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唐孽子> 第1154章 新罗人的打算

第1154章 新罗人的打算

  难波津码头。
  金文通看着自家装满了铜钱的海船,好想哭!
  当初他离开难波津的时候,雇佣了一条船速极快的海船回到新罗,然后立马就张罗铸造了一批劣质的铜钱。
  原本他还想着依靠这些铜钱好好的挣一笔钱。
  结果,当他再次踏上了难波津的土地的时候,却是发现铜钱在难波津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
  你要是拿出来的是开元通宝,估计还是有人会收。
  偏偏金文通拿出来的是自己私下里铸造的铜钱。
  那就真的跟一堆垃圾一样了。
  “郎君,我去市面上转悠了一圈,现在难波津各个商家都是使用唐元进行交易,其他的货币人家根本就不接受。像是我们铸造的铜钱,摆到了人家的眼前,他们连看都不看一眼呢。”
  金三小心翼翼的汇报着自己打听的消息。
  当初怂恿金文通大力铸造铜钱,甚至还从金城的一些贵族家中借钱,金三生怕被自家主人给当成是出气筒。
  “大唐皇家钱庄凭借着一个唐元,以后就能从倭国获得无数的利益,这样的好事,你说我们可不可以也在金城或者难波津搞一个钱庄,然后自己印刷货币呢?”
  金文通手中拿着一张唐元,眼中充满了羡慕嫉妒恨。
  这只是一张纸啊。
  上面印刷说是一百元,那就是一百元。
  说是一千元,就变成了一千元。
  哪天大唐皇家钱庄要是缺钱了,直接多印刷一批唐元就可以了。
  金文通觉得自己哪怕是在难波津没有办法这么玩,回到金城也可以考虑仿效。
  这么一想,他倒是觉得这一趟倭国之行,也不能算是浪费时间了。
  多少还是有一点收获的嘛。
  “设立钱庄也好,印刷纸币也好,应该都不是很难。只是我们要想让大家接受我们印刷的纸币,那就非常的难了。”
  金三犹豫了片刻,觉得自己还是要提醒一下金文通,免得到时候没有搞好,他又要承受压力。
  反正不管出了什么事情,有问题的都是下面的人。
  “如果是在难波津开设钱庄,要让倭国人接受我们的纸币,估计有点困难。但是如果放在金城的话,我倒是觉得问题不大。到时候圣骨要是知道这一套方法是模仿大唐而来,应该不会反对。”
  金文通跟金胜曼虽然不是亲兄妹,但是却算是一个家族的成员,关系还算不错。
  眼下金德曼虽然还是女王,但是由于身体不好,新罗的国事,有许多都是金胜曼在处理了。
  所以只要搞定了金胜曼,纸币发行的事情,金文通觉得并不难。
  而有大唐的先例在前面,金文通觉得自己想要说服金胜曼,难度也不大。
  “如果是在金城设立钱庄、印刷纸币的话,那么难度确实会低很多。不过我们船上还有不少的铜钱,我们是直接运回去,还是在这里想办法低价卖给大唐皇家钱庄呢?”
  “运回去吧,到时候放在钱庄的库房里头,也能充门面,让人知道我们的钱庄实力是非常强大的。”
  想到这里,金文通一刻也不想在这里继续待下去了。
  赶紧会金城,把属于自己钱庄的货币,属于新罗的货币给搞出来。
  到时候,自己不仅能够获得大量的利益,还能成为名垂千古的人物呢。
  ……
  倭国的混乱,来的快,去的也快。
  眼看着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了七七八八了,王有才准备回长安城给李宽汇报。
  “王郎君,这一次奈良那帮人的反应速度,比我想象的要快不少呢。”
  三太郎站在王有才面前,对眼前这位年轻的过分的负责人佩服不已。
  作为从一开始就参与到计划的人员,三太郎非常清楚王有才的恐怖。
  说实在话,刚开始的时候,三太郎是不认为王有才能够成功的。
  特别是那异想天开的鼓励倭国人铸造各种劣质铜钱,而东海渔业却是“傻乎乎”的在那里允许使用劣质铜钱向他们购买任何货物。
  这简直就是败家子啊。
  可是,到现在为止的一切事情,却是都按照王有才规划的方向在前进。
  原本以为亏钱的事情,其实认真算起来,东海渔业其实并没有亏什么钱。
  如果把大唐皇家钱庄获得的一些额外收益计算进去,那么大唐在这一场货币风波之中,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付出的。
  可是结果却是倭国上下都开始接受唐元了。
  虽然三太郎还不是特别清楚王有才为什么这么热衷于推广唐元,但是他相信这背后肯定有巨大的利益。
  只是自己的层次还没有达到那个境界,所以看不透。
  “反应的越快,受的损失就越少。奈良那帮人要是真的拖个几个月时间,那么指不定倭国各地就已经烽烟四起,提前进入到战国时代咯。”
  王有才自然很清楚奈良那帮人会那么快的接受现实,先大唐皇家钱庄借贷了大笔唐元,还把倭国的市舶都督府都抵押给了大唐皇家钱庄,是因为有九条信一在旁边推动。
  作为倭国顶级勋贵,虽然奈良的人都知道九条家跟大唐走的太近,不一定能够完全代表倭国的利益了。
  但是他们很清楚,如果一直不按着九条信一的提案去走的话,那么大唐很可能就直接自己下场,逼着你去走他们想要你走的路了。
  与其这样,倒不如老老实实的听九条信一的建议。
  当然,最关键是九条信一这一次的建议,听起来似乎对倭国是真的有好处。
  “确实如此,我听说的民乱就已经有好几起了。那些倾家荡产的百姓,眼看着下个月的口粮都没有着落了,自然就开始慌了。再加上有心人稍微一煽动,那是真的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这几年,我们东海渔业也向倭国各地的大名出售了不少的刀剑,其中有一些流落到了民间。这动乱要是搞的规模大一点,奈良那帮人还真是不知道要怎么才能平定呢。
  说不准最终还是要请我们东海渔业护卫队的高手出动,到时候花费的钱财肯定要多许多。”
  三太郎这些人能够这么死心的跟着东海渔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东海渔业在难波津的驻地有一千人左右的护卫队。
  一千人的队伍如果散步在整个倭国,那么威慑力非常有限。
  但是如果集中在难波津的话,以东海渔业护卫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情况,哪怕是对上一万的倭国士兵,也稳居上风。
  甚至一般的倭国士兵,根本就没有胆量去跟东海渔业的护卫队作战。
  有这么一支队伍在难波津,三太郎这些人的安全就有了保障,他们就敢死心塌地的为大唐服务。
  毕竟,在他们心中,觉得哪怕是情况到了最差的局面,他们还可以乘坐东海渔业的船只去大唐,成为一名真正的唐人。
  “先不去管那么多了,反正接下来的时间,你们一定要多观察市面上的情况。唐元作为倭国市面上的主要流通货币,这一个定位一定不能丢掉。所有东海渔业及关联产业售卖的东西,只能是使用唐元进行结算。
  哪怕是人家拿着金锭过来也不行,必须让他们先去大唐皇家钱庄的分号里头兑换成唐元。为了方便倭国人兑换唐元,大唐皇家钱庄也会在奈良等地在开设几个分号。”
  “王郎君你放心,谁敢私下里接受其他货币的结算,那就是我们东海渔业的敌人,他们就别想在难波津做生意了。”
  孟浩在旁边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作为大唐在倭国最有实力的组织,东海渔业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大唐官方的态度。
  毕竟它背后的股东没有一个是普通人。
  “等我回到长安城之后,观狮山书院商学院还会安排一个研究小组长期驻扎在难波津,看看使用了唐元之后,倭国的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其他的你们就按照过往的去做就行了。”
  王有才叮嘱完了这些东西,才开始跟大家喝起了庆功酒。
  之后,王有才没有多留几天,好好的享受一下倭国女子的温柔体贴,就踏上了回程的船只。
  ……
  作为南高句丽的都城,汉城的发展其实还是挺快的。
  每天都会有不少海船从登州到达这里,然后登陆寻找商机。
  或者继续沿着海岸线而下,前往百济、新罗或者倭国。
  王有才离开了难波津之后,也是按照最传统的航线,在汉城停靠休息。
  “九条君,听说你家大郎深受楚王殿下信任,如今负责楚王府在整个朝鲜半岛上的商业事务?”
  当王有才踏上汉城的土地的时候,忍不住想要在这座城市里头转一转,看看这座半岛上最繁华的城池到底是什么模样。
  作为大唐扶持起来的南高句丽和北高句丽,汉城和平壤都是有大唐水师驻扎的。
  并且这两个王国朝中的一些大臣,都还是大唐扶持起来的。
  不客气的说,眼下的南高句丽和北高句丽,就是大唐养的两条狗。
  只要敢不听话,分分钟就给你教训。
  当然,只要你好好听话,大唐也不介意扶持他们一把,让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往上走一个台阶。
  由于人参在长安城非常受欢迎,如今在南高句丽,挖掘人参都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产业,养活了不少人。
  观狮山书院农学院甚至安排了一个研究小组长期驻扎在汉城,为的就是研究人参的人工种植。
  “承蒙楚王殿下厚爱,大郎在半岛上勤勤勉勉,虽然没有多大的功劳,但是也没有给楚王殿下丢人。”
  说到自己儿子,九条信一脸上多了一些笑容。
  “要是浩之在汉城的话,我倒是想要跟他好好的聊一聊,看看半岛上如今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以前也就是偶尔在《大唐日报》上面可以看到一些报道,听说这汉城已经有了小长安的称号呢。”
  这个年代的人,要想了解外国的信息,渠道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哪怕是王有才这样的人物,也不例外。
  要不是《大唐日报》上面有一个版面是专门介绍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估计大家对国外的事情会更加的陌生。
  “虽然大郎有时候会去新罗、百济等地巡查,但是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汉城的。等会我们去到东海渔业在汉城的办事处询问一下,就知道他去哪里了。只要是半岛上发生的事情,问他就没错了。”
  九条信一对自己的儿子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十几年过去了,九条浩之如今绝对可以说是一个半岛通了。
  把他扔到街面上,只要他不说自己是倭国人,嗯,准确的说是祖籍倭国,其他人根本就看不出来他跟汉城本地的勋贵有什么区别。
  ……
  “阿耶,真的是你?你怎么来汉城了?”
  王有才乘坐的海船是东海渔业登州造船作坊生产的最先进的海船。
  这种船只在汉城并不是经常可以看到。
  所以当他们的船只停靠在码头上的时候,就有不少人在打听船上人员的来头。
  作为汉城的地主,九条浩之自然也有自己的消息来源。
  所以当王有才跟九条信一来到东海渔业汉城驻地的时候,恰好也就碰到了匆匆赶回来的九条浩之。
  “浩之,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王郎君,楚王殿下的得力助手,如今观狮山书院商学院最杰出的学员。前段时间从天竺带回来一百多万两黄金的人就是他呢。”
  看到许久未见面的儿子,九条信一虽然很激动,但是却是知道不能冷落了王有才。
  “浩之见过王郎君,之前在《大唐日报》上面就听说了王郎君的故事,每每感到心潮澎湃,没想到今日居然能够亲自见到您。”
  九条浩之如今早就不是那么初出茅庐的后生了。
  作为楚王府在半岛上的商业代言人,他的为人处世已经变得非常圆滑。
  “过奖了!这都是楚王殿下的功劳,我只不过是把楚王殿下的谋划给落到了实处而已。”
  王有才露出一个符合社会期待的笑容,倒是没有因为九条浩之是倭国人出身,就看不起他。
  “走,如今这个季节,正是汉城风景最美的季节,你们一定要在这里多停留几天,我好好好的尽地主之谊。”
  九条浩之一边说,一边上前拉着王有才的手往里头走。
  这种见面拉手的习惯,李宽是一直不适应的,不过奈何这就是大唐的风俗。
  “正好我也想跟浩之你好好的了解一下半岛上的情况,那就叨唠了。”
  王有才肯定不会真的在这里逗留游玩,但是大家一起坐一坐,聊聊天,打听一下情况,那是必须有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