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46)

  当初萧烨回来,悄悄找上一个大族,然后利用这个大族将他认为能够拉拢的大族都拉了过来,许诺如果能夺回皇位,便如数奉还各大族原本的私产,并且加官进爵,享尽荣华富贵。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了这种诱惑,倒也不是完全不心动,只是比较清醒,认为弑君的风险太大,成功几率太小,并没有参与刺杀案。
  然而今日听到裴凛之与萧彧的说辞,足见当日密谋之事已经彻底败露。这下让那些世家大族彻底蒙了,参与过的顿时有种命悬一线之感,纷纷开始给自己找出路,是干脆自首领罚,还是舍弃一切,设法逃出城去,只求能活下去?
  那些知情但是并未参与事件的大族们也都不好过,他们虽然没参与密谋,但也是知情不报者,要追究起来,他们也难逃罪责。萧彧会放过他们吗?
  这事一出,整个建业城内都人心惶惶,那些世家大族就没有多少能睡得着觉的。
  萧彧面对这一情况,内心除了寒凉,还是寒凉。
  根据裴凛之提供的消息,建业城内至少有半数左右的世家大族都对刺杀一事是知情的,就算是没有参与到谋逆案中,也算是知情不举,所以要问罪起来,谁也逃不掉。
  他真是没有想到,这么多知情者,居然没有一个人跟他透露消息,他就这么不得世家大族的心!
  这些人恐怕想着,如果萧烨真能将自己扳倒,那么他们也能跟着吃肉喝汤吧。因而即便是没有参与刺杀案,也都袖手旁观等着看戏呢。
  裴凛之安慰他:陛下倒也不必如此难受,本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之人,正好趁此机会将他们打压下去。
  闵翀说:裴将军说得对,我早就看那些世家大族不顺眼了,总想找法子惩治他们,但苦于找不到机会,此次难道不是正好?
  闵翀属于新贵,与那些世家大族素来不对付,哪怕是他身居高位,那些世家大族见了他,鼻孔也是朝上的。
  裴凛之说:而今萧烨已经彻底伏诛,世家大族又主动送上门来让咱们收拾,陛下可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嗯。不过这也坚定了他打击世家大族的决心,这次他绝不会手软,该杀就杀,该罚就罚,老虎不发威,还当自己是病猫呢。
  第191章 处决
  裴凛之之所以能这么快锁定杨家, 是从弩枪这边着手查出来的。这批弩枪是从崖州带出来的那批,后来工部对弩枪进行了改良,增加了射程,这一批就退役下来, 专门作训练用。
  用坏的弩枪便废弃在仓库中。前段时间, 金吾卫的一名校尉偷偷将这批损坏的弩枪带了出来。
  裴凛之通过排查, 找出了这名偷弩枪的校尉。从这名校尉身上顺藤摸瓜,找出了指使他这么干的袁家。
  再以袁家为突破口,撬出了整个事件的幕后主使,以及参与整个事件的世家大族们。
  于是便有了直接在朝堂之上抓人的举措。
  从这些世家口中得知,萧烨三月初就回到了建业,一直都藏身于杨家的小院里。也就是说,为了这场刺杀, 他们密谋了两个月之久。
  自从萧彧推行均田制后,那些世家大族的好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尽管有些家族已经转行经商,但跟从前那种坐拥良田数万亩, 挥金如土地享用民脂民膏的日子比起来, 生活质量下降了不知道多少档次。
  也有不擅长做生意的世家,连本金都能折在里头,坐吃山空的日子越过越困窘。由奢入俭难, 这些人每每念及当年的奢靡生活,就少不了把萧彧恨个咬牙切齿。
  正巧这个时候萧烨突然回来了,许诺要将他们失去的一切都还回来,只要事成, 这些人全都是有功之臣, 泼天的富贵将享用不尽。
  这就类似于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 于是这些人私下里开始活动起来, 积极说服并拉拢那些对萧彧心存不满的世家大族。
  整件事出力最大的便是杨家,所以说他们是密谋造反的主犯毫不为过。
  萧彧得知整个事件经过,有点想不通,杨家伯侄两个都在朝中任职,官阶还不低,居然还有造反之心。看来杨芃对他贬职一事一直怀恨在心。
  一个月后,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查了个一清二楚,主犯萧烨早已被裴凛之处决掉了,而这人名义上早就死了,所以不会再提出来是他在造反,造反的主谋便变成了杨家。
  造反在哪个朝代都是重罪,死刑是逃不掉的,按原来的律法是株连三族。只是这些年萧彧一直在致力推动完善律法,已经没有株连三族的律法,但杨家本家是逃不掉的。
  那些从犯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被判死刑、流放者不计其数。知情不报的世家大族们,也受到了惩罚。
  所有参与谋反的世家大族的子弟永世不得参与选拔考试,不得入朝为官。
  宣判结果出来后,整个建业都变了天,有将近一半的世家大族都在被清算行列,这对剩下的世家大族来说,无疑是当头一击,震慑灵魂。
  尤其是家族子弟永世不得入朝为官这一条,简直就是断绝了这些世家大族们的希望。
  世家之所以成为世家,正是因为高居庙堂数代,书香传家,才换来了家族的昌盛,如若不能入朝为官,他们就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永远都将居于社会的最底层。
  等到一切都尘埃落定,已经到了酷暑六月。
  烈阳当空,知了嘶鸣,萧彧放下手中的朱笔,伸手抹了一把下巴上的汗珠。
  一旁看奏折的裴凛之瞥见他的动作,赶紧搓出水盆中的布巾,递过来:擦把汗。
  萧彧拿起来擦了把汗,又就着裴凛之端到嘴边的冰镇酸梅汤喝了一口,舒服地叹了口气:爽!太热了。
  裴凛之说:太热的话,就早点歇息,待早晚凉快了再处理,反正最近也没那么多紧急公务。
  萧彧看着他笑:我想趁早将这些奏折批完,腾出时间带阿平去紫金山打猎。前段时间他生辰,我们都忙着处理那些事,都没空好好陪他。过些日子你又要去边关,趁你还没走,满足一下他的心愿。
  裴凛之深深看着他,凑过,额头贴了一下他的额头:好,我陪你们去。
  萧彧满足地叹息:如今心病已去,出门应该要安全多了。
  以前萧烨下落不明,世家大族各自心怀鬼胎,到处都是潜藏的危险,他不敢随意出行,怕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如今谋逆之事平息下来,萧烨已死,世家大族也被敲山震虎,想必以后都不敢动歪心思,会夹着尾巴好好做人,他唯一要防的,估计只有邻国的杀手了。
  趁着我还在家,多陪你出去走走,成天宅在这院子里,实在是委屈了你。裴凛之抬手摸摸他的后脑勺。
  萧彧突然感慨:我现在迫切希望长安宫殿修好,便能迁都了,这样可以顺便走走看看。
  按照萧繇所说的,工事明年才能结束,最迟明年便能迁都。长安气候干燥,风沙多,冬日过于严寒,我担心你适应不了那边的气候。
  没事,我能适应的。风沙太多,届时将多打发一些人去种树。长安风沙多,多半是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得过于严重,等他过去了,便下令禁止乱砍滥伐,多种树,提前千年就开始布局,子孙后代将不会再背负那么沉重的环境负担吧。
  等天下一统了,将士们的负担就轻了,可以多拍些人去种树。裴凛之说。
  也可以。不过若是真一统天下了,还是将这些将士们陆续放回去吧,将士们够辛苦了,也该过几日轻松日子,这太平天下可都是他们打下来的,他们最该好好享受与家人团聚的生活。萧彧说。
  裴凛之问:你打算裁减兵力?
  萧彧点头:裁减一部分。不过主要还是换血,以后用义务兵役制,男子到一定年龄就去服兵役,入伍一定年限就退役。
  等一统天下之后,萧彧打算改一改兵役制。现在是采取自愿制,因为每个入伍的士兵都要上战场拼命流血,他们为情怀为责任为家国在奋斗。
  天下太平后,就该让那些被保护的人出来,接过这些拼过命流过血的将士们手中的刀枪,让前辈们去休息。
  如此也行。裴凛之长期生活在军营中,是了解将士们的生活状态的,谁人不是血肉之躯,谁人不怕死,谁人不想家?
  不过是因为披上了战甲,握起了刀枪,便变成了一个个看淡生死的勇士,勇敢地冲在最前线。
  回归家园,做一个普通人,几乎是所有将士们埋藏在心底的渴望,所以他是赞同让这些将士们退役回去的,当然,得采取自愿原则,一步一步来。
  七月初,裴凛之作别萧彧,乘船渡江,前往豫州,替换数月前到边关的关山回京。
  原本他们还打算过几年再与东戎开战,但萧烨事件令萧彧和裴凛之意识到,东戎已经急了,他们不敢与安国硬碰硬,便妄图用不入流的手段来颠覆安国。偏生权欲熏心的萧烨居然还吃他们这一套,结果直接被东戎当成了弃子。
  第192章 出兵
  萧彧与众人商讨过了, 趁着士气还在,干脆就明年出兵,一鼓作气将东戎拿下。
  所以裴凛之才要这个时候去边关, 抓紧时间练兵, 开始备战。
  萧彧同样也很忙,朝廷刚刚清算了一批谋逆的世家大族, 不少官员都被处罚罢免, 空缺了不少职位, 目前正在重新考核提拔官员。
  要打仗,就要准备后勤补给,二三十万大军的衣食住行是个相当不轻松的任务。
  远在长安的萧繇在事发一个月后才得知萧烨已经伏诛的消息, 迫不及待地写信回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 万分遗憾没能亲手送萧烨一程。
  萧繇还传回来一个消息, 柔然派来使者, 要求在凉州的武威开设边市, 如此他们就无须穿越整个东戎跑到彭城去贸易。
  萧繇答应了,这样能加深与柔然之间的合作,也能切断柔然与东戎的联系。将来他们出兵东戎的时候, 柔然就得掂量一下要不要跟东戎合作。
  萧彧很赞同萧繇的做法,与柔然贸易, 能换取对方的毛皮、肉类以及马匹等,毛皮与马匹都是行军打仗所需的重要物资。
  这一年算得上风调雨顺,没有大灾大厄,庄稼收成良好,商业越发繁荣, 手工业也蓬勃发展着, 不少技艺都有所突破, 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态。果然利益才是促使技艺进步的动力。
  裴凛之在豫州待到年底,才抽空回来陪萧彧过了一个年,过完年又匆匆回了边关。
  太初十年五月,出使西域与波斯的队伍终于返回长安。他们不仅满载而归,还带回了一支庞大的队伍,有波斯商人,还有来自西域的鄯善、龟兹、于阗与疏勒诸国的使臣与商人,人数超过两千。
  这一趟往返耗费了一年多时间,为了疏通已经中断的商路,他们历经艰难险阻,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路辛酸与血泪自不必说。
  好在付出是有回报的,不仅沟通了商路,赚到了超出预期的财富,顺利完成了使命。
  萧彧见到使臣的时候,已是六月。他亲自接见了来自西域各国的使臣,了解西域的局势与风物人情。
  这些西域使臣言谈之中,对中原的文化物产充满了好奇与敬仰。即便上百年没有交流往来,中原王朝依旧是外族羡慕向往的所在,可见两汉对西域地区的影响还是十分深远的。
  萧彧接见完外国使者,忍不住琢磨,是否能够像汉唐一样,将西域也纳入安国的版图。
  不过以目前的国力来说,还有点无能为力,所以先打好基础,过些年头再说,要是自己办不到,那便将这个艰巨任务交由阿平来做。
  萧彧喜欢雄鸡版图,当然秋海棠也是更好的。
  萧彧对此次出使是相当满意的,这意味着路上丝绸之路重新被打通,从此以后,不仅可以进行商贸往来,还能促进物品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文化技术要想进步,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必须要进行多方面交流,交流的范围越广,发展程度就越深,这就是典型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是年七月,萧繇向萧彧禀报,长安宫殿已经竣工,随时都能迁都。
  萧彧原本很期待迁都,但仔细考虑迁都将会出现的种种问题,还是打消了念头。
  这不是简单的搬家问题,不光是他,朝中文武百官也都要跟着他搬迁到长安去。
  这些官员都有家眷,届时拖家带口,收拾准备的时间就不会短。出发后队伍浩浩荡荡,行进速度将会非常缓慢,耗费的时间也就短不了,没有三个月,这都是迁不了的。
  迁过去之后,还要重新适应环境,各部门机构与各州郡重新契合,没有三五个月,恐怕也无法恢复如初。
  而他们已经计划于今年秋天正式出兵东戎,若这个时候迁都,这种混乱状况无异于后院起火,绝对会影响战争。所以不如干脆等收复东戎之后再迁,免得拖前线将士们的后腿。
  太初十年九月,裴凛之亲自率领十五万大军,挥师北上,直逼东戎境内。
  关山率十万大军,自兖州出发,逼近东戎。萧繇则率领五万大军自长安出发,自西向东逼近东戎。
  西北一线的凉州与夏州留了六七万大军防守,为了防止柔然趁机出兵。
  安国还与吐谷浑单于签订了盟约,一旦柔然来犯,吐谷浑将派骑兵支援安军。
  如今吐谷浑与安国关系密切,萧彧也不着急兼并吐谷浑,待将来国力强盛了,人口不足百万的吐谷浑自然会来依附。
  自西戎溃败之后,慕容敢就加强了对安国的防范,在边境上屯扎了大量兵力。
  东戎人口不多,仅有安国的四分之一,原有兵力三十几万。西戎兵败之后,元崧就开始大量征兵,短短两年之内,就强征了二十万兵力。
  然而,增加兵力并非是拉够人头数这么简单的事,征一个兵,至少要配备兵器,要安排衣食住,这些都是需要国库支付的。
  这两年东戎虽没什么大灾大厄,但国库也绝对支撑不起再养二十万兵。所以慕容敢想出了一个法子,每个新兵都自备口粮与衣鞋,军中只提供武器与住处。
  自备口粮去当兵,这对东戎百姓来说还是头一回遇到,因而在民间引起了极大的不满。
  入伍的皆为十六周岁以上的健全男子,这可是壮劳力了,现在家里不仅缺了一个壮劳力,还要白养着他,这让普通百姓如何负担得起。
  但元崧和慕容敢并不在意民间的舆论,他们认为这是必须的,如若东戎如西戎那般败了,民间舆论再好对他们来说也一文不值。
  这二十万兵力连武器都没补齐,但也没有关系,打仗是要死人的,这些人就是后备军,前方死了,就可以马上补充上。
  安国总兵力不过五十万,能调动的也就三十几万,东戎便在数量上占据了优势,胜算也还是有的。
  九月十五日,裴凛之率领的大军第一次与东戎军在东戎境内的顺阳发生正面冲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