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同人>(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第213节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第213节

  **
  武周的官吏们:锦衣卫别过来,过来就反给你看。
  他们造了什么孽,酷吏也就算了,怎么还要经历锦衣卫呢。
  【锦衣卫权势那么大,皇帝之下他们都能监督、逮捕以及审问拷打,放在皇权高度集中的明清自然没问题,但在大唐,想设锦衣卫,世家分分钟要造反。
  别说世家了,朝臣宗室都要反。
  武则天的酷吏为什么能成功?因为她除了用酷吏监督大臣的一举一动外,还鼓励百姓举报有异心的大臣,一经坐实,举报的人就能做官,误报则不处罚。
  法不责众,酷吏尚且能废,庞大的百姓群体要怎么处理?
  双重打击下,朝臣自身都难保,哪里还敢反抗。
  所以朱元璋想在大唐成立锦衣卫肯定不成的,加上羽林军(负责守卫京师、皇宫安全的禁军)大多数是官宦子弟,是贵族和官员们把家中子弟送来镀金的。
  家中有权有势,他们是疯了才会干锦衣卫这么得罪人的差事。就算他们想干,家里人也不会同意。
  毫无意外,朱元璋因为锦衣卫被迫退出朝堂,失去了垂帘听政的机会。
  然后他又重开了一把,这回他不作死了,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按照武则天的路子走。
  四年后,朱元璋废李旦为太子,自己高坐明堂,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位女皇。这一路走来太艰辛,朱元璋都不敢轻易作死了。
  这简直比他当年自己打天下还累。
  历史上的朱元璋本来就很勤政,据说他每天天还不亮就去上朝,天黑了半夜才回到宫中,回宫后还要处理国家大事,如果有一件事情没处理好就睡不着觉。
  据史书统计,朱元璋曾在8天中处理1160份奏章。网上流传的奏章,一份奏章保守估计1000字,那1160份就有116万字,老朱平均每天阅览15万字,阅读量不算少,而且还要思考怎么处理。
  加上一份奏章可能还不止一件事,那工作量就更大了,说是日理万机都不为过。
  老朱绝对是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勤政皇帝之一。
  本来老朱就很勤政,当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女皇,为坐稳皇位老朱更拼了,每天批阅奏章到深夜是常有的事。
  因为勤政,他甚至来不及享受,武则天上位后建立的佛寺、大建筑等他统统没建,省下不少钱财。
  不仅如此,老朱还弥补武则天军事不行的缺憾,他在位期间,吐蕃、突厥都被打得服服帖帖,不仅突厥重新归顺大唐,就连吐蕃都并入了武周疆域。
  朱元璋看文臣的眼光可能不够好,但是看武将的眼光绝对十分毒辣,除了重用历史上原本就有名的将领,比如王孝杰、李多祚、李千里、黑齿常之等人,还提拔了不少出身平民的好苗子。
  军事天赋出色的朱元璋在大唐原本的版图上继续扩张,一度达成了李世民在时万邦来朝的盛世局面。
  文治上朱元璋本来就讨厌世家贵族,打压起来丝毫不逊于武则天,毕竟洪武朝本来就是出了名吃鸡大逃亡,朱元璋对这个可不陌生。
  朱元璋看着国力整整日上的武周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当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想要挽救武周,让它延续下去,最关键的还是继承人问题。
  武则天目前仅存两子一女,李显平庸,李旦懦弱,太平是女的。
  朱元璋思来想去,决定从孙辈中挑选一个可靠的继承人。
  从小培养,耳濡目染下应该就不会改国号了。
  一切都在往好的局面发展,武则天身体本来就好,朱元璋又不忘锻炼,他还真等到了皇太孙长成,临终前,他叮嘱皇太孙不可更改国号,要勤政,对百姓好一点,民心所向百姓就不会反……
  朱元璋把能交代的都交代了,认真程度比当年带朱允炆也差不到哪里去。
  他以为这回能顺利完成任务了,于是心满离。
  再次醒来却发现自己没有回到地府,而是重开一局的朱元璋如遭雷劈,脸色一寸一寸皲裂。
  朱元璋咬牙切齿:那个鳖孙是第二个朱允炆吗?咱才刚走多久啊,国号就变了!!
  又悲愤道:还是大唐也有第二个朱棣?】
  洪武时期
  双双躺枪的朱允炆和朱棣:“……”所以提到大明,就绕不开他们是吧?
  比起朱棣的无语,朱允炆更多的是心痛,皇位本来是他的,结果却……
  丢了皇位已经都令人伤心的了,为什么还要把他拉出来反复鞭尸?
  朱元璋没理会两人的异常,他还沉浸在刚才天幕夸他的话中。
  一直被骂,突然被夸,还是文治武功样样出色,达到和李世民一样高度的万邦来朝,朱元璋都有点飘飘然。
  连天幕说他看文官眼光不太行都不在意了。
  朱元璋美滋滋地把天幕的话在脑子里过了几遍,才后知后觉道:“为什么失败了?”怎么会失败呢?文能安邦,武能开疆扩土,还自己培养了下一任皇帝。
  怎么会失败呢?
  武周时期
  武则天眸光微闪,坦白说,天幕说朱元璋弥补她军事上的不足,将突厥收回,打下吐蕃时她心里是有些期待的。
  可……结果却是任务失败。
  唉,武则天心中长叹一声,武周太短了,大唐的忠臣尚在。
  就连她的儿女不也更倾向大唐。
  【朱元璋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失败了,失败在哪里。于是他决定重来一次,诈死看看是怎么失败的。
  有了经验的朱元璋这回速度更快了,名声也更好了,还一早就把选定的皇孙带在身边教导。
  安排好一切的朱元璋诈死,藏匿于宫中观察后续。
  然后他就看到自己选定的继承人在其父李显以及众多大臣的劝说下恢复了大唐的国号。
  朱元璋当即破口大骂,李显的种果然不行。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发现在他‘死’后,口碑两极分化,不少人批判他,写诗骂他,给他编造了不少黑料。
  都快把他写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妖妇了,朱元璋大怒,他虽然杀了不少人,但哪个皇帝不杀人?
  哪个皇帝杀得少了?他当洪武大帝的时候,杀得可比这多多了,这还不够洪武朝的十分之一。
  当皇帝看他是否勤政爱民,是否能开疆扩土,能否让百姓过上安定日子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还要管人家的私生活?管人家嫁过几次人?
  看尽读书人丑恶嘴脸的朱元璋悟了:笔掌握在男人手里,他们看不惯女人站得比他们高,便用恶毒的语言来攻击女人,贬低女人。
  哪怕做得再好他们也能挑出错,挑不出错就制造错,然后夸大抹黑。
  越挫越勇的朱元璋决定再来一把,这把他肯定可以完成任务。
  李显的种不行,就选李旦的,或者太平公主的,或者让他们自己竞争,孙子孙女都可以,谁能做到他的要求谁就是下一任皇帝。
  反正这天下也不是他的,皇室内斗会产生恶劣影响也不管他的事。
  再提拔一些女官,扭转武周的口碑,他要让世人知道武周唯才是举,不分男女,比大唐好。
  不难看出朱元璋的想法已经从[看不起女人]到[理解女人]再到[成为女人],就是不知道这次的他能不能成功。】
  洪武时期
  朱元璋:“……”虽然但是为什么总觉得怪怪的?
  什么叫理解女人,成为女人,想到那个画面,朱元璋就眼前一黑。
  别让他知道这书是谁写的。
  朱元璋压下心中不快,他不是傻子,这书写成这样他要是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白活这么大岁数了。
  无非就是体谅女人不易,看重女人那些。
  可有这么必要吗?朱元璋心里,女人是不如男人的,无论是种田还是打仗,都是男人在行。
  男主外,女主内,几千年来都是这样,也就后世变了。
  大明和后世的情况又不一样,后世吃喝不愁,大明可不一样,吃不饱饭的人数不胜数,谈这个毫无意义。
  朱元璋心里碎碎念道。
  武周时期
  武则天心跳加速,目光变得有些期待,会成功吗?
  短短数年真能让武周深入人心,和大唐站在同一高度吗?
  武则天满怀期待地望着天幕,却发现天幕开始转移话题,说起刘彻的地狱级安史之乱。
  武则天:“……”朕不想知道这个,继续说武周啊!
  【这边朱元璋斗志满满,那边刘彻换了地狱级难度的副本。
  再睁眼时,发现自己穿成了太子李亨,此时洛阳城破,李隆基准备逃离长安。
  刘彻:……
  还真是地狱级难度,因为唐朝自开国以来就存在“造反大舞台,有梦你就来”的隐患,所以李隆基上位后严防死守,不给太子和皇子造反的机会,也就是说太子李亨空有太子名头,但无权无势。
  刘彻看着乱成一锅粥的场面,心里不由烦躁起来。
  历史上的李亨是怎么做的来着?逼迫李隆基禅位,然后收复长安、洛阳。
  他现在去策反那些将军应该来得及吧,李隆基如果没有禁军保护会不会死在乱军之中呢?那他岂不是不用担上逼父退位的名声了吗?
  刘彻细细一思量,觉得可行性很大。经过普通难度和之前在地府听的八卦,刘彻对大唐安史之乱还算比较了解。
  李隆基在潼关失守后民心全失,已经没有威信可言。他若是此时站出来,表现出绝不逃离长安,势要与长安共存亡的决心定能得到不少支持。
  一个无权无势的太子都能逼迫李隆基退位,可见此时的李隆基有多不受人待见。
  这个蠢货,出逃还要带上奸臣杨国忠和杨家最大的倚仗杨贵妃,真是脑子有病。
  在安史之乱刚爆发的时候,就应该把杨国忠拉到前线处死,清算杨家,虽然这么做安禄山也不会退兵,但军心可以挽回。
  这个蠢货偏不,不仅留着杨国忠,还一点惩罚都没有。
  若是真爱杨贵妃也就罢了,结果马嵬驿三军哗变还不是赐死了杨贵妃。
  何必呢,把自己的脸面丢在地上让人踩。
  堂堂帝皇混到这份上,也是无语。
  刘彻计划着策反军中将士,武则天那边则是上演天子叫门。
  武则天对自己儿子都能狠下心,朱祁镇这种怂货,在她眼里还不如李显有血性。
  至少李显干不出这种事。
  对于朱祁镇的叫门,武则天直接吩咐放箭,还大义凛然道:若是太.祖、太宗,先帝在肯定也会如此选择,大明天子守国门,绝不会叫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