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雪雁到底是没下得去手打孩子,回家给把衣服换了,顺手洗出来,就回摊位接着出摊。脑子也没闲着,想着小言这样儿的孩子得怎么教。
  之后只要有空儿,给孩子们讲故事,就尽量讲与人为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能想到的,一点点的教给孩子。能听进去多少算多少,慢慢教吧。
  等小言完全适应了幼儿园,还带着他去少年宫,看看他有没能感兴趣,想学的。都以为他得喜欢武术、散打什么的。结果并没有,打架相关的,人家全没看上。看上钢琴了……
  这就是个自带败家属性的,你说你就不能挑个便宜点儿的喜欢吗?
  雪雁就觉得牙疼了。自家这俩儿子,也是没谁了,文静内秀的老大学武术,淘气活泼的老二却要学钢琴?
  这都是咋想的呢?
  还没从小言要学钢琴的冲击当中缓过来呢,仨小姑娘跟着丁老爹丁老娘一起去少年宫接哥哥的时候,自己玩嗨了。孩子小嘛,以为哥哥们每周都上课,是特别好的事儿呢。一个个的自己把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晓丽可是从她妈那里继承的民族天赋,要学跳舞。丁晴也要学武术,还指名了就学耍大刀。这也是个熊孩子,倒是有几分她爹文强的风范了。自家的小雪才是最愁人的,这孩子是持啥都好,啥都想学。唱歌跳舞乐器画画珠算围棋,看哪样儿都不想走。你说你走路都没走利索,说话还说不了长句子呢,你咋那么贪呢?
  雪雁都无奈了。孩子们想学,那就学吧。小的几个也不指望她们真能学会啥,跟着混吧。不就是交学费的事儿嘛,交!小雪那个,她都给她交上,就是想治治这孩子的毛病,你不是都舍不得吗?那你就学,学不过来,你自己累。跟不上你自己难受。自己选的,受着呗。不能惯毛病,就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
  为了这个事儿,雪雁又被丁老娘骂了一顿,都要收拾行李回家了。一直说,没有那么惯孩子的。一个孩子学一科,一个月就十块钱,小雪自己就报了六科,加起来就是一百块钱。关键真用到正地方也行,孩子们这么小,能学啥?那么老些钱,不就跟扔水里一样吗?扔水里还能听个响呢,这个钱花的是连响都听不着。
  “好好好,你说的都对,行不?我这不是想着,省得他们将来长大了怨我没培养他们嘛。等他们自己放弃了,那以后可赖不着我了吧。您说我这一天天累得跟狗一样,拼了命的挣这份儿辛苦钱,不就是为了他们嘛。又不是供不起不是!”
  反正不管雪雁咋说,她跟丁老娘是各有各的道理,丁老娘就觉得她大手大腿,败家。她又有自己的坚持。谁也说服不了谁。丁老爹天天在中间当和事佬儿,劝着丁老娘,别操那没用的心,怎么教育孩子,一辈有一辈的方法。时代不一样了,少掺和,少生气。丁老娘听进去多少不知道,该磨叽还是磨叽,但是该接送也接送。也不跟孩子说丧气话。
  孩子们都花了大钱去上兴趣班了,金素英是跟晓丽一遍一遍的嘱咐,要好好学,别浪费了那钱。她也提出来要自己给孩子交学费,雪雁哪能让啊。晓丽让她妈念叨的紧张,没课的时候也天天在家练习,学得最认真。
  丁晴学大刀,孙兰英是问都没问过,反正保要不让她出钱,孩子又没到上学的时候,爱学啥学啥呗,她没意见。到是文强,他闺女终于有像他的地方了,可把他高兴坏了。在家里给他闺做木刀,没事儿爷俩就在院子里练。
  雪雁可没空儿管那些,市场要建好了,她且忙着呢。
  地基做完,开始地上建筑做框架的时候,她就拿着交费的收据去找了工程队长,给送了两箱子白酒,那边同意建到自家门市的时候,按她的要求,二楼直接不做间隔墙。一楼间隔也没有按标准走,门朝里的一边只留了五米长度。她卖杂菜咸菜的,没有很多种,最多有一节柜台做个展示就可以了。剩下的空间都是放咸菜缸,四十平的地方,空一半,还能放二十来个缸,足够了。外间留了二十米。间隔墙东侧留一道门,中间墙上还留了一个可以递送东西的一米见方的窗口。
  这么做,一是为了通行方便,再一个,也是为了通风。这时候基本没有安空调的,也太贵,安不起。饺子馆要有厨房,不通风的话,夏天太遭罪了。有个穿堂风,就能好很多。到时候再安上几个吊扇,就不怕热的。
  只有二层的楼,又都是框架,直筒子。建起来快得很。这会儿的工人又都肯干,只要不拖欠工钱,那都是下死力气的。一天一块钱,都能贪黑起早的干。又是王区长的政、绩、工程,前期收拢了几百的资金,也不差钱了。几百个工人加上各种大型机械一起开工。那房子真的是一天一个样儿。一个月不到,房子主体就全建完了。
  剩下的水暖,玻璃,外观还有路面儿又花了一个月。原本指着图纸收钱的时候,说的是七月末八月初交房。硬是给提前了半个月,七月十号验收合格,七月十五号正式交房。房产证办下来之后,压在管理处,还完了房钱,最后一次,一手交钱一手交房产证。四百八十户,一起到管理处拿钥匙,拿到钥匙,房子就是你的,可以开始装修,什么时候开业自己说了算。
  自打进了七月,路面的水泥都铺完,丁老爹和丁老娘就处于一种非常玄妙的状态了。就是那种,喝了半斤二锅头,还没醉,但是很飘的那种,兴奋得上头的状态。正在大夏天,中午日头足,也不带着孩子在公园玩儿了,就去市场对面儿,找个阴凉的地方,坐在那里,对着自家的门市,一看一下午。一直到该做晚饭了,才往回走,顺便到公园边的临时市场买个菜,丁老爹把老太太和三个小姑娘送回家,自己再到幼儿园接俩小子。接完了回来,吃完晚饭,再到大学门口给摆摊的几个送饭。
  一直到管理处通知取钥匙的时间了,雪雁和金素英就把摊子撤了,专心准备饺子馆。把摊子完全转给孙兰英。大学也快放暑假了,顾客能少挺多的,但是外客她自己还是忙不过来。那就能挣多少算多少了。
  第28章
  “家里那么些咸菜缸, 不能先用着呢?还有那锅,拆了搬过来接着用不行吗?干什么都得买新的呢?不是钱啊?”
  门市开始装修了,母女俩又开始了天天互呛的日子。
  墙面原来就是水泥的, 这时候就算是最好的墙面了, 也没太多可选择的材料, 就保持了原样。棚顶也没动。就是加装了五组灯管, 三个吊扇。
  除了这些, 其实再就没加什么了。最大的工程在厨房里,有店面了, 家里的两个大灶就没什么必要了。厨房的空间特意留得大一些, 足足有三十来个平方, 前后两个大灶台,没做火灶, 还是煤气灶方便, 就都留得煤气灶的口。煤气灶火轻, 太大的锅带不起来, 就一面带了三个六印的锅,已经是能带得动的最大的了。中间靠墙一面留做灶台, 案板。四米长, 中间有两米的空档可以站人。做成一米宽的台面, 多少活儿都能施展开了。灶台是贴了瓷砖的,方便清洁。丁老娘就挺有意见了, 觉得浪费,但还是忍着没出声。
  然后厨房的灶做完了, 咸菜铺子那边,柜台没什么可选的,全国都是差不多的一种下面柜子上面玻璃的柜台。一节就够了, 再买下几个大瓷碗做展示。这边是要做批发的,没打算零着卖,门口再放一个公斤称,称粮食的那种三百公斤的大称。还准备了一个小称,小商小贩人家十斤二十斤的称,就小称就行。剩下的空间,雪雁又订了二十三口大缸回来,屋子里放得满满当当的。
  这下丁老娘可是忍不住了。直接就开喷。她的意思,家里放着几十口缸呢,夏天又不用储那么老些咸菜,都是鲜菜,现吃现拌的,怎么就不能先拿过来用了?就非得买新的?然后家里那些就那么干放着?这不是败家是什么?老辈儿人,就没有那么过日子的。
  家里两个大灶拆了,中间两间屋子的咸菜缸也都搬到前门房的仓库里了。雪雁顺便又把家重新改造了一下,孩子们渐大了,小风过了年虚岁六岁,可以自己住了。过两年上小学,孩子可得有自己的书房了。所就把原来她卧室外间的小灶台又往中间挪了一间房,把东数第二间留出来,中间留个过路,两边分开,彻了一道一米高的墙,原后到房顶全安上玻璃,分成两个房间。阳面儿的留给小雪,阴面儿连着灶的一面做个小火炕,够小风小言两兄弟住的。对墙打上一整面墙的柜子,一半是两开门的衣柜,一人一个。另一半打成上面书柜,下面书桌的样式。样子都是雪雁自己设计,文强找人做的。提前就做好了,灶一拆,房子改造完家具直接拉回来就行。
  罗成他们那边,西边第二间第三间也空起来了,金素英没折腾着挪灶,只在第二间原来放大灶的一面也隔开了一间房,打了个小炕,留着给晓丽住。罗成一天到晚也不闲着,有一点儿空就自己折腾着捡工地的边角料做家具,房子改造完的时候,桌子凳子书桌书柜啥的也都配齐了。
  第三间空下来,他们用不上,雪雁就把那间和自己这边还剩下的半间合一起,打通了,原来的两个门并成一个门,做了大客厅,买了沙发,茶几,电视啥的,都配备上。现在相当不错的装修了。
  老太太心疼啊,背着那些债,门市还得装修,开业还不知道要用多少钱。家里还搞什么装修?还买几什么电视?大几千,又花出去了。
  真的是花钱如流水啊。
  老太太磨叽,雪雁就听着,想回的话回几句,不想回就左耳进右耳出呗。
  文强近两个月除了找地之外,最大的一件事儿就是找木匠做桌椅板凳。家里的书桌书柜真的是顺便做的。最主要的是做饺子馆里要用的饭桌和凳子。
  一两楼加起来还有三百三十多平的空间。雪雁也没留包间,全都做成四人桌。两边一边一个长条凳。就农村最常用的那种就行。桌子也都是木板的,最简单的一个板四条腿的长条桌子。一张桌子一米二长,八十公分宽,加上凳子的空间,差不多两米左右。一楼放满能放四十桌,二楼放满能放四十八桌。刚开业,肯定用不了那么些桌子,就先做了五十桌,楼下放了三十旧,楼上放二十桌。想着差不多楼下就够用的。
  这会儿还很少有复合板,木桌就是货真价实的木桌。木板都是从大北边林场运过来的,都是整块的木板。桌子腿都是差不多粗细的木头做出来的。凳子算是边角料做的,也都是实打实的木头。也就是这个年代了,再过几十年,想要这样儿的桌子,那才真要花大价钱呢。现在,这么好的桌子,虽然不是什么名贵的木材,可也是用几十年上百年都不会坏的,才十二块钱,就一整套。五十套才六百块钱。对雪雁这种带着后世眼光的人来说,这就跟捡的一样。
  锅灶有了,桌椅配上,开业就不差什么了。
  胖姐家的店更简单,连灶都不用搭,桌椅板凳全都不用,连货架子都不用,就卖菜嘛,菜往屋里一堆,直接卖就成。因着菜的种类实在是有限,店面却大了五六位,还有二楼,那就得增加品类,除了原来的蔬菜和鸡蛋,米面油也上了。还有山货,干海货,市场搬到公园的几个月里,胖姐最多有一半时间看摊,都是直接扔给家里的姐夫,能卖多少算多少。她是到处跑着找货源,所以,店一到手,人家那货就差不多堆满了。
  她家卖米面油了,正好,雪雁都不用再去找供货的了,直接从她家里批就是。用量小的菜也一直就从她家拿就行。
  肉是在何家订的,用多少拿多少,一天一结账。原来一直买调料的那家,没买到这边的门市,转到别的地方去干了。就又找了一家姓王的,三十多岁的两夫妻,早年就从县城过来做买卖了,之前也在市场,跟雪雁也是熟的。两口子没啥积蓄,买不起门市,只在里面三排门市最角落的地方租了一个二十几平的小铺面。两口子都是踏实肯干的,雪雁喜欢那样的人,特意到他家订调料,也算是拉巴他们一把。要不然那么偏的地方,买卖得多艰难。
  这些个全都订好了,提前两天,雪雁开包饺子,把准备做的一样包一些,把家里人和朋友们叫过来试试味道。
  也没搞那么多花样儿,就羊肉茴香馅,芹菜牛肉馅,纯肉馅,白菜肉馅,西葫芦鸡蛋馅和韭菜鸡蛋馅六种,这会儿的人也没几个舍得吃炒菜的,雪雁也不搞那些,就以快捷为主。现在是夏天,青菜最不缺的,就加上一个家常凉菜当配菜,还有茶叶蛋,顺带着有点的也卖。自家的咸菜还是不单卖,也不往菜单子里放,还是送,一个杂菜咸菜,一个金钱黄瓜,一份饺子配两小碟儿,这个碟子更小,是雪雁专门订的,只有手掌那么大,还只给装个底儿,绝对不会浪费。谁要是觉得不够吃,也给添。
  卖饺子,最费的还是酱油、醋。蒜泥味儿大,有人爱吃有人不爱吃,跟辣椒油一样,都是单放的。哪后世的小吃店一样,每张桌子放个醋壶,一个酱油壶,再一个小蒜缸,一个小辣椒油缸,方便顾客自己调。
  五十张桌子,光是餐具就是好大一笔,还是从之前做锅的铺子定的,老板满仓叔乐得嘴都合不拢,店还没开业先接了大定单,别的不说,就这个兆头,也是好的呀。
  这会儿的绞肉机也不好买,那饺馅子都得自己一刀一刀的切,雪雁和罗成两口子光是切肉就忙活了一个多小时。还是拌馅儿,得把汁水拌进去,要一直搅一直搅,最累胳膊的活儿。
  老太太想帮忙,雪雁没用。他们老两口把孩子们照看好就算帮了最大的忙了。她也是舍不得爹妈太累。
  张叔张婶也都过来这边了,家里的摊子已经收掉了。也没让他们干重活儿,两人就负责洗辣椒,扒蒜。
  包饺子的时候到是全家都能动手了。除了在外面摆摊的孙兰英,都在呢。
  包了六锅饺子,一样包了一百个,自家人加上张叔张婶,把胖姐,何家两口子还有满仓叔,卖调料的王家两口子都叫上。先试试味道。
  大家都吃着很满意。
  那就挺好的。
  可以放心开业了
  第29章
  相比起还没几个人尝试过的饺子, 雪雁的粥显然更有知名度。
  开业当天,有个简单的小仪式,九点五十八分放两挂一千响的鞭炮, 告诉一下周围的邻居, 可以来自家消费了。
  其实当天早上六点钟, 早餐就已经开始卖了。
  头天晚上小米就泡上, 茶叶蛋也煮到锅里了, 第二天早上四点,雪雁、罗成两口子还有杨叔杨婶就到店里做粥做馒头包子准备开业。金素英蒸馒头包子的手艺特别好, 她是主厨。也是怪了, 雪雁的厨艺按说也是可以的, 偏就是蒸不好馒头,也不是不能吃, 就是跟金素英做的比起来, 口感上明显差。她就只管调包子馅, 罗成一身的力气, 揉面最合适了。这边包子馒头进锅,正好到咸菜铺子那边儿装好了咸菜给胜利饭店送货。茶叶蛋饭店不送了, 店里这边儿也是带着卖, 一天二三百个一小锅就够了。头天做好放锅时浸味儿, 放一晚上,夏天也不至于坏掉。早上来打火一热就行。
  头一天, 没敢多做,怕卖不完, 就熬了三锅粥。有店面了,在店吃也行了。再配上小咸菜。
  批发市场上人早,五点半, 所有的铺子都开门了,来进货的也都陆续上人。店里也开始有客人了。不过大部分还是铺子的老板门,急着做生意,没时间做饭,来买了现成了回去趁空吃了。都是老主顾,送咸也不用小碟子盛,都让自己拿,能吃多少拿多少。有几位特别好意思的,能把一天的咸菜都拿出去,把高婶子气得只瞪眼睛。
  “算了,婶子。这样人儿到哪都有。咱也不差那一口。”雪雁还劝着高婶看开点儿。
  “一筷子能夹半饭盒去,得两三毛钱呢。真够可以的……”这会儿的方便袋还没那么多,邻居们来打饭都是自己带着盆儿或者饭盒,盛上粥,再拿几个馒头或者包子,有的活得糙一点的,直接把咸菜放粥里,也不单放。
  “一人一个活法儿,也是日子过得确实紧,等她钱挣够多了,不差那三毛两毛的,就好了。”雪雁知道高婶说的是内市第三排第一家卖菜的张嫂子,贪小便宜没够,一天要是不占几分钱便宜就跟赔了似的。就那么个人,只能她占便宜,别人都得吃亏就是她的道理。但凡觉得少占了点儿,都不行的。这号人,那生意是做不大的。来她店里进货的,大多数都是生客,老客很少。有个别老顾客,那也是生意做熟了,习惯而已。
  “哼,她?她这辈子都不带改的。她现在差那三两毛的吗?那是比着小朱拿呢。”高婶说的小朱,是张嫂子的邻居朱大姐,也是卖菜的。卖菜成本最低嘛。两家挨着都卖菜,朱家的生意能好三倍不止,两口子肯干,踏实,菜收拾得干净,还给送货,朱大姐人活泛,生意做得红火。就是命苦,她家里四五个孩子,从中学到小学都有,还有公公生病瘫痪在家,婆婆身体也不是太好,常年吃药,就她家男人一个儿子,两口子挣钱养活十来口人,一分钱都是钱。买铺子交的首付的一千来块钱,那真是熬了心血攒下的。背着每月房钱,更是不敢花了。
  两个人的早饭,就买一饭盒的粥,一毛钱的。还得厚着脸皮让高婶给多打一勺米汤。就是混个水饱儿。人穷志短,拿那么多咸菜,是要就着玉米饼子当中午饭的。这样的人,能帮谁都愿意伸把手儿。偏家里条件明明不错,家里就两个孩子,还是公婆给养着,男人也上班每月有工资的张嫂子,非跟人家比。也是愁人。
  一个市场,四百八十个档口,几百人的小圈子,形形色色,真是什么样儿的人都有。
  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有铺子了就是这样儿好,早餐卖得比想象中的还要好,自家的铺子装修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其它大部分的店铺都是拿到钥匙第二天的就开业了。几天时间,人气儿已经起来了。也都知道这是之前卖粥的雪雁开的店了。这一开门,老顾店就回家一大部分。市场越来越好,做小买卖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下面县城的,地级市的,都过来进货,原的都是提前一天来,早早就过来。看这边店里人多,从众心理,也都过来吃。两百多茶叶蛋早早就卖完了。三锅粥也没够卖,又多熬了两锅。包子馅现做来不及,又加蒸了两笼屉馒头。
  卖粥送咸菜也不是白送的,有人吃着咸菜好,又正好是做吃食生意的,就直接下了订单,批上一些回去试着卖看看。
  早餐雪雁没管,高婶看着收钱就行,她自己干窗口快一年,很熟练了。高叔帮着给打包,店食的给上上菜,金素英自己在厨房,也能忙得过来。
  雪雁跟罗成两个在咸菜铺子,都快忙飞起来了。
  她那咸菜,得利饭店用咸菜炒的打卤面都成了招牌之一了。周围的人,哪个不知道那咸菜就是她家出的。高婶那窗口又只零卖不批发。多少人等着盼着要做她这个咸菜的生意呢。总算等到他这门市支起来,知道要开始批咸菜了,恨不得天天盯着她啥时候开业。头天知道她今儿个早要开业的,都早早的过来排队。夏天咸菜放不长,都不敢多批,你十斤他八斤的,罗成一直就在盛咸菜,称重,雪雁就是收钱,八毛钱一斤。二十三口咸菜缸,挨着饺子馆厨房的三口缸空着,给饭店送过去一缸,留一缸自家用。十八口大缸,三千多斤,一早上而已,全卖完了。
  做咸菜的时候,都已经是把销量往高了预测,按两天准备的。哪知道,居然没够。
  没到八点半呢,咸菜铺子关门了……
  没东西卖了。
  也是挺尴尬。
  雪雁都没空尴尬,那边儿收拾完,罗成忙着涮缸。她得过来准备饺子馅了。早餐就卖到八点,也收了。要开始准备开业和正餐了。
  丁老爹把孩子们送到学校之后,也过来帮忙。头天就让何家给留了五十斤猪肉,牛羊肉各二十斤。拿回来,分工,男人洗菜摘菜,女的剁馅子。丁丁当当的,忙活到九点半,文强拉着鞭炮过来了。雪雁还得在前面儿张罗着,想着到了九点五十八分,放完鞭炮是个意思就行了。
  结果都九点五十了,乌央乌央了从管理处过来三四十号人,仔细一看,当中可不正是那位王区长嘛!直接就奔着自家门口来了。
  “你是第一个支持市场改建的摊主,群众支持我们的工作,我当然也得来支持一下群众的工作,对不对?”领导在群众面前,那永远都是平易近人的。
  “感谢领导的支持……”场面话就说呗,什么有了领导关心和支持,相信市场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生意也会越来越好,挣的钱也会越来越多,感谢好政策改变了生活,感谢英明领导带领老百姓致富,巴拉马拉,领导讲着话,她适当的捧几句,商业互吹呗。意思是那个意思就行,也不用说得太书面,她一个农村妇女的身份,说得太官方,反而不轮不类,得往实在了说。
  到点儿了,两挂鞭,还是领导和管理处的主任一人一挂点着的。雪雁这个主人反而退后了。
  行吧,咋滴都行。领导都过来支持她开业,冲着这个牌面,露不露脸的那都是小事儿。
  领导来走个流程就撤了。
  雪雁这连个牌匾都没有的饺子馆就算是开业了。
  送走了人,回店里就忙活着包饺子,煮饺子。到十一点钟,先煮了两大锅,文强端着锅,雪雁带着调料和咸菜的拖盘。往市场管理处送一锅,派出所送一锅。嘴上说的当然是让大家帮着尝尝味道,真正是啥意思,是个人都懂。
  “你这个小丁儿啊。我活五十多年,就没见过比你更会做买卖的。既然你自己上门了,我也不跟你客气,能不能给我开个后门儿,卖我几斤咸菜?家里那口子,就好这一口儿,自己怎么也做不出来那个味儿来。”派出所的老所长跟雪雁不是头一回打交道了,房子还在图纸上呢,过年过节,米面油,水果蔬菜的就没断过往所里送。
  人家也不说送礼,送那东西吧,你说贵吗?除了过年的米面油贵点,那菜和那水果,都是农村园子里吃不了扔在地上都没捡的。一箱子不值一块钱的东西。但人家这个情儿,你能不领吗?还有这么长时间,人家那生意做的,谁不是看在眼里。先不说人家的东西确实好,就那一套儿一套儿的路子,谁比得了?
  “裘叔,您跟我说这话,那不是见外了嘛。我那么大的买卖,还能差您家这几斤呀?买什么买,笑话我呀?回头过去拿不就完了嘛。咱所里谁家要,直接过去拿呗。千万别跟我客气。”裘所长是老兵,不会弯着转着说话,雪雁也就不搞官腔,直接直去,半开玩笑的回话。
  “那哪行啊,你那也有本钱呢。”菜多少钱一斤大家心里都有数,那咸菜的成本有多少,也都有猜测,使劲往高了猜,用的料再珍贵,三四毛钱的怎么都够了。至少都是对半挣了,多少人在背后议论,雪雁一天挣的,就够别人挣好几年的。虽然都明白,那也不好白吃呀。
  “哎呀我的叔啊,我那馆子一天送出去的,就是咱全所拿咸菜当菜吃,也用不了那么些啊。你就放宽心吧,总不能让我送所里来吧?那多不好看哪。”雪雁就笑。
  “你也知道往所里送东西不好看啊?那你这是干啥来了?”老所长让雪雁都给说笑了。
  “咱不是邻居嘛,我开业,这么大的喜事儿,不得跟大家伙分享分享?”说着话儿呢,所里的厨师已经把饺子倒出去,锅都顺手给刷出来了。“您这儿吃着,我还得往管理处去呢,先走啦。”
  “走吧走吧,没事儿别来了。有事儿喊一声儿。”老所长就挥手,态度上明确的表现出来,已经不把雪雁当外人了。
  到了管理处,情况也差不多,那位官架子特别大,脑子比脚后根还死性的主任已经调去市图书馆当副馆长了。新来的主任是以前居委会的主任,管了半辈子街到的赵大妈,老太太快六十了,最擅长的就是处理邻里关系。人头也熟,这一片儿的人见的老太太都服服贴贴。老太太对雪雁不错,有什么事情需要店主配合的,都是主动上门。能帮着办就帮着办,雪雁从来不用操心日常的事儿。
  还有市场建成之后,特意搬过来的,全门针对市场的工商、税务这些个衙门口儿,哪怕是只有三两个工作人员,雪雁也没落下谁,都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