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都市言情>我为国家修文物>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32节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32节

  第48章 打开错了回家的方式
  两个小时之后,飞机抵达金陵。
  走出机场出口通道,向南深深地吸了一口空气。
  嗯,还是金陵的雾霾味道,比较亲切一些,毕竟呼吸了二十多年。
  小小的俏皮了一下,向南随手拦了一辆出租车,便直奔家的方向而去。
  原本,他是打算在京城再待几天的,但因为老师孙福民的原因,向南就临时决定提前返回了,因此也没有提前给家里打电话。
  “老爸老妈应该还在店里吧?”
  到了小区门口下车,向南站了一会儿,现在已经十二点了,自己是先吃个饭再上楼,还是先上楼放行李,再下来吃饭呢?
  真是个纠结的问题啊。
  正踌躇间,一个熟悉的大嗓门把他给吓了一跳:“哎呀,儿子,你怎么忽然回来了?”
  他一回头,就看到接近三百斤的老爸脸上堆满了笑容,挤得都快看不见眼睛了,“还没吃饭吧?走,回家,老爸给你做红烧鱼头!”
  “谢谢老爸!”
  向南心里一阵温暖,那句老话说得真没错,“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因为家里面,有可爱的老爸和老妈呀!
  父子俩一起往家里走着,正上着楼聊着在京城的见闻,向海洋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将手里拎着的一个硕大的鱼头举了起来:“对了,这鱼不是小池塘吃饲料的吧?”
  向南:“!!!”
  老爸,你的脑回路真是好奇特!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家门,老妈又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敷面膜一边看电视,见到儿子进来了,“啊”地一声尖叫,连面膜都被她吓得瑟瑟发抖,直接掉在了地上。
  杨秀芝也管这些,“蹭蹭蹭”地跑到向南身边,左看看右看看,过了好半天,才拍着胸口长舒了一口气:“还好,还好,我儿子还是那么帅气!”
  “儿子啊,你这次出去了这么久,老妈都想死你了!”杨秀芝说着说着,眼圈都红了。
  向南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这么长时间,看老妈这副模样,也有些感动:“老妈,我也很想你和老爸。”
  “嗯,我猜也是。”
  老妈说着,一边往客厅边的阳台上走,一边说,“你这一出去啊,老妈我可惨了,买了好多好多假货,现在的网购啊,真是太不讲信誉了,你来看看,肯定都是假的,我觉得我的皮肤都差了好多!”
  向南顿时有种生无可恋的感觉。
  是不是我打开回家的方式有点不对?
  ……
  金陵博物院是华夏三大博物馆之一,是华夏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也是首批国家级博物馆。
  它坐落于紫金山南麓、中山门内北侧,周围风景秀丽,环境优美。
  向南下车之后,一眼就看到了博物院那古色古香、气势恢宏的古建筑,上方悬挂的匾额上的,“南京博物院”五个鎏金大字端庄大气,气势磅礴。
  不少戴着旅行社遮阳帽的游客,正在导游的带领下,在那儿一边拍照,一边听导游解说。
  金陵博物院是江南最大的古建筑群,也是国家5a级景区,来到金陵旅游的人,绝大多数都会到这里来游玩一番。
  而向南到这里,是来找老师孙福民的。
  在家里匆匆吃了一顿食之无味的午饭后,向南就落荒而逃,直奔学校而去。
  到了学校一问,他才想起今天是周五,不用猜也知道,孙福民肯定在金陵博物院,于是,又马不停蹄地坐车赶了过来。
  向南轻车熟路地从员工通道进入,直接来到了位于博物院东北角的办公楼,博物院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就在楼上办公。
  他正要上去,迎面走来了一个脑袋上有些秃顶的中年男子,他是院里古陶瓷修复中心的老师傅,名叫赵子和。
  赵子和一看是向南来了,顿时笑了起来:“呦呵,向专家来了?欢迎,欢迎!”
  “赵老师,您这么说,我下次可不敢再到您家去玩了。”
  向南和赵子和的儿子赵晓辉是高中同学,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经常到他家里去玩,一来二去的,跟赵子和也很熟悉。
  “前两天,晓辉还给家里打电话呢,这马上就要毕业了,连工作都没着落,愁得都快上火了。”
  赵子和叹了一口气,又眼神复杂地看了看向南,说道,“你说这都是一个学校毕业的,你现在都成国家级专家了,他却连工作都找不着,这人跟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这话,向南可不敢接,只能安慰他:“赵老师,人到山前必有路,晓辉成绩那么好,不可能找不着工作的。”
  “哎,你也别安慰我,自家人知自家事,他什么德行我还能不清楚?不说了,不说了!”
  赵子和话题一转,笑道,“你是来找孙教授的吧?他就在楼上,我就不耽误你们师徒相会了。”
  “那好,赵老师我就先上去,等晓辉回来了,我再上您家玩去。”
  向南笑了一笑,就直接上楼来到了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中心。
  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中心里的陈设,与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修复室并无二致,四张大红色长案并排陈列,几位老师傅正带着学生,在小心翼翼地做着修复工作。
  孙福民并没有亲自上阵,而是在各个地方转悠着,偶尔发现处理得不对的地方,便会伸手指点几句。
  向南进门之后,很长时间没人理会。
  这并不是他不得人心,相反的是,他在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中心里,是最受欢迎的一个人。
  没人理会的原因是,大家都在专注着手上的工作,并没有察觉到他的到来。
  孙福民是第一个发现向南的人。
  他朝向南做了一个禁声的动作,然后又指了指外面。
  向南会意,微微点了点头,便转身出门,直接到了楼下等待。
  没过多久,孙福民就下来了,他先是脸一沉,谁知却没绷住,只好笑骂道:“臭小子,到了京城几个月,是不是乐不思蜀了?”
  向南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哪有?本来还想趁机去一趟长城的,您老一个电话打过来,我就忙不迭地回来了。”
  “也该回来了!”
  孙福民哼了一声,略带不满地说道,“再不回来,那些老头老太太都要把你拐走了。”
  向南哭笑不得,拐走?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子,哪有这么容易拐走。
  “你这次在京城表现得非常不错,很出乎我的意料啊!”
  孙福民赞叹了一声,“我原本以为,你去那里听听看看,长点见识就不错了,没想到你居然能主导修复《千里江山图》,甚至还独自完成了接笔。”
  “很多老朋友听说你是我的学生,都给我打电话,想让你去读他们的研究生。
  哼,都当我是傻子啊,明明是想把我的学生给骗走!要读研,我不能带吗?我还是博导呢!”
  说到这里,孙福民忽然看向向南,一脸严肃地问道,“马上就大四了,你有没有考虑过,自己今后的道路到底怎么走?”
  第49章 未来的路
  在向南的心目中,理想的生活是:
  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国家级文物修复中心,每天看着一件件破损或即将毁灭的文物,在自己的手中重新焕发往日的荣光;每天看着一件件国宝文物背后,或曲折离奇或惊心动魄的故事。
  人生,足矣。
  但对于当前即将毕业所面临的道路选择,他尽管也有了些想法,却依然想听听孙福民的意见。
  “老师,您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
  对于孙福民,向南是发自内心地尊敬,不止是因为对方是自己的老师,更大的原因是,孙福民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毫无保留地指导和教诲。
  孙福民一听这话,气得差点笑出来:“你就一点自己的想法都没有?还真打算一辈子靠我这个老头子了?”
  这个向南啊,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理性有余,冲劲不足。
  不过,自己不也是因为他稳重、可靠,才会对他寄予厚望的吗?
  生活需要冲劲,但修文物就不行了,冲劲太足,分分钟就能毁掉一件有重大研究价值的文物,那损失可就大了。
  “您老本来就是我的靠山嘛。”
  向南在孙福民面前,就放得开了许多,他有些夸张地说道,“在荣宝斋的时候,我一提您老的名字,那俞老板都对我客客气气的,还留我吃午饭呢。”
  “想当年,我一个人到京城去琉璃厂乱逛,刚好看到一个摆摊的老板拿着一幅古画,正在忽悠一个外地人,我上去瞅了一眼,发现这是一幅披着古画外衣的假画,当场就指了出来。
  那个时候,俞老板正在边上看着呢,还帮我说了话,我们两个就这么认识了。”
  向南这个马屁拍得虽然拙劣,但孙福民却很开心,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表情略显得意。
  转而,他摇了摇头,一脸认真地说道,“说远了,说远了!我个人建议,你可以读个研究生。”
  向南没有说话,一脸信任地看着孙福民,他知道,老师说话,从来不会只讲一半。
  果然,孙福民继续分析道:“都说文凭无用,实际上,在国内还是很看重学历的,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评职称,学历低了,都过不了筛选这一关。
  尽管如今讲究能力至上,但你也要有让你表现自己的舞台啊,没学历连门都进不去,这是一种悲哀。”
  向南听了,微微点头。
  学历就是敲门砖,只有进了那个门,你才会有进一步表现自己价值的机会。
  顿了顿,孙福民又接着说道:“除了读研之外,以你现在的水平,足以吸引大部分博物馆向你抛出橄榄枝,你可以选择一家博物馆,不调动工作关系,只接受外聘专家的聘任。
  一方面,你可以继续修复古书画,继续提高水平和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你在文博界站稳脚跟打下基础。”
  听了孙福民的这一番建议,向南觉得很有道理,这样一来,既能提高学历,又不耽误文物修复技能的再磨练。
  教授毕竟是教授,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很周全,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选择?
  向南对孙福民更加敬佩了,他又问道:“老师,博物馆方面,您有什么建议吗?”
  “如果站在我的角度,当然希望你能留在金陵博物院里帮我了。”
  孙福民笑了起来,又是一脸感慨,“但站在你的角度,我不建议你留在金陵,毕竟我能教你的,已经不多了。”
  向南默然,心中有些感动,老师是真心在为他的未来考虑啊。
  “不过,我还有个想法。”
  孙福民眼神一亮,有些兴奋地说道,“向南,我都忘了你的年龄了,你才21岁啊,而且你在古书画修复技术上,能够再大幅度进步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