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

  趁着早上没什么客人,林满堂去铁匠摊子取回他的大铁锅。
  看到有卖剪刀,他又买了把。分了家,家里缺了很多东西得一样样添置起来。
  临近晌午,天越来越热,客人越来越多,两张桌子坐得满满当当,夫妻两人忙个不停。
  送走一波客人,又来了一群人。
  “你们这是?”李秀琴先还热情招呼,待看到其中一人就是上回来收摊位费的小伙,忙用手扯了下男人的袖子。
  林满堂正在给客人包凉粉,听到动静回头,待看到这些人,愣了下,随即催促李秀琴,“哎,媳妇,赶紧给我这几位弟兄每人端一份凉粉。哥几个都累了。”
  李秀琴答应一声。
  林满堂走到旁边,自己半蹲下来,双手撑在桌上,冲大伙笑,“这是我家弄的凉粉。哥几个尝尝。”
  几人面面相觑,有个瘦得跟麻杆似的小伙笑嘻嘻开了口,“哎哟,我听关青说你在这儿卖凉粉,我还说他眼花呢。想想你这个油倒了都不扶的主儿居然能卖凉粉。还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没想到还真是你。”
  林满堂笑道,“我这也是没法子。挣点小钱。”
  为首那人面色不太好看,“挣点小钱?不能吧?我瞅你这生意挺好啊?”
  林满堂叹气,“薄利多销吗?我要是像别家卖一份就挣一大半,我这都没客人光顾了。咱们乡下太贵的东西,根本没人买。我这也是没法子。”
  还是刚刚那人再次开了口,“我瞅你这生意不错。怎么样?给咱们哥几个点花花呗。咱们可都是兄弟。”
  林满堂笑容不变,“我要是有钱,我何苦在这儿做生意看人脸色呀。”
  见那人变了脸色,林满堂笑容不改,“我倒是有个赚钱的主意,就是不知道哥几个能不能看得上?”
  关青点了下巴问,“啥主意?”
  “我这不是卖凉粉嘛。需要豌豆吗。我天天在家磨豆子,也走不开。哥几个身强体健,不如帮着收豌豆。之前我在几家粮摊买了豌豆,价格太贵了,我就自己收。一石给一百文钱。你们去收,一石给八十多文就行。一石就能挣二十文呢。”
  有人听到这话,嫌弃得摆手,“一石就挣二十文,你还用这种口气说话?你当我们是牛还是马呀?”
  “一石就能挣二十文,我要不是走不开,我都想去收了。多划算的买卖呀。凭哥几个借几头牛车不算事儿。往那城西,城南跑一趟。一车就能挣三四百文。”
  听到有三四百文,几人还真心动了。
  这钱虽少,但是他们兄弟六个就指着收摊位的钱,已经好些日子没吃肉了。
  要是真能挣三四百文,他们也能多一笔进项。
  众人齐齐看向一人,“庄二哥,咱们干吧?”
  庄二哥就是之前借钱的那人,他长得人高马大,就是面相有些凶。此时他直勾勾看着林满堂,想了想,点了两个人,一个是之前瘦得跟麻杆似的,另一个是一直没开口的矮胖子,“行。瘦子和小金明儿去城西跑一趟。回头我给你们弄辆牛车。”
  瘦子和小金忙不迭应了。
  就在这时,李秀琴端着凉粉上来。
  每人捧着一碗凉粉,吃得狼吞虎咽。这些人就像不会嚼似的,一碗凉粉,眨眼间吃得干干净净。
  吃完凉粉,林满堂又抓了把铜钱给关青,对方瞅了眼庄二哥,见他点头,这才接了。
  临走的时候,庄二哥拍了拍林满堂的肩膀,“行,你小子没忘了哥几个。等我大哥出来,别忘了过来庆祝他重归自由。”
  林满堂点头应了。
  第17章
  第二日快到傍晚时分,关青带着瘦子和小金拖着一车豌豆来了小庄村。
  这两人一大早就去了城西,走街串巷吆喝一通,又是称重又是算账,忙得汗流浃背,总算是把城西的豌豆全部收过来了。
  林满堂称完,正要喊女儿出来算账,却听关青掐了几下手指,飞快报出总价。
  林满堂微微一怔,这么热的天,别人都穿着短打,唯有关青穿着长衫,他当即赞道,“关兄弟好本事。算账这么利索。”
  关青笑而不语,却听瘦子得意洋洋道,“这有何稀奇,咱们大哥的账全都是他管的。”
  林满堂连连赞叹,“我要像关兄弟这样识文断字,不愁找不到活计。也比天天在集上晒得滚烫,挣这份辛苦钱来得强。”
  关青脸上的笑容僵住,抿了抿嘴,背着手出了院子。
  林满堂见此,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小声问瘦子,“怎么了?我哪句话说错了吗?”
  瘦子压低声音道,“你又不是不知道他当初在酒楼当账房先生,兢兢业业干活,没想到那酒楼掌柜是个奸人污蔑他偷东西,县令抓他进大牢到最后屈打成招,赔了钱不说,竟连身上的功名都丢了。”
  林满堂正要细问,却听关青在院外不耐烦喊道,“瘦子!快些,咱们还要回去。”
  林满堂不敢再耽搁,忙数了钱给瘦子。
  瘦子拿了钱,说明日再来,麻溜赶着牛车走了。
  时间一眨眼,五十多天过去了,林满堂和李秀琴都在这日夜颠倒的日子中度过。
  不过他们的辛苦,还是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他们家总共攒了四十吊钱以及还剩下四千多斤豌豆。
  如果这些豌豆全卖完,他们还能得十吊钱,加起来就是五十吊钱。
  要知道农民辛苦种地一年也才得几吊钱的盈余,他只靠卖凉粉就挣了这么多钱,绝对算是发了一笔小财了。
  林满堂还了亲娘十吊钱,剩下的钱打算盖三间大瓦房。
  秋收来临,各家都开始收粮食,村民们也不再卖凉粉。
  好在吴宝财那边给力,每天都能卖出四百斤凉粉。没错,县城消费能力就是比乡下强,他一个人就能卖出四百斤。
  只是没持续几天,就出现了变故。
  这天早上,吴宝财过来运凉粉,告诉林满堂一件事,县城有人仿制出凉粉了,而且只卖两文钱,问林满堂能不能便宜点。
  林满堂心一跳,他还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人仿出来了。
  最近豌豆的价格已经升上来了。之前一斤大概0.8至0.9文,现在却要一文。
  一块凉粉大概是0.6文钱,要是跟对方打价格战,以前买的人会觉得自己被骗了。
  而且林满堂想到,秋豌豆要到十月才能下来。比稻谷还晚了半个多月。对方手头就算有豌豆,也没多少。最要紧的是,就算秋豌豆真的下来,那时天也凉了。应该很少人会吃凉粉了。
  综上所述,他没必要搞价格战。
  林满堂笑了笑,“我觉得他们家豌豆数量有限,全县的豌豆都被我收来了。我可以多弄几个花样。比如绿凉粉和粉凉粉。”
  吴宝财思忖片刻,到底不敢放过林满堂这个批发商,点头答应了,“行。”
  吴宝财走后,林满堂用黄瓜榨汁弄出绿色凉粉,苋菜榨汁弄出粉色凉粉。
  其实现代的绿色凉粉是绿豆做的,但是绿豆价贵,不划算,所以他就用黄瓜代替。好在颜色没差。而且黄瓜也很爽口。夏天吃能解暑。
  因为有这新花样,吴宝财的生意倒是好些了。只是到底被人抢了客人,卖不到四百斤了。
  好在对方只卖了没几天,发现市面上找不到豌豆,最终只能用绿豆和蚕豆代替。这两样成本比豌豆要高,制出的凉粉价格自然也跟着提高。
  最终得到了平衡,对方卖绿豆粉,吴宝财卖豌豆粉,和平共处,吴宝财每天都能卖两百斤。
  卖这么少,林满堂也不需要大哥大嫂帮忙,只他和媳妇两个人就足够了。
  林福全也不在意,因为已经到了秋收,一家人忙着收庄稼。
  村里人早起贪黑抢收庄稼,看到林满堂还不忘跟他招呼,问他何时收庄稼。
  林满堂去看过,他分的那五亩地种的是黄豆,许是种子下得比较晚还没有成熟,不过也就是这几天的事了。
  李秀琴见丈夫磨刀,绷着一张脸,浑身都在抗拒,“我啥苦都能吃,就这个不行。”
  想当初她当知青那会儿,可是实实在在干过几年地里活,那就不是人干的事儿,太苦了。
  林满堂听到这话,笑了笑,“没事儿,我本来也没想让你下地。”
  李秀琴有些不好意思,搬个凳子坐到他旁边帮他舀水,“咱家好几亩地呢,你一个人干,回头累着怎么办?”她眼珠子转了转,“要不然咱们找几个短工吧。”
  林满堂本来也没想自己干。他疯了啊,明明花钱就能办到的事,非得自己下地。那不是成心要他老命嘛。
  而且他严重怀疑自己前世四十岁就腰疼,就是因为小时候干太多农活留下的后遗症。
  好不容易重新变年轻,他得对自己好一点儿。
  有句话叫有钱难买好身体。正是他后来的写照。他得好好爱护他这副身体。
  不过林满堂不能这么说,显得他这人多懒似的,他冲媳妇笑,“好,都听你的。”
  林晓从外面跑进来,侧头冲两人笑,“爹,娘,你们快看看,这篮子背篓好不好看?”
  林满堂和李秀琴止住话头,寻声望去,只见闺女正举着一个竹子编织而成的背篓。
  这背篓小巧可爱,篾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就连肩带都用粗布裹着麻绳。
  这背篓一看就是样子货,看着造型精巧别致,其实并不实用,里面压根装不了太多东西。
  但他们也从未想过让女儿干什么重活,当即夸道,“好看,好看,真好看。哪来的?”
  林晓喜滋滋放下背篓,“隔壁买的呀。就是周大叔今儿赶集,他从集市回来卖剩下的。让我给买了。”她努嘴,“你们不知道,最近秋收,他那筐子有一半没卖出去,他娘蛮不讲理,说他偷懒,把他骂跟三孙子似的,太可怜了。”
  李秀琴有些惊讶,村口向来是那些老头老太纳凉的地方。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就骂一个早已成年的儿子,儿子的面子可就丢尽了。这什么娘啊。
  林满堂切了声,“你们知道为什么他娘对他那么差吗?”
  林满堂见女儿眼睛发亮,瞧着比以前活泼多了,没再故弄玄虚,“那是他后娘。他亲娘在他五岁就跟张家庄的货郎跑了。”
  林晓从小在城里长大,哪听过乡下人吵架,哇哇叫出声,“难怪呢。以前我听人家说有后娘就有后爹,我还不信,刚刚看他爹就在旁边,儿子被骂得那么惨,他却一声不吭。这话我信了。”
  李秀琴嗔了女儿一眼,“小姑娘家家的,听这些,传出去,名声可不太好。”
  林晓委屈巴巴地看着她,“我太无聊了。这里什么都干不了。我听人家叨咕都不行啊。”
  林满堂见不得女儿委屈,忙打圆场,“你娘这是担心你传出去,坏了人家名声,这些事你听在耳里,说给咱们听听就罢了,别传出去。到底不好。”
  林晓怔了下,随即点头,“我知道了。”
  隔壁周家又传来吵杂的争吵声,这回是男人的大嗓门,不用看就知道这是周木生的弟弟。也就是他后娘生的儿子。
  林晓竖着耳朵听了一会儿,嫌弃得撇撇嘴,“她那亲儿子好吃懒做,全家就指着周大叔一人赚钱养他们,偏偏他们还不对他好一点儿。怎么会有这么恶心的人。”
  李秀琴叹气,“这也没办法。这里以孝治国,除非他肯除宗,可是除了宗,他又能去哪呢?他后娘对他再不好,可他至少有个栖身之地。”
  没地没钱想在这世道活下去太难了。
  林晓忍不住替他难过,“难怪人们常说,宁要讨饭的娘,不要当官的爹。没娘的孩子像根草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