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女厂长 第34节
等人走后,她开始整理手里头的单子,最大的订单是省城运输公司的。运输公司是大单位,关键是人家效益好,有钱,也舍得花,这次一口气订了800只酱板鸭,3200只皮蛋,其次就是县机械厂的340份,水泥厂的一百多份,食品厂的两百多份,还有印刷厂和陶瓷厂、造纸厂的一百多。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总共竟然预定出去了1600多只酱板鸭,五千多个皮蛋。他们总共只宰杀了两千只鸭子,也就是说目前只剩下不到四百只酱板鸭了,这点量完全不愁卖,但凡叶梅和施立平能拉到个单子,就够了。
说起这两人,余思雅也是愁。他们都回省城半个月了,一点消息都没有,要不是知道这个时代没有介绍信寸步难行,她都要以为他们拿着钱跑路了。
当然,跑路是不可能跑路的,最迟过完年他们肯定会回来。但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他们回不回跟她有什么关系?
这两个人看着沉稳,但做事却没想象中的靠谱。不管他们拿没拿到订单,去了这么久,都应该写个信、发个电报或者打个电话回来说一声啊。
余思雅琢磨了一下,不能这么干等,既然山不来就我,只能我去就山了。他们不发消息回来,那只能她想办法联系这两个人了。
余思雅去了知青办,找到了两人的信息,可惜因为这个时代电话还没走进普通百姓家,上面的联系方式只有两人的家庭住址和父母的工作单位。
写信太慢了,从公社到省城只有一百多公里,但普通的信件能走好几天,这一来一回得十来天去了。电报虽然快一些,但受字数限制,余思雅觉得讲不大清楚,想来想去还是得打电话。
余思雅记录下了两个知青父母的单位,打电话去邮电局查两家单位对外的电话。这个时候邮电局主管着电报电话邮政储蓄汇款等业务,要二十几年后才会分家,变成电信和邮政。
耗费了不少时间,余思雅总算联系了上了双方的父母。她先打到了叶梅父亲的单位,叶父听到余思雅是女儿下乡公社的干部,态度很好,问什么就答什么。
“你说叶梅?她回去了啊,对,今天一大早就出发了,我跟她妈让她在家里过完了年再回去,她不肯,说有重要的事要回去,得马上赶回去,今年不能陪我们过年了。这孩子也真是的,去年都没回来了,今年回来几天就走了……”
叶父絮絮叨叨,余思雅耐心地听完,笑道:“叶叔叔,你说的这个我知道,叶梅现在是咱们清河鸭养殖场的临时销售人员,干得好了就能进厂子成正式工。她回来应该就是在跑这个,你知道她拿了多少订单吗?对了,清河鸭养殖场就是我们公社妇联办起来的,我恰好分去管这块。”
闻弦音知雅意,叶父听懂了,这就是女儿的直系领导啊,甚至是女儿能不能转正的关键人物。他态度马上转变,多了几分客气和讨好:“余副主任年纪轻轻就管理着这么大一家养殖场,真是太能干了。叶梅回来拿了几个订单,不过都不大,加起来应该有差不多一千左右吧,具体的数量得问她。这孩子有什么也不跟我们说,总说她自己的事她自己知道怎么办。”
叶父嘴上抱怨,实际上挺为女儿的自立自豪的。
但这会儿余思雅没心情听他说这个。她脑子里只有一个数字“差不多一千”,一千看起来不多,关键是他们的库存顶多只有三百多了啊。
这还只是叶梅拉到的订单,还没算施立平的呢。她可真是低估了这两个知青,原以为第一回 他们能拉几百个回来就不错了,谁知道叶梅就拉了上千。
“叶叔叔,叶梅有跟你提过与她一道回来的知青施立平吗?”辗转厂子找人实在太麻烦了,余思雅干脆顺口问了一下叶父。
没想到叶父还真知道:“叶梅跟他约好了,两个人今天一块儿回去,说是路上好有个伴儿。”
好了,知道施立平今天也要一块儿回来,余思雅便放弃了给他父母家打电话想法,守在公社,等着他们俩回来。
但不知道怎么回事,县城回来的大巴车上并没有他们俩。错过这一趟车,今天就没有大巴回公社了,莫非他们还要在县里住一晚?
余思雅满心焦灼,又等了许久,眼看天快黑了,她只好收拾东西下班回家。刚出门,就看到昏暗的街上走过来两个一高一低的人影,两人穿着棉袄,戴着围巾,全副武装,手里还拎着个大包。
虽然光线不好,但余思雅还是马上就认出来了,这就是叶梅和施立平。
她立即上前,接过叶梅手里的大包:“你们可算是回来了,怎么这么晚?先去公社坐一坐。”
余思雅把两人领进了办公室,给他们一人倒了一杯热水:“实在赶不回来就在县里招待所歇一晚,也不急着这一晚上。”
叶梅捧着搪瓷缸子暖了暖手,呼了一口气,这才说:“车子在路上抛锚了,耽搁了不少时间,回到县城就晚了,没赶上从县城回来的那趟车,后来还是立平找了人搭了一辆顺风车,把我们放在了半道上,我们走回来的。反正也不远,时间也还早,要是在县里住一晚上又得耽搁一天。”
“辛苦了,先喝口水。”余思雅看着两人干裂的唇,没有急着问订单的事。
抿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两人虽然浑身狼狈,头发也有些凌乱,但眼神却格外的亮。叶梅昂起头,秀眉弯成了月牙状:“余副主任,我们都拿到了订单,这是我的,总共1500只酱板鸭,不过要皮蛋的少了点,只有1200个。”
靠,比叶父说的还多了几百只,余思雅是既激动又头痛。
那边施立平也开口了:“我比叶梅的少一些,只有1200只酱板鸭,不过要皮蛋的多一些,有两千个。”
加起来就是2700只酱板鸭,把他们养殖场的鸭全宰了也不够。果然,省城单位的消化能力远不是偏僻小县城能比的。
她还是低估了省城人民的消费能力。
这下好了,有整整两千多只酱板鸭的缺口,余思雅头都快大了。但对上叶梅和施立平兴奋求表扬的眼神,她也没法把自己的苦恼说出来。这两个人一路奔波,辛辛苦苦拿下了订单,准备不充分是她思虑不周,没道理说出来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压下心底的烦躁,余思雅扬起眉笑道:“两位同志辛苦了,你们做得很好。对了,订单的定金收了吗?”
“收了。”施立平小心翼翼地打开那个他一直抱在怀里的包,拿出一件打着补丁的旧棉袄,一层一层地打开,最后铺平,里面有一个蓝色的布袋,涨鼓鼓的,打开全是一张张的大团结。
余思雅当着两人的面,接过钱,数了一起,一百张一叠,很快就数清楚了,整整3854块钱。养殖场规定定金收三成,钱的数目对得上。
余思雅收起钱,给他们开了一张收据,再把订单拿了回来。
“单子我先拿着,回去核对一下。你们的工作日志也一并交给我,不过我最近比较忙,可能要过几天才能看,等看完了再还给你们。你们的提成等交货以后,收到尾款,就会发给你们。咱们争取在年前做完这个事,也让大家手里头宽裕些,过个好年。”
两人都没有意见:“好,我们听余副主任你的安排。”
“奔波一天辛苦了,你们先回去休息吧。”余思雅起身说道。
施立平看了一眼她随手放在包里的三千多块,有些不放心。虽然现在还算太平,但小偷小摸的也不少,她一个年轻女孩子揣着这么大笔钱,要是被人盯上就麻烦了。
于是他说:“余副主任,咱们先送你回去吧。”
工作都没忙完,余思雅哪有心情回去。她摆了摆手:“不用了,我还要去见冯书记和魏主任,今晚就住公社,不回去了,你们赶紧回去吧,不用管我。”
“余副主任还没吃饭吧,这是我妈他们厂子里生产的糖,余副主任你尝尝。”叶梅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了一袋一斤装的水果糖,递给了余思雅。
这是她妈叮嘱她的,让她跟领导搞好关系,送点东西。叶梅有点排斥,但看余思雅比她还小,工作却这么忙,都这么晚了连饭都没吃还要去谈工作便拿了出来。
旁边的施立平看了叶梅一眼,也从包里拿出了一包亮红色的猪肉脯:“余副主任,这是我妈让我带给你的特产,我姨单位发的,你尝尝。”
啧啧,水果糖、猪肉脯,这可都是好单位啊。看来两个知青家里面都有不少关系,难怪能拉来这么多订单呢。
余思雅先拿了一片猪肉脯塞进嘴里,边嚼边抓了几颗水果糖,然后把东西推了回去:“替我谢谢两位阿姨的好意,我尝尝就可以了,剩下的拿回去过年吃吧。”
既给了他们俩面子,又没收两人的东西,授人以柄。
叶梅跟施立平到底是知识分子,也不是很会钻营的人,不然早想法子回城了,不至于下乡这么多年还留在这里。两人脸皮比较薄,听余思雅这么一说,赶紧将东西收了起来,脸上都有些讪讪的,不大自然。
余思雅见了没戳破,反而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你们俩任务完成得非常好,等我看完你们的工作日志,如果没问题,你们俩过完年转正的希望很大。不早了,回去休息吧!”
听她这么说,两人彻底松了口气,又有些不好意思:“那……余副主任,我们先走了。”
余思雅点头,等他们走后拿着钱关上了办公室的门,直奔魏主任家。
魏主任就住在公社,不远,余思雅去的时候正赶上他们家在吃饭,魏主任马上招呼她:“小余,你怎么还在公社?没回家,那肯定没吃饭,天气冷,快过来吃一点暖暖。”
然后又让她小女儿去给余思雅盛饭。
盛情难却加上肚子确实饿了,这黑灯瞎火的公社也没啥吃的,余思雅便在魏主任家吃了饭。
吃过饭后,魏主任把余思雅叫进了屋子里:“小余,这么晚你过来找我,发生什么事了?”
余思雅如实道出:“魏主任,叶梅和施立平两位知青回来了,他们俩拿了不少订单回来。”
魏主任一听就乐了:“这是好事啊,你不是一直担心曲志成和沈爱国的工作没进展吗?现在知青这边补齐了,咱们的酱板鸭也不愁卖了。”
魏主任没管事,所以不知道养殖场如今的状况。余思雅苦笑道:“确实是好事,但他们带回来的单子太多了。咱们养鸭场今年只有两千只左右的鸭子出笼,他们带回了2700的订单,加上其他订单,现在有2300多只酱板鸭的缺口在那儿。”
这可真是甜蜜的负担。
魏主任听到这一连串数字都懵了:“咋差这么多,咱们的酱板鸭也太好卖了。”
是啊,太好卖了,所以缺口这么大,说到底还是她经验不足。
高兴过后,魏主任也犯了难:“这鸭子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大的,怎么也要两三个月。咱们暂时也没办法变成两千多只鸭子啊,思雅,你看这些订单能不能跟他们说推迟三个月交货?”
“不能,这是人家单位的新年福利,没道理过完年三四个月后才发,他们肯定不会同意。”余思雅头痛地说。
魏主任想想也有道理,她拧着眉说:“那这可咋办?要不咱们去问问冯书记?”
余思雅不觉得冯书记能有什么办法。冯书记这人可能搞政治是一把好手,但要说搞经济,他也没经验。
不过他是大领导,哪怕他不管事,工作中有了成绩,出现了困难和失误,那也得向他汇报。这是对领导的尊重。
“好,就是辛苦魏主任大晚上的还要陪我见冯书记。”余思雅诚恳地说。
魏主任摆手:“我辛苦什么,都是你在做事。反正离得不远,就当吃过饭出去邻居家串门了,走吧。”
两人打着手电筒去了冯书记家。
魏主任和冯书记家分别在公社的两端,幸好街道不长,走路几分钟就到了。
这个点,冯书记已经吃过了饭,正坐在椅子上听收音机,看到她们这个时间过来,很意外。
“外面冷,快进来,发生什么事了?这么晚小余还没回家?”冯书记也意识到发生了变故,脸色凝重了起来。
魏主任长叹了口气:“冯书记不必担心,本来是好事,只是我们遇到了点困难。”
进屋坐下后,魏主任三言两语说了如今的状况。
冯书记听后也没好办法,他也没本事凭空变出两千多只鸭子,或者让养殖场的鸭子一夜之间一口气长大啊。
虽然挺舍不得的,但冯书记想了想还是说:“小余,实在不行,就把这些做不了的订单退了吧。咱们稳打稳扎,来年再做充分的准备,以后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了。”
自己上门推销,人家都答应采购,定金都交了,然后你说没货,这不是得罪人吗?而且传出去也会影响他们“清河鸭”的声誉,做生意最要紧的是什么,那就是信誉。
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余思雅断然不允许就这么功亏一篑了,她拧着眉,不吭声。
冯书记知道这个小同志执着、倔强,一根筋,不服输。但事到如今,拿不出来就是拿不出来,他们能有什么法子呢?
“小余,你不必自责,这也不是你的错。咱们第一次办养殖场,一穷二白,没有人,也没有钱,没有经验,你能把养殖场做到这个规模,实现盈利,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工作中有时候会遇到失误和挫折很正常,你还年轻,可以慢慢,不着急的。”冯书记和蔼地劝余思雅。
魏主任也跟着说:“是啊,小余,你已经做得够好了。你做出的成绩,咱们公社的人有目共睹,换了谁都做不到你这样。暂时的困难和挫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咱们吸取这次的经验,下次再重新来就是,你不要有太重的心理负担。”
领导都如此体恤她了,按理来说,很多人都会顺坡下算了,何必这么费劲儿折腾呢。但余思雅偏偏是个例外,她脑子里就没有放弃这个念头,要是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她上辈子也上不了大学,勉强混出个人样。
她的人生里从来都没有将就,妥协这样的字眼。她始终坚信,人只要不畏艰险,敢勇往直前,总能找到出路。天无绝人之路,上帝给你关上了门,但也会开一扇窗,就看你能不能找到。
况且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危机危机,是危险也是机遇,这次也不例外。
深吸一口气,余思雅目光灼灼地看着对面的两位领导说:“冯书记,魏主任,我这里倒是有一个办法。咱们养殖场没有鸭子了,省城养鸭场有啊,他们养鸭场里的鸭子数量常年保持在五位数,问他们购买几千只鸭子还是挺简单的事。”
冯书记和魏主任对视一眼,这个法子虽然麻烦了一点,但也不失为了一个有用的方法。
“小余,这样不会亏本吧?”冯书记更关心这个问题。
余思雅笑道:“当然不会,咱们的酱板鸭经过了二次加工,附加值更高。”
一只活鸭也就卖两块多钱,他们一只酱板鸭要卖四块钱,就算加上来回的运费,制作的手工费,销售提成等等,一只鸭子也能赚个一块钱左右。
不过这个具体的成本利润余思雅没有跟冯书记算。既然冯书记不管养鸭场,那只要每年给他看到实实在在的业绩就行了,说多了未必是好事。
“那就好,既然这样,我没有意见,魏主任你怎么看?”冯书记点头道。
他都没意见了,魏主任能有什么意见。
魏主任唯一担心的是:“时间这么赶,来得及吗?小余,你不要勉强。”
从魏主任的本心来说,她还是不希望余思雅冒险,这生意能做就做,做不成放弃就是,也比出了乱子强。他们清河鸭养殖场今年在县里一枝独秀,非常惹眼,什么都不做都能获得表扬了。所以她其实不大想冒险。
余思雅心里早有了成算:“来得及,魏主任不用担心,只要你们同意,明天早上我就给省养殖场打电话,让他们提前杀好鸭子,然后联系省运输公司那边,让他们派一辆车子帮咱们运一趟。”
“那行,你心里有了办法就成。”见她都安排好了,魏主任也没意见,只是心里感概,自己人到中年还行大运,摊上个这么能干的下属。
余思雅却没动,她抿了抿唇,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只是我们钱不够,省养鸭场那边不可能答应咱们先欠着年后再结算,肯定要先把钱给了。”
她这边也收到了三千来块的定金,加上叶梅和施立平带回来的三千多块,总共也只有六千多块。虽然向省养鸭场买两千多只鸭子只要五六千块。但她也不可能将所有的钱都花光了,毕竟工人的工资要开,运送的费用这些都不好欠着。养鸭场账面上怎么也要留一笔活动资金,这样一来钱就不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