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综合其它>他哭起来我真的顶不住[娱乐圈]> 他哭起来我真的顶不住[娱乐圈] 第24节

他哭起来我真的顶不住[娱乐圈] 第24节

  随着嘉宾们的出现,台下响起一阵比一阵热烈的掌声。
  话筒首先交给徐导。
  “大家好,我是徐泽恩,首先在这里感谢大家能来参加《盛开》的路演,谢谢你们选择《盛开》,同时也希望《盛开》能给你们带来一场愉快的观影体验。”
  “不愉快!”徐导话音刚落便有人在台下大喊,“我都要哭死了!”
  现场顿时笑成一片。
  “实在不好意思。”徐导的笑容愈发真诚,“那你会来看第二遍吗?”
  “会!”
  回答的不止一个人。
  稳了。
  之前的忐忑和担忧都随着这一声会消散。
  台下有人举手:“我想请问一下徐导为什么会把冀北定位路演的第一站?”
  并不尖锐的问题,徐导说出早在心中预演了无数遍的答案,也是他的初衷:“因为五年前,我所执导的《告白》路演第一站也在冀北,然后结果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告白》,没关系,也别回去搜,我也觉得挺难看的。”
  很少有人能如此直面自己失败的过去,徐导的脸上看不出任何不高兴,他已经真正从《告白》给他带来的阴影中走出来了。
  现场发出善意的微笑,徐导接着发言。
  “在筹备《盛开》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所以我把冀北定为了路演的第一站,我想让大家看见,徐泽恩,他站起来了!”
  徐导年近半百,此刻却发出了少年人般的呐喊。
  台下掌声雷动。
  下一个提问者站起来,询问的对象仍然是徐导。
  “《盛开》很感人。”他先夸了一句电影,徐导说了声谢谢,“我看了《盛开》的演员表,发现大部分都是没有过拍戏经验的新人。徐导您也说您要用《盛开》告诉大家您站起来了,是什么原因让你有勇气选择他们,而不是其他有经验的演员呢?”
  作者有话要说:  齐导真是又暖又怂!
  春儿:给大家拜个早年吧。
  大声告诉我我长不长!!
  接下去三天都会有万字章,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26章 上映
  为什么会选他们?
  “其实原因有两个。”徐导比了个二,?“一个是因为钱,有经验的演员太贵了,我们剧组请不起。”
  很实在的原因,?徐导今日的发言总是在逗人笑。
  “另外一个原因你们已经看到了。”徐导侧身看向周嘉佳等人,?“他们在电影里的表现都很优秀不是吗?”
  所有人异口同声地说是。
  “不过,?你有句话说得不太对。”徐导话音一转,?“新人并不代表就没有拍戏经验。”
  周嘉佳他们知道徐导这是要说宗继了。
  “咱们的弟弟在拍《盛开》之前,就已经在不少剧组演过戏了,?不然我也没有认识他的机会。”
  宗继并不在现场,?徐导的话勾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心。
  “对了,弟弟呢,?今天怎么没有看到弟弟?”
  “弟弟回家过年啦。”不等徐导回答,?就有人解答了他的疑问。
  众人又想起了前两天热门上那个抢火车票的话题。
  “徐导,春节档的票房竞争这么激烈,是什么原因让你选在春节期间上映呢?”
  据统计,?预计在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共有十二部,后期有四部电影退出了春节档期,?最终剩下八部竞争春节档票房。
  论综合竞争力,《盛开》排在倒数一,作为一部受众较小的文艺片,?它的预期票房远不及前七部有一线演员加盟的大制作电影。
  尽管有财大气粗疼女儿的周总做投资人,《盛开》首日的排片量仍然不到百分之五。
  这是一个极低的数字。
  没办法,文艺片的命运便是如此。
  影院不是慈善机构,他们虽拥有排片决定权,但如何排片仍然是取决于市场。哪些电影热度高,哪些电影的票可能好卖。简单来说就是,观众想看什么电影,?他们就排什么电影。
  曾经有文艺片的导演为了排片率下跪,因为排片率不符合预期而愤然“竖中指”,而那又如何,小众就是小众,无法打动资本。
  徐导是过来人,知道4.9%的排片率已是制片尽了最大努力的结果。
  对他而言,不低了。反正文艺片嘛,票房多少不重要,拿奖才是最主要的目标。
  “定档春节的原因有很多,我倒是想选国庆,但时间不允许啊,元旦也早了点,春节是最合适的,我也想早点让大家看看我这次拍的电影怎么样,值不值得大家再相信我一次。”
  “虽然春节档的竞争激烈,但同样的观众的基础也更大。我自我感觉,《盛开》还是挺适合一家子过年来看一看的,是吧?”
  路演进行得非常顺利,不等结束,网上就出现了第一篇《盛开》的影评。
  牛老师v:刚刚看完了《盛开》,首先告诉大家,好看,值得一看。
  影视达人牛老师的惯例就是开篇第一句话先告诉大家电影好不好看,后面才是详细的评价。许多资深粉丝在看完他的第一句话就已经点开购票软件了。
  “春节档的电影很多,别担心,我都买了票了,到时候再跟你们分享。那为什么我会把《盛开》放在第一位呢,原因很简单,我想看看徐导这次有没有爬起来。答案引用徐导在路演说的一句话——徐泽恩站起来了!”
  “接下来再说剧情,《盛开》主要有两条线,爱情和亲情。我实话实说,徐导拍情情爱爱的技术还有待提高,全篇最打动我的片段全部来自亲情线,尤其是杨老师演的纪父,我给一百零一分,多一分来自现场观众的眼泪。更仔细的我就不说了,免得剧透,你们感兴趣的自己去看,泪点低的记得提前带好纸巾。”
  “周嘉佳在电影里的表现也比较不错,不愧是科班出身的专业演员,功底很扎实,眼神的细节也很到位,看得出来在学校里是很认真的上了课的,也有天赋。她演出了纪安的勇敢和善良,亲情戏尤其动人,《盛开》这名取得很贴切。”
  “另外还值得单独拿出来说一说的是电影里的纪乐,演员名叫宗继,在《盛开》之前,我并不知道这个人,同时他也不是科班出身。纪乐的戏份不多,我原本没抱太大希望。不过电影里反而是这个角色给了我最大的惊喜,我想夕阳下的那个少年,能在我心中记一辈子。”
  牛师傅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片,陆续地其他观影人也给出了自己的评价,总体大差不差,爱情线一般,亲情线很动人,结局是he,适合家庭观看,带小孩也没问题,那个纪乐对小朋友还挺有教育意义的。
  许多文艺片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电影演完了,观众不知道讲了个啥。或许这也是文艺片的特色,第一遍看不懂,要反复琢磨才能明白导演想表达的意思。
  然而大多数观众看电影都是图个轻松愉快,只有极少数人会不断地去二刷、三刷,只为了与导演得到共鸣。
  《盛开》的叙事手法不算复杂,虽然是部文艺片,但属于能让人看懂的那部分。
  “我们成功了!”没有外人在的休息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徐导几乎要激动得落下泪来。
  “徐导,你别急着感动,赶紧在群里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吧,他们都还等着呢。”
  周嘉佳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徐导一开头,她就往群里发了个大红包。
  徐导:路演十分顺利,观众的反应也很好。
  周嘉佳:@宗继,弟弟快出来领红包。
  群里顿时一片欢腾,各种庆祝的表情包层出不穷。
  宗继一边在网上搜《盛开》的评价,一边等群里的消息。在周嘉佳艾特他之前,他就已经在对话框里打了好几个字了。
  宗继:好棒!恭喜徐导!恭喜大家!
  徐导:也恭喜你。
  “怎么样了?”刘旺陪着宗继等消息,看到小孩的笑容,心里隐隐激动起来。
  “徐导说很好!”宗继笑盈盈地回答刘旺,“网上有影评了!”
  刘旺立刻拿起手机,一目十行地扫完:“弟弟,他们好多都在夸你!”
  孙大娘从他们身边路过问夸什么呢,刘旺就挑了夸宗继的评论念给他听。
  “小继电影上映啦?”孙大娘放下手里的东西,“你们怎么都不跟我说呢?在哪能看啊?”
  孙大娘忙不迭地问了一堆,宗继他们不是故意瞒着的,只是不确定拍的好不好,担心让孙大娘失望,所以才打算等结果出来了才告诉她。
  青溪镇不大,没有电影院,不过隔壁湘南有。
  刘旺拿手机搜了一下湘南影院的排片,《盛开》只有一场,在下午三点,目前卖出去了不到一半。
  他买了三张电影票,在app上选好座位:“走,我们上湘南看电影去。”
  孙大娘还穿着在家里干活的衣服,闻言连忙让他们等等,自己去把新衣服换上。
  “这是上哪去啊?”
  孙大娘舍不得穿着新衣服开三轮,索性她腿脚好,兄弟俩更是年轻,走到镇上也要不了太久。遇到村里人,不用宗继他们开口,孙大娘就大声地跟对方说上了:“小继拍的电影可以看了,我们去湘南看电影去!”
  “真的啊?电影叫什么名字,我就说小继打小看着就是个有出息的!”
  来人夸了几句,孙大娘怕耽搁了看电影的时间,没有多聊,摆摆手说等他们看完电影回来再说。
  湘南的电影城没有天河广场的um影城那么豪华,面积也不大,排片种类也没那么齐全,不过宗继他们本来就是为了《盛开》来的,种类齐不齐全都无所谓。
  这还是孙大娘第一次来看电影,刘旺买了大份的爆米花和饮料,不是因为味道多好,就是图个气氛。
  孙大娘看到广告牌上的售价有些心疼,丁点东西,小一百没了,但是想着不能给小继丢脸,她便忍住了。
  观影厅的座椅很舒适,孙大娘好奇地摸了摸,又看着前面的巨大荧幕。陆续有人走进观影厅,他们都是来看小继演的电影的,孙大娘满脸的骄傲。
  “怎么还有这么位置空着?”电影马上开始,孙大娘指着大半的空位问道。
  在她的认知里,一场电影怎么地也要坐满才对啊。
  “坐不满是正常情况,除非是特别有名特别厉害的电影才有可能坐满。”宗继小声跟她解释,湘南能有《盛开》的排片已经很让他意外了。
  再加上这里是县城,很多人大年初一要不是走亲戚要不就是在家里待客,出来看电影的人本来就不多。
  他安慰着孙大娘的同时也安慰着自己。
  很快电影开始了,宗继也是第一次看自己拍的电影,他看了剧本,知道所有剧情,所以他的观影体验跟其他人不大一样。
  当孙大娘为了电影里的情节感动落泪时,他心里浮起的是一种满足感。
  背着柴火的纪乐奔逃进了院子,纪父问他怎么了,纪乐躲在门后,穿着连衣裙的女孩敲响院门。
  父女俩时隔多年再次相见,纪乐躲在门后只露出一双眼睛。
  他们对对方的印象都各自停留在十多年前,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见面的第一瞬间就认出了对方的身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