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勤王之师
赵桓这一觉睡得特别香,醒来的时候,外面的阳光明媚晃眼睛。
他感觉全身都非常轻松,这是做皇帝以来第一次感觉这么放松。
今天心情好,他摆下了一顿简单的早餐筵席,招待了两府重臣。
“李卿,朕跟你说,这人啊,早餐一点要吃好吃饱,中午饭可是吃得六七分饱,晚餐吃个四分饱就可以了,这是最科学的养生之道。”
李纲道:“陛下,科学是何意?”
“哦,就是最合理的。”
说到这里,赵桓突然想起一个问题,他问道:“李卿,你觉得沈括的《梦溪笔谈》如何?”
“回禀陛下,《梦溪笔谈》多记载人文、地理,乃是沈存中毕生心血,然不能经世致用,可作为兴趣爱好研读。”
赵桓心中哀叹一声,连李纲这种国之栋梁都对《梦溪笔谈》没有兴趣,更别说其他人了,看来儒学对华夏的影响真是根深蒂固的。
推行新学的任务并不能交给李纲,还得另寻他人。
还在吃早餐,赵桓就接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种师道和姚平仲来了!
赵桓连忙扔下早餐,吐出刚吃进去的东西,急匆匆便跑了出去。
卧槽!两府重臣心中同时叫苦,皇帝,你这戏演得还能不能再假一点,你丫的还学起周公吐哺了是吧!
心中不爽归不爽,但是皇帝都跑出去了,作为臣子哪还敢继续坐在优哉游哉,众大臣也都起身,跟着皇帝出去。
“备车!备车!朕要去迎接朕的种卿!”
皇帝呼前唤后,小太监们迅速去备车,赵桓上了御驾,大臣们心中连连叫苦,皇帝亲自去迎接,作为两府的重臣不去也不像话。
汪伯彦问李纲道:“李相公,咱们?”
“陛下都亲自去迎接老种了,我等自然要去。”
相公们连忙跑去牵自己的马,有马车的也不敢乘坐,毕竟是跟随天子一起去迎接人的,只得骑马。
今天的东京城,大街上气氛格外好,成功将金军的一大波攻城给挡了回去,老百姓们别提多高兴,而且在这种存亡关头,东京城军民出现空前团结,竟然让这座城市的活力完全散发了出来。
见到皇帝的御驾,很多人在路边欢呼。
皇帝带着一队皇城司卫,一路奔到了城门口,陈克礼正在城门口跟一个新兵蛋子吹牛逼昨晚在春月楼坚持了多长时间,见皇帝陛下的御座来了,连忙迎接御座。
“臣恭迎圣安。”
“种师道勤王之师呢?”
陈克礼没想到皇帝居然亲自来迎接,皇帝对武将越来越重视了,作为武将的他也是感到非常的激动。
“回禀陛下,种帅的人马尚有一炷香的时间才能到。”
“好,朕便在这里等着。”
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围过来,若是换做以前,周围早已被禁起来,但自从这位新皇上位后,便将这条规矩给废掉了,老百姓对新皇也乐于围观,觉得这位新皇很是亲民。
就说昨天击退金贼后,皇帝坐在高台上,完全不似皇帝的样子,好像是在给大家说书的说书先生一般。
当得知皇帝来城门口是为了迎接勤王之师的时候,老百姓们更加欢呼雀跃,勤王之师的到来无疑让所有人都感到更加有了安全感,这意味着金贼再来攻打汴京的概率会更小。
一炷香的时间后,种师道和姚平仲果然到了城外,皇帝下令开门迎接,而城楼上的士兵们都做好了防御的准备,勤王之师进城,万一这个时候金贼突然趁机袭击,会有大麻烦,所以城楼进入了警备状态。
“老臣叩见圣天子!”
一位身披战甲的老者从马上下来,这老者须发皆白,已经是古稀之年,但目光却是湛然有神,此人正是这大宋军中的颇有名望的种师道!
种师道又人称“老种”!
种师道旁边一位体格魁梧的汉子便是姚平仲了,这位在历史上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在年少之时颇有建树,只是最后在历史却是以“最能逃的将军”留了名。
“两位卿不必多礼。”
赵桓冲上去,一只手握住种师道的胳膊,看的一边的大臣们好生羡慕,那可是龙体啊!
“臣等救驾来迟,还请陛下恕罪!”
“卿能来,朕甚慰,朕有种卿,便如同始皇有王翦,刘季有韩信,李世明有李靖一般!”
如此高的夸赞,种师道连忙跪拜,被赵桓拉住,一边的大臣羡慕得差点流口水。
这皇帝虽然喜欢耍流氓,但好歹是天子啊,天子是能随便碰的吗?哪怕你睁着眼看一眼都是对君无礼,更别说碰了。
皇帝一番问候后,让李纲将勤王之师安置在京师,皇帝则带着种师道和姚平仲回皇宫。
这件事迅速在东京城传开,人们奔走相告。
而这事也迅速传到了完颜宗望的耳朵里,这下就把金军统帅给愁住了,而且据探子回报,不断有勤王之师赶来。
原本金军攻打汴京便久攻不下,现在又有勤王之师从四面赶来,完颜宗望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
完颜宗望问道:“诸位有何良策?”
完颜闍母道:“大帅,宋国皇帝不是嚣张么!咱们先不去供那个破城了,他勤王之师来一批我们杀一批!老子就不信该死的小皇帝不服软!”
郭药师道:“大帅,卑职以为,当迅速北上,趁机先占领河间和中山,如若皇帝亲自守城的事情传到河北,宋军必然士气大振,我军再向拿下那两个重镇,便要花费很大的代价!”
“爷放你的狗屁!”完颜闍母怒吼道,“郭药师,你他娘的投降投出成就感来了是吧,我大金天兵岂会怕弱宋那帮软蛋,来了个种师道算个鸟!”
被完颜闍母当中怼,郭药师灰头土脸,医生不敢再吭。
完颜宗望道:“闍母,本帅不是跟你说了吗,不许跟郭将军这么说话!”
完颜闍母一声不吭站在一边,完颜宗望看着董才道:“董先生有何高见?”
“大帅,古人云,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宋军皆有,而我军仅有人和,所以不宜再战。”
“难道要撤?”完颜宗望可不甘心,他大老远跑来,不想空手而归。
“自然不是,前去议和。”
完颜宗望道:“现在议和是不是捞不到什么好处?”
“可以借助宋国朝臣来推动此事。”
郭药师讽刺道:“宋国皇帝下了封口令,谁敢谈议和,皆斩!”
“但这次是我们主动提出,朝臣便有了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