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196节
黎市长感叹:“小余同志这是不打无准备的仗啊!”
边感慨边翻开了计划书。
计划书里确实例得非常详实,连每头猪大致需要喂养的饲料成本,因此产生的费用和节省的粮食成本等等,都算出来了,而且有理有据,让人没法挑剔。
再看前景展望,黎市长忍不住看了一眼余思雅:“小余同志,你这上面没开玩笑?三年后,咱们丰宁市要养一百万头猪?”
余思雅认真点头:“我觉得这个计划可行!”
黎市长指了指办公室墙上挂的地图:“小余同志,你知道咱们市总共有多少人口吗?”
不等余思雅回答,黎市长自己说出了答案:“丰宁市目前总计有人口大约65万,包括了所属农村地区,不只是城市人口。如果再加上下属的四个县,总计人口也只有两百多万人!你这差不多等于两个人就养一头猪啊!”
余思雅笑道:“黎市长,养猪场的同志,一个人养几十头猪,两个人养一头困难吗?”
既然,黎市长用地图说话,余思雅也站了起来,指着地图上的标记说:“黎市长,咱们丰宁市先天条件不足,辖区内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地很少,虽是以农业为主,但却没有农业发展的便利条件。”
看看我国的主要产量区就知道了,基本都被几大平原包了,山地、丘陵、高原多的地方,自古以来就不是粮食主产区。
黎市长点头。
余思雅接着说:“而且咱们市也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建国以来的重点工程项目就没一个落在咱们市的。咱们市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工业发展也非常落后,基础建设更是一塌糊涂。这样的底子,不发展养殖业发展什么呢?咱们市的优点就是人多,而且人民勤劳,这为发展养殖业提供了有利条件,黎市长,你往下看我的计划书。”
黎市长翻了翻,又看到一个新鲜的名词:“养猪合作社?”
余思雅笑着点头:“没错,黎市长,咱们可以开展养猪合作社,以公社或是几个公社联合起来,某一片区域为单位,建立合作社,将全市划分为不同的养猪合作社,既能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销售降低成本和物流、交通的开支,同时能够建立完善的防疫机制,每个区域都配上一两名有经验的兽医和技术人员,科学指导农民养猪,提高养猪的效益与产出。”
养殖业最怕的就是疾病和市场行情的波动,当然目前来说,猪肉还属于需要票才能买到的东西,走俏货,跟市场不搭边。而且目前国内市场对猪肉的一直是供小于求,而且这个阶段还要持续很多年。
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防疫,减少生猪生病和死亡的概率,同时提高生猪的生长速度降低养殖成本。
现在农民也养猪,但喂养方式太落后,导致猪的生长速度太慢,一头猪养一年拉高了成本,加上不允许农民私自出售,只能卖到肉联厂之类的,统一宰杀贩卖,将价格压得比较低廉,以至于农民很难赚到钱。
不过这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黎市长,我们清河鸭非常有诚意,我上次就向叶局长保证过,如果丰宁市的生猪数量能提上来,每年给我们集团保证一定的数量,咱们就在丰宁市建立火腿肠生产线!而且我承诺,养猪合作社的生猪收购价格,比肉联厂贵五分钱一斤!”
别小看五分钱,一头两百斤的猪,那就可以多卖十块了。
黎市长听了这话,哭笑不得:“你这样搞,以后肉联厂还买得到猪吗?这不得都找我?”
余思雅心说要不了几年就会开放猪肉市场了,肉联厂也得参与竞争,她只是将这个时间稍微提前了一点。
“黎市长,咱们可以按照往年的数据,先保证肉联厂的这部分量,像以前那样,每家每户先卖多少给肉联厂,剩下的就都是咱们清河鸭的。”余思雅见招拆招。她本来也没想过要从市民为数不多的肉中去抢,而是扩大这个供应量。
一旁沉默许久的梅书记说:“而且今年咱们的粮食生产任务下放到各大队,以各大队为单位统计数据,表现好的有奖励,肯定能提高粮食产量。这多出来的粮食,拿来发展养殖业不正好吗?黎市长,你看咱们辰山县这两年就是靠养殖业发展起来的,现在咱们全县基本通了公路,家家户户用上了电灯,这证明养殖业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黎市长摆手:“慢点,让我好好想想。”
余思雅跟梅书记笑了一下,不约而同地闭上了嘴,留时间给黎市长消化这个事。
黎市长这会儿心里很不平静,因为他一开始以为余思雅是把主意打到了他们的国营养猪场上,毕竟这也算市里比较大的单位了,生猪量长期保持在几百上千头。
可谁料到余思雅心这么大,竟然把目标对准了全市的农民。他低头看着余思雅列出的数据,如果按照余思雅的设想,农民每养一头猪能赚二十元左右,用饲料,一年能出两栏,一次养两头,一年就四头,那每家都增加纯收入七八十元。这对当地的农民来说是一项不错的收入了,如果能吃苦,加大养猪的数量,这个效益更可观。
但目前这一切只是纸上数据,实际效果怎么样还不好说。
见黎市长一会儿拧紧眉头,一会儿松开,余思雅就知道他肯定是在纠结了。
于是笑道:“黎市长,咱们可以先成立一个小的养猪合作社做试点,探索积累经验,等经验和技术成熟后,再向周边推广,继而推广到全市。这样一来,风险要低得多,中间出了什么问题也可以及时调整。”
同时他们清河鸭也需要积累资本和技术,循序渐进地在丰宁市建厂。这是对双方都比较稳妥的一个方案。
黎市长想了想说:“你这小同志方方面面都想得很周全了,我似乎不答应也不行了。”
余思雅连忙笑道:“是黎市长心系咱们丰宁市的百姓。”
如果是全市推广,黎市长还得在市里开会,研讨,不过如果只是拿出一个公社做试点,这件事他现在就能拍板作主。
“可以,小余同志,就按你说的办,先在丰宁市周边地区选择一个公社作为试点,你们派技术员过来指导咱们,行吗?”
不行也要行!余思雅当即答应:“没问题,黎市长,你什么时候要人,我回头就给你安排!”
第124章
黎市长很忙,谈完正事,梅书记和余思雅不欲多呆,刚提出告辞,武秘书突然匆匆进来,附在黎市长耳朵边说了什么,黎市长的脸色肉眼可见地变得难看起来。
梅书记跟余思雅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底看到了不解和疑惑,刚刚还好好的,这黎市长怎么突然变脸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能让黎市长脸色大变?
不等两人想清楚,武秘书已经说完了,站直腰立在黎市长身后,黎市长拧着眉揉了揉额头说:“你们要走了是吧,那我就不留你们了,成立养猪合作社的事等筹备工作完成之后再说。”
梅书记犹豫了一下问道:“黎市长,是出什么事了吗?”
黎市长苦笑了一下,也没瞒他们:“传来消息,昨天咱们跟越南正式开战了。”
哐当一声,余思雅手边的杯子被打翻了,褐色的茶水从漆木桌子上流淌到地面。
梅书记闻声立即回头,出言安慰道:“小余同志,你别慌,这什么情况咱们还不知道呢,也许沈同志没去前线!”
黎市长看到两人这反应,愣了愣,不解地看向梅书记:“怎么?小余同志有亲戚朋友在南边?”
梅书记悠悠地叹了口气,不忍地看着余思雅说:“是小余同志的丈夫,已经参军好些年了,结婚起就聚少离多,小余同志挺不容易的。”
黎市长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安慰余思雅。战场上刀枪无眼,残酷得很,能不能回来,谁说得定呢!旁人的安慰有时候很苍白无力。
余思雅这会儿总算想起自己忘了什么了,她忘记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就是这阵子发生的。具体的日期她记不清,但大致的时间还是很清楚的,就是79年的二三月,没想到原来就是昨天,2月17号正式开战。
对这场战争,她早有了心理准备,虽然有些难受,但最初的失态过后,余思雅打起了精神说:“没事,让黎市长和梅书记挂心了。”
这话也太没说服力了,她的脸色不那么苍白,笑容不那么勉强也许还比较有说服力。
虽然心有不忍,可她到底是个年轻女同志,两个男人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
黎市长想了想只能说:“小余同志,你说的合作社的事咱们这边会尽快确认,争取早点开始,一有好消息,我就让武秘书通知你。”
梅书记剜了他一眼,这都什么时候了,这黎市长还提工作。
黎市长不甘示弱地看了过去,用眼神说:你懂什么,这小余同志一看就是个对工作爱得深沉的好同志,这时候只有工作能安慰她!
余思雅虽然没看懂他们的眉眼官司,但还是看得出来,两个人为了他在较劲,连忙说道:“好,那就谢谢黎市长了,有了消息还请市里面通知我们,咱们清河鸭饲料厂一定全力配合养猪合作社。黎市长,你继续忙,咱们就不打扰你了。”
黎市长和蔼地笑了:“好,武秘书你帮我送送梅书记和小余同志。”
武秘书怜悯地看了一眼余思雅,声音较之先前温和了许多:“梅书记、余总,这边请。”
等上了车,梅书记担忧地看着余思雅说:“小余同志,咱们送你回去吧。”
余思雅这状况他实在不放心啊,她再能干也只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姑娘,丈夫上了战场,心里肯定慌。想当年,他上战场,他老娘和媳妇当天就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
余思雅的情绪已经平静了下来,甚至比梅书记都还平静,她轻轻摇头说:“梅书记,不用了,送我去省城,你们还得回县里太折腾了,也浪费油,把我送到汽车站就行了。”
“可是……”梅书记难得这么婆婆妈妈,可只说了两个字就被余思雅打断了。
余思雅平静地看着梅书记说:“梅书记,你什么都不必说,我明白的,我也不需要特殊照顾,总得有人上战场保家卫国,不是我的家人就是别人的家人,况且也不止我一人的亲人上战场,还有几十万个家庭的儿子、丈夫、父亲在战场上。我当初选择了这条路,我就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不论什么结果我都能承受,更何况,这不还没坏消息吗?没消息就是好消息,咱们委实不必太担心。”
她说得如此坦诚,如此明白,梅书记反倒不好说什么了。他长长地叹了口气说:“你说得对,是我小瞧你了,我应该对你有信心才对,你是个坚强的女同志,咱们去汽车站吧。”
最后一句话是对司机说的。
将余思雅送到汽车站后,梅书记下车亲自送别她:“小余同志,你路上小心点,如果遇到什么困难,打电话回来,咱们辰山县就是你的娘家,我就是你的娘家人,不管什么困难咱们跟你一起扛!”
余思雅看着梅书记关切的眼神,心里滑过一道暖流,笑道:“谢谢梅书记,你放心吧,没事的,我先走了!”
挥了挥手,余思雅接过胡秘书递来的车票上了客车。
客车缓缓驶出汽车站,往省城的方向开去。因为交通不畅的原因,丰宁市到省城不过一百来公里的路程,但客车却要走三四个小时,在这个时代已经算长途旅行了。
没什么娱乐活动,车子又颠簸没法看书,上车后,很多人都闭上眼沉沉睡去,左前方的位置上一对母女,母亲将孩子抱在怀里柔声安抚,正前方两排坐一块儿的年轻人似乎在谈对象,彼此一个眼神对视都充满了脸红心跳……
车子上一片安静祥和,跟她先前听到的消息有天壤之别。在共和国的岭南以北的大片土地上,人们和平安宁地生活着,而在另一边,大陆最南端,却硝烟四起,炮声阵阵,时刻都有我们最可爱的人倒下。正是有这些人,才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太平安康!
余思雅的眼睛有些模糊,成长于和平年代的她第一次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来之不易。
回到家,屋子里的气氛有些沉闷,最奇怪的是,连沈建东今天也没出去折腾他的买卖。
“你们这是怎么啦?”余思雅看到冷锅冷灶的,大家在家却不做饭,也不干活学习,不像他们平时的作风,心里一动,“你们知道新闻了?”
沈建东死死捏着手里的收音机说:“嫂子,我们,我们都知道了,哥过年都没给咱们写信回来,是不是上战场了?傍晚的时候收音机里说两国开战了。”
沈红英和余香香也齐齐望了过来。
他们都不小了,余思雅没想过瞒他们,而且这么大的事也瞒不住,沉重地点了点头道:“对,你哥本来就一直在南边当兵,75年还去越南出过任务,因故在当地滞留过好几个月,曾经一度被列在了牺牲的名单中,他对那边的情况极为熟悉,肯定会上战场。”
得到肯定答案,沈建东将手里的收音机摔在了地上,沈红英更是捂住脸小声哭了起来。余香香无措地拉了拉沈红英,又不知所措地看着余思雅,小脸上净是纠结和难过。
余思雅没说话,静静地看着姐弟俩发泄。他们唯一的亲人上了战场,他们担心、害怕、不安……不发泄出来,积累在心里也是难受,反正是自己家,要哭也好,要吼也好,都随便让他们发泄吧!哭过闹过之后,心里反而舒坦一些。
过了许久,沈建东忽然红着眼,发狠地说:“红英,别哭了,哥才不会出事呢,你哭什么哭?别把哥哭倒霉了!”
沈红英马上止住了哭泣,用力擦了擦眼睛。
“好了,去洗把脸,你们要对你们的兄长有信心,也要对咱们的祖国有信心,放心吧,这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的。行了,红英去洗把脸,咱们今晚去国营饭店吃饭,你哥不在,咱们更要好好生活,照顾好自己,不然等他回来,看到你们俩瘦得皮包骨了,搞不好还以为我虐待你们俩呢!”余思雅轻轻拍了拍沈红英的肩膀。
沈红英吸了吸鼻子,带着鼻音说:“才不会呢!嫂子最好了,我们都知道,我们听你的。”
洗了脸,大家一起出去吃饭,虽然晚饭挺丰盛的,三个孩子也想努力摆脱战争给这个家庭蒙上的阴影,可大家的胃口还是不好,点的菜有一半都没吃。
见大家实在没胃口,余思雅也没勉强,只是对沈建东说:“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不要浪费了,回家拿个饭盒过来,将没吃完的饭菜打包回去,现在天气比较冷,明天还能做早饭吃。”
沈建东连忙回家拿来饭盒将没吃完的饭菜打包回去。
四人踩着月光回家,洗漱完之后,各自回房睡觉。余思雅忍不住拉开了抽屉,里面都是沈跃以前寄来的信,这一年多,他寄了好多信回来,几乎一个月两三封,以前没多少感觉,有时候忙起来,她甚至过好几天才会拆这些信。
可现在想到这个人在烽火连烟的战场上,也许现在就匍匐在某个草丛里,甚至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她心里就很难受。
忽地咯吱一声,门被推开了,余思雅扭头一看,沈红英抱着枕头怯生生地站在门口:“嫂子,我今晚能跟你一起睡吗?”
余思雅立即合上了柜子,扬起笑说:“当然可以,进来吧!”
她把被子理了理,给沈红英腾出空间:“来吧,你睡里面。”
沈红英抱着枕头爬上了床,余思雅关掉灯也躺了上去。
黑暗中,两个人都没说话,但根据呼吸的频率,余思雅知道沈红英并没有睡着。这两年,沈红英的性格已经改了很多,不像初见那么软弱逆来顺受了,也很久没跑过来跟她一起睡了。今天突然跑来挨着她睡,想必还是心里不安。
余思雅的右手挪了过去,在黑暗中抓住沈红英的手,轻轻地说:“红英,你要相信你哥。而且无论什么时候,嫂子都一直在。”
沈红英颤抖的声音从枕头边传来,她说:“嫂子,我怕,你怕吗?”
“没关系,嫂子也怕,但不管发生什么事,我、建东、香香都会跟你在一起,哪怕是最坏的结果,咱们也陪你一起面对。况且,我相信你哥不会让咱们失望的,他知道咱们在等着他回来,我相信他一定会平安归来的。”余思雅的声音温温柔柔的,像清泉一样抚平了小姑娘从听到消息后就一直惴惴不安的心。
沈红英在黑暗中用力点了下头:“嫂子,我也相信哥,他肯定舍不得咱们。”
“嗯,这就对了,我每天会关注新闻的,你好好学习,还有几个月就高考了,我想你哥也不希望你因为他分心,耽误了学习,你说是不是?”余思雅柔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