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189 为了建立伟业

189 为了建立伟业

  杨广当上皇帝之后,把自己的年号定为大业,就是为了建立丰功伟业!
  所以,杨广其实是一位胸怀大志,想着成为千古一帝的皇帝!他要像秦皇汉武一样,要建立不世之功业!
  这一点,和历史书中给我们的印象非常的不一样!
  历史书告诉我们,杨广就是一个只会吃喝玩乐的皇帝!他经常坐着龙船,带着美女,然后到处去游玩。
  实际上,恰恰相反,杨广是个胸怀大志的皇帝!不是一个只顾玩乐的皇帝!
  他为了成就大业,所以,在集权之后,就要攻打其它国家,扩张国土!
  他把首个目的锁定了契丹。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杨广派将领韦云起率突厥兵攻打契丹。
  韦云起先扬言借道去柳城与高句丽交易,率军入其境。
  契丹人没有防备,不知道隋军是来攻打他们的。
  韦云起率军进至距契丹大营五十里处,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契丹军,俘虏其男女四万余人。
  第二年,东-突厥启民可汗入朝时,杨广招集全国乐人招待他。
  隔年杨广到榆林,令宇文恺作大帐,邀请启民可汗及契丹、奚、霫族族长参加大宴并看散乐,隋炀帝还赠送大量丝织品。
  这些少数民族看见隋朝如此强大,更加臣服于隋朝了。
  杨广收拾了契丹之后,开始进攻吐谷浑汗国。
  这是一个在青海、河西一带的国家。
  建立始祖是辽西鲜卑慕容涉归的庶长子慕容吐谷浑。
  吐谷浑与慕容廆不和,率众西迁,最后在青海一带定居。
  公元329年,慕容吐谷浑建立汗国,典章制度类同晋制,风俗与柔然、突厥相似。
  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杨广派裴矩指使高车袭击吐谷浑,吐谷浑向隋朝请求援军。
  杨广便令宇文述率军乘机出兵,于隔年灭了吐谷浑,步萨钵可汗逃亡而去。
  此一战后,隋朝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隋廷设置鄯善、且末、西海、河源四郡。
  这一年的六月二十一日,杨广在观风行殿,大摆文物,演奏九部乐,表演鱼龙曼延百戏,宴请高昌王等于殿上,有三十多个国家的异族首领陪席。
  至此,隋朝达到了极盛,连最黑杨广的《资治通鉴》也忍不住写下一句话: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大业三年和大业四年,杨广两度派朱宽前往流求(今日琉球),务求“慰抚”该国,但流求不从。
  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杨广又派陈棱、张镇州率兵万人前往攻打流求,击杀其主欢斯渴刺兜,俘男女数千人而去。
  此时,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流求等地,在海南岛上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北边有五原郡,也就是内蒙后套一带。
  此时的杨广,在疆域的开拓上,远远超过了他的父亲,名声也远远大于他的父亲。
  他要是就此满足,好好改善民生,此时的他,足以和历史上任何的伟大皇帝相比。
  可惜的是,杨广并不满足于伟大的皇帝,他要比的皇帝,是历史上最厉害的皇帝——秦皇汉武!
  所以,他要做下两件更加了不起的事情,一件是征服高句丽,也就是今天的朝鲜;第二件是开通大运河,让南北交通往来。
  这两件事情,杨广要是完成的话,不用说,历史上的名声要超过秦始皇和汉武帝!
  远迈秦皇,超越汉武!
  真是想想都激动人心!
  这真是一个敢想的皇帝!
  敢这样想,已经让人瞠目了!因为,还没有几个皇帝敢这样想!
  问题是,杨广不但敢想,还敢做!
  敢这样做,就不是让人瞠目了,而是让人结舌!
  杨广,真的要让人瞠目结舌!
  杨广是个敢想敢做的人,他先从修通大运河做起。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他开始命人修大运河,一直修到了大业六年,也就是说,一共修了六年时间。
  而在修完大运河的第二年,他就下令征讨高句丽了!
  这个高句丽,距离中国遥远,就算打下来,那也很难治理。
  隋文帝就去攻打过,最后无功而还。
  杨广之所以汲汲于攻打高句丽,很大的原因就是要完成他父亲没有完成的梦想!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我们总是把杨广说成昏庸无能之人,可是,实际上,他是非常了不起的君主,许多罪名是按在他头上的罪名。
  比如说他杀死父亲杨坚,就不是令人信服的一种说法,因为杨广后来偶到杨坚与人应酬的一个地方,不由动情对侍奉左右的人说:“朕过去跟随先帝在此处与人应酬时,才刚刚八岁,光阴易逝,很快过了三十六年,追思往日生活,已不可再得了!”话未说完,就泪流满面,低声哭泣,侍臣卫士们都感慨流泪,浸湿了衣襟。
  他这么多年后,尚且对他父亲如此思念,尚且向往着当年的生活,怎么可能杀死自己的父亲?
  历史,应当不以成败论英雄,而要以功绩评地位!
  杨广,如果没有亡国的话,名盖秦皇汉武;可惜,亡国了,自然比不上秦皇汉武,但他的功绩也不该抹灭,该肯定的,还是要还给人家。
  杨广给人好印象的,就是他多次下诏书,每次都体现了对百姓的关心,对危机的忧患。
  他上位后,下了一诏书,说了两点,一是守业的艰难,所以他日夜恐惧谨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二是关心百姓。他说他常常忧虑那些隐居不仕的人尚未被举荐,受冤的人还不曾申冤,所以分头派遣使臣,巡视各地风俗民情,宣扬风俗教化,举荐选拔那些沉抑下层、不得升进的人才,为无辜被囚的人申冤。
  他既然下了这样的诏书了,那肯定是这样去做了。
  通过诏书,我们也可以得知,杨广并非残害百姓的君主,他是一位爱护百姓的君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