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嵩山访能
钟离眛和虞姬下了王屋山以后,他不由地又替师父高九爷操上了心。
他知道现在高九爷少了倪大龙这个得力的助手,自己又暂时要回云山去,他身边可用之人太少,可能早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了。
因此,他就想在自己回云山之前,也替他再分一点忧!
所以,他就带着虞姬来到了嵩山!
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
西周时称为 “岳山”,以嵩山为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
嵩山位于现在的河南省西部,地处登封市西北面,西邻古都洛阳,东临郑州,属伏牛山系。
他主要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共72峰。
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诗经》就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来记载此峰!
登上峻极峰远眺,西有少室山侍立,南有箕山面拱,前有颍水奔流,北望黄河如带。
倚石俯瞰,脚下峰壑开绽,凌嶒参差,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气势。
山峰间云岚瞬息万变,美不胜收。
正如诗中所说:“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来往舒心颜。白云蓬蓬忽然合,都在虚无缥缈间。”
嵩山的最高峰连天峰位于少室山。
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通郑汴,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
它是古京师洛阳东方的重要屏障,素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和道教圣地。
太室山,主要建筑为中岳庙。始建于秦朝,是嵩山道家的象征。
原名太室祠,曾有“飞薨映日,杰阁联云”之美称。
中岳庙是道教圣地之一,有“道教第六小洞天”之称。
中轴线建筑共十一进,是五岳中现存规模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
中岳庙的四岳殿台在五岳中独树一帜,渗透着“五岳共存,五行俱全”的宗教观念。
据传,禹王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生启于此,山下建有启母庙,故称之为“太室”(室:妻也。)。
少室山,有三十六峰,颇为壮观。
少室山山顶宽平如寨,分有上下两层,有四天门之险。
少室山距太室山约10千米,山上连天峰为嵩山之西峰,海拔1512米,为嵩山最高峰,主要建筑为少林寺。
据说,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涂山姚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
这里有法王寺,是中国佛寺创建之始。
。 与观星台有关的周公、隐居于箕山的许由、巢父、伯益,虽然生活年代早在儒学诞生以前,但是都是儒家尊崇的先贤,有关他们的记载和传说,是儒家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就文化内涵而言,儒家文化在嵩山足以和佛教、道教鼎足而立。
嵩山太室最高峰峻极峰西北有一山峰,叫华盖峰。传说黄帝曾经来游,并拜华盖为师,制订历法。
华盖,传为居住在那个山峰上的一个能人。
因为他经常观测天象,了解日月星辰的运转规律,捉摸出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有很大帮助,所以远近闻名。
后来,人们根据天文四象中天宫华盖星名,就将他居住的山峰叫成华盖峰了。
黄帝打败蚩尤以后,为了部族人民的生活,为了在炎帝教人种植五谷的基础上,发展农业生产,他亲自率领大臣登上嵩山拜访华盖。
当时山上树木茂密,狼虫虎豹很多。
他们一边用弓箭扎枪驱逐野兽开路前进,一边互相呼喊在林中采集各种果实。
他们往返周转好多峰峦沟壑,最后找到了华盖老人。
那是个鹤发童颜的一百多岁的老人,非常健谈。
听说黄帝到来,不胜荣幸之至,把长期观察到的日、月、金、木、水、火、土星的七政和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分野等分别加以叙述,并说到它们和人们生活,以及植物生长的关系。
黄帝听得津津有味,并不时插话提问,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他让随去的大臣苍颉将重要的都记下来。华盖老人非常高兴,黄帝也非常满意,再三拜谢,下山而去。
黄帝回到有熊国都,立刻安排制订历法的事,让羲和占日,让常羲占月,让叟区占星气,让大挠作甲子以干支记日,让容成综六律而制订历法。
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再分十二个月,再分二十四节气。
这样,根据四季、气温、降雨和物候的变化,进行作物种植,发展农业生产,对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起了很大作用。
在中岳嵩山南麓有座刀削似的高山,名叫当阳山,山腰有三个突兀的大石,远远望去,好像天上掉下的陨石,人们都把它叫“二郎石”或“支锅石”。山下是一片白茫茫的黄沙,就像烤焦的赤土,当地人都叫它“大沙漠”。
尧,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
唐尧晚年数次到登封箕山拜访许由,许由因不愿接受禅让而颍水洗耳。
箕山、颍水、洗耳泉、饮牛坑、许由冢等文化遗存在诠释着许由高风亮节的同时,也彰显着尧帝思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美德。
后来帝尧巡狩阳城,并以百岁之高龄驾崩于嵩山脚下的登封阳城。
他把生命交付给了嵩山,嵩山也成了禅让美德的丰碑。
舜,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
相传因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
他巡行四方,除去鲧、共工、饯兜和三苗等四人。
尧去世后继位,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
舜帝在嵩山地区也留下了很多传说,受后母虐待而种麻籽、到登封负黍城经商、到嵩山访贤大禹,其事迹感人之深。
禹,通常尊称为大禹,与尧舜并为传说中的古圣王。
大禹曾经以登封作为治水中心。
大禹身为崇伯鲧之子,他父亲的封地在嵩山,他根在嵩山,成长在嵩山,家居在嵩山,建都在嵩山。
在洪水肆虐、人民漂泊的时刻,他告别了刚刚结婚四天的妻子,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治水大业。
十三年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后人以一副对联来概括他治水的经过:“十三年在外治平江河淮济,三次过家门虚度辛壬癸甲。”
启母石、汉三阙、王城岗正是大禹在嵩山治水、建都的明证。
少室山中有以少林武术闻名于天下的少林寺。
印度僧人跋跎在此落迹传教。
由于印度高僧菩提达摩在这里首传禅宗,后来禅宗发展成为佛教中的重要宗派。
所以,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祖庭。
禅宗祖师达摩在确立了“明心见性,一切皆空”的修道禅法。
嵩山少林寺作为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的发祥地,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少林寺的建筑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和塔林在内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常住院的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
另外,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达摩洞、甘露台,西南有二祖庵,东北有广慧庵。
少林功夫是中国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武功套路高达七百种以上,又因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又有“武术禅”之称。
少林功夫包含少林七十二绝技、少林拳术、少林派棍术、少林派枪术、少林派刀术、少林派剑术。
少林武术兵器除上述刀、枪、剑、棍以外,还有三股叉(南方又称大钯)、方便铲、套三环、峨嵋刺、月牙铲、和戟镰、秀圈、方天画戟、双锤、大斧、双斧、三节棍、梢子棍、七节鞭、九节鞭、双鞭等。
少林套路有空手夺刀、空手夺枪、单刀对枪、空手夺匕首、棍穿枪、草镰合枪、梢子棍合枪等。
少林派技击散打有:闪战移身把、心意把、虎扑把、游龙飞步、丹凤朝阳、十字乱把、老君抱葫芦、仙人摘茄、叶底偷桃、脑后砍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丝缠法、应门铁扇子、拨步炮、少鬼攥枪等。
气功是少林功夫的一大类,少林寺流传的气功有“易筋经”、“小武功”、“站桩功”、“益寿阴阳法”、“混元一气功”等。
软硬功夫练法有多种,有卸骨法、擒拿法、点穴秘法、短打手法、各种用药法、救治法等。
少林功夫的要旨是禅武合一。
少禅宗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要旨。
在佛门眼中,参禅是正道,少林功夫传人释延芫曰:拳勇一类乃是末技,僧众们不过是借练功习武达到收心敛性、屏虑入定的目的。
(本书关于嵩山和少林寺的介绍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