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天兵在1917> 57 飞机的问题(上)

57 飞机的问题(上)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天兵在1917》更多支持!
  伊-16是一种很糟糕的飞机吗?
  似乎从托洛茨基的控诉看,确实如此,因为在代表正义军事行动中,刚刚进入红军服役不久的伊-16是恶评如潮,几乎没有多少飞行员喜欢这种操纵性“很恶劣”的胖头鸟。
  事实是如此吗?飞行员的评价低,这是真的,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伊-16的飞行员来说,这是一头难以驾驭的恶龙,不少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飞行员们普遍反映伊-16操纵性相当恶劣,一点儿都不好飞,还反映该机的起降性能十分糟糕,尤其是在急剧跃升时容易进入尾旋,甚至还有人抱怨伊-16就是大烟囱,每一次飞行等于吸两包二手烟。总而言之,飞行员们更喜欢伊-15,而对于伊-16有点望而生畏的意思。
  实事求是的说,飞行员们反映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伊-16的操纵性确实很“恶劣”,但是请注意这种所谓的恶劣不是说该机是个笨鸭子,实际情况是恰恰相反的,波利卡波夫设计的伊-16一点儿都不笨,反而有点过于的灵活了。
  这么说吧,波利卡波夫为了跟苏霍伊的伊-14项目竞争,最大限度的放开了飞机的操纵性,其重心沿三轴移动量极小,纵向欠安定(波利卡波夫可能算是静不稳定设计的祖师爷),同时伊-16的副翼操作轻巧反应灵敏,利于滚翻。这种设计使伊-16可以做出精确的翻转与s形回旋,其机动性在那个年代的单翼中算是首屈一指的!
  不过问题也出在这里,因为太灵敏了,稳定性很差,对一般的新手飞行员来说,就好比刚刚考了驾照就去开f1。而老波也只顾着完善伊-16的相关设计,而没有考虑设计一款教练型,再加上毛子的飞行员基础又不是特别扎实,而且比较喜欢在空中作死,自然的就变成了新手“杀手”了。
  这么说吧,对于伊-16的飞行员来说,熟悉了其飞行特性之后,而且能够在飞行中保持注意力,操纵灵敏的伊-16将会是他们的最爱,说白了这是一种只适合熟练飞行员的战斗机。
  至于伊-16的起降性能恶劣,经常的在起飞和降落中出飞行事故,甚至连老手,比如契卡洛夫这样的功勋飞行员都出过摔飞机的事故,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伊-16的那个可收放起落架设计。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可收方起落架是潮流,也是伊-16的一大亮点,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多少要付出一点儿代价。伊-16诞生的那个年代,液压助力装置还没有实用,所以伊-16的起落架收方是纯手动的!
  对的,你没有看错,就是纯手动的。飞行员起飞和降落之前收方起落架的方法就是在座舱里摇手轮(要摇三十三圈)。大家伙想想吧,飞行员起飞和降落时,一边要全神贯注的对准跑道掌握好飞机的姿态,另一边还得跟起落架收放手轮作斗争——动作千万不能生硬,否则很灵敏的伊-16会一头栽在地面上!
  所以经常性能看到,伊-16起飞和降落时的飞行轨迹是不断的上下起伏,就跟坐过山车一样。你想想,刚刚飞行伊-16的菜鸟们压力有多大?
  说完了起降的问题,再看看所谓的跃升中易陷入尾旋,有吗?确实有,不过这个问题没有那么可怕,根据契卡洛夫试飞的结果,跃升中陷入尾旋之后,只要保持冷静,按照教材上教导的改出方法,最后都会平安无事地改出。其具体操作步骤是:倾斜一侧机翼并作小半径转弯,轻轻地蹬舵拉杆。
  甚至因为伊-16量产型号改出螺旋的性能之突出,还引起了总设计师波利卡波夫的震惊,按照老波原本的估计,伊-16应该更加危险才是!!
  最后再谈谈伊-16座舱烟雾过大的问题,其实这是发动机废气被气流带入座舱,尤其是早期型的伊-16-4和伊-16-5使用封闭座舱,废气透过仪表板慢慢向座舱渗透,而封闭座舱“排气性”比较差,自然让飞行员比较遭罪了。只要修改机头的整流罩之后,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这么说吧,托洛茨基谴责伊-16性能恶劣,这更多的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作为实战上第一种投入使用的单翼战斗机,伊-16确实有不少小毛病,但是这些小毛病并不是不能解决或者克服的。只要飞行员熟悉了这种新战斗机,大部分问题自然的就消失。至于那些小问题是瑕不掩瑜的。而为了这一点点小问题就全盘否定伊-16,全盘否定单翼机的发展方向,这才叫莫名其妙和不负责任!
  “我反对这种说法,”李晓峰立刻就站了起来,迎头反击托洛茨基:“伊-16确实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的,尤其是要注意到伊-16刚刚进入空军服役不到一年,飞行员同志还没有熟悉这种先进的战斗机……在这种情况下就仓促地下一个不负责任的结论,甚至终结单翼飞机的发展,这是极端愚蠢的举动!”
  托洛茨基刚要反驳,阿尔克斯尼斯也站出来支持李晓峰:“我同意安德烈同志的说法,现在谈伊-16和单翼战斗机的问题还为时过早,哪怕是伊-16暴露了不少问题,但同时也要看到,伊-16战斗机也取得了相当多的战果,我们的飞行员同志创造出了一击即脱的高速袭击战术(伊-16比同时代的对手要快80-100公里,特别是爬升速度和俯冲速度相当快,如果避免同对手兜圈子缠斗,采用‘打了就跑’的战术,很容易取得战果),用事实证明了伊-16是一种好飞机。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继续完善它以及让飞行员更快的熟悉它!而不是因哽废食!”
  托洛茨基依然不服气,坚持道:“那么在完善伊-16,以及在它证明单翼机确实代表了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之前,就应该暂时停止单翼机的发展,在伊-16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时,就匆匆上马新型号,这才是不负责任!”
  “伊-20项目,是政 治局和军 委一致通过的决策,你一个人说下马就下马?”斯维尔德洛夫终于忍不住了,挖苦了托洛茨基一句。
  还别说,这句话真心是管用,因为托洛茨基刚想争辩,就发现斯 大林、伏罗希洛夫、乌博列维奇、布琼尼一致的用不怀好意的目光盯着他,那意思很明确,只要他再敢较劲,那就要面临群殴的结局。
  这时候托洛茨基才想起,这里不是政 治局,在政 治局他都没有绝对的上风,在一边倒的军 委他想较劲?那真心是找虐!
  不过托洛茨基的话也给李晓峰提了个醒,伊20项目确实得注意了,最好是别让托洛茨基抓住什么把柄,至少是不能像伊-16一样,弄出一堆堆的问题。
  那么此时此刻,波利卡波夫主导的伊-20项目是个什么情况呢?在1935年4月份,伊-20项目的第一架原型机tskb-20走下了绘图板,这是一款完全不同于以前苏联战斗机的飞机,拥有流线型的机头和真正的全金属结构,安装一台法国进口的12ycrs水冷发动机,空机重量2.1吨,最大起飞重量2.75吨。
  在第一次试飞中,这种座舱十分靠后的战斗机带着沉重的滑橇飞出了493公里每小时的最大速度。之后的试飞中去掉滑橇更是飞出了530公里的超级好成绩。
  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波利卡波夫似乎还没有走出伊-16的圈子,这种新式战斗机同样是一种稳定性很成问题的飞行器,尤其是其靠后的座舱更是进一步恶化了伊-16就存在的纵向稳定性问题。而且tskb-20竟然比伊-16还要“灵巧”,在第十七次试飞中就带着试飞员契卡洛夫在起飞中拿了大顶。第二十次试飞中干脆利落的带着试飞员一起撞上了地面,机毁人亡……
  那时雅科夫给李晓峰的汇报是:“该机异常灵敏,而且因为重心靠后滚转十分困难,航程更是相当有限……”
  当时李晓峰是凉了半截腰,尤其是当他亲眼看到tskb-20的照片时更是满头大汗,因为这个tskb-20太像历史上的基于伊-200项目发展而来的米格-1了,而米格-1存在的问题几乎是跟tskb-20一模一样。
  李晓峰立刻就意识到了,让波利卡波夫设计一款战斗机恐怕是个错误,波利卡波夫更适合设计截击机。可是伊-20项目已经展开了,这半截里怎么换人?
  就在李晓峰纠结不已的时候,雅科夫带给了他一个好消息,轻型飞机设计局的主任设计师雅科夫列夫设计了一款全金属结构的轻型飞机,这种原计划按照斯 大林的要求参加施耐德杯水上飞机竞赛的飞机,在使用故障频发的am-34发动机时就表现出了不错的速度性。可惜其设计工作因为资金的限制一直断断续续进展缓慢,原本应该参加1933年比赛的飞机到了1934年下半年才完成原型机,自然的也就谈不上参赛了。
  原本这架飞机就该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发霉,雅科夫列夫还得继续在轻型飞机设计局窝着长蘑菇。可谁让他碰上了另外一个雅科夫,当时为自己老板解决战斗机问题的他是跑遍了所有的设计局,以便找到一款能用来替补波利卡波夫伊-20项目的飞机,当他看到雅科夫列夫的设计时,立刻是眼前一亮。
  这款轻型水上竞速机速度很快(超过了伊-20项目最基本要求450公里每小时),而且是全金属结构(防腐蚀),唯一的缺点就是为了减重导致机体结构比较脆弱。如果想将其改造成一架能在航母上起降的战斗机恐怕得大幅度加强结构!
  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精神,李晓峰立刻给雅科夫列夫提供了足够的资金以及他所需要的一切优先权。经过雅科夫列夫紧张的设计,后来被称为雅克-1,当时根本就没有设计编号的新式战斗机诞生了(不是国家项目,自然没有项目编号)。
  这种使用12ycrs发动机,采用悬臂式下单翼、起落架可收放的单座战斗机相当的漂亮!其发动机支架为钢管焊接结构,发动机罩为金属结构,后部机身分为两种型号,海上型使用全金属结构,而陆基型号则为上下为胶合板覆盖。座舱盖为三段式有机玻璃结构,中段向后滑移,飞行员座椅有8毫米厚的装甲板保护。全部武器为:炮口位于螺旋桨中心的20毫米机炮和机鼻的两挺7.62毫米机枪。
  该机空重2.6吨(海上型号,陆基型号2.45吨),最大起飞重量3.1吨(海上型号,陆基型号2.95吨),其最大速度490千米每小时(海上型号,陆基型号510千米每小时),升限一万米,最大航程650公里。
  原型机在1935年4月份开始了试飞,在试飞中该机的操纵性非常不错,比起反应过于灵敏稳定性相当成问题的伊-20,雅科夫列夫的飞机用试飞员的话说:“接受过30小时的初级飞行训练的飞行员就能驾驭它!”
  当然,这个后来的雅克-1也不是没有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高空性能不理想,这种战斗机只适合在五千米以下空域活动,而且航程实在是偏小。
  不过在1935年,你不能要求太高,一款能最大速度超过五百公里,而且操纵极为舒服的战斗机已经格外的理想了。
  而且雅克-1的试飞也比伊-20更加顺畅,几乎没有出过什么重大飞行事故,用试飞员的话说:“只要你自己不做死,傻瓜都能飞好雅克-1。”
  这也是李晓峰面对咄咄逼人的托洛茨基时为什么会比较淡定的原因,就算伊-20项目不顺利,替补的雅克-1也能解决问题。甚至李晓峰都想让波利卡波夫停止研发伊-20,跟雅克-1比起来伊-20实在让人蛋碎,让老设计师去完善伊-15和伊-16去吧。
  不过这话李晓峰有点说不出口,毕竟波利卡波夫在之前的发动机之争中可是站在了他这边,人情总是要还的,而且以老头的威望,突然将其拿下太过于打脸。想了想,李晓峰只能安慰自己:“不行的话,让伊-20去干截击机的活,实在不行就去当高空侦察机吧!”
  和战斗机项目相比,当时更危险的是轰炸机项目,毕竟在战斗机上斯 大林系还站在李晓峰这边,而在轰炸机项目上他的运气就不那么好了,因为以斯 大林和伏罗希洛夫为首的骑兵系统对远程航空兵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更希望空军关注于战场支援任务,也就是说在这一点上他们跟图哈切夫斯基和托洛茨基的意见更接近。
  比如在这次战斗中,tb-1和tb-3的表现就很糟糕,压制敌机场显得无能为力,而近距支援任务更是力不从心,从这个角度说远程航空兵的价值几乎是零。因为斯 大林和伏罗希洛夫是相当的不满意,对于搞远程航空兵,尤其是采购很贵很占资源的b17是相当恼火的。
  果不其然,托洛茨基围绕b17项目开炮之后,斯 大林立刻就变成了沉默的莫尔恰林,至于伏罗希洛夫更是开始站在了托派那边,强烈地质疑四发远程轰炸机项目的合理性:
  “从之前的战斗中我们能够发现,能够支援红军地面部队作战的只有强击机部队,远程轰炸机没有表现出一点儿价值……一架昂贵的四发轰炸机的采购价格足以采购两架双发轰炸机以及四架强击机,而且后者能够轻松愉快地完成战场支援任务……我想不通为什么要采购b17,战斗证明红军不需要四发轰炸机!战士们迫切需要的是强击机和双发轰炸机!”
  李晓峰和阿尔克斯尼斯只能耐心解释道:“tb-1和tb-3的表现确实不好,但是这并不是说远程航空兵就无用。只能说tb-1和tb-3的性能不能满足远程航空兵的需求。而b17不同,它的载弹量、航程以及速度都更大。如果有足够数量的b17,我们完全有可能摧毁敌人的机场,甚至直接打击敌人用于战争的工业设施,这样的打击能力并不亚于战场支援任务,甚至能够直接摧毁敌人的战争机器!”
  “这只是你们嘴上说说而已!”托洛茨基挖苦道。
  “是不是嘴上说说,b17服役之后我们立刻就能看到,如果有足够数量的b17轰炸机,现在空军就能瘫痪敌人在海拉尔、满洲里的机场,甚至可以摧毁敌人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和奉天机场上的敌机,甚至从符拉迪沃斯托克起飞能轰炸东京!而这是前线航空兵绝对做不到的!”
  伏罗希洛夫冷笑了一声,阴阳怪气地说道:“可是我们现在不需要轰炸哈尔滨、齐齐哈尔和奉天,更不需要轰炸东京,我们在前线的战士们迫切需要的是炸毁敌人的铁路线,摧毁敌人的工事,而这些任务b17是绝对无法完成的!”
  “b17确实不能完成这些任务,但是这些任务可以由研发中的俯冲轰炸机和双发快速轰炸机去解决。这跟b17项目并不矛盾!”李晓峰瞪了伏罗希洛夫一眼,强调道:“远程航空兵和前线航空兵是空军的两条腿,不能厚此薄彼,缺少任何一条腿,我们的空军就变成跛子了!”(小说《天兵在1917》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