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穿越历史>佟贵妃什么时候有喜(清穿)> 佟贵妃什么时候有喜(清穿) 第20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佟贵妃什么时候有喜(清穿) 第200节

  奉先殿建立在白色须弥座上,整体建筑呈工字形。前殿供奉着历代皇帝皇后的牌位,每逢万寿节与春节等大庆日,皇帝会在前殿进行祭祀。元宵、清明、中元等普通节日,皇帝率领宗亲在后殿上香行礼。
  康熙跪在前殿和列祖列宗说了一会儿话,讲述这个孩子,是如何的为大清国添福添喜,希望祖宗保佑。然后去了后殿上了三柱香。
  “皇后生产一定会顺利。”康熙说。像是对祖宗们说话,又像是对跪在他身后的隆科多说话,“这孩子天生就是大福之兆,自从皇后有身孕,就喜事连连。我们满人讲求天时,逢天时,则一顺百顺。”
  隆科多接话:“皇上说的是。”
  “是皇后看到给小皇子织布的织娘,想到了要改进纺织机和织布机。有了新型的纺织机和织布机,朕才想到建立大清银庄。有了大清银庄,民间闲置的银钱就可以集中起来,为朝廷所用。可以征叛敌葛尔丹;可以大规模的组织人开采铁矿;可以建立大型工场......”
  康熙越说越激动,“朕是担心民间诽议此事,会误认为是朕偏爱皇后和这个孩子,才故意如此说法,所以才未公开这一切都与皇后和未来的孩子有关。别人不知,祖宗们的在天之灵,一定会知。”
  “玄烨肯求列祖列宗保佑皇后和孩子们平安。此后,玄烨会把所有的心思,全部用在国事之上,开创我大清国的繁荣盛世,让大清国国祚绵延万年。”
  隆科多听到“孩子们”,心里沉了一下,在这个时候,皇上竟然还想着别的孩子。皇家之人果真是薄情。他回头扫视了一眼。殿内除了他们之外,只有梁九功面无表情地垂首躬立在门口。
  “皇上当心伤了膝盖。”隆科多低声道:“此处凉气太重,皇上还是回承乾宫里候着吧。皇上身体康健,才是众人之福。”
  康熙没理会他的劝说,吩咐道:“去拿笔墨来,朕在这里为皇后和孩子们抄《金刚经》祈福。”
  《金刚经》一共三十二章,五千一百六十二字。康熙抄完一章,便问一次,承乾宫的情况如何了。回答基本相似,娘娘在休息,娘娘在吃东西,娘娘在慢走。
  他抄完了整卷经书,准备回承乾宫时,送过来的消息是,娘娘睡着了。还有太后的传话:“让皇帝也睡会儿。”
  康熙有些不大相信,他这边心急如焚,那边怎么睡了?今晚到底还生不生了?到底是什么情况?
  回到承乾宫,看到四处的门大开,灯火辉煌却是静悄悄的,康熙心里平静了些。贵妃是当真睡着了,否则不会这么安静。
  轻步走进正殿,看到太后闭眼斜靠在西次间的塌上,三位福晋默不做声地围着火盆烤火。康熙在她们直身见礼之前,冲她们摆了个手,轻步退了出去,然后转身去后院。
  “万岁爷不能进去。”四名宫人拦在他面前,低声说:“娘娘特意交待,不准放万岁爷进去,否则就要奴才们的小命。”
  康熙:“......”
  一名机灵的宫人赶忙又说:“娘娘说,男人去产房不吉利。娘娘这是为万岁爷着想,万岁爷别为难奴才们,请在前院等候。”
  隆科多提醒道:“皇上请回吧。明日是元宵节,后日就要开朝。按日程,皇上明日上午要率领宗亲去奉先殿上香行礼;接着要在乾清宫召见三院六部的堂官;中午要在太和殿设大宴,宴请宗亲以及朝中重臣;下午要检查皇子们的功课。很多事要忙,一整晚不睡可不行。”
  康熙扭头盯着他看了一会儿,转身回了西偏殿。起初,他坐在火盆边的椅子上,对着火盆发呆。坐了半天,院子里依旧没动静,便上了床。
  他还是睡吧,免得他们都不安心。
  他睡了,他们该忙啥忙啥。
  康熙以为自己会睡不着,结果一下子睡着了。但睡的并不安稳,知道自己是睡着了,甚至知道是在承乾宫的西偏殿里,但就是醒不过来,
  好不容易挣扎着醒来,天已经蒙蒙亮了。
  “贵妃呢?情况怎么样?”睁开眼就问。
  “回主子爷的话,后院还没动静。”魏珠指挥着宫人们把洗漱的东西端进来,“容嬷嬷说,让主子爷不用操心,只管去忙前朝的事。娘娘若是知道,您在前殿一直守着,该焦虑了。”
  康熙漱了口,洗了脸,才又开口说话:“隆科多呢?去哪儿了?”
  “回主子爷的话,今早奴才来接梁公公的班,就没看见国舅爷。”
  康熙看看南墙边摆的座钟,离开宫门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小半个时辰。他又问:“这段时间有人求见吗?”
  “前朝没有。太子爷和几位阿哥来了,知道您还没醒,去了正殿,这会子正和太后说话。”
  康熙“嗯”了一声,抬脚往外走。
  魏珠还以为主子爷是要去正殿,结果跟着跟着,跟到了去后殿的路上。月洞门左右两边,仍是像昨日那样,一边站了两名宫人,看见万岁爷就跪,哀求万岁爷体谅奴才如何。
  康熙没理会他们,吩咐跟在他身后的侍卫:“把他们的嘴捂上,拖一边去。”
  佟宝珠正半躺在产床上,吃容嬷嬷喂的热汤面,听到外面的唱呼声,急忙把脸扭到一边,高声道:“把他挡在外面。”
  “朕想去哪,谁能挡得住......”康熙大步进来,看到头发半湿的贵妃,立马转了话,凑过去问:“贵妃怎么了?怎么这个时候还洗头发?”
  “......这是发汗湿透了。”旁边的赫舍里氏抽泣着接话:“娘娘这次是要遭大罪。妾身见过的产妇,没有二十个,也有十七八,就没见过肚子这么大的。宫里有那么多的太医,怎么就没提前想个法子。这还是头胎。”
  临行的时候,佟国维特意交待,等娘娘生产时,见到皇上一定要表达对他的不满。这样方能显示对娘娘的关心。
  此时看着女儿遭罪,对皇上怨意不是装的,是真的心中有怨。怨皇上,也怨佟家和自己。
  所有的人都盼着娘娘能生,每次见到娘娘重点讲的就是生孩子之事。不知道生这一次,真的是把命押上了。
  康熙问:“胡青儿呢?”
  “我让她去歇会儿。”佟宝珠等容嬷嬷擦了她额头上的细汗,望着康熙,提足了气道,“你就不能顺着我的心意一次吗?为什么你总是这么自以为是?”
  康熙:“......朕不放心你。”
  “你进来看看,又能如何?是能替我生,还是能给我力气。净耽误我吃东西。”
  “你只管吃,不用管朕。要不......”
  佟宝珠:“我不想看见你。生死攸关之时,你不是我的依靠。除了添乱之外,起不了任何作用。你若是真关心我的死活,就不会为了一已私利,千方百计的让我怀上孩子。”
  康熙:“......”
  佟宝珠深吸了一口气,又道:“我跟其他的嫔妃们不一样,我的体质特殊,就是顺得地生下来,还不知道生个什么。这一夜,我想了很多,等孩子生下来之后,就放我走吧。在这紫禁城里活的太累了……”
  康熙:“……”
  康熙带着宗亲们在奉先殿里上香叩头的时候,想着贵妃这些扎心的话;同朝臣们谈话时,仍想着这些话。和礼部尚书张英谈到将要颁行的《孝经衍义》之事时,忍不着问对方:“你夫人生孩子时,你在旁边吗?”
  张英是汉人官员,与其他朝臣的关系都是不远不近的,宫里也没他的眼线。不知道皇贵妃此时正在待产中,还以为皇上这是要提前做准备呢。
  于是滔滔不绝地说:“回皇上的话。臣的老大出生时,臣请过次假。第一次,拙荆说要生了,不许臣上值,非要臣陪着,产婆说还早,只是胎动。拙荆不信,结果等了一日一夜也没一点动静。五天后,又说要生了,又让臣请假。这次是真生了。产婆说,男人进产房了会染上晦气,给全家带来霉运。当时拙荆命悬一线,一定要臣陪着。她说,活着的最后一眼,想看到臣。臣当时就想,假如夫人没了,哪里还在乎什么晦气,霉运的。便没听别人的劝告。”
  康熙心不在焉地接话道:“你家老大今年有二十三了吧?”
  张英笑道:“皇上记性真好,犬子今年虚岁二十三。二十三年前,臣是翰林院庶吉士,想着有生之年,能荣升四品,有上早朝的资格,就心满意足了。哪里敢想,竟被皇上委以重任,坐在了礼部尚书的位置上,同时还担任了太子殿下的讲官。由此可见,男人进产房晦气,纯属无稽之谈。”
  康熙点了点头:“将来你儿子,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道,“朕准备把他调去詹事府任少詹事,以后太子那边,就由他多操心了。你就专心把礼部给朕管理好。”
  张英急忙打下马蹄袖谢恩。
  康熙没叫起,而是叹了口气,伤感地说:“此时,皇后在为朕生孩子,也不知那边的情形如何了,朕也不敢去看。”
  张英又赶快叩头认罪:“臣对后宫之事不知情。臣占用了皇上的时间,臣罪该万死。”
  承乾宫的前院,正如佟国维昨晚说的那样,站满了人。太后没再说不用守的话,后院送来的消息是宫口开了三指。她表面装的镇定,其实心里也是怕的,人多在这里,也能给她壮个胆。
  不过,她没跟众人一起闲聊,而是坐在正殿的西次间里,一小口一小口的饮茶。喝了一肚子的水,嗓子仍觉得很干。
  皇贵妃万一有个好歹,可怎么跟皇帝交待!唉,为什么一定要生孩子呀。就这样安安稳稳地过下去不好吗?
  假如能回到皇贵妃没怀上之前,她一定劝劝贵妃。皇上的那些孩子,全都是嫡母的孩子。有嫔妃们生着,何苦要亲自生。
  这些人里,和太后一样揪心的只是一部分。宜妃听众人议论的话里,皇贵妃这一胎应该是个儿子。想着嫡子马上就要降生,她三个儿子的优势将会削弱不少,心里就越来越烦躁,再加上一屋子人的嚷嚷,令她胸闷气短,还有些头疼。拉了拉德妃的袖子,低声道:“咱们先去你宫里坐坐。”
  第183章 报喜
  宜妃和德妃一同去了隔壁的永和宫, 坐下来连喝了两盏莲心菊花茶,才稍稍缓了些气儿。看着德妃逗着不满两岁的小十四嬉笑,她心里更不是滋味。
  瞅瞅,养别人的儿子跟亲生的是一样, 这么算来, 德妃也算是有三个儿子。
  “德妹妹后悔吗?”宜妃叹了口气, 问道。
  “后悔什么?”德妃把十四阿哥递回奶娘, 又交待道:“屋里的火盆不要生得太旺, 也别太凉。窗户记得开个缝, 保持通风。盆里的水,记得勤换。”
  “四阿哥啊!”宜妃放下茶盏, 提起帕子沾了两下嘴角,沉声道:“早知如此, 德妹妹就不该和娘娘四阿哥。让四阿哥过继给她多好。过继就等于亲生,就占着了她长子的名份。莫要说她是生一个,就是生两个三个,也全都是次子。这下好了,这孩子出生不知道有多金贵呢。既是嫡又是长。”
  德妃低垂着眼皮道:“太子才是嫡长子。”
  “太子是嫡长子没错。可这个孩子是这个皇后的长子,还是佟佳氏的孩子。走着瞅吧, 若是平安落地,皇上肯定得大赦天下。听说当年董鄂妃的儿子出生,先帝不但祭告天地,还大赦了天下。那还不是皇后,只是宠妃。这位不但是宠妃, 还已经是皇后了, 只差一个册封而已。”宜妃说着说着, 又胸闷了。
  同样都是皇上的儿子, 就因为母家的家世不同,身份就相差甚远,老天真是不公平。
  这几年的相处,德妃对宜妃的性情是了解得清清楚楚的。这就是个见不得别人好的主。自己心情不佳的时候,也拉着人作陪。
  德妃决定不再上别人的当,拿起针线筐里的绣绷,准备继续绣:“宜姐姐说的这是何意?难不成是嫉妒皇后生子?”此时有人气着,她就没那么憋气了。
  笑了笑又道:“我与姐姐不能比。我是包衣出身,能有今日这般富贵已是知足。姐姐可是出身大族郭络罗氏,有与皇后一争的资格。若是心里不平,就去争嘛。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再得宠的人,总有失宠的时候。姐姐人聪明,肯定能把握着好机会。”
  宜妃被她堵得哑口无言,思忖了片刻,又戳对方的痛处:“我与德妹妹的情况相比,是好些。虽说同样是一个孩子过继给别人,一个让别人抚养。但老九是世子啊!又得大家的喜欢。你也是知道的,不但皇上喜欢老九,太子和娘娘都喜欢老九。老五和老九的关系也不错。有件事,你还不知道吧?老五从庐州府带回了几个戏班子,交给了老九。也就是同胞兄弟,才会这么向着亲弟弟。不是同胞,即使自小养着,终还差着一层。就像四阿哥,你是没养他,他还不是一样天天来给你请安。”
  今说东好,明儿西好,什么话都被她说了。德妃“嗤”笑了一声,停下手里的绣活,看着宜妃提醒道:“宜姐姐可要当心,听说民间的男人爱和戏子厮混。可别让九阿哥学坏了。”
  宜妃红了脸:“你胡说什么!那是给娘娘贺喜准备的,等娘娘平安生子之后,在城外连唱几日呢,与民同乐嘛。”
  德妃又笑:“九阿哥小小年纪,拍马屁功夫真是了得。过继出去可真是亏了,这要是一直在宫里,还能与太子一争高下呢?”解释方才的话,“你想那儿去了,我是说九阿哥那小模样生的就生姑娘似的,可别干那些下九流的活,跟着戏子学唱戏。”
  “你不正经说话,不跟你说了。”宜妃站起了身,“走,咱们去看看娘娘的情况如何,生没生下来。我瞅着她肚子分外大,怕是不好生。”
  康熙让张英退下去之后,没再叫候诏的官员进来。他独自坐在乾清宫的西暖阁里,回忆贵妃说的话,回忆他当初为什么一心想要这个孩子。
  想看看贵妃为他生的孩子长的什么样儿;想着贵妃有了孩子,就会改变。
  假如把贵妃比作是一只风筝,他和风筝之间,只有一条细细的引线相连。平日里还好,稍有风浪,感觉这条线就会断了似的。
  她这个人很特别,不在乎金银,不在乎权势,不在乎佟家的利益,也没有特别在乎的人。好像没有什么事,可以牵制着她。
  假如有一个孩子,那将会不一样了。敢不听话,就可以用孩子要挟她!即便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好前程,她也得像其他妃嫔们那样,小心翼翼地讨好他。
  “主子爷,方才寿安宫的惠太妃让宫人传话过来。”梁九功走进来,轻声说:“她说小时候在盛京,曾听人说‘请三官’只是普通的祈福仪式。若是皇帝祈求大愿,需要投龙简。”
  “什么是投龙简?”康熙坐直了身子问。
  梁九功道:“奴才从未听说过投龙简,不知是真是假。惠太妃说投龙简,是用于祈求天地水三位神灵保护社稷平安的祈福仪式。此事事关重大,或许关系着国运,还望主子爷慎重考虑......”
  康熙急声催促:“快说!”
  梁九功缓了一口气,叙叙说来:“说是把写有祈求者愿望的文简和玉璧、金龙、金钮用青丝捆扎起来,分成三简,分别取名为山简、土简、水简。山简封投于灵山绝崖之中,奏告天官上元;土简埋于地下以告地官中元;水简投于潭洞以告水官下元。是以,这‘天地水’三官又称三元1。”
  康熙思索了片刻后,道:“召辅国公叶布舒速来进见。”又道,“赐他坐辇。”
  辅国公叶布舒是皇太极的第四子,也就是康熙的祖伯,今年七十八岁,一生没干过多少正事,全凭辈份混了个辅国公。除了祭祖和宴请宗亲时,能占一席之地外,平日里,一般人想不起他。
  元宵节被皇上召见,又惊又喜,一路上都在问梁九功究竟是何事。
  “哎哟,老国公就别问那么多了。等到了地方,您自然就知晓了。”梁九功想到主子爷焦虑的样子,决定提点他,“万岁爷说什么,您就应个好,别跟万岁爷唱反调,兴许就能得赏。”
  叶布舒哈哈笑:“爷年轻的时候就没跟谁唱过反调,黄土都堆到脖子里了,哪还会跟皇上较劲呀?”
  梁九功也跟着笑:“老国公这么想,就对了。这次,您在万岁爷那里落了好,擎等着子孙后代安享荣华富贵了。”
  叶布舒心道,子孙后代的荣华就不想了,能赏他一千两银子就好。最近手头紧。
  到了乾清宫里,他听康熙问到“投龙简”,立马把自己知道的情况详说了。和惠太妃说的说法近似,不同的是,叶布舒说的更详尽,还指了地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