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193节
而且这附近有很多重要的单位,注定了普通人不会过来瞎逛,他们总不能就只卖附近这些家属和工作人员吧。政府工作单位又不是那种万人大厂,职工加后勤人员、家属孩子一起好几万人,这里的工作人员和家属都有限。
而且食品门市部和服装店开在一处,不但能相互照应,有事情也更好处理,还能彼此带动流量。尤其是服装店,他们新开业,刚做这个,没有积累下良好的信誉和知名度,别人看到未必会买。食品店的生意却很好,能够带来一定的人流量,而且后期两个店还做能一些捆绑的营销之类的活动。
听余思雅分析完情况,叶梅带着他们去了第二个地方,是第一百货公司的斜对面,这里客流量也比较大,而且店铺的面积也不小,有四五百平。
余思雅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这个地点可以进入备选。他们继续去下一个地方,第三个选址,叶梅挑在了省大斜对面,这是一片荒芜的空地,面积很大,建多少他们说了算。
一看这地方,余思雅就相中了,不光是因为这里地方大,而且这个地方位置好,附近有省大、师大和纺织大学等好几个高等学府。这意味着该片区域聚集了好几万的学生,再加上老师和后勤人员、家属以及相关一些单位,方圆几里内聚集了小十万的人口。
如此多的人口就意味着巨大的消费市场,虽然现在很多学生还比较穷,尤其是农村来的学生,但没关系,这些人以后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毕业分配就是干部,工资四五十起步,中高端消费的主力。现在买不起,先在他们心里种下一个种子也是好事,以后手里宽裕了,他们就是清河鸭的忠实客户。
余思雅连最后一处都不看了,当即拍板:“就这个地方,建大一点,建筑风格跟火车站的清河鸭门市部保持一致。具体的你去谈,地拿下来后,让小元同志帮忙,加快进度,尽早把门市部建起来!”
叶梅也最属意这里,这儿地方宽敞,人又多,就他们在这儿站的几分钟,就有好几拨人经过了。这还没开学呢,等开学了,人会更多。
将地址定下来后,清河鸭马上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去年盈利的几十万很快又投入到了新的生产和建设中。趁着没开学,时间比较充裕,余思雅一直窝在火车站门市部的二楼写新的一年工作计划,随着集团事业版图的扩大,虽然有人分担工作,但她要操心的事也不可避免地增多。
忙了好几天,初六那天上午,余思雅在办公室里突然接到了许秘书的电话:“余总,吴书记想见你,时间约在了下午两点,高市长让我带你过去。”
总算有消息了,余思雅高兴极了,连忙说道:“那就麻烦许秘书了,下午一点我到市政府门口等你。”
“你可以晚点过来,一点半就行了,我们这里离省铁路总局很近。”许秘书笑道。
余思雅一口答应了,其实她也知道,前几天新店选址考察,她就在那一片逛过,对附近的单位也比较清楚。
放下电话,余思雅立即开始整理资料。吴书记这次见她,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她准备充分一点,胜算也就更大。
到了下午一点半,余思雅带着林红旗准时出现在市政府门口跟许秘书汇合。
许秘书笑着说:“你还没去过铁路总局,只见过吴书记一面,其他人都不认识,所以高市长让我送你过去。”
“让高市长费心了,劳烦许秘书了。”余思雅连忙客客气气地说道。
路上,许秘书大致跟余思雅说了一些省铁路总局的建筑分布和几个主要的领导。
两地就几百米,走路不到十分钟就到了。许秘书直接把余思雅带去了二楼的一个办公室,敲了敲门。
里面一个年轻男同志出来笑着说:“许秘书来了,想必这就余总了吧,吴书记他们在会客室。”
许秘书笑着跟对方打了招呼,然后给余思雅介绍:“这是吴书记的秘书谢云同志。”
余思雅伸手笑道:“谢秘书,幸会!”
握了手,寒暄过后,谢秘书将余思雅带去了隔壁的会客室,里面除了吴书记还有两名中年干部,一男一女,其中男的还是老熟人唐局长。
吴书记看到余思雅微微颔首:“余总来了,请坐,这位是后勤的舒安华处长,唐局长就不用我给你介绍了吧。”
余思雅含笑点头:“不用,舒处长,唐局长下午好。”
舒安华比较高冷,淡淡地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坐吧,咱们在讨论你上次的提议。”吴书记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
余思雅坐到空着的位置上,背脊挺得直直的,闻言,笑着说:“不知道吴书记你们讨论得怎么样了?是还有什么顾虑吗?可以说出来咱们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吴书记看了舒处长一眼。
舒处长抿了抿唇,直接问道:“余总,据我所知,你们清河鸭才成立三年半,没有财政出资,完全靠贷款办起来的,你们现在还欠着银行十几万的贷款,除了搞食品加工,还新增了饲料厂和羽绒服厂。目前你们厂子总共只有五辆货车,其中三辆还是二手的,如果达成合作,你们能保证按时供货吗?”
“余总,这件事如果成了,铁路上将会新增一两千名职工,万一哪天你们供不上货了,这些职工的岗位问题将成为我们铁路局沉重的负担!”新的岗位增加容易,但想裁撤却很难,尤其是关系着几千个家庭的生计问题时就更难了,所以哪怕知道这是个很好的提议,省铁路总局里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争议很大。
说到底,他们还是担心清河鸭的实力。可能在辰山县那种小地方,清河鸭已经担得起“千人大厂”的赞誉,但放到省城还不够看。尤其是全省铁路总局这样的大单位面前。
余思雅点头,认真地说:“舒处长,我理解你的顾虑,你这是对职工,对单位负责的态度。别的我不敢跟你保证,但有一点我可以承诺,我们清河鸭一定能准时供货,运输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我们都运到省城铁路局,然后装车,由铁路发车,我们自付运费。如果舒处长你还不放心,我们可以拟定一份合同,规定清河鸭每个月供货的最低数量,如果低于这个数量,就算清河鸭违约,赔偿你们相应的损失,保证新增的职工不会成为你们的负担,你看怎么样?”
见舒处长在认真思考这番话,余思雅顿了一下又道:“第一个月咱们清河鸭可以先发货,等你们卖完了再结账,如果当月销量不好,你们可以将货全部退回来,完全不用担心损失问题。”
为了拿下铁路局,余思雅也是下了血本,做了巨大的让步。至于以后,等铁路上的各种便携食品越来越多,搞不好哪天铁路局会先抛弃了他们清河鸭。
听到这里,唐局长笑着说:“舒处长,你就会谈买卖,你来就让余总做了这么大的让步,想当初我可啥条件都没谈,真是亏大了。”
这话表面上是在埋怨余思雅没给好处,实际上是在帮余思雅说话。
余思雅朝他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笑眯眯地说:“唐局长也没亏啊,省城铁路局的职工们可感激你了。”
舒处长没搭理两人的这番话,在纸上将余思雅的承诺要点记录了下来,认真思考了一会儿,终于松了口:“吴书记,按照余总的承诺,我觉得这个计划可行,不过为了稳妥起见,我建议,一个铁路局一个铁路局的试点,以免步子迈得太大,出问题。”
虽然还是得一个一个的来,但由省铁路总局发通知,也不用余思雅挨个去说服了,能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总归是好事。
她扬起笑容道:“舒处长这个建议很好,我们清河鸭没有意见。”
吴书记见双方都没有意见,点头道:“那行,这件事就交给你们了!”
第122章
省铁路局这边松了口,余思雅第一个要操心的就是产能问题。清河鸭食品不像其他的产品,能够需要多少就马上生产多少,因为鸭子从孵化到长大,有个周期性,他们不可能凭空变出鸭子来,所以得提前做好准备。
因此回去后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小李打电话。
电话接通后,余思雅先问了问厂子里的情况:“厂子里年后运转一切还顺利吧?”
小李笑呵呵地说:“挺好的,去年你给大家发了那么丰厚的年终奖,大家今年可积极了,上班自觉性特别高,每天早早来上班,很晚才下班,不用催促都每天提前完成生产任务。”
果然,拿到手多少钱才是最直接的激励方式,开什么空头支票都不如实实在在地发钱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余思雅笑眯眯地承诺:“好,你跟工人们说,只要咱们今年的效益比去年更高,大家的年终奖就不会比去年低,厂子赚钱了,不会亏待每一个为厂子里做出贡献的同志。”
“余总,你什么为人,咱们厂子里的人都知道,放心吧,我会看好厂子的。”小李意气风发地说道。
他们虽然是个村办厂子,野路子出身,但现在县里谁不羡慕他们厂子。县里这么多厂子,过年能发个十块八块做奖励的都很少,大部分单位年底就发两条毛巾,一两块香皂,一袋大米就完事了。他们可是实实在在地发了三个月以上的工资作为奖励,最少的也能拿好几十块钱,高层管理人员更是拿了差不多一千块,而且今年所有人的基础工资都上调了,最少的都上涨两三块一个月。
这样好的待遇,在全县都是独一份,现在谁不稀罕他们厂子的岗位?去年毕业没考上高中和大学的年轻人,都排队想进他们厂子呢!
余思雅对小李还是比较放心的,小李这人也许开拓不行,但为人细心踏实忠诚,由他看守大本营最合适不过。
她笑眯眯地说:“你做事我放心,不过也不能光顾着生产效率,同时要保证质量,这点你一定要监督好。”
已经出过一次这样的事了,小李赶紧说:“你放心,他们每天进厂子我都会去检查一遍,还不时地去生产车间抽查,一定保证安全卫生!”
“嗯,这样很好,你继续保持。李厂长,我有个好消息要向你宣布,省城铁路局答应跟咱们合作,将咱们清河鸭食品逐步推广到省城铁路局所管辖的全省各火车站上。也就是说,以后,凡是从本省始发的列车上都会有咱们清河鸭食品的踪迹!”余思雅高兴地跟小李分享这个喜悦。
哐当一吉,小李激动得不小心将电话摔到了桌子上,他连忙捡起来,心疼地擦了擦,放到耳朵边,不敢置信地问道:“余总,真的吗?什么时候的事,年前回来没听你说过啊?”
这才过去几天啊。
余思雅笑着说:“当然是真的,年前那会儿,省铁路局不是还没答应吗?也不知道能不能成,所以我就没说,免得让你们白激动。今天正式确定这个事了,我赶紧通知你,以后光是省铁路局这边的供货量就差不多能顶得上去年出货量的一大半,好在是循序渐进,一个一个点的铺设过去,给了咱们缓冲的时间,你得赶紧将产能提上来,保证有货可供。对了,今年各养殖场的养鸭数量增加了吗?”
之所以问小李是因为全县几乎所有的养殖场都是从他们这里购进鸭苗,不用去调查,他们也能掌握大部分养殖场的养殖规模。
小李翻了翻本子说道:“年后共有四家养殖场来购买过鸭苗,每家的数量比去年多了一两千只吧。”
各养殖场看来是受了刺激,准备增加养殖数量了,但这点量在余思雅看来完全不够。光是省铁路局的这笔单子需要的鸭子数量就不少,更别提,他们还要开第三加食品门市部,市场需求只会增加,如果保持这种规模,后续产能肯定跟不上。她不允许市场都开拓出来了,却在这种最不起眼的环节掉链子,拖后腿。
沉吟片刻,余思雅对小李说:“回头你跟冯主席说一下,让他再动员一次各养殖场,劝他们增加养殖数量,然后初步统计一下今年全县所有养殖场的鸭子数量,如果差距太大,那咱们只能从其他地方想办法了。”
听到这里,小李皱起了眉头:“今年会新开几家养殖场。这些养殖场的养殖数量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小李这话是有依据的,上次开会表扬并没有将他们清河鸭养殖场例入其中,不然永胜公社的养殖场怎么可能排第一。他们清河鸭养殖场目前一年的养殖规模达到了差不多十万只鸭子,当然他们的鸭子不会全部宰杀,还会留一部分下蛋繁殖和做皮蛋、咸鸭蛋等等,但规模肯定是全县最大的。
很多养殖场的养殖规模目前都没到清河鸭的一半,他们就是将养殖数量翻一倍也完全可以。所以也就难怪余思雅看不上这一千两千的量了。
“我知道,但咱们该想的办法都想过了,冯主席也做了好几次动员活动,牛不喝水强按头也没意思,咱们是带着他们发家致富,他们自己不抓住机会咱们也没办法。”余思雅叹气道。
这些公社的书记还是保守了点,生怕步子迈大了出岔子,都说了他们养多少鸭子,清河鸭收多少,可还是不愿意干,她能有什么法子?
小李理解余思雅的难处,她跟冯主席的努力他也一直看在眼里,只是:“梅书记那边怎么交代?他一直挺支持咱们清河鸭,现在咱们县经济是比前两年好了点,但还远远不够啊。”
余思雅淡淡地说:“我也不是没给咱们县各公社机会,他们自己不把握住,我能有什么办法。这个事,你不用担心,我会跟梅书记讲清楚的,想必梅书记能理解咱们的处境,而且咱们以后有做大了,全县的养殖基地也未必能满足咱们厂子的需求,迟早得向外面扩大养殖范围。”
还有个原因余思雅没提,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他们集团太过依赖辰山县的各养殖场,万一哪天这些人起了其他心思,联合起来对付他们,比如要挟要涨价什么的,怎么办?做人做事,都得给自己留条后路。
今天这些养殖场推着不走的做法,坚定了余思雅再物色新的地方建养殖场的念头,不过这件事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成的,具体的她还要回去研究研究地图,然后考察一下辰山县附近几个县的情况后再做决定。可惜现在要开学了,她也没那么多时间,这件事估计得拖到暑假去了。
这话也有道理,现在全县的养殖场就隐隐有点跟不上他们的生产了,更别提以后了。因而小李也没反对:“余总,咱们听你的。”
余思雅笑了下:“好,这个以后再说。建设医院的事情你盯着点,尽快建好,我会在省城物色物色,看能不能招几个好点的医生回去。另外招工的事情也要提上日程了,你这边都是招咱们红云公社的人,也有过好几次经验了,我不担心。但施立平那边,你让马冬云去帮忙,就说我的意思,咱们第一次面向全县招工,绝对不能出岔子,实在不行,就让王书记也过去盯着,但凡发现其他公社推荐过来的人不符合我们的招工条件,一律拒绝,不要怕得罪人!”
如今他们清河鸭这个单位是全县招工的香饽饽,余思雅估计推荐过来的多是以关系户为主。关系户就关系户吧,关键是得好好干活,服从管理,那也就算了,就怕招些不三不四的人进来,坏了厂子里的规矩。
小李一直知道余思雅很不喜欢关系户,她自家的亲戚,余沈两家目前都没有一个近亲在清河鸭上班,关系远一些的倒是有两个人在厂子里上班,但那也不是走的余思雅的关系,而是正大光明应聘进来的,在厂子里也没搞什么特殊化,就是最普通的工人。
“我知道了,余总,如果施厂长不介意,招工的时候我也会去盯着的,一会儿我就跟他商量。”小李私下跟施立平关系还不错,如果施立平不介意,这次招工他也可以去盯着。
余思雅只在乎结果,不在乎过程:“你们自己商量,看着安排吧,有什么事给我打电话。”
“好,我知道了。”挂断电话后,小李想了一会儿走出去问马冬云,“冯主席还没走吧?”
马冬云不大确定地说:“他去公社了,应该是要找王书记聊一会儿,具体走没走,我就不清楚了。”
“成,那我过去看看。”小李赶紧去推他的自行车。
等赶到公社,冯主席果然还没走,在王书记的办公室里聊天,看到他还挺诧异的:“李厂长,你怎么来了?有事找王书记吧,那我不打扰你们了。”
小李赶紧招手:“冯主席,我就是来找你的,刚才我接到了余总的电话,她告诉我一个好消息,省铁路局同意将咱们清河鸭食品引入到全省范围内首发的列车上了。”
“真的?”冯主席惊喜地站了起来,高兴地走来走去,“这余总不吉不响地又给了咱们一个惊喜,她真是太能干了!”
王书记也很惊讶,服气地表示:“我看这就没有你们余总办不到的事。”
如今,他已经对余思雅升不起任何嫉妒或比较的心思了,差距太大,他是拍马都赶不上。而且清河鸭做得越好,他这个红云公社的书记就越有成绩,去县里开会也有面子,什么都不用干就能甩其他公社一大截,估计任期到了之后,他肯定会往上升一升。如今啊,县里不少人在私底下开玩笑说,红云公社就是升迁机器,谁坐到这个位置上,谁就等着升职吧。
这话虽然有一定的玩笑成分,但却一点都不假,冯主席不就是个很好的先例吗?
冯主席也赞道:“我就没见过比余总更能干的年轻人。”
小李也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当初要不是跟着余思雅干,他还是个公社的小干事。不过今天他不止是来报喜的,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呢。
“冯主席,你别光顾着高兴啊,你看看,年后四个养殖场的购买鸭苗记录,每个养殖场就增加了一千两千只的,咱们又要开第三个食品门市部,以后这点鸭子肯定供应不上。没鸭子,咱们厂子里也没法生产啊。”
冯主席看了看数据,有些发愁:“哎,这些养殖场咋回事,我嘴皮子都说破了,动员来动员去,结果就增加这么点鸭子?他们去年也不是没挣到钱,怎么就这么保守呢?”
位置相同,王书记倒是更能理解这些书记的想法:“可能是担心步子迈得太大,万一出什么乱子,没法收拾吧。毕竟稳定第一!”
反正也能赚钱,增加数量也不过是多赚点的事。而且养殖场赚了钱,也是躺在公家的账目上,公社干部们也是不敢明目张胆的动用这些钱的,去年梅书记要求大家拿出来通了电,今年的意思应该是要将这些钱用于修路建学校之类的。
拿不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加上全县开养殖场的公社这么多,有他们红云公社出色的成绩在面前,将这些公社压得死死的,他们再使劲儿也越不过清河鸭这座大山,也就注定了他们哪怕干得不错,也很难进入上面的眼。久而久之,很多人就产生了惰性,将就着办,也没太大的进取心,所以对冯主席提出的扩大养殖规模反应平平。
对他们这些人来说,成绩不成绩的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不出错。
冯主席也是从公社书记过来的,被王书记这么一说,顿时明白了这些公社书记的心思。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这么下去不行,我得想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小李有点不抱希望,去年开会的时候不还刺激了一把这些书记吗?他们集团人人有奖,最普通的工人都拿了不少钱,这些公社书记却只有一张奖状和毛巾,可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