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鲁满堂一直听着娘俩儿说话,却只默默地喝酒,现在才说:“罗书记是厚道人,知道你妈一直特别喜欢缝纫机,自己都没留,把这个机会让给我了。”
  王巧针特别开心,“过去我娘家就是做裁缝的,我小时候家里就有缝纫机,缝东西可快了——这台缝纫机来的还真恰到好处,明天去供销社买回来,正好给你们做被褥,做衣服。”
  说了一会儿闲话,粽子已经凉了下来,娘俩儿把粽子从锅里取出来,先盛了两份,一份送到奶奶家,一份给杨老师,其余放在盛了清水的大盆子里,这样粽子能保存好几天也不坏。
  第二天是端午节的正日子,鲁家人一早吃了粽子和鸡蛋,六口人浩浩荡荡地去了供销社。
  家里只有一台自行车,又从陈队长家借了一台,鲁满堂前面带着丰收,后面带着跃进,王巧针前面带着丰美,后面带着盼儿,乘着早上的清凉一会儿就到了公社大院。
  供销社里的人已经很多了,这段时间整个公社的劳力都去修水渠,放了假买东西的人当然就多。
  王巧针在家里早算好了,带着盼儿买了棉花、布料和被面,又有牙刷牙缸等用品,林林总总的一大堆。
  可是,鲁家人最盼着的缝纫机却没有到。
  这两台缝纫机是专门奖励红旗公社的,因此早说好了要送到红旗公社的供销社,可是昨天竟没有送到。鲁满堂打听了回来告诉媳妇,“供销社徐主任帮我们打电话问了县里,缝纫机要下午才能送到红旗公社。”
  王巧针这才放下心,“只要今天能送来,我们就等着。”
  鲁满堂就拿起一包东西,“走,到我办公室里等。”
  盼儿和跃进在公社中学上学,去过几次爸爸的办公室,可是丰收和丰美却是第一次来,听了竟十分高兴,“太好了,我们去爸爸的办公室!”
  公社办公室和供销社都在一个大院,与供销社是一样的平房,走进大门就是一道长长的走廊,白色的墙下端漆了一米多高的绿漆,与一排木门同样的颜色,每间木门的门框上都钉着一个木牌子,鲁满堂就在写着副书记的那道门前停下,拿出钥匙打开门,“进来吧。”
  屋子里两张木头办公桌,两个木头柜子,墙上的钉子上挂着两顶草帽,墙角放着脸盆架,搭了一条毛巾,东西都很平常,唯有一个夹了一叠报纸的报刊夹显出与众不同的风格。
  鲁盼儿很喜欢看爸爸办公室的报纸,其实公社大院的一面墙上用木头修了雨遮,下面张贴报纸,每天一早就换了最新的,可是坐在办公室里拿着报纸夹看又不一样。她就把报纸夹递给丰收和丰美,“你们在家里读不到报纸,现在多看看。”又拿了爸爸的搪瓷缸去打开水。
  公社大院一直有人值班,白天的时候总有开水。
  鲁盼儿端了满满一大缸开水往回走时,就听人有叫自己,抬头一看,“丽雯姐!”
  章丽雯正站在广播室门口笑着向她招手说:“过来广播室玩儿呀。”
  鲁盼儿一直对广播室很好奇,可是那里并不是随便能进的,因此听了丽雯姐的话十分心动,就赶紧答应,“我把开水送回去就来!”
  跟爸妈说了一声,她就跑了出去,跟着丽雯姐进了广播室。
  广播室是单独的一间房子,里面又隔成几间屋子,丽雯姐就打开最大的一间屋子带她进去看,“这里就是扩音机房,你们在外面听到的就都是从这里面出来的。其实播音并不难,平时打开收音机,再接上扩音机就行了,只有紧急通知的时候,才需要我们播音员直接广播。”
  “这里是发电室,襄平县电力不足,我们公社经常停电,可是即使停电了广播也不会停——这个就是柴油发电机,发电时先要用摇把摇动,很沉得,我根本摇不动,所以每次停电时罗书记就会来帮忙摇发电机……”
  “这是录音室,瞧,这个就是录音机,公社的消息就是在这里录的,然后再播出去——我们晚上也轮流在这间屋里值班。”丽雯姐说着打开录音机给鲁盼儿看。
  鲁盼儿看得特别用心,可她却只看,一点儿也不伸手乱动,丽雯姐好心让自己进广播室长见识,自己可不能弄坏东西,录音机、收音机可都是贵重的物件。
  直到坐在休息室的椅子上,她才放松了一些,看看那那窄窄的小床,和上面堆着的衣服用品,“丽雯姐,在这里睡觉不舒服吧。”
  “那也比在工地劳动或者在九队干农活强啊!”
  如果丽雯姐不借调到广播室,就得参加修水渠,或者在九队干农活,鲁盼儿听妈妈说她力气很小,只要干重一点儿的活儿就会病倒,有时还会累得哭了,到年底分的口粮和工分都特别少,几乎养活不了自己,所以广播室有这个机会爸爸就推荐她来了。
  广播员按照生产社员最高工分计算替工的钱,这样丽雯姐总能把口粮挣出来。
  虽然爸爸妈妈都可怜丽雯姐,也帮了她,不过他们其实并不赞成她,鲁盼儿也受了影响,她羡慕丽雯姐长得漂亮,声音好听,打扮出色,但不理解她为什么不喜欢参加劳动——不劳动怎么能种出粮食,怎么能有饭吃呢?
  因此鲁盼儿听了丽雯姐的话就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想了想,“丽雯姐,你让次让我给杨老师捎去的包裹,我已经交给他了。”
  “我早知道了。”丽雯姐就问:“最近你看到杨老师了吗?”
  “看到了。过端午节时我去给杨老师送粽子。”
  “他现在怎么样?”
  “没怎么样,”鲁盼儿想了想,“就是晒黑了,我爸我妈,还有九队去工地的人都晒得黑黑的。”
  “幸亏我在广播站,”丽雯姐说着抬起手摸了摸脸,“我的皮肤特别不禁晒,很容易就长斑了。”
  丽雯姐很纤细瘦弱,皮肤也特别白,在广播站几个月,鲁盼儿觉得她比过去还要白了,与她的白衬衫一个颜色,没有一点儿血色,“丽雯姐,我见过的人最白的就是你了。”
  “等到公社的播音员病好了,我就得回知青点了,到那时就是不愿意也得在外面晒得黑黑的。”丽雯姐哀叹一声。
  第9章 食堂午饭
  章丽雯与鲁盼儿说了一会儿闲话,又问:“你给杨老师送粽子东西时,杨老师说什么了吗?”
  “没说什么呀,”鲁盼儿又想了想,“杨老师让我别忘记温习功课,还给我大白兔奶糖。”
  听到大白兔奶糖,丽雯姐哼一声,“杨老师可真是惯着你们。”
  上一次丽雯姐说起杨老师时就是这样,依旧带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不满,鲁盼儿也依旧不高兴了,她就想起了丽雯姐把包裹缝上的事,“我给杨老师送包裹时,杨老师当时把包裹拆开了,分给我许多大白兔奶糖。”她也不明白为什么,只凭着直觉就认为这样会使丽雯姐不开心。
  丽雯姐果然不高兴了,她把眉毛拧了拧,嘀咕了一声,“这个杨瑾!”
  鲁盼儿就站起来道别,“丽雯姐,我走了。”
  章丽雯犹豫了一下,“要不,你跟我一起去公社食堂吃饭吧?”
  “不了。”鲁盼儿摇着头走了出来,在公社食堂吃饭是要用钱和粮票的,自己怎么能占丽雯姐的便宜呢?
  回到爸爸的办公室,在走廊里就听妈妈说:“丰美,你去把你姐找回来,快到吃午饭的时候了。”
  鲁盼儿赶紧走了进去,“妈,我回来了,丽雯姐留我吃饭,我没答应。”
  “这就对了,我们不能占别人的便宜,”爸爸就说:“走,今天我们家也去公社食堂吃饭!”
  鲁满堂是公社干部,每个月发三十二斤粮票,可以在供销社买三十二斤粮食。可是王巧针能干,工分高,家里分的粮食够吃,他每个月都不必买粮,只有中午在食堂吃饭,因此就省下了许多。
  王巧针也笑了,“平时没时间,今天正好赶上了,我们也尝尝公社食堂的饭菜!”平时过日子她最俭省,但今天又不一样。
  丰收和丰美还是第一次,“太好了,到食堂吃饭了!”
  一家人到了食堂,鲁满堂站在打饭的窗口向里看了看,十分高兴,“今天竟然包了包子!”
  食堂的师傅就笑着说:“一会儿县里来人给供销社送东西,罗书记特别让我们今天把伙食搞得好一点儿,所以就包了肉馅的包子。”
  正与供销社徐主任说的一样,鲁满堂点点头,拿出了二斤粮票,一块六毛钱,问: “我想打二十个包子,行吗?”
  师傅点点头,“平时食堂不常做包子,但要做肯定会多做一些,鲁副书记只管打。”说着接过粮票和钱,用盘子装了二十个包子递了出来。
  王巧针就说:“光吃包子不行,再要三碗玉米面糊糊。”
  鲁满堂就又数出钱和粮票。
  师傅笑着接了说:“对,吃了包子再喝点糊糊。”又拿小碗盛了点酱油和醋给他们。
  红旗公社一向以玉米为主,近几年九队种了一片水稻,但一直不产麦。因此,粮票中白面是最少的,也是最贵的,当然对于鲁家人也是最难得的,家里一年到头只包几次饺子,很少做面食。
  看到白胖胖热腾腾的包子,大家立即都觉得饿了。
  包子是小白菜肉馅的,又香又鲜,鲁盼儿一口气儿吃下两个,正在犹豫,妈已经又给她夹了两个,“难得遇到食堂包包子,大家都多吃,不够我们再去买!”于是她就吃了四个包子!然后又喝了半碗玉米面糊,“好撑啊!”
  丰美吃了三个,丰收吃了五个,跃进竟然吃了九个大包子!王巧针看孩子们吃得香,早又添了五个包子,让他们都吃得尽兴。
  当然了,她自己和盼儿他爸每人只吃了两个,又喝了两碗玉米糊糊才饱。
  几个孩子吃多了,坐在食堂里不想动。
  丽雯姐拿着饭盒走了过来,看到他们便热情地说:“鲁书记和王队长好!”
  鲁满堂和王巧针就都笑着问:“是章丽雯呀,在广播站还适应吗?”
  “适应,很适应,我特别喜欢在广播站上班,”章丽雯赶紧点头,“多谢鲁书记推荐我来!”
  “不用谢,在哪儿都是为集体做贡献。”鲁满堂就笑着挥了挥手,“今天食堂吃包子,你去打吧。”
  章丽雯又笑,“那我先过去了。”没一会儿端了满满一饭盒的包子,又特别走过来说了一句,“我先回广播室了,那里离不了人的。”
  王巧针点点头,“赶紧回去吧,别耽误工作。”
  看着丽雯姐走远了,丰收就羡慕地说:“她打了满满一饭盒包子,足有十多个。”
  鲁家一家六口人在公社食堂吃了一顿包子,这已经是破天荒的事了。可是章丽雯一次就打了十几个包子,显然是要吃几顿的。
  “章丽雯是知青,家里给她邮钱和粮票,我们比不了。”王巧针却又说:“我们家虽然没有人帮忙,但是靠着自己却也把日子过起来了,过去还吃不饱饭呢,如今不也到食堂吃包子了?将来,家里只能越来越好,到时候我和你爸带你们到襄平县的饭店吃饭,听说那里想吃什么就都可以点!”
  鲁满堂早拿出烟袋卷了一支烟吸了起来,此时也开口了,“你妈说得不错,只要肯干,日子就能过好!”
  几个孩子从小就常听父母说这样的话,早记在心里,此时就都笑了。
  直到下午二点,县里送物品的车才到。
  鲁家人终于等到了缝纫机,交了钱和票,收到一个扁扁的纸箱子。
  缝纫机并不像鲁盼儿曾经在万红英家看到的样子,她就有些疑惑,“怎么会这么小?”
  妈妈就笑了,“现在是折叠在一起的,要回家安装才能用。”
  爸爸也说:“我听说里面有一个说明书,照着说明书安好就行了。”又拿出绳子把缝纫机捆在个车架上,自己在前面推,让跃进在后面扶着,另一辆自行车载着棉花布料一同回了家。
  进了家门,鲁家人就都围着缝纫机转——王巧针指挥着丈夫安装,她见过用过,知道缝纫机是什么样子的;可鲁满堂却从没见过,一面听着媳妇的话,一面看说明书,可怎么也安不上,急得满头汗;盼儿和跃进接过说明书细看,却也有不懂的地方;丰收和丰美被喝令不许离得太近,大家都嫌他俩儿碍事……
  没一会儿,家里又来了好多人,大家听说鲁副书记家里买了缝纫机,都来看热闹,左一言右一语地帮着出主意,弄得家里乱糟糟的。
  大龙和二龙也来了,鲁盼儿无心去看缝纫机怎么安的,只专心盯着他们——后奶家的人最看不得自家过好日子,巴不得缝纫机弄不好,而大龙和二龙心地不良善,指不定偷偷拿了小零件,那缝纫机就彻底安不上了。
  果然,没一会儿二龙就凑到前面摸起一把亮晶晶螺丝钉,放回去时就少了一个,盼儿赶紧拉住他的手说:“这些螺丝钉都有用的,少了一个都不行!”
  二龙只得把手里的螺丝放下,“我就是想再细看看。”
  王巧针也一直瞧着两个侄子,此时就笑着说:“这里乱着呢,大龙二龙到院子里玩吧,等安装好了再过来看。”
  陈婶就先赶自己家的二儿子,“建国,你跟大龙二龙都出去玩吧,别在这里添乱!”
  其他人也纷纷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但陆续来的人更多,还是没有清静下来,缝纫机也一直没安装好。
  鲁盼儿想了想就对爸爸说:“要么,我们请杨老师帮忙吧。”
  “对呀!都是忙得昏了头,我竟然没想到!”鲁满堂就说:“盼儿,你赶紧去知青点找杨老师!”
  鲁盼儿应了一声就出了门,可她没有去知青点,却直接到了学校,杨老师很少在知青点与知青们一起打扑克、侃大山,却喜欢一个人在学校看书。昨天她送粽子时,杨老师就在看那本画着古钱的书呢。
  果然,鲁盼儿没猜错,静悄悄的校园里,杨老师在大柳树下摆了个椅子,手里捧着书在看,就跑过去,“杨老师,我们家买了缝纫机,可怎么也安不上。”
  杨老师听了脚步声早抬起了头,听鲁盼儿说了就点点头,笑着把手里的书送回了小屋锁了门,“那我过去看看吧。”
  鲁盼儿原本焦灼的心就平和下来了,杨老师一定能把缝纫机安装上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