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崇祯聊天群> 第1284章 又一个心愿

第1284章 又一个心愿

  听到崇祯皇帝说得这话,陈实功顿时有点震惊,一时之间,忘记了面前这位年轻人的身份,立刻追问道:“此言当真?”
  崇祯皇帝听了,也不以为意,随手一招,边上的方正化立刻从怀里掏出一份文书,呈送给他。
  崇祯皇帝接过来之后,转手递给陈实功一张道:“这里是京师最近几年生育的统计情况。情况如何,一目了然。”
  陈实功一听,立刻接了过来,双手微微有点发抖,仔细地看了起来。
  果然,生小孩最终出事的比例,以年龄小的妇女为最。
  在这份文书中,也有注明每个案列的家财大致情况。因为穷人和富人生小孩,有条件没条件,也还是有差别的。如果剔除掉这些的话,年龄越小生小孩果然是越容易出事。
  崇祯皇帝看到他看得差不多,就又递过去几张道:“这是晋地,还有应天府以及福州的统计,大明各地都有。”
  陈实功接了过去,一份份地看过去,统计情况果然都是大同小异,一如和京师那份一样。
  看完一遍之后,他又再次看了一遍,忽然发现,这大明各地的情况都有统计,这位年轻公子随手就能拿到这些,搞不好,这年轻人的身份,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尊贵!
  这么一想,陈实功就越发地尊敬了,整理好几份文件,双手恭敬递回,同时小心地问道:“不知道大人需要草民做些什么?”
  崇祯皇帝没有去接,而是摆摆手说道:“这些文书就留给你好了。要你做的事情就是,就是从医师的角度出发,同样一起向朝廷上书,要求延后大明百姓结婚的年龄。当然,这也是要联名的,会更有说服力。这些文书,也夹在你的书信中给其他名医。”
  “那大人的意思,该定为多大结婚为好?”陈实功有点摸不准,便再次请示道。
  不管是解剖学提高大明医学水平,还是这延后结婚让难产悲剧少一些,都是功在千秋的事情。就算有人不理解,作为写出《外科正宗》的陈实功来说,都是愿意去做的事情。
  崇祯皇帝听到他这问话,想了一下后便说道:“男女结婚,就按男方二十二周岁,女方二十周岁为佳。但具体我们大明的风俗情况,你可以酌情调整。”
  这个结婚年龄的依据,自然是后世的了。但是,生活条件不一样,环境也不一样,肯定不能全部照抄。陈实功是个名医,个中关键已经给他点出来了,相信他应该能调整出一个比较好的结婚年龄出来。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又想了下,便又继续交代道:“至于生育年龄,也要适当参考下……”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说不下去了。
  在这古代,又没有安全的避孕方式,如果结婚了,那十之八九就免不了那个,然后就有可能要生育。对于后世来说,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不一致很正常,但在这个时代,却似乎不可能。
  又说了一阵后,陈实功略微有点犹豫地说道:“大人,草民联合其他医师这事,要是没有御医参与,或者御医反对的话,那估计不会有什么用……”
  他刚说到这里,崇祯皇帝便摆摆手道:“这个你不用担心,等你们上书之后,那些御医也会赞同的。”
  由民间发起,再有御医肯定,这是最好的流程。崇祯皇帝早就计划好了,自然想都不想就回答他了。
  陈实功一听,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这事情的背后,肯定站着皇帝。因为关系到御医这边,锦衣卫相信还没有这个能力可以擅自做主。眼前这个年轻人能一口答应,就说明这事肯定是经过皇帝允许的了。
  于是,他对这事就更上心了。对于崇祯皇帝的问话,也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们这一席谈,足足花了两个时辰左右。还是崇祯皇帝看到陈实功的精力实在不济了,才算结束了这次的谈话。
  随后,崇祯皇帝在庄子里走走,逮着人便问问情况,随心而问的那种,当晚,也就住在了这里。
  夜幕之下,最好的客房,已经没有外人了。袁贵妃才对今天的事情,向崇祯皇帝说道:“老爷,今天您说得事情都是真的么?自古以来,似乎一直都是这样的啊!”
  崇祯皇帝有点意外,看着她眼神中的期待,便明白是有关妇女的事情,就点点头说道:“应该差不离吧,说起来,还是我大明的医学水平太落后了,很多病症没法医治,但能做出一些简单的改变,就能让大明百姓受益的,能减少一些悲剧的,就总是要去做的。”
  听到这话,袁贵妃忽然往后退了一点,竟然跪了下去,有点激动地说道:“陛下日理万机,却还操心我们女人的事情,这……这实在是我们女人的福气。妾身不自量,就代天下女人叩谢皇恩!”
  说完之后,她就想磕头。
  这时,崇祯皇帝已经反应过来了,连忙离开座位,伸手去扶,不让她磕头,还双手用力,硬是把她扶了起来道:“女人就不是朕之子民了?看你说得!真要有心,今晚好好伺候朕便是!”
  听到这话,袁贵妃的脸色顿时红成一片,不过却强忍着羞意,白了皇帝一眼道:“妾身每晚都是好好伺候陛下的啊!”
  崇祯皇帝听了,呵呵笑着,吹灯歇息了。
  第二日,他留下了一名锦衣卫小旗,带着几名锦衣卫校尉,配合陈实功这边开始做事。而他自己,则继续南下。
  不过等中午时候,他进入聊天群时,却发现有一条私聊,是首辅温体仁发过来的:“陛下,固始汗遣使来京,其在藏地创建了甘丹颇章,愿臣服大明,永为大明藩属。此事事关重大,陛下是否回京一见?”
  固始汗之前的时候,领军前往青藏,为他的信仰而战。和硕特部危急之时,都没有及时回援,后来他还真推翻了噶玛噶举派的藏巴汗王国。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之后,他才派人回去看情况。不过这时候,要不是大明出兵,那什么黄花菜都已经凉了。当初固始汗派人回去的时候,大明已经设置天省,在修筑城池了。当时,杨嗣昌那边有通过聊天群,向崇祯皇帝禀告过这个情况。
  当时的杨嗣昌,还有点担心固始汗会不会不同意,会不会出兵打回来。不过崇祯皇帝把情况和在京师的鄂齐尔图说了下,得到肯定答复,说他叔汗断然不可能和大明为敌。崇祯皇帝也就放下了这事,并没有过多关心。要是固始汗真不开眼,想打回来的话,那怎么的都要灭了他。
  但如今这个情况,也让崇祯皇帝有点意外。他没想到,固始汗竟然在知道天山那边发生的事情之后,竟然如此干脆利落地表示了臣服,要成为大明藩属。
  如今固始汗所统治的区域,是高原地带,一般军队还真没法过去。既然固始汗如此识相,不用大明花力气,就能让藏地重新成为大明版图的一部分,崇祯皇帝觉得,这事还是有必要表达一下。
  于是,崇祯皇帝下令即刻北上。这次的微服私巡,就这么结束了。
  一路上,他总结这一次的南巡情况,想着大明的医疗状况,不由得叹气道:“大明好的医师,还是太少了啊!”
  边上的方正化听到,立刻附和道:“老爷说得是,那陈若虚的几个徒弟,似乎都不怎么样!要是带地徒弟多点,搞不好还能出一两个不错的。”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一愣,随后大喜,当即说道:“对对对,朕怎么又忘记这事了!”
  他这话,说得方正化也是一愣,心中想着,自己说什么了,怎么让皇上有如此之大的反应?他纳闷了。
  崇祯皇帝却没管任何人,自己想着事情,过了好一会后,他便大笑地说道:“此次回去,朕决定让御医全部都去京师坐馆,并且每人都要收一堆徒弟。另外,朕还要给全国名医评级,就分县、府、省和全国级的名医称号,并给予奖励。除了医术精湛之外,还规定必须要带一定数量的徒弟才行。不不不,这些徒弟要是官派的才行,等以后这些官派的就可以组建医院了,公立的那种……”
  周围的人都面面相觑,就听着皇帝在开心地说着。一开始,他们有点听不懂,不过听到后来,终于听明白了,皇帝这是在筹划设立大型诊所,并且还是官办的那种,面对大明普通百姓,让他们病了都有医师可看。
  明白了这点,他们就立刻想起了之前皇上在城头上所讲得心愿。看来又有一个,要达成了!
  皇上,一心为民,真乃千古圣君也!
  大明百姓,有福!
  不过和大明百姓相反的是,倭国的百姓,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今的倭国,人口大为锐减,可混战还在继续,就没有一处安宁的地方。
  这一日,三艘大明水师战船在朝鲜海峡巡航,往九州岛那边过去。旗舰上的船长,是原来的朝鲜游击李德明,如今已是大明辽鲜海军的游击将军。这两个游击,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至少对于李德明来说,他是非常满意他这个海军游击将军的。
  不过如今的他,已经知道大明不日会对倭国用兵。他的心,也就火热起来。一如其他军人一般,他也想通过对倭国的战事立下军功。只有这样,军职才容易更进一步。
  他心中正在想着这事,忽然就见到一名手下进船舱禀告道:“大人,前面海上发现有两艘渔船。”
  一听是渔船,他也不在意,便挥挥手表示知道了。
  但是,没过多久,那名手下又进来禀告道:“大人,已俘虏两艘渔船,不过船上全是倭国平民,男女老少都有,一个个瘦骨嶙峋的,在那磕头求活命!”
  说实话,对于倭国人,李德明是没有好感的。毕竟倭国侵略朝鲜的时候,烧杀劫掠的事情没少干,朝鲜是深受其害。
  因此,他在听到这话后,就有点不耐烦地说道:“有监军在,我们也不会滥杀无辜,求什么求?让他们滚!”
  那名手下听了,略微有点犹豫,他感觉自家将军是误会了,想了下,还是再次禀告道:“大人,这些倭人百姓不是怕我们杀他们,而是……而是求我们给点吃的,收下他们,来世给我们做牛做马……”
  李德明听得无语,这是军队,要他们做牛做马干什么?
  这么想着,他就眉头一皱,不耐烦地再次说道:“不开炮就是对他们倭人的仁慈了,哪来的让他们滚那去!”
  那手下一听,得令一声,便转身准备走了。
  可李德明忽然又叫住了他,似乎有点疑虑地问道:“这事,监军知道了么?”
  “还没有!”那手下回答了之后,感觉这个回答不妥当,就又补充道,“不过监军大人应该迟早会知道的。”
  听到这个回答,李德明明白他的意思,监军的职责之一,是和军卒沟通。就算现在不知道,等回头,搞不好谁就能说给监军听。再者说了,瞒谁也不敢瞒监军啊,否则居心叵测的罪名,可不是一般人能担得起的!
  这么一想,李德明便起身往外走去,同时吩咐道:“去,向监军也禀告一下。”
  军事上的事情,他能做主。可如今有关的只是倭国平民,他感觉,还是监军过来处置是最好的了。
  上了甲板,来到一侧船舷。这里已经有不少看热闹的军卒,看到他过来,纷纷行礼。
  按军制,他也还了一礼,而后低头往下看去。就见底下已经系着的两艘陈旧渔船上,跪满了倭人,而在边上,则有几名大明军卒守着。
  这些倭人,果然如同手下禀告得那样,一个个身上穿着的衣服,都是破破烂烂,因此能看到他们确实是瘦骨嶙峋。不管大人还是小孩,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全都一样。乍一看,还以为这些是刚从深山中走出来的野人一般。不,野人都比他们要好!
  不知为何,看到底下这些正在磕头求活的倭人,李德明一下想到了以前被建虏祸害时候的朝鲜百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