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百姓的激动!
“在此提醒一下,白虎学堂已经与京师大营、武进大营商量好了,两大营会按时派遣将领来学堂教导学子谋略兵法,想要杀敌报国,封侯拜将的男儿们,赶紧来白虎学堂吧,这里有全天下最顶尖的将军教导你们!”
皇宫承德门外,也有一杆大旗被一名官员高高举起,相对于四大集市的青龙玄武朱雀白虎的旗面,这杆大旗没有任何神兽花纹,通体幽黑,上面绣着四个红色大字:中都学堂!
“中都学堂今日开办,招收学子五千人,十八岁以下,八岁以上男子皆可入中都学堂念书,中都学堂位于咸阳城以东十里外,上学需出城行十里,虽路途较为长远,但能才众多!”
“如果你想成为富贾一方的富豪,可以入中都学堂,这里将会全面解析商道,如果你想成为名声远扬,百姓拥戴的清廉官员,可以入中都学堂,这里将会全面解析官道!”
“如果你想成为如方子一般的工匠,研制出利国利民之器物,可以入中都学堂,方子以及军械部几位能工巧匠按时来中都学堂教导学子匠道,让你们知道什么叫鬼斧神工!”
“如果你想成为如骠骑大将军,镇北大将军,乃至武王等一样的顶尖大将,可以入中都学堂念书,这里将有最厉害的兵法谋略大师教导学子兵法战术!”
“一句话,其它学堂有的,中都学堂有,其它学堂有的奖励制度,中都学堂是其它学堂的两倍,中都学堂第一任大夫子,乃是当今左丞相、中书院大学士张非子大人!”
建立中书院、设立学堂的昭告一发出,咸阳城五所帝都级学堂立马开始嚷喊招人,把能吹的都给吹了出来,给无数一脸茫然的百姓画了一个大大的蓝图。
其实说实话,无论是那所帝都级学堂,其内教书夫子根本没有那么多,最多的是中都学堂,仅有百名而已,其余四大学堂,夫子不到百人,之所以这么少,是因为夫子人数不够,毕竟帝国夫子就那么一点。
除了夫子人数不够,学子人数也绝对无法招满,偌大的咸阳城虽然经过长时间恢复,但人口还没有达到两万,就算它两万人口,两万人口去掉女人,老人,超出年龄的男子,估计只能剩下个两千左右。
两千学子平分一下,可能五所帝都级学堂只能招到四百人,正是因为如此,五所帝都级学堂才疯狂吹嘘自己学堂,就是为了抢人,中书院可是规矩的,学子少的学堂,拨款预算也会减少,拨款是按照学子人头算的。
学子少,就意味着中书院资源倾斜别的学堂,这是任何学堂都不可忍受的,所以纷纷大张旗鼓的招人,把自己学堂吹上天,就是为了吸引稀少的学子入自己学堂念书。
“我的天呐,五所学堂,这到底是哪啊?”
“我觉得中都学堂不错,大夫子可是左丞相,还是中书院大学士!”
“左丞相我知道是什么官,百官之首,但中书院大学士是什么官?之前怎么没有听过?”
“你是不是没看昭告啊,中书院负责全国学堂,简单来说,全国所有学堂都是归中书院掌管,大学士呢,就是中书院第一把交椅,如果把自己孩子送到中都学堂,就相对于是左丞相的学子了!”
“这个好啊,将来要是入仕,有这个牌面,去哪混不开,我想好了,就让孩子去中都学堂!”
“中都学堂太远了吧,十里呢,我家孩子还小,一个人根本去不了!”
“你不可以送他去吗?”
“送?家里没有马,只能步行,一来一回,至少小半天时间,我田地里还种了不少东西,难不成不管这些庄稼了?”
“买一匹呗,现在马又不贵,我不相信你买不起,我可知道,你去年秋收,足足卖了上百石粮食,上百石可就是百两银子,可以买十匹马了!”
“这....”
“孩子他爹啊,孩子读书最大,现在好不容易可以免费读书,能让他上最好的学堂就让他上最好的学堂,一匹马算什么,我都想好了,准备买一辆马车,再请一个下人,专门赶马车送我孩子上学堂!”
“现在路修好了,坐马车很快,不到一个半时辰就能一来一回!”
“我准备送孩子去白虎学堂,要成为一代大将,哈哈!”
“支持支持!”
“我现在不知道送孩子去哪里,感觉五所学堂都不错!”
“孩子他娘,你回去你男人商量商量,最重要的是,要看孩子喜欢什么,孩子对什么东西感兴趣,就让他学,比如我家的孩子,什么都不感兴趣,唯独喜欢匠工,把我气的要死,但再怎么气,也得支持!”
“学匠工就去中都学堂吧,刚才听中都学堂的人说,军械部弩司令方子会按时去中都学堂授课!”
“是啊,我就准备送中都学堂!”
咸阳城大小街巷,大量百姓聚在一起议论纷纷,众多百姓是又喜又愁,喜的免费上学堂念书,而且还有五所学堂随便选,苦的也是五所学堂随便选,不知道选什么。
或许有人问了,这有什么好苦的,让自己孩子选呗,孩子喜欢上那个学堂,就去那个学堂,可要知道,万千百姓之中,只有寥寥数人是开朗之人,大部分人的思想还是比较禁锢的,认为这种事不应该由孩子选,孩子那么小,懂什么啊,万一选错了,可就遗憾万年了。
而大部分的孩子是非常有自主思想的,都明确指出自己喜欢那个学堂,可孩子们的话,大部分百姓根本不听,在这种父母之命最大的时代,孩子的选择真不重要。
除了父母之命最大的禁锢思想,还有女性的三从四德,女不可上厅堂的禁锢思想,正是因为这种思想,嬴常才让学堂只招收男性,这不是歧视,而是不能与大势对抗!
ps:“求推荐票,求月票,求收藏,求全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