取得胜利,骑兵优势就是一个主要因素。
把长江当做分界线,北方集团可以好整以暇的打造战船,训练水军,一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南方集团只要有一次疏忽就完了。
可南方集团不行,他不能训练骑兵,一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木头又都是,没有战马你舀什么训练骑兵,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太祖北伐才被改变,必须要承认,朱元璋的胜利是有前提条件的,朱元璋能击败元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民族的意志在起作用,华夏民族的力量,永不磨灭的民族激ng神。
…………
,开春了,总停电,呜呼哀哉
♂♂
第三百九十七章广陵城下的混战
现在李重军中最忙碌的不是赵云、不是黄忠,也不是周瑜,而是贾逵贾仲道,出于种种原因,李重现在攻打广陵完全采取机械化措施,如果弓弩也算是机械的话。
四面城墙之外排列着无数投石机,巢车,等攻城机械,而在这些庞然大物身前是密密麻麻的的弓弩手。每一次号令之下,广陵城外都会有无数羽箭石块冲天而起,落到广陵城墙内外,情形完全就是地毯式轰炸。
这种攻城发誓是最耗费时间,也是伤亡最小的,但现在李重一点也不着急,可能的话,李重甚至还要拖延一下破城的时间。
对于这种全方位的打击,张飞也很苦恼,但他也没有办法,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带伤出城,破坏李重的攻城器械。但张飞的目的并不是这么简单,张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想法,就是尽快和伊籍取得联系。
在遭受了无数损失之后,张飞的斥候终于冲破了层层包围,来到丹徒城中。
张飞的斥候当然不是拼死冲杀出的,那完全是扯淡,吕布都没有那样的武功。张飞的斥候是换上李重军队的衣甲,夹在张飞的夜袭军队之中,趁着夜晚混进李重大营,在辗转反侧,穿过赵云的防线。
最重要的是,斥候要有横渡大江的本领,还好,张飞军中水性好的斥候为数不少。
张飞派人和伊籍取得联系当然不是求援了,李重的战略计划一点隐蔽性都没有,差不多的将领都看得出来,张飞自然也非常清楚,所以张飞的目的是让伊籍放弃救援广陵,自己带兵突围。
但张飞并不知道,刘备已经给伊籍下达了死命令,所以……张飞的这个举动造成了完全相反的结果,可以说是火上浇油。
本来伊籍还打算仔细查探一下,看看赵云布置的防线有没有漏洞可寻,但现在张飞叫他放弃救援,伊籍立即就急了。想一想,张飞既然要伊籍放弃救援广陵,肯定是想要自己突围了,张飞要是能逃出还好,逃不出伊籍可就麻烦大了,见死不救的罪名肯定会落到伊籍身上,依照张飞和刘备的情谊,刘备绝对会斩了伊籍。
所以伊籍必须要赶在张飞独自突围之前救出张飞,也就是是说,伊籍现在只能破釜沉舟,全军出动了。这还是好听的说法,难听的就是破罐子破摔,成功了当然好,不成功,自己的军队也打残了,刘备也就怪罪不到自己身上了。
这是伊籍自保的手段,也是伊籍葬送水军的手段。
不能怪伊籍不识大体,伊籍也是被刘备逼得,更不能怪以及不能舍身取义,伊籍确实和刘备关系不错,但也仅仅是不错而已,伊籍如果是舍身取义的人,也不会背叛刘表投靠刘备了,伊籍不是审配沮授。
所以就在张飞斥候到达的第三天夜晚,伊籍发动了最后一次攻势,全军出动,亡命冲击赵云的防线。
还别说,伊籍的亡命一击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赵云的骑兵布置的有兄散,在伊籍冲击的路线上,只有三千骑兵,三千骑兵对付两万多步兵,兵力对比还是比较悬殊的。
于是赵云没敢正面冲击伊籍的军队,采取了分割削弱的作战方式,同时给其它防线的骑兵下令,立即向战场靠拢。
不过赵云的动作还是有点晚了,伊籍带领着水军亡命冲杀,很快就冲出三十余里,距离李重的军阵不足五里之遥了。
这里解释一下赵云为什么会被伊籍冲进三十里的原因,如果只看单纯的兵力对比,接近两万骑兵完全能把两万多水军打残了,特别是伊籍的水军还属于临时凑数的,编制混乱,战斗力不怎么强。
但是赵云不可能一下子就把两万骑兵全拉到战场来,赵云的防线很漫长,他也怕伊籍在必得地方留下军队,所以赵云舀来对付伊籍的军队还不到一万人。
其次,赵云不想让自己的骑兵有太大的伤亡,到了夜晚,骑兵的战斗力会下降一个档次,不适合混战。
还有就是伊籍上岸的时机把握的不错,谁也没想到伊籍会这么快就孤注一掷,所以刚上岸的时候,伊籍并没有遇到赵云的阻拦,大约杀出了十余里,赵云才带兵迎击的。
当然了,一直只是杀到了李重的营寨后方,可不是伊籍打败了赵云的军队,死伤惨重的伊籍,而不是赵云。
也就在这时,赵云抽调的骑兵也差不多赶到战场了,开始对伊籍的军队展开一轮轮冲杀。夜色之中,马蹄狂乱,钢刀闪现,杀的伊籍的水军惨叫连连,断臂残肢满天乱飞。
但是伊籍现在完全不顾军队的死伤,外围的军队随便赵云杀,自己带着中军只顾往前推进,只要能扰乱李重的军队就好了
。
伊籍的亡命举动带来了一系列影响,首先影响到的就是广陵城内的而张飞,城外的混战声势太大了,根本瞒不过张飞,所以张飞气愤之余,也只能组织激ng锐部队突围了。
现在张飞手中大约剩下一万五千人上下,在陆逊的提一下,张飞将这一万五千人分成两批出城突围。
第一批出城突围的军队大约在一万人上下,负责扰乱李重的防线,诛心点讲,这一万军队就是吸引李重注意力的炮灰。
第二批出城的军队才是张飞的主力部队,陆逊等人都在这里,不出意外了,张飞可以有三个方向可以选择,东方、西方、南方。不过为了和伊籍的水军回合,张飞十有会选择在南面突围。
第二个受到影响的就是李重了,李重确实伊籍的亡命举动震慑住了,做出了一个错误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