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唇亡齿寒,高建武的动魄!
高句丽国,国都平壤,宫城御书房。
“臣所夫孙拜见大王,大王,这是前线送来的紧急战报!”
甲胄在身的所夫孙,大步匆匆地跨入了书房之中,向着御案前的荣留王高建武,粗气的禀奏道。
难道是东部的紧急军情!!!
“前线送来的紧急战报?!快拿来给寡人看!”
听着所夫孙说起紧急军情,高建武就立马心神惶惶,匆忙放下手上的国务,去接所夫孙手上的战报。
毕竟这次大唐可是派来了五十万大军来攻打高句丽,而泉盖苏文之前又避而不战主动放弃了辽东城,这一次他真担心泉盖苏文又干出些什么蠢事来!
“这战报怎么不是来自北边,而是来自南边?”
但拿到手上之后,高建武就有些疑惑了,抬眼翘了翘俯首的所夫孙,低头打开手中的战报。
“新罗,百济竟然同时出兵五万,寇犯我国边境!”
但一打开手中的战报,高建武就为帛书上的内容吓了一跳,转而恨火烧心的大怒,破口大骂。
“蠢货,扶余璋、金德曼这两个蠢货,竟然在这个时候想着趁火打劫!愚蠢,真是愚蠢至极!”
“他们岂不闻唇亡齿寒的道理,李世民要是攻平了寡人的高句丽,难道就会犯过他们!他们的疆土里,可是也包括汉土的带方郡和乐浪郡!”
“扶余璋和金德曼莫非是猪狗不成,他们难道真的以为大唐当真只是因为寡人不上贡才来攻打高句丽的吗!难道他们两人真以为每年都给大唐上贡了就没事了吗!”
“金德曼,不过一介女流小辈,鼠目寸光也就罢了,他扶余璋可是在位三十余年的君王了,难道连这点道理也不懂!”
见得新罗、百济在这个时候火上浇油,高建武岂能不怨气腾空,一番言语,骂的是酣畅淋漓。
他实在是被邻国这两个比猪狗还愚蠢的国君给气炸了,肺都快炸没了!
“大王稍息雷霆之怒,新罗、百济进犯边州既成事实,我国南部州郡已是覆于危火,还请大王速速发兵!”
所夫孙充分保持着臣子的本分,仿佛没听到高建武的谩骂一样,淡定地拱手请命道。
他是一名军人,他只知道国家的战火同样是以牙还牙的战争平息的,而不是单纯地靠口水就能淹死对方。
“不知将延寿、惠真两位贤弟的十五万军马派往南部迎敌,爱卿以为如何?”
高建武也注意到了自己的失态,深呼吸使自己保持冷静,再向所夫孙询问道。
“大王如今形势北急而南缓,大唐强而两国弱,新罗、百济虽有十万之众,但相较于大唐的五十万大军不过是萤火之比昊日!”
看来大王还在气头上,听着高建武的言语,所夫孙就知道高建武还没有完全的从新罗、百济犯边的军情上清醒,加重声音沉重地进问道。
“若是大王轻易就将此十五万人马动出,若是东部告急,大人又当如何?”
如今高句丽最重要的依仗就是这两位宗室卧于北部的十五万人马,如果这支军马南下了,那光凭他手中的十万禁卫军如何能够挡住大唐的兵锋!
“所言甚是,那依爱卿之见?”
高建武轻咳了几声,掩饰自己之前的一点小心思,摆正心思诚恳的问道。
他本来是想动用那十五万人马南下,好好教训一下新罗、百济的!
实在是扶余璋、金德曼这俩个家伙太气人了,在这个国家内忧外患的时候,他们两个别说雪中送炭了,就是作壁上观也好啊,可他娘的竟然来趁火打劫!
“不知让大酋温沙门、豆方娄各率领三万禁军,分别迎战新罗的金庾信、百济的阶伯,大王以为如何?”
见高建武能够及时放下心怨,以大局为重地向自己请教,所夫孙也马上给出了自己的对策。
“禁军虽是我国精锐,温沙门、豆方娄也是军中骁将,可是金庾信、阶伯都分别是新罗、百济的名将,能征善战更是帅有五万之众,恐怕其势不容乐观!”
高建武也没有立马答应,而是给出了结合所夫孙建议的自己的决断。
“这样吧,让他们到南部之后,军马钱粮所需,尽管到南部的沿城自使招募调度吧!让他们据城而守,不要过多地与新罗、百济的军队正面交战!”
“等李世民退兵之后,寡人再翻手回来,亲自消灭这两个目光浅短的废物!”
新罗、百济终究不是心腹大敌,而东部率领五十万大军的李世民才是如鲠在喉!
“大王,所决甚优!”
所夫孙恭敬地拱手赞叹。
“对了,所爱卿,这么多天了,这南部的战报都传来了,可这东部为何迟迟没有战报传来?”
调遣好南下的部队之后,高建武又困惑的问道。
刚才南部的消息传来了,他才反应过来,李世民都占领辽东城两个多月了,但东部之后却一直没有战报传来,他可不信,李世民在这两个多月,什么事情也没做!
“微臣早已派人去查,可是至今仍一无消息!”
所夫孙也是无解,他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派遣到东部的探子,一个都没回。
“那寡人之前派给泉盖苏文的一万人呢,为何也迟迟未归?”
听着所夫孙这么一声,没头没脑的回答,高建武的心一下子幽凉了,慌忙问道。
“这......微臣不知。”
所夫孙佝着脑袋,一时难以言语。
“你说寡人那一万人,是被泉盖苏文征去安市城保家卫国了,还是他泉盖苏文投靠李世民,把那一万人给杀了?”
高建武的面庞瞬时冰寒,言语之中充斥着彻骨的杀意。
“这......”
所夫孙已经双膝跪地,冷汗淋漓,这次他更不知道如何回答。
但高建武的寒彻心骨的咆哮却才刚开始:
“给寡人去查,派人去查,立刻派人去查!记住,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