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都市言情>我为国家修文物>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373节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373节

  贺斌听了这话,有点茫然,看样子似乎是有些理解不了——
  这一个星期的培训课很难吗?还会有人坚持不下来?
  在他身边的召凡磊倒是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似乎是很有同感。
  向南笑了笑,没解释什么,对他们俩说道:“现在没你们什么事了,到教室后面坐着去吧,这几天你们也在学校里住着,寝室里有多余的床位的。”
  “好的。”
  贺斌和召凡磊点了点头,转身回到教室里面去了。
  打发了两位实习生后,向南又转身对孙福民和刘其正说道:“老师,刘老,那我就先进去了?”
  孙福民朝他挥了挥手,说道:“进去吧,今天你是主角。”
  “已经七点了,进去吧。”
  刘其正也是笑着点了点头,今天晚上,他和孙福民都是背景墙。
  向南深吸了口气,抬脚走进了教室。
  一进门,原本还在三三俩俩聊着天的学员们,顿时收了声,将目光全都集中在了向南的身上。
  对于向南,他们已经很熟悉了,大部分人曾经在向南公开“向氏‘珠联璧合’古书画修复技术”时,曾经远远地见过向南一面,没见过向南真人的,也在电视、报纸或者网络上见过大致模样。
  因此,当他们看到向南时,并没有因为他的年轻而惊讶,只是目光中依然有着崇拜、敬佩和羡慕。
  向南一步一步踏上讲台,心里面稍稍有点小激动。
  事实上,他激动并不是因为这么多人在看着自己,比这个大得多的场面他都经历过;也不是因为古书画修复培训班终于开班了,在他的眼里,这也只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
  他之所以有点激动,是因为文物修复传承方式改革,终于成功向前迈出了一小步。
  要知道,文物修复传承,自古以来都沿袭着“父传子”、“师带徒”的单一模式,各派绝技之所以会随着岁月的变迁而逐渐失传,也正是因为这种传承模式,使得传人单一或稀少,一旦有所意外,绝技就失传了。
  而他现在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将文物修复传承以现代传承方式——教学模式进行传承,从今往后,没有所谓的绝技,人人都可以学,人人都是传承人。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今天总算是迈开了第一步。
  平静的目光在教室里扫视了一圈,向南看着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淡然一笑,开口说道:
  “大家晚上好,我是向南。”
  第523章 态度很重要
  古书画修复培训班开班仪式很简单,只用去了短短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却将齐子杰在内一干修复师们内心里的那团火全都点燃了。
  在看到向南将来自京城故宫博物院、金陵博物院、魔都博物馆、湘楚博物馆等各大博物馆的资深修复师全都一一请上台,介绍说他们将是此次培训班的任课老师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光彩。
  爽,太爽了!
  尤其是,当古书画修复界里人人敬仰的传奇人物刘其正、孙福民两位老专家笑眯眯地出现在台上时,全场的气氛达到了顶端,如果不是大家平日里平和惯了,只怕所有人都会大喊出声。
  别看向南平时见孙福民和刘其正这些人很容易,实际上,如果一般人想要登门拜访,恐怕连门都找不到在哪儿,更别提他们这些普通的初级修复师了。
  当然了,要见孙福民可能还容易一些,毕竟他还兼着金陵大学的教授,找到他办公室说不准就能见得到,可刘其正是真正的神龙见首不见尾了,到他这个年纪,基本上没人会管他,一年也难得有几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如果不是在同一个博物馆的话,恐怕一辈子都见不着一面,想见面那就只能守着电视机,看看哪天有什么重要的文博新闻,说不准运气好,就能瞧见了。
  “今天的开班仪式就到这里了,大家回去早点休息。”
  看到培训班开班仪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向南也很开心,他轻拍了两下手掌,然后接着说道,“从明天开始,将会严格按照日程表进行培训,希望这一周的培训,大家都能坚持下来。”
  说完,他朝大家点了点头,便和刘其正、孙福民等人离开了教学楼。
  出了门,几个人正往楼梯口走去,向南忽然看到一个脑袋从后门处探了出来,机警地东张西望起来。
  这个人的脸,好像有点熟悉啊。
  向南顿了顿脚步,在脑海里过了一圈,很快就想起来了,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这个人应该是叫汪晓鸥!
  培训班报名时的个人简历,是要求附上自己近期照片的,主要是为了让上课的讲师能够尽快将名字和真人对上号。
  让向南没有想到的是,让学员附上相片,还能让自己揪出一个培训班的“冒牌”学员来。
  这汪晓鸥当初在简历上说自己三年时间修复了百余件古书画,吹牛吹得实在太过分了,被向南给直接拒之门外了,谁知道他竟然会偷偷地跑到魔都来,“偷”师学艺呢?
  “向南,怎么了?”
  孙福民看到向南站在那儿,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便也停下了脚步,转身问了一句。
  “哦,没事。”
  向南连忙摇了摇头,笑道,“老师,您和刘老他们先回车上坐着休息一会儿,我看到个熟人,聊两句就下来。”
  “好,那我们先下去了。”
  孙福民点了点头,和大家一起下楼去了。
  等他们离开以后,向南回到教室后门,低声喊了一声:“汪晓鸥。”
  刚才探出门外的汪晓鸥条件反射一般地猛一回头,看到向南后,顿时一脸惊诧,随即装作一副懵懂的样子,问道:“向老师,您找谁?”
  向南气得差点笑出声来,他说道:“汪晓鸥,你连自己名字都忘了?”
  “向老师,您可真是火眼金睛。”
  看到自己真是被认出来了,汪晓鸥一脸无奈地说道,“我只是想多看几眼两位老爷子,没想到就被您给盯上了。”
  “什么叫被我给盯上了?”
  向南站在那儿,居高临下地看着他,说道,“你可不是培训班的学员,开班仪式就算你列席参加了,可培训课程你就不能参加了。”
  “向老师,我当时真是手抖了,我本来是想写十余幅的,鬼晓得怎么写成了百余幅!”
  汪晓鸥一边说着,一边从脚底下抽出一个行李袋来,从里面拿出了几幅字画,一件一件放在了桌子上,一脸委屈地说道,
  “您看看,纪晓岚书法立轴、宋末元初画家赵孟頫的隶书《过秦论》卷、明代画家吕纪的《芦雁图》镜心、清代画家禹之鼎《话友图》立轴图,全都在这儿,真是我修复的。”
  向南瞥了他一眼,没有说话,伸出手来将这些字画一件一件摊开来仔细地看了一遍,说实话,这些古字画修复得很一般,哪怕是外行人,都能一眼从中看出修复痕迹来。
  尤其是那两幅画,全色做得还有很明显的色差,接笔也没有做,残缺不全的画面,让人看上去,就好像被狗啃了一样。
  不过,基础还算扎实,揭裱揭得很干净,命纸和覆背纸贴得也不错,摸上去不会有凹凸不平的感觉。
  “我,我接笔做不好,所以就没敢做。”
  汪晓鸥有些不好意思,紧接着,他又说道,“但我真心想好好学习这门技术,向老师,就多加我一个人吧?”
  向南放下手里的画卷,就那么看着他,汪晓鸥也勇敢地抬起头,跟向南对视,一点也不胆怯。
  过了好一会儿,向南才收回目光,转身往楼梯口走去,扔下了一句话:
  “记得把培训费和住宿费都给交了。”
  汪晓鸥一听,顿时大喜,对着向南远去的背影喊了一声:“谢谢向老师!”
  下了楼,刘其正的车子已经走了,孙福民和钱昊良等人还坐在车上等着。
  向南上车之后,孙福民一直眯着的双眼睁开了一条缝,看了看向南,问道:“怎么了?”
  “有一个没选上培训班的修复师,自己偷偷跑过来了。”
  向南笑了一下,然后将汪晓鸥的事情说了一遍,最后说道,“我看他基础比较扎实,就是在全色接笔这一块,有很大的短板,所以就答应让他留下来了。”
  “嗯,你做得对。”
  孙福民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
  “技术差一点还可以努力赶上来,但态度很重要,别人没有被选上就放弃了,他没放弃还赶了过来,那我们就要给他这个机会。”
  第524章 他还这么年轻
  第二天开始,古书画修复首期培训班,便正式开始了培训课程。
  由于事先已经制定了细致的授课日程表,各位讲师们只要按部就班地授课就行了,相对而言比较轻松。
  而对于学员们来说,这一次培训是难得的快速提升技艺的机会,他们已经不是小孩子,自然知道孰轻孰重,因此,哪怕课程安排得颇为繁重,他们也是甘之如饴。
  一个个像是晒干了的海绵一般,拼命地吸收着各种古书画修复的的技巧和经验。
  培训班里的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
  当然,也有不和谐的地方。
  “这些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吃饱了撑得慌,连这种事都要说三道四!”
  刘其正沉着一张老脸,怒气冲冲地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对向南说道,
  “他们自己不愿意做就算了,也没人求着他们,现在倒好,他们不做,还指责别人不应该做!”
  向南脸上的表情倒是很淡然,他对刘其正说道:“老爷子,您消消气,我们做我们的,他们爱说什么说什么去,咱们又不能堵着他们的嘴。”
  事实上,在向南将古书画修复培训班招生广告发出去之后,就有各种声音传过来了。
  有一部分人,是不喜欢向南做这种事情的,认为向南这是“标新立异、好大喜功”。
  “从古至今,文物修复都是一门经验技术,我可不相信这种突击填鸭式的培训班,能填出几个修复的修复师来!”
  “年轻人嘛,就是喜欢标新立异,文物修复为什么到现在还是‘师带徒’、‘父传子’的传承模式?还不是因为要带在身边,耳渲目染之下才能得授真传?”
  “想通过培训班来培训出优秀的文物修复师来,这就是好大喜功的表现,还是太年轻啊!”
  “……”
  当然,他们冷嘲热讽,真正的原因不在于向南“标新立异”,也不在于向南“好大喜功”,而是他们觉得,有些文物修复技术,就不应该广为传授。
  也幸好向南的培训班里没有外国学生,如果有,估计这些人会闹得更凶。
  “我是不能堵他们的嘴。”
  刘其正抬起右手,把办公桌拍得“梆梆”直响,“但他们要是再敢对着我说这些,我就骂得他们闭嘴!”
  办公室里巨大的响声,引来了不少人在门外探头探脑,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向南略有些尴尬地回头对那些人笑了笑,说道:“没事,没事,老爷子跟我谈事呢。”
  “看什么看?赶紧滚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