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节

  “谁说我要碰她?我来此只为见识,倒要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奇女子能让蔡将军神魂颠倒。”吴绍霆不冷不热的冒了一句。
  桂馨一脸无可奈何,知道自己是撑不下去了,刚要把蔡将军在这里的消息说出来。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二楼栏栅处忽然传来一个慢条斯理又冷冰冰的声音:
  “这是什么风啊,怎么把吴大将军吹到这里来了?”
  吴绍霆等人寻着声音向上看去,只见蔡锷不知不觉已经站在二楼栏栅后面,身旁还有几个随员,正用一种冷漠和不悦的眼神盯着下面。先前楼下的吵闹声让蔡锷的随员听到,故而进了包厢通知了一声。吴绍霆心中笑道:总算把你给印出来。他即刻站起身来,拿出一副不重不轻的笑容,故作惊讶的说道:
  “还真是巧,蔡将军人竟然在这里,真是多有失礼之处呀。”
  “怎么,一心为国为民、以民主共和为己任的吴大将军竟然也有兴趣来这种烟花之地?难道就不怕坏了名声?”蔡锷冷笑道。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16章,一谈
  “同样是一心为国为民、以民主共和为己任的蔡将军都来得,在下有何来不得呢?”吴绍霆借着蔡锷的话直接反问了道。
  “呵呵,吴将军你可真是大大的滑头呢!”蔡锷十分轻蔑的说道。
  “不说这些碎言,今日赶的巧,能与蔡将军在这里巧遇,不知道蔡将军可否请小弟喝一杯水酒?”吴绍霆直截了当的切入正题。
  “实在不巧,今日没什么雅兴。”蔡锷毫不客气的回拒道,“不怕告诉吴将军,你想见小凤仙的心我看还是趁早死了罢,小凤仙是我蔡某的人,蔡某再如何无能还是知道该怎么保护自己的女人。”
  “蔡将军不请小弟饮酒无妨,那小弟请蔡将军饮酒如何呢?小弟也不怕告诉蔡将军,这场烟花柳巷之地小弟是平生第一次,今日抽空前来,的的确确是想见一见这位小凤仙。我倒要看看,她究竟是祸国殃民之妖姬,还是英雄美人之绝配。”吴绍霆正色说道。
  “吴绍霆,你什么意思!”蔡锷顿时大怒,伸手狠狠的砸了一下栏杆。
  “蔡将军息怒,小弟不过是有感而发。今日小弟来此一场不容易,不管是蔡将军请小弟,还是小弟请蔡将军,我想今日这杯酒若是不喝的话,只怕才是真正扫了雅兴!”
  “哼,我蔡某人喝酒从来不是为了雅兴。”蔡锷冷冷的丢了下一句话,头也不回的转身走回了包厢。
  看到这里,王云赶紧向吴绍霆问了道:“大人,现在怎么办?”
  吴绍霆笑道;“上去。”
  王云惊愕不已,连忙说道:“可是蔡将军好像没说请咱们……”
  吴绍霆笃定的说道:“他也没说不请呀。”
  来到二楼,沿着外走廊走到先前蔡锷出现的包间门口,房门已经带上了,门口的几个蔡锷的随员一个个抱着胳膊,用一种戒备的眼神盯着吴绍霆一行人。王云想上前开路,不过吴绍霆拦住了他,吩咐他跟随员另开一间包间喝茶去。王云不敢违命,只好带人离开了。
  吴绍霆没有理会蔡锷的随员,径直绕过他们来到大门前敲了敲门。蔡锷的随员毕竟还是不敢动吴绍霆,对方好歹也是中央政府委任的正式将军,甚至比起蔡将军更有实权在手。
  房门无人应答,吴绍霆伸手推了推,却发现门是虚掩着的,索性迈着大步就走了进去。
  这是一个三合一的房间,左中右三个厅,茶桌椅榻样样齐全,但依然是按照普通房间的规格装点,看不出什么独到别致的地方。房间里有一股幽幽的清香,混合着焦炭香薰的味道,汝鼻即有一种热量扩散全身,用在北方驱散干燥和生冷再合适不过。
  蔡锷正躺坐在中间一个厅的一张睡椅上,一边摇晃着椅子,一边鸣鸣自得的哼着小曲。
  吴绍霆环顾了一下另外一个厅,却发现整个房间只有蔡锷一个人,那传说中的小凤仙压根就不在这里。他不禁有些好奇,难不成蔡锷每次来青云阁找小凤仙只是幌子,真正是想独自一个人静一静?可是这也说不过去呀,小凤仙可是确有其人其事的。
  很快他又发现,原来这个房间三个厅每一个厅都另外一扇后门,有可能那小凤仙从后门出去了。他不再多想什么,故意咳嗽了一声,叹道:“蔡将军,为何只有你一个人在此?”
  蔡锷没有起身,早就猜到吴绍霆会不请自来,他冷冷的说道:“吴绍霆啊吴绍霆,你还真是够死皮赖脸。”
  吴绍霆轻描淡写的笑了笑,说道:“蔡将军,不瞒你说,老早我就想找个机会与你好好谈一谈。索性趁着今天这个机会,咱们都抛开虚情假意的话好好的说说话!”
  蔡锷一点不感兴趣,依然冷冰冰的说道:“我跟你没什么好说的。”
  吴绍霆心头有些揶揄,他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可偏偏蔡锷的强硬程度超过了自己想象。不过他没有半途而废,仍然说道:“蔡将军,咱们在大总统宴会上第一次见面时,你说过众人皆醉我独醒,我知道这句话不是醉话,是你的真心话。”
  “与你何干?”
  “蔡将军与我并无多大的干系,终归说来,只不过小弟对蔡将军颇为敬仰。蔡将军是有经国治世的大才,也有为国为民的大心,小弟不敢说与蔡将军同出一辙,可身为一名有责任心的军人,小弟或多或少也希望改善这个国家。”
  “你也配?别以为你在广东干的那些勾当我不知道,纸包不住火这句话始终是有道理。你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军人,你是一个有私心的军阀。”蔡锷仿佛换了一个人,将自己以往不正经、装糊涂的形象全部丢掉,本性直露的说了道。
  刚才两人在楼上楼下对话时,他已经知道吴绍霆不是一个等闲之辈,自己装模作样的那一套没必要继续演下去,更何况此时此刻就只有他们两人在这里,更不用担心忌讳。
  吴绍霆皱了皱眉头,他不知道蔡锷这番话究竟什么意思,自己在广东做过什么勾当了?
  “蔡将军,你这话我听不明白。”
  “好你个吴绍霆,自己做过的事竟然忘得干干净净?你在广东商界难以服众时,用过什么卑鄙手段镇压商人,你忘记了,广东人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吴绍霆怔了怔,他镇压广东商人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而且这是广东省内政治风波,新闻部和各县政府都掩饰的很好,怎么会无端端传到北京这边来?蔡锷在北京的时间不短,并且一直都在韬光养晦,身边可用的人及其有限,无论如何都不会有这么神通广大的耳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蔡将军,你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这么说你是承认了?你别管我是怎么知道的,总之我跟你道不同不相为谋,也不稀与你这样的人认识。”
  “蔡将军,你要仅仅是因为这桩事还断定我吴某人的是非,我反倒也不稀与你这样的人认识。试问蔡将军,若彼时彼刻换做是你面对这样的情况,你又会作何打算?说句不好听的,我们都是一介武夫,杀伐果断的道理没有谁不懂,一切都以大局为重。”
  “吴绍霆,我已经给足了你面子,是你自己不知好歹。你要我告诉你凭什么来辨你是非,那好,我就用你刚才的话来说,你说一切都以大局为重,可恰恰你带头打响的二次革命才是最不顾全我中华民国的大局。孙逸仙主持二次革命尚且有他的道理,你八竿子打不着干系的人一定要凑一脚,而且还是打得最凶的一个,试问这是何居心?”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17章,交心
  吴绍霆这下才明白过来,原来蔡锷对自己的不满意归根结底还是在二次革命上。他隐隐约约记得曾经有人提过,历史上二次革命时蔡锷虽然保持中立,但事前依然极力的为袁世凯做过辩解,奉劝孙中山不要把事情闹大。他也相信二次革命若不是后世教科书进行宣传,其影响力也不至于那么大,正如同当年维新变法一样,在国内国外根本没有多少人支持。
  不过他之所以掺和这场战争,根本原因并非是响应革命,而是自己不想步张振武的后尘。广东战争对他来说分两层意思,前期的战事归附在孙中山革命旗帜之上,目的是紧靠革命阵营,借助革命声势以战自保。到了后期江西、江苏、上海相继沦陷,革命势力已然风烛残年,几乎仅仅依靠着广东一省独撑大局。而在这个时候,他已经清楚的意识到,这一仗自己不可能像李烈决、黄兴等人那样一走了之,势必要打一场硬仗,彻底挫掉北洋军的锋芒锐气。
  二次革命后半段已经让国内国外各势力看清楚中国的局面,北洋军的能力并没有众人估测的那么高,区区一个广东省能让北洋军难缠到如此地步,中国未来局面的走向已经不清楚了。同时,经过这一仗吴绍霆也成功把自己推销了出去,国内国外各方势力只要稍有预见性,都能看出吴绍霆可以成为候选代理人。
  看上去,广东战争如果未能达成停战,相反继续打下去,吴绍霆的势力必然会土崩瓦解。而签署停战协议之后,粤北五县遭到割让,北大门韶关沦为直辖市,海军还交出去十艘舰艇,怎么看都好似广东军政府亏大了。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地盘的重要性要分时间和环境,以粤北五个县交换发展空间和投资机会,一点也不亏。地盘可以再打回来,但机会是打不来的。至于海军更不用说,这一直是广东军政府的鸡肋,趁着这次机会交出十艘舰艇,大大减轻了财政负担,为广东大发展腾出了足够经费。
  因此,这场战争事实上吴绍霆没有输,反而赢的十分漂亮。对比之前他是一个没有名号的“伪都督”,现在他依然稳坐都督的位置,还获得诸多名誉和头衔,以及袁世凯再也不敢轻易动自己,这已经足以说明问题。萧耀南选择留在广州,因为他也看出了这一点,德国人决定在广东开设自动武器生产线,也是他们从这场战争看到了吴绍霆的合作潜力。
  吴绍霆相信以蔡锷的见识不难看不出这些,当然也许蔡锷始终被蒙在鼓里,很多内部并不清楚,无论如何从蔡锷现在的态度可以看来,其是绝对站在袁世凯一边。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脸色显得很无可奈何,沉重的说道:
  “我与蔡将军相识不久,彼此不了解是情理之中,蔡将军认为广东战争是祸国殃民,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出辩解。但是我试问蔡将军,你真认为我吴绍霆是一个战争狂人吗?”
  “不,你不是战争狂人,你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野心家。你从始至终都是在利用革命的外衣,满足你个人的利益。你根本不配谈爱国爱民,因为你从来不是。”
  “我从来不是?难道广州首义也是我吴绍霆利益熏心?蔡将军你只知道我在广东镇压商人,可是你可知道为什么我敢一省之力对抗北洋军吗?广东全省上下为何心甘情愿为我卖命?没错利益是所有事情的根本性质,但是我吴绍霆可以把利益分给支持我的人民,所以他们才会响应我的号召。”
  “你这些冠冕堂皇的话自己对镜子说吧,迟早会有人揭穿你的真面目。”
  “蔡将军,你可知道一句俗话,什么样的时代早就什么样的人。请君放眼四顾,我泱泱大国之内有多少掌权者不是谋私者?你尽可彻查我的资产,我敢打赌,我个人资产甚至比你蔡锷都少得多。没错,我谋私,但我谋的绝不是我个人的私心,而是中华民族的私心。”
  蔡锷听到这里,一时竟不知道该作何对答,他当然不知道吴绍霆到底有多少私产,但吴绍霆竟然敢义正严词的把话撂出来,十之八九不会有虚。他不是愚昧迂腐的人,自己竟然能知道吴绍霆在广东镇压商人,当然也会知道其在省内的其他做为,可以说吴绍霆对钱财的看法几乎不想是一个大都督。不过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不爱财的人未必是清廉的人。
  “蔡将军,或许我该表露一下心意了。我煞费苦心的跟你说这些话,并不是求你能理解我,你理解不理解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关系。”吴绍霆语重心长的又说了道。
  “那你还死皮赖脸?”蔡锷冷哼了一声。
  “别人不知道,我吴绍霆还没有眼拙到那种地步。”吴绍霆平静的说道,他向前迈了一步,随后压低了声音,“你蔡锷整日疯疯癫癫,但是你自己也说了,众人皆醉我独醒,你根本从没醉过。往往有才华的人就会有抱负,你蔡锷绝不例外。”
  “你想说什么?”蔡锷一点都不紧张,反而冷笑起来。
  “你有你的救国之道,我有我的兴国之志,就算道不同,但目的一样,总该是有殊途同归的时候。”吴绍霆含沙射影的说道。
  蔡锷笑而不语,脸上尽是轻蔑,虽然他现在没有那么浓烈的厌恶情绪,可对吴绍霆的话还是没有信任感。
  “蔡将军,我只想告诉你,我吴绍霆绝不是你的敌人,最起码在大方面不是。在北京我不会呆得太久,最多七八日之后便会返粤。或许我很多方面都不如蔡将军,唯独有一点我敢打包票蔡将军你不如我,那就是我可以随意离开京城,而蔡将军你呢?你先前说我不该打广东战争,恰恰因为我打了,所以我现在比你有优势。振兴中国要有施展拳脚的机会,试问蔡将军你现在有吗?”吴绍霆脸色带着肃然,说话的语气也暗含着咄咄逼人之意。他欣赏和仰慕蔡锷,但绝不会在蔡锷面前低三下四!
  听完吴绍霆这番话,蔡锷忽然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他暗暗的叹了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竟然让对方看得太过透彻。整日韬光养晦、故作无为的表演,对他来说其实可有可无,所以不在乎吴绍霆揭穿这一点。可是在他内心深处还隐藏着一些难言之隐是不为人所知,那正是自己无法施展抱负,空有以国防振兴国家的想法却连遭挫折不得实现的悲伤。
  他的的确确有过自暴自弃的想法,却还在梦想和绝望两头边缘挣扎徘徊,这才是自己这段时间真实的内心世界,而所谓的“韬光养晦”反倒是真正的幌子。他曾经相信过袁世凯,而袁世凯也曾经寄希望于自己,可在遭到北洋那些陈腐官僚们重重阻碍之后,袁世凯最终竟然选择妥协,甚至还有意限制自己另寻出路。
  不得不承认,他现在无法再看清楚吴绍霆这个人,这个年轻人是野心家,是权欲者,甚至还是一个大阴谋主义的信徒。这些都不是什么好形容词,可偏偏吴绍霆这个人是那么真实。或许真如吴绍霆自己所说的那样,道不同,但殊途同归。
  他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向来是以事论事,以人论人。在他看来,就算吴绍霆不是在扮演坏人的角色,但这也不能改变自己对二次革命的态度。
  “蔡将军,今日就到此为止。说来颇有遗憾,我倒真想见识见识这青云阁传奇女子小凤仙究竟是什么人物,竟能与蔡大将军厮守如斯。不过也罢,你我都是做大事的人,大不可不必为一只女子拿放不下。另外弟真心的嘱咐兄一言,兄之身已许国,自当不再许其他!”吴绍霆郑重其事的做出了结论。
  蔡锷抬眼盯着吴绍霆,心中有一种晃动,刚才吴绍霆在点破自己的心境时已经让自己很震动,而这句大气磅礴的“兄之身已许国,自当不再许其他”更是切中要害。他不能理解,自己与吴绍霆相识不深,何故对方把自己了解的这么清楚?
  吴绍霆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准备告辞。不过刚走到门口时,他忽然又转回过身来补充了一句:“弟听说兄有肺疾,这种病千万拖不得,更是要戒烟戒酒。弟不是婆妈,也不是蔡松坡的亲朋长辈,本是无权告诫这些话。但正如弟先前所说,你的七尺之躯是国家的,理所当然要为国家珍惜。告辞。”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18章,北伐新闻会
  很快到了六月,北方的天气渐渐春天的干燥中走了出来。
  上旬的一天,中央政府冷不防的发布了一次记者通传招待会,固定名额邀请了几个比较靠谱的报馆来到新华门,由军事部部长助理代表中央政府发表正式声明,与外蒙古的谈判宣告失败,袁世凯大总统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不顾任何艰难险阻,毅然决定编谴北伐军入蒙。
  整个招待会更像是为袁世凯大总统歌功颂德的游园会,到场的无论是宾客还是官员,这个消息本身的意义并不在乎,仅仅把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发起北伐壮举的人身上。大家都不失时机大放赞词,一时间将袁世凯捧成中国唯一的救星。
  不得不承认,袁世凯这一决定确实负担着极其沉重的压力,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也有非凡的意义。在广东战争之前,袁世凯一心一意都把目光锁定在国内,他的大思路就是一定要先稳定国家内部的裂痕,而为了完成这个的大目标,甚至可以放弃和牺牲很多国家利益。可是在广东战争之后,一战彻底把袁世凯打醒了过来,他着实没料到自己引起为傲的北洋军已经难堪重任,地方军阀的实力大大超乎想像。
  虽然袁世凯内心很忧虑也很失望,但好在他大风大浪熬到今时今日,自己手里掌握的大权依然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优势。因此,他不得不重新思考北洋军与地方的关系,“强硬”可是一种原则和风格,可未必是一如既往的手段。就好比在应付广东战争的事情上,无论如何吴绍霆是自己的眼中钉,但这个钉子刺入的太深,贸然拔掉只会伤及本身,所以强硬在这个环节上是绝不可为。
  既然之前的大思路行不通,袁世凯也不会固步自封、坐以待毙。他虽极不情愿在这个时候开罪于列强,毕竟这个国家还太年轻、太脆弱,很多方面反倒还需要仰仗列强的支持。但在这个时候,一方面必须弥补广东战争造成的失利阴影,尽量弥补北洋军丢失的威信,另外一方面权衡这次战争的预测,总之是利大于弊。因此北伐蒙古是势在必行。
  就在记者通传招待会结束后不久,总统府派人来到国宾招待所,将安排在六月六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的消息通知了吴绍霆。虽然派来的人并没有说的太直接,但吴绍霆心里很清楚,袁世凯是希望自己在这次正式发布会上兑现诺言,公开发表支持北洋政府的言论。
  让吴绍霆感到颇为欣慰的是,袁世凯并没有强制要求自己公开发表言论的措辞,至于演讲稿完全是由他个人来自行安排。当然,不管怎么样,这次公开发表支持言论对他来说只是一次作秀,所以原则上还是要给足北洋政府面子。他将这件事交给王长龄,好歹对方跟了广东将军很多年打副手,这点文职能力还是不在话下的。
  转眼到了当日,总统府派来一辆小轿车迎接吴绍霆前往发布会现场。
  场地就设在怀仁堂大门口的小空地上,布置的虽然没有授勋仪式上那么庄严,但好歹有规有模、有板有眼。主持这次发布会的人并不是总统府秘书长,也不是陆军部的干事,而是外交部长陆宗舆。
  陆宗舆,字闰生。浙江海宁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曾任清政府奉天洋务局总办兼东三省盐各使、交通银行协理、印铸局局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总统府财政顾问。1913年底任驻日公使。1916年后任交通银行股东会长、中华汇业银行总理。在段祺瑞指使下,与曹汝霖、章宗祥勾结,出卖国家主权,向日本大量借款,承认其在中国山东的特权,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被免职。1925年后任龙烟煤矿和铁矿公司督办。抗日战争爆发后寓居北平。曾任汪伪政府行政院顾问。
  近代中国的外交人物大多是悲剧性质,可以说每一个外交界的中国人都是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可惜出生在一个贫弱的国家里,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才华。这些外交人士与中国海军有异曲同工的凄凉之处。他们身在其职,难免不要思前顾后,外交谈判桌上并非不竭力力争,而是争无可争。
  陆宗舆便是这样的典型人物,他半辈子都是庸庸碌碌,唯一借助时运当上了国务总理,可惜又让参议院看不起。就算在代表北洋政府与日本人谈判签署《二十一条》时,他也不过是北洋政府推出来的一个棋子罢了。巴黎和会之后,他与曹汝霖、章宗祥一起被抨击为卖国贼,甚至在家乡海宁县也被决议开除乡籍,并通电全国。
  虽然这些外交官员多多少少负有责任,但绝不应该负主要责任,因此沦落到这样的地步是有太多的冤屈。弱国无外交,这句话是近代中国外交人士们含血含泪所应证的事实,可是那些狂热的学生、青年、工人等等,他们何尝有过换位思考?
  在发布会正式开始之前,陆宗舆特意找到吴绍霆,带着几分认真提醒道:“吴将军,之前没有来得及跟您做交代,这发布会还有十分钟就开始了,毕竟是面向全国的通告,由不得咱们有疏忽。待会儿还请吴将军稍加注意一些语气和措辞,千万不要太过激烈和针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外交麻烦。”
  吴绍霆看了陆宗舆一眼,对方在最后四个字上显得煞有其事,不愧是专业人士说专业术语。他不疾不徐的问道:“陆总长,您这话我该怎么理解?”
  陆宗舆看了看四周,见并没有闲杂人等,于是压低声音说了道:“吴将军你是明白人,外蒙古的事情幕后是俄国毛子在捣鬼,上个月大总统与外蒙古的交涉其实就是在跟俄国老毛子交涉,结果双方没有谈妥。但是不管怎么说,俄国人始终不敢撕破这层纸直接分裂蒙古,而我们也不能撕破这层纸把老毛子惹毛了。”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19章,公开言论
  吴绍霆故作恍然的点了点头,不过他认为陆宗舆的担心完全是没必要的,不仅是因为历史上俄国人最终没敢明着干涉外蒙古的军事,更重要是眼下这个时机选择的十分精妙。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倒计时,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军事竞赛正是白热化阶段,列强都把注意力放在欧洲,根本无心也无力理会外蒙古这档子事。
  更何况,就算俄国人想要凭借分裂外蒙古,增加自身在远东地区与德、日抗衡的能力,在这个敏感的时候也绝不是好机会。俄国人扩张必然会牵动日本人的利益,而日本人的利益又直接影响英美远东战略的部署。英国人为了对抗同盟国,现在与俄国是缔结协约,这种不和谐的矛与盾的问题,正是英国和俄国都应该极力避免的。
  “我明白了,要不然陆总长先帮我看看演讲稿,把把关、润润色?”
  “哎呀呀,吴将军说笑了,大总统都没有要求什么,在下又岂敢造次?我也是职责所在,总该未雨绸缪才是,只恳求吴将军自己斟酌清楚才是。”
  “既如此,我自然不该让陆总长为难,一定尽量避免。”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很快,发布会正式开始。陆宗舆先发表了开场陈词,之后又请陆军部、参谋本部和北洋督军团代表依次做出发言。前两者部门主要公布外蒙古事件的详细消息,从起因到发展,再到目前的状况,并明确表达了北洋政府的应对态度。督军团代表则是以地方军政府名义,表对平复蒙古叛乱的决心和支持。
  按照这样的发布会程序来算,轮到吴绍霆发表公开声明时,到场的各方记者都误以为吴绍霆也是督军团成员之一。
  吴绍霆一开始的态度就很明确,既然是逢场作戏也就不必拘于太多,按部就班的把自己演讲稿念完即可。在陆宗舆的介绍之下,吴绍霆步履稳重的走上发言台,将自己的演讲稿摆放好位置,随后清了清嗓子,不亢不卑的念了道:
  “自共和民国伊始,我中华适逢五千年未有之变局,然,国运不济,虽祛封建之陈陋,尚无国泰之民安,共和之大业望及痛心,实乃我中华大国任一国人所不幸。吴某深居南疆,昔日未尝不肃然思索国家振兴宏愿、捷径。以至广东之役与后,痛定思痛,国家内部尚无安定之日,何谈举国上下之共和一统?何谈国富而民强,民强而民族独立,不受外侮,不卑外民,不以自弃?幸而,国富民强道路其路漫漫,应以我辈之蹉跎而探索求问。昔日吴某不自知,以为革命是为救国兴国唯一途径。诚以为,革命为大道,关键在其法。方法不对,大道亦无可行之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