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郑副局黄昏进寺一席话拨雾见山1
第157章郑副局黄昏进寺一席话拨雾见山1
李云帆看了看时间,是一点零五分:“还来得及,局里面的车子开到龙华堡需要一个小时多一点。小李,你赶快下山,直接到龙华堡派出所,如果大李不在那儿,你就直接到石拱桥上去,动作要快,你让大李顺便到福建莆田田家洼去找田工头田宝山的家,记住啰,地点是福建莆田田家洼:人是工头田宝山。”
小李一溜烟地跑下山去了。
房间里面的节目又换成了原来的频道。
“另外,我们刚刚从桃花坞车三姑那儿回来,车三姑说的情况非常重要,李队,我们可能还必须向葛冬林了解一些情况。”陈浩又用了一个“必须”。
“刚才和葛冬林分手以后,我就想到了这个问题,十二个工匠的年龄状况,我们已经摸清楚了,一九六七年龙华寺大修期间僧人的年龄还没有搞清楚,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必须要搞清楚。”李云帆除了把陈浩的“必须”重复了一下,还加了一个重要的词“至关重要”。
“对,惠清禅师在我们进寺的第一天,曽经说过,寺中曾经死过两个僧人,其中一个,是静能师傅,另一个呢?这个人是什么时间死的,年龄是多大,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只问惠清禅师。明空禅师或者方丈,要多问几个人,葛冬林是重点人头。”
最后一个问题是作案动机,这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从刘局手上接过龙华寺凶杀案那一天开始,这个问题就一直缠绕在李云帆的心头,随着侦破工作的深入,直到现在,他的心里面才有了一点感觉——仅仅是一点点的感觉,所以,他很想听一听大家的意见,尤其是陈浩的意见。如果郑峰在这里就好了。
“葛冬林在山上看到和尚与女人苟合的情形是不是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思路,葛冬林没有看清楚庐山真面目,会不会有其他人无意之中看见了,知道了是谁谁谁,而且完全有这种可能,常在水边走没有不湿脚,常在山上跑难免不被蛇咬。丑行败露,于是杀人灭口,这些和尚靠的就是这身冠冕堂皇的袈裟。”这是张谋进入刑侦队以来说的最多的一次话。
“张谋现在也善于动脑经了,不过,从这件案子的情形来看,恐怕不会这么简单。”陈浩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来做两个假设,如果遇害者和杀人凶手皆为寺中人的话,那么,情杀和仇杀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如果静能师傅和裴老先生所说不虚的话,也就是说假如龙华寺的下面确实有宝藏的话,那么,在一九六七年,十三个工匠在大修的过程中会不会意外的发现人们传说的宝藏呢,这一个假设如果成立的话,遇害者就有可能是发现了这个惊人的秘密而丢掉了性命的。”
李云帆心里面就是这么想的,所以,他才要让陈浩来验证一下他的想法。他心中大喜,但没有表现出来,作为一个刑侦队的队长,一个指挥员,结论可以下,但不能轻易和随便下:“大家分析的都有些道理,等大李回来以后,说不定会有一点眉目。”李云帆和陈浩交换一下意见后决定:第一,由孙营长负责银杏树上面的观察任务,等僧人上班以后就上去。第二,再去清风寨找葛冬林,由陈浩负责,王萍和张谋同去,主要任务是搞清楚龙华寺在一九六七年大修期间所有僧人的年龄,越详细越好。别忘了,还有一个死了的僧人。第三,请聂振华负责玄武塔上面的观察任务。等天完全黑透了再行动,仍然从那里翻墙过去。“李云帆说的时候朝东北方向指了指,“观察的时间主要是十一点到凌晨两点之间。”
陈浩看看时间,是一点二十八分:“再过两分钟僧人就要上班了。”
“噹——噹——噹——”,寺院里面的钟声响了。四号、五号、六号房间里面的僧人走出房间;王萍看得仔细,她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四——三人,五——四人,六——四人。他们走出养心斋,朝前殿和大雄宝殿方向去了。李云帆和陈浩嘀咕了几句,走出房间,在四号、五号和六号房间的窗户外面看了看,没人,他把手一挥,陈浩就把孙和平送到银杏树上去了。在孙和平上树之前,陈浩强调,密切注视藏经阁和五号房间的情况。如果发现有人形迹可疑并且走出养心斋的话,就设法通知我们实施跟踪。
陈浩、王萍和张谋到清风寨找葛冬林去了。
两点二十分左右,小李回到了龙华寺。他果然在通天河上的石拱桥头看到了大李,刘局听说要到镇江的金山寺去搞外调,特别安排了那俩新车,并且告诉大李,今天下午傍晚时分郑峰要路过龙华堡,顺便上山看看同志们。大家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高兴的不得了,李云帆的心里面别有另一番滋味:这个曾经在一起朝夕相处的战友总是在最关键、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的面前,简直就是小号的刘局啊。
下午四点多一点,陈浩他们就从清风寨回来了。
陈浩、王萍和张谋带回了两个信息:第一,据葛冬林回忆,龙华寺在一九六七年,共有僧人四十二个,这和惠清禅师所说的情况是一致的,明空禅师交给李云帆的花名册上面所记录的名单也是四十二个人。当时,寺中年龄最高的人是悟觉方丈,最小的就是葛冬林,他当时是二十四岁。陈浩将问题的重点放在了二十八岁到三十二岁之间,葛冬林清楚地记得,龙华寺大修期间,年龄在二十八到三十二岁之间的僧人有五个,但在一九六七年到一九六八年之间这一段时间里面,没有失踪过一个人。葛冬林为什么这么肯定呢?因为,他自从一九六三年进寺,一直到一九六八年春节之前,始终跟着静能师傅在厨房做火头军,每天烧饭都是按照人头烧的;至于另一个死掉的和尚,他叫慧心,一九六八年的春天,死于天花,年龄比葛冬林大一岁。至于和尚还俗是从一九六九年夏天开始的。细心的陈浩还特别提到了一个问题:十二个工匠之中的大蒲和小蒲的身高是多少呢?刘局的勘察记录上面写的是一米六八到一米六九之间。葛冬林说,这兄弟两个的身高一个比他高一点,是弟弟小蒲;一个比他矮一点,是哥哥大蒲,而葛冬林的身高是一米六八点五。为了慎重起见,陈浩他们还和葛冬林二进桃花坞,请车三姑做了一次最权威的确认,因为,车三姑最有发言权,她每天和兄弟俩朝夕相处,又是做饭,又是洗衣服,印象自然要更深一些,也会更具体一些。车三姑说,哥哥大蒲和小林子差不多高,身子粗壮一些;弟弟小蒲比小林子高一点。身子单薄一些。这时候,王萍才在笔记本上面写下了:大蒲——一米六八点五公分左右,小蒲——一米六八点五至一米六九。这时候的陈浩才觉得该掌握的关于兄弟俩的信息应该是比较完整了。陈浩他们所带来的另一个信息是,葛冬林愿意找几个可靠的人,轮流守候在唐二挑家后面、龙华寺东边的树丛里面,今晚就开始,计划守候一个星期。葛冬林之所以要把守候的地点放在那儿,因为那里是唐二挑老婆上山的必经之路,同时又能看到寺院僧人进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