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都市言情>这后宫有毒> 第二百二十六章 耍赖对耍赖

第二百二十六章 耍赖对耍赖

  “可不是么。”云风篁大大方方的承认,“也难怪纪氏之前颇为忌讳这一位,专门将人打发去了远地,不使他常在孝宗先帝跟前,的确机敏着呢。”
  淳嘉唇角微勾,说道:“你朝会上给他们那样明确的暗示了,要是还不醒悟,那就是不愿意醒悟。”
  “他们哪儿是不愿意醒悟?还不是陛下平素优容着,以为陛下好-性儿,正是君子可以欺之以方?”云风篁轻哼道,“不过这欧阳燕然开了头,其他人家或早或晚也该回过神来同您请罪了。您瞧着罢,明后日的,怕是递折子求见的不在少数。”
  而且,淳嘉肯定会原谅他们的。
  没准还会自责一番是自己对不起臣子们在前,演一番君臣相得。
  毕竟,他现在还得用着这些人不是?
  想到此处,云风篁又说道,“但那四家还是情有可原,毕竟继后的事儿才过去,一时半会的难免想不开。可翼国公,我还真是想不通了!这位可是从你登基就忠心耿耿至今的,怎么这回也偏袒上了明惠长公主殿下?还是他们就这样恨我,以至于连你的面子都不顾了?”
  “翼国公向来为人耿直。”淳嘉温和的拍了拍她手背,“他倒是真心怜惜明惠父母双亡。”
  言外之意,其他站在明惠长公主那边的,就未必是这个意思,至少未必纯粹是这个心思了。
  云风篁告状失败,也不气馁,毕竟翼国公跟了淳嘉这么多年,还是淳嘉没亲政前唯一公开支持他的重臣,要是淳嘉为了这么一次朝会就将人给厌弃了,那心性也太凉薄了点儿。
  反正来日方长,慢慢儿挑唆着,云氏迟早会倒霉的。
  “那也不能全不管陛下呀!”这会儿她就撇着嘴角,嘀咕道,“明惠长公主可怜,陛下难道就不为难了?本来寻常人家兄妹之间起了芥蒂,那也没有说一股脑儿只考虑妹妹不考虑兄长的,还不都是劝着兄妹俩抛弃成见重归和睦?当日我没资格说这样的话,满朝文武却也没有一个站出来打个圆场,真正都是些尸位素餐的东西。”
  她还专门拣了几个臣子骂,说他们都是一群没有良心的混账王八蛋,只顾自己不顾皇帝……末了就叹口气,劝淳嘉将邓澄斋郑凤棽之流尽早提拔起来,“经过这么一遭,我算是明白朝堂上没人帮忙说话的苦楚了。你也该有些情分深厚的班底,什么时候都向着你的那种才好。”
  这些其实不用她讲,淳嘉心里也有数,但听着宠妃的关切究竟心里舒服,就笑着应了。
  云风篁这时候就问他:“欧阳燕然说想以嫡出孙儿娶我家姐妹,你可答应么?”
  淳嘉诧异道:“你还没答应?”
  “当然没答应。”云风篁面不改色道,“当初你就不赞成我家姐妹婚娶高门,这种事情,哪怕是瑞妃亲自来说,又说是欧阳燕然的意思,我哪里可能直接应下来?自然要问过你的意思。”
  淳嘉先是欣慰了下,旋即醒悟过来,说是这么说,但他要是否决了,怕是贤妃接下来有的闹。
  最主要的是这次贤妃的确受了委屈……
  想想云风篁在庙堂上备受攻讦的样子,自己端坐帝位却连一句维护她的话都不好说……他到底心头一软,给这次的妥协找了个借口:“欧阳燕然年纪也大了,就算因为联姻支持阿篁,又能为阿篁说个几年话?再者他嫡亲孙女也在宫闱里,断没有说只顾阿篁不顾孙女的。”
  于是就缓声告诉她:“既然瑞妃亲自来说,还是欧阳燕然的意思,那你不厌烦欧阳氏子弟,允了也可。”
  见云风篁笑着道谢,淳嘉犹豫了下,还是叮嘱了句,说是其他人家就先别理会了,“我也不是刻意打压谢氏,只是一家兴旺,从来没有说尽靠着外嫁女的,总要自己的子弟立起来才好。本来谢氏有了你、驸马,只要子弟肯用功,又能干,迟早都会振兴门庭的。正所谓过犹不及,婚配名门多了,只怕族中人心浮动,心思都在捷径上,反而疏忽了己身的修养。”
  左右这会儿也没第二个重臣主动上门来提联姻,云风篁当然是笑意盈盈的附议,说我怎么会不相信阿霁你呢?我知道你都是为我好。
  淳嘉一看就知道她没往心里去,摇了摇头没说什么,只道:“明儿个我去给太皇太后请安,顺道说一说明惠的事情。”
  “跟太皇太后好好儿的说,她毕竟上了年纪。”云风篁劝他道,“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外朝又要嘀咕,咱们何必平白的落那坏名声?”
  这话听着像是体恤皇帝,让他不要为了自己而得罪太皇太后。
  不过淳嘉熟知她秉性,却是立刻会意,道:“你想了法子对付明惠跟太皇太后了?”
  “我哪儿敢对长辈不敬?”
  这就是想了法子对付明惠长公主了……因为云风篁这两日没少说帮他抱屈的话,他也不好意思让她悠着点儿,心道自己私下看着点,总归不能让明惠伤了性命,就笑着抚了抚她鬓发,没有继续吻下去。
  于是半晌后,淳嘉到了庆慈宫,才被太皇太后赐座,祖孙俩坐下来寒暄了一番,尚未切入正题呢,那边就有宫人慌慌张张跑过来,说是瑶宁夫人不好了。
  祖孙俩都是一愣,互相怀疑的看了一眼,异口同声问瑶宁夫人怎么不好了?
  太皇太后又问:“宫里现在不是贤妃主持么?有事儿怎么不先去找她,倒是来找哀家这儿了?”
  宫人抄手答:“贤妃娘娘接到消息已经赶过去了,只是这事儿特殊,贤妃娘娘不敢自专,所以派奴婢过来禀告陛下。”
  太皇太后皱起眉,觉得事情并不简单:“怎么个特殊法?”
  “瑶宁夫人乃是……中毒。”宫人斟酌着措辞,“而且与贤妃娘娘之前一样,都是鹤顶红所致。”
  “荒唐!!!”太皇太后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登时大怒,拍着桌子质问淳嘉,“皇帝刚刚还说你我祖孙原本是一家人,转头就让妃子栽赃明惠,这就是你对待一家人的方式?!”
  淳嘉也没想到会有这事儿,怔忪了下,也就会过意来,必然是云风篁安排的,这个方式他还是比较接受的,让六宫妃子都打出被毒害的旗号,逼着明惠从此修身养性别想着乱掺合,总比这嗣妹见天的仗势欺人,哪天兄妹之间闹到不可收拾,不得不将人处置了好。
  他于是淡定的劝太皇太后息怒,说这个事情绝对不是自己搞的,而且其他妃子也还罢了,顾箴是最老实耿直不过,怎么可能做栽赃长公主的事情:“倒是明惠年纪小,行事难免冲动。那天朝会上,顾嘉树被魏氏父子撺掇着,帮贤妃说了几句话,该不会这举动叫明惠不高兴了吧?”
  太皇太后冷笑着道:“明惠有这个本事谋害瑶宁夫人?!”
  “瑶宁夫人虽然进宫日子比贤妃早很多年,但论到治宫的手段还真不如贤妃。”淳嘉一脸诚恳道,“明惠连贤妃都能害到,何况是瑶宁夫人呢?皇祖母也不必心急,妃子哪里能敢跟先帝留下来的长公主比?孙儿这就去琼芳宫看着点儿,无论如何,总不能叫皇妹受委屈了。”
  祖孙俩都心里清楚,明惠压根没有谋害过云风篁,更没那本事害得了瑶宁夫人。
  但太皇太后这边需要为摄政王咬死了明惠是真凶,这真相就不好捅出来,只能说:“皇帝之前说这几日就给明惠一个交代,原来就是这样交代的?你偏袒妃子,不想为了孝宗骨血叫贤妃吃亏就直说,却还要倒打一耙,于心何忍!?”
  淳嘉笑容温和,道:“皇祖母想到哪儿去了,孙儿怎么可能因为区区一介妃子,对明惠怎么样?这事儿孙儿真的毫不知情,而且不管是不是明惠做的,孙儿难道还能责备明惠不成?”
  总之他死不承认,太皇太后也没办法。
  而且云风篁这边一点儿不手软,瑶宁夫人才传了被下鹤顶红了,跟脚就是还在坐月子的新晋德妃魏横烟,也叫近侍跑过来哭天抹泪的求做主:“我家娘娘这两日不太舒服,故此胃口不好,今儿个上的膳食只略用两口就搁了筷,剩下来的全部赏了底下人。结果底下人没吃两口,一个从娘娘进宫就伺候着的宫人就七窍流血的没有了……太医说是跟隔壁贤妃娘娘那会儿一样都是鹤顶红!”
  这还不算,到了傍晚的时候,瑞妃、殷昭仪也纷纷传出膳食被下毒的消息,于是一群妃子聚集起来,找淳嘉,找太皇太后,哭哭啼啼,口口声声都是她们有什么得罪明惠长公主的地方请尽管说,要打要罚都随便,别让她们死的不明不白就好。
  其中瑞妃更是抱着孩子上阵:“妾身死不足惜,可二皇子尚且年幼,正是需要母妃照顾的时候。如今中宫空缺,贤妃娘娘险死还生,诸姐妹人人自危,却哪里还能好好儿的照顾皇嗣呢?陛下登基已经快十年了,膝下就这么点儿骨血,但凡有个闪失,却叫妾身这些人,死了又有何面目面对公襄氏的列祖列宗?就是明惠长公主自己,谋害侄儿,谋害先帝孝宗的嗣孙,她难道就能跟先帝孝宗陛下交代吗?!”
  淳嘉当然是呵斥她们别乱说话,说这个事情怎么可能跟明惠长公主有关系呢?贤妃也说了,她不相信下手的人是长公主。
  “陛下,这是长公主殿下在朝会上承认的。”瑞妃流着泪提醒他,“不然妾身怎么敢怀疑长公主殿下?”
  她哭哭啼啼的时候,还在襁褓里的二皇子被惊醒,大概不习惯陌生的环境,不远处的淳嘉又基本上不理会这个儿子,小孩子就哭了起来,他一哭,瑞妃也跟着哭,旁边的妃嫔宫人陪着哭,一时间满殿哭声,真格是惨不忍睹。
  淳嘉见状就缓和了语气,说你们要是不相信,要不去问太皇太后,这是明惠的嫡亲祖母,最清楚明惠为人的。
  妃子们得了暗示,就浩浩荡荡的到了庆慈宫,瑞妃仍旧抱着二皇子,这孩子因为没人哄,哭了好一会儿,到这时候才因为累了停下,还在不住的打嗝,瞧着十分可怜,瑞妃一直亲自抱着,却也没什么怜惜的意思,进门就扯着他给太皇太后看,说这都是因为今日里宫中诸妃受到死亡威胁,连带皇嗣都不得好造成的:“求太皇太后开恩!”
  后头一群人就跟着跪下去:“求太皇太后为妾身做主!”
  凤座上的太皇太后脸色苍白,气的,死死瞪着他们,好一会儿,才从齿缝里挤出声音来:“……哀家年老体衰,能给你们做什么主、开什么恩?倒是要求你们饶了哀家,让哀家在这儿清清静静些日子罢!”
  诸妃闻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有点踌躇……这太皇太后,似乎打算依仗身份耍赖啊?
  怎么办?
  关键时刻殷芄脑中灵光一闪,就劝同伴说咱们的确太孟浪太打扰太皇太后了,要不还是去瑶玉宫求明惠长公主罢?
  太皇太后是长辈,身份又高贵,她们这些妃子拖儿带女的跪她理所当然,太皇太后也不带怕的。
  但明惠长公主到底只是淳嘉的平辈,还是妹妹,就不相信她们这许多人连带皇嗣跪瑶玉宫门口去,明惠长公主还能无视!
  这位长公主能无视,其他人也不会无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