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抗日之我为战神>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127节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127节

  “甚至冒着削弱远东军区战斗力的风险,在你们要求的装备一时很难生产出来的情况之下,从现役部队中抽调出你们所需的德什卡高射机枪与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难道你们就准备这样的报答伟大的苏维埃,拿这么一架对你们几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飞机来敲诈我们?”
  “我们已经帮助你们援建了一座几乎是完整的兵工厂,远东军区还附带赠送了大量的物资。仅仅粮食就以极为优异的价格以物易物的方式,按照国际价格一半的价格卖给你们一万吨。而你们至今未付出一吨我们所需要的矿石,只给了不到一千吨的煤炭。”
  “在你极不守信誉,我们的粮食与其他物资已经运到大半个月,却仅仅支付了百分之十都不到的货款的情况之下,怎么还能对伟大的苏维埃提出这样一个让人不能容忍的要求?五吨的莫辛纳甘步枪弹的发射药,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难道你今后真的不想在与伟大的苏维埃方面获得任何的物资吗?”
  很明显,科瓦廖夫对杨震的死不松口很不满意。最后的语气上甚至已经带上了威胁的语气。他认为杨震这是有意识的在敲诈伟大的苏维埃。
  对于科瓦廖夫的不满,杨震学着他耸了耸肩膀道:“亲爱的科瓦廖夫同志,我并非是在敲诈我们的兄弟党。我想以伟大苏维埃情报机构灵敏的嗅觉不会发现不了日军现在正在调兵遣将,准备对我军展开大规模的攻势吧?”
  “我们现在的兵工厂刚刚投产只有两个月不到,生产能力还很低下。尤其是生产难度相对较高的无烟火药,成品率很低。而我们现在又急需大量的火箭炮弹,所以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可以作为火箭弹发射药使用的单基发射药。”
  “说句良心话,我很愿意将这架飞机免费的交给伟大的苏维埃试验,以便改进伟大的苏维埃空战能力,但我们现在没有那个资本。至于您说的支付之前物资费用方面的问题,科瓦廖夫同志我们已经尽力了。”
  “为了应付万恶的日本法西斯的威胁,我们只能在矿工中大量的招收兵员,使得现在鹤立地区的煤矿工人数量之及以前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加上严重的缺乏技术人员,煤炭产量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再加上严重缺乏交通工具,只能采取极为缓慢的畜力运输的方式,所以这一千吨煤炭已经是我们的生产极限了。为了满足伟大的苏维埃需求,我们甚至在兵工厂发电厂只使用一组燃煤机组,以便节省下来宝贵的煤炭满足伟大的苏维埃的要求。”
  “不过我可以跟您保证,如果伟大的苏维埃能提供部分交通工具的话,我们将在入冬之前保证提供按照合同要求的两万吨煤炭。如果苏维埃这方面有问题的话,我们将在明年开春之前完成合同。”
  听到杨震的话,科瓦廖夫的肺都快气炸了。这不是赤裸裸的敲诈是什么?哪有这样干的?当初提出用远东地区急需的煤炭交换粮食等其他物资的建议就是眼前这个家伙提出来的,等伟大的苏维埃单方面完成合同后,这个家伙却找种种理由拖延供货时间不说,还要自己再提供交通工具。这简直是有些不可理喻。
  科瓦廖夫是什么人?他是苏军总参谋部情报部在远东军区的负责人,对内耳目虽说不见得有内务部那帮家伙灵敏,但在对外情报上却是更胜一筹。对杨震部队内部情况虽说不能说了如指掌,但却并非关东军那样一无所知。
  看着杨震摆出的一副无赖的样子,科瓦廖夫这个气啊:“这个家伙难道真当自己是二百五不成?还是当伟大的苏维埃是他们随时可以体现的银行?不揭露这个家伙的一些老底,这个家伙还在和自己耍滑头。”
  决定掀开一些杨震老底的科瓦廖夫清了清嗓子道:“杨震同志,您好像并不缺乏交通工具。据我所知,您的手头上至少有一百多辆缴获的日式卡车。按照您部队现在的规模,现在根本就没有必要需要伟大的苏维埃提供汽车。”
  “据我所知,您在迎接你们党的中央代表团的时候,一次就开出了二十多辆的卡车。您不要忘记了,当时准备要返回国内的我就在这个车队上。所以对您手中究竟有没有所必须的交通工具,还是清楚的。”
  说罢,自以为揭了杨震老底的科瓦廖夫,还会心的向着杨震眨了眨眼。意思很明显,你的那些谎言蒙别人行,蒙我你还差的太多。你真当老子什么都不知道啊。
  第241章 相互算计
  对于被科瓦廖夫揭了老底,杨震却没有半分的不好意思。实际上对于杨震来说科瓦廖夫虽然说的没有错,自己手头的确有足够的汽车,而且数量足以满足鹤立地区的煤炭外运。但汽车这东西不是马,给点草料就可以跑。它是需要大量的汽油的。
  所以对于科瓦廖夫揭老底的行为,用不着不好意思的杨震只是淡淡的道:“科瓦廖夫同志,您说的没有错,我的确有数量足够的汽车。但您也知道,这汽车跑起来是要烧油的。可我现在最缺的就是汽油。”
  “在只能依靠缴获的汽油作战的情况之下,我无法拿出太多的汽车用于运输这些非军用物资。您也看到了,即便这次我到鹤立来,也是骑马,而没有乘车。我想骑马与乘车在舒适性上的差别,您应该明白。”
  “科瓦廖夫同志,我并非是要敲诈伟大的苏维埃。如果我但凡有其他的办法,这架飞机我完全可以免费的送给苏联同志。但我们现在确实需要大量的无烟火药,希望苏维埃方面能够体谅我们的这个需求。”
  “大战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全力的保证作战物资的储备。您也是军人,应该知道一场战役需要消耗多少的物资。朱可夫将军在诺门罕战役期间,一天的物资消耗量,我想您心中应该有一个大致的数字。”
  “当然我的部队无论是机械化程度,还是火力都远远无法与朱可夫将军的部队相比。但至少弹药的需求量却是也相差不太多的。火箭炮是对付日军重兵集群的重要武器,对于我们下一步作战可以说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彻底的击破日军此次重兵围攻。”
  “而我们现在即便停下所有使用无烟火药的武器生产,全力保证火箭弹的生产。按照现在库存的火药数量与还相当有限的生产能力,也无法制造太多的火箭弹。所以向伟大的苏维埃求助,几乎是我们目前能做的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选择。”
  说到这里,杨震脸色变得异常严肃道:“科瓦廖夫同志,也许您不知道,这次作战关系到我们的生死存亡。一旦作战失利,我们将再无任何退路。而伟大的苏维埃前面的投资,也将随着我的部队全线崩溃,而全部的丧失掉。”
  看着杨震诚恳的目光,作为格鲁乌驻远东军区最高负责人,对于东北境内日军动向可以说有一定了解,甚至是相当了解的科瓦廖夫知道杨震说的话并不是危言耸听。就他所知,此次日军单单新成立的野战师团就调集了两个,这还没有将所谓的满洲国军这样的傀儡部队算在内。
  目前困守在下江地区数县境内,几乎没有任何后方的杨震所部,一旦在战斗中失利,将会面临彻底失败的危险。因为除了这几个县的根据地之外,在日伪军严密统治下的东北,除了深山老林之外,他们再也找不到任何一处可以休整、补充的地方。
  而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一旦他的部队在作战中失利,苏维埃前期在他们身上的苦心投资,将会全部付诸东流。将会重蹈西班牙内战的覆辙。
  实际上科瓦廖夫中校此次来,对于杨震有可能的漫天要价,苏军总参谋部并不是一点准备也没有。但苏军总参谋部的意思是军工原料可以给一些,但武器坚决不能再给。因为已经战云密布,一触即发的欧洲形势,让苏军不敢冒着两面作战的风险,全面引起日苏交战。
  而且从总参谋部的意思来看,总参谋部是准备将这支中国同志的部队控制起来。以便不远的将来有一天在欧战爆发后,能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牵制住在满洲的日本关东军。
  并在不影响远东地区稳定,不引起日苏大规模的战争的情况之下,尽快使其强大起来,以使得日军无暇北进。所以让他一定要想办法控制住这支战斗力强悍的部队,以便使其为苏维埃祖国利益效力。
  所以在物资援助的方式面前,让他尽量避免无偿援助以及交换的形势,但可以提出贷款的模式。另外,虽然不能增加对其武器的援助,但要使其武器的自给率达到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也许总参谋部认为相对于武器弹药,在更难自制的军工原料方面卡脖子会更划算,而且不至于引起对方的过于反感。所以科瓦廖夫这次来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想办法降低其军工原材料的自给能力,使其对苏联的提供原材料形成依赖性,以便将这支抗联武装更好的控制在手中。
  接到莫斯科的这道命令,科瓦廖夫马上明白,这个决定不是总参谋部自己可以决定的,肯定是来自统帅部上层的意见。恐怕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之内,让莫斯科对东北坚持抗战的中国同志之前思路急转直下的原因,应该是受到了欧洲日益紧张的局势影响。
  对于这架在西班牙内战时候表现出色的意大利新式轰炸机,总参谋部的兴趣并不是很高。能拿回来更好,拿不回来也无所谓。红军已经有了几种速度更快,性能更好的新式战斗机在进行试验。这种意大利飞机对红军形成的威胁并不是很大。
  飞机要不要无所谓,但有一点科瓦廖夫却是很清楚。那就是按照总参谋部的意思,这支中国抗日武装必须要控制在苏联手中,至少要在战略方面控制他们为苏联服务。也就是说科瓦廖夫此次返回东北,这架飞机的事情只是一个引子而已。
  沉默了好大一会,科瓦廖夫才道:“杨震同志,这架飞机,我们要求无偿提供给我们,这最起码向莫斯科显示了我们之间合作的真诚性,以便为今后继续合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另外,鉴于你们目前的形势,你需要的这批物资我们可以提供,但必须要以贷款的形势。”
  “我们可以以贷款的方式按照比国际价格稍低的价位出售你们所需要的物资。由于中国同志面临的军事压力,这批火药可以先行发货。至于价格,可以稍后再算。另外,今后中国同志购进的其他物资都可以使用贷款的形势购买。考虑到中国同志的困难,可以先记账,等累计到一定的数目后,再行支付。”
  “不过杨震同志,你们要有一个心理准备。今后对于红军现役的武器装备,我们不会再提供。能出售给中国同志的只有你们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以及基本的物资。如果苏维埃认为中国同志战斗失利,形势恶化,再无继续战斗下去的可能,我们可以随时中断合同。”
  听到科瓦廖夫终于松了口,杨震丝毫没有犹豫的点了点头:“可以,这架飞机我们无偿的送给你们。我们所需物资由你们按照秘密贷款的方式提供给我们。但有一点利息不能定的太高,你们也要考虑我们的偿还能力。”
  “另外在支付本息的时候,我们希望可以采取灵活的付款模式。您知道的对于硬通货,我们没有那么大的数量。只能视情况,采用煤炭或是其他的矿石支付。必要的时候,请允许我们可以拖欠一段时间。”
  “另外,我们希望亲爱的远东军区可以帮助我们培训一批飞行员,当然这些费用可以作为贷款的一部分偿还。我们还希望伟大的苏联红军能够卖给我们一到两架的远程飞机。使得我们可以架设一条经过蒙古通往延安的空中桥梁。”
  “当然在目前的形势之下,一切维护和保养还需要苏联同志的帮助,而这些同样可以作为贷款的一部分执行。”
  说到这里,杨震笑了笑道:“当然如果我们战败了,这张合同即便苏联同志想要执行也得有一个执行的对象不是?所以为了伟大的苏维埃援助中国同志的心血不白流,为了我们能更有力的狠狠打击日本法西斯,我希望苏联同志能尽快的将答应的物资运到。我们的兵工厂还在等米下锅那。”
  两个人可谓是都心怀鬼胎,杨震想利用苏联的想法,尽可能的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而科瓦廖夫也明白的告诉杨震,这是一份尽管是卡脖子的合同,但也要视你们的战事进展情况,可以随时撕毁的合同。
  一份贷款与物资出售合同还尚未签订,相互之间便告之对方这份合同可能随时遭到撕毁,这也算是谈判史上的一个奇谈了。
  对于杨震的要求,临来之前,得到了充分授权的科瓦廖夫想也没有想的便点头道:“可以,除了飞机一事还需要莫斯科同意之外,其余的我现在就可以答应你。我这次来的人中就有这方面的专家。”
  科瓦廖夫的干脆,杨震也不拖泥带水的道:“这样,我让我们后勤部彭部长来和你们谈判。你也知道现在大战一触即发,作为最高的军事指挥员,吉东军区的司令员,我不可能离开前线太长时间。”
  说罢,杨震笑了笑道:“不知道科瓦廖夫同志有没有这个兴趣跟我一起回到前线去看看?参观我们是怎么与万恶的日本法西斯战斗的?对了,顺便还可以参加我的婚礼。”
  对于杨震的邀请,科瓦廖夫明显并不怎么感兴趣:“杨震同志,我刚刚从诺门罕战场回来,不辞辛劳的又来到了您这里,已经是很疲惫了。况且我还要督促我们的专家尽快与中国同志达成协议不是吗?”
  “至于对于您的新婚,我会送上亲手制作的礼物作为贺礼的。不过杨震同志,您认为在敌情如此严峻的现在您结婚适合吗?我想这对于士气会很不利的。”
  对于科瓦廖夫对自己即将举行的婚礼合适不合适的评价,杨震并不太以为意。用西方的眼光来看,在大战一触即发的情况举办婚礼的确有些不太适合。但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这种做法却正是可以起到变相鼓舞士气的做用。
  两人大致商议完毕,便各自以最快的速度调人进行谈判。毕竟形势越来越紧张,早一些谈好,也早一些可以解决杨震面临所部的急需。
  而在距离萝千里之遥的延安,刚刚听完林总的汇报,便接到了杨震请示的关于继续向苏方以贷款的形势购进一批急需的战略物资的电报,领袖将处置权却是交给了刚刚从杨震那里返回的林总。
  仔细看了一番杨震的请示电报后,林总笑了笑对领袖与总司令道:“主席无妨,我看可以在这方面给他充分的授权。”
  “近一个月的接触下来,他给我的印象很深。如果说我对他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除了他的那些可以称的上胆大包天的战斗经历之外,那就是他本人的个性。”
  “在我看来他首先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其次才是一个共产党员。他身上的民族性很强,虽然没有明说,但潜意识里他给我的感觉对于苏联党的防备之心极重。他对苏联同志是即用,但是更防。”
  “我看他这个贷款购买急需物资的想法,一固然是眼下既无与后方的直线联络通道,也无一切补给来源的他们急需。二恐怕也不是没有借机从苏联同志那边能捞多少就捞多少的想法。”
  “您看看他和苏联同志签订的这张所谓的合同,这哪是合同,简直可以说是相互都在算计对方。这张合同看起来很重要,但仔细品味过后,说穿了实际上是一文不值。”
  “苏联方面随时可以依照形势的变化,撕毁这张合同。而他们也同样可以依照形势的变化,拒不履行合同。拿矿产资源冲抵贷款,我真不知道他们那里除了煤炭之外,还有什么可以用来交换的大型矿产。”
  “而集中在鹤立一地的煤矿受战局的影响又太大,在战争形势之下,随便找一个借口就能搪塞对方还款的要求。您不知道,这个家伙自从上次与苏联方面签订了以煤炭换粮食的协议,人家的粮食都运过来半个月了,他却百般抵赖,才还了人家一千吨煤炭都不到。我回来之后,恐怕更是一个子都不会付。”
  “就是他完全履行合同,在日伪军的严密封锁之下,他那些煤炭除了苏联方面还有地方去卖吗?这个小家伙鬼道的很,苏联同志恐怕在他身上很难占到什么便宜。当然这不排除苏联同志有其他目的的原因。但我有种感觉,东北的形势我们可以放心的交给他,在他身上,绝对不会出现我们担心的那种情况。他吃不了亏的。”
  “另外,主席他要的那几个人是不是可以给他?他这个想法还是不错的,利用贷款从苏联方面购进几架远程飞机,打通他们与中央的空中联络。我们手里不是有一批在新疆学过飞行的人吗?我看可以统统的都给他。”
  对于林总的评价,领袖沉思了好大一会,下决心道:“我看可以下这个决心了,给他放权。让他按照形势自己去制定发展方向。一切以东北抗战大局以及保证党对东北抗联的充分领导为前提。”
  第242章 大战序幕
  随着松花江汛期的逐渐过去,隔江对峙的双方大战之前的小动作日益频繁起来。面对日军集中的两个师团以及大量的伪满军的情况,杨震将三个补充团全部打散补充到三个主力团与分区部队中。
  每个军分区基干团除了原有部队之外,又整建制的调入一个补充营。兵力总数达到了一千八百人。同时各县也组建了县大队等地方武装。
  而三个主力团随着总人数达到两万的三个补充团的调入,兵力也急剧扩充到了万余人。由于现有编制已经无法满足部队现状,在几次商议后,杨震决定将三个主力团扩编成三个主力旅。每个步兵旅辖两个步兵团、一个只有骨干与干部的架子团,山炮营与一百二十毫米重迫击炮营各一个。
  各团原有建制则不变,只是增加了一个六挺制的高射机枪连和一个狙击手排。而军区则利用这段时间生产出来的一百零七毫米多管火箭炮组建了一个三十六门制火箭炮兵团。与原有炮兵团的野炮营,加上库存的野炮组成军区直辖炮兵。
  尽管杨震想给每一个旅都组建一个多管火箭炮营,但受制于火箭弹的生产能力,也只能优先组建军区直属炮兵团。为了在生产能力有限的情况之下,保障军区直属火箭炮团的弹药供应能力,在八月末,杨震从贷款中拿出很大一部分,专门从江北紧急订购了三千发火箭弹。
  在自身即便加班加点生产,也只能维持一个团三十六门多管火箭炮弹药供应的情况之下,各旅的直属火箭炮营,也只能等以后生产能力上去了再说。
  三个旅的旅长、政委由原有各团团长、政委直接升任。在装备与兵员全部补足后,杨震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部队磨合完毕。限于局面的紧张,杨震只给了几个旅长、政委一周的时间磨合部队。
  同时为了保障兵力数量,尤其是补充兵员,杨震在依兰的移民中以及萝北、鹤立、汤原、绥滨等在自己控制区内采取了普遍义务兵制。五丁抽二、三丁抽一的办法,以最快的速度扩编了六个每个兵力达到二千的独立团。
  当然在老百姓普遍拒绝当兵的情况之下,杨震不可能按照国军的惯例,尤其是杂牌军在前线补充兵力的办法。调兵围住一个村庄,机枪一架,所有适龄的人军装一换,就全部拉走的那一套强行去抓丁。但在兵员征召困难的老祖宗的办法还是不能不用的。
  除了所有政工人员全部被派出去征兵,宣传保家卫国,离土不离乡的概念之外,杨震还出了一个极损的招。找一间屋子,烧上一铺大炕,所有的年轻人都被召集到炕上开会。受不了的一站起来,马上红花带上宣布光荣一个。
  八月份正是暑伏期间,就是光膀子都嫌热的季节,长时间在烧的通红的炕上,谁受得了。没有半个小时,开会的全部统统自愿了。只是这个办法用过一次后,再召集开会,却是无论地区干部怎么劝说,死活没有人愿意去了。
  直到后来各项优抚政策落实到了实处,当兵走的人家优抚粮按月发放不说,数量与质量也绝对都是一流。每个月每家还发给三斤肉、一斤糖。分地的时候,军属优先挑选好地,配给的牲口都是最好的。
  而你家的地全部都地方干部组织互助会帮助种,甚至家里面有直系亲属生了孩子,还优先配给十斤鸡蛋等一系列优抚都让大家亲眼看到了,才慢慢的改变了征兵困难的局面。
  而真正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的是杨震不断的胜仗,让老百姓真的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战胜日军的希望。打了胜仗,参了军的人不用担心家里面在被日军报复,不用担心因为支援了抗战被日军成沟的屠杀。老百姓参军的热情才真正的高涨起来。
  等到战役后期,杨震趁胜发起佳木斯会战的时候,仅仅两天的时间就在不足十万人口的汤原县内就动员了近一万人编成了十个民兵团。后来在横扫三江地区的时候,至少有六千人被直接编进了部队。
  对于杨震和他的部队来说,打胜仗是一切的基础,没有了胜仗,一切都是空的。在不断的胜仗之下,受鼓舞的不仅仅是部队的士气,更还有曾经心若死灰的民心。而后方的减租减息工作也伴随着这场后世被称为秋季会战的胜利而顺利的开展。
  当然这都是后来的话,至少现在杨震还在为补充兵员头疼。除了各种征兵方法几乎无所不用其极之外,杨震甚至将萝北、绥滨、鹤立几个较大的县城中所有的要饭花子,大大小小寺庙之中的和尚只要适龄,就全部统统的拉出来补充部队。
  不管怎么说,在什么手段都用上的情况之下,好赖在战役全面展开之前,又组建了十个作为后备兵员的独立团。只是知道除了抓兵之外,并无其他办法的情况的总指挥在得知他那几手征兵办法后,除了骂他两句缺德之外,又能如何?
  中国人的老传统,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尤其在现在国破山河在的情况之下,愿意当兵的人就更少了。谁愿意冒着被日军报复的危险,去在眼下日军还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之下参军?
  知道杨震也是迫不得已,被形势所逼的总指挥,也只能带着已经组建完毕的东北局班子,两部大功率电台先行北上。抵达杨震为东北局选定的地址萝北县的凤翔镇,为杨震擦屁股。实际上在形势日益紧张,杨震原定于八月末举行的婚礼已经无法举行了。
  除了杨震每天上一线阵地观察敌情,分析更方面情报,组建补充部队忙的根本就无法分身外。身为后勤部副部长的张婷,也忙着调集粮食、被服,以及大批的医疗器材随军行动,为瞎子都已经嗅出气氛的大战做准备,也忙的不可开交。
  近在咫尺的准新郎与准新娘都忙的整天见不到一次面,这个婚礼还怎么办?而负责整个东北地方党组织与政权建设的东北局,刚刚组建完毕,需要办理的事情也是一大堆。
  在组织部长与负责地方政权建设的东北地方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原四军军长李延禄迟迟未到的情况之下,只能先将其工作兼任起来的总指挥也是忙的脚打后脑勺。根据地内的政权建设已经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局面了。
  无奈之下,无法在逼着杨震结婚的总指挥只能在杨震用一场大战的胜利来作为自己结婚礼物的劝说之下,带着东北局机关先行北上办公。
  送走了总指挥,难得抽空与前来为总指挥送行的张婷呆上一小会的杨震看着身边一改在别人面前泼辣、干练形象,在自己身边犹如小鸟依人一般,已经成了自己未婚妻的女人,尽管有些迟疑,但手却仍旧坚定搂上了张婷的肩膀。
  依偎在未婚夫的身边,几经努力达成心中所愿的张婷一脸的甜蜜与幸福。尽管因为这段时间的忙碌,虽在同一支部队工作,尽在咫尺,却见面极少。婚期也因为形势的紧张而不得不推迟,但张婷依旧感觉到无限的幸福。
  只是相拥在一起的两个人甜蜜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多长,尽管不愿意,但还是被郭邴勋坚决的给打断了。接过郭邴勋手中的电报,杨震仔细看了一眼后,转身轻轻的亲亲了张婷的脸庞道:“没有时间陪你了,等打完这一仗后,我再好好的陪你。你自己多注意,到哪里都不要甩开警卫员。”
  抚摸了一下被杨震亲过的地方,张婷尽管面色绯红,却仍旧抬起头为杨震整理了一下军装的领子后,尽管极为舍不得这难得的温馨时刻,但却还是开口道:“你去吧,好男儿保家卫国,哪能沉迷在女人的温柔乡中。你不要挂念我,我会小心的,你也要多注意身体,整天熬夜不好。”
  说罢,张婷娇羞的回亲了杨震一口之后,转身跑开了。而她的那两个在她与杨震相拥的时候,便转过身不敢看的警卫员,见到自己的首长离开,也连忙的跟了上去。
  失神的打量了张婷姣好的背影好大一会,杨震才接过小虎子递过来的马缰,对着郭邴勋道:“老郭,马上回司令部,召集各部门开作战会议了。等会后,前指马上要南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