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综合其它>枫城旧事> 第249章 憧憬

第249章 憧憬

  第二天,张兴隆一个人去了本溪。
  这时候他已经不会坐错车了,来回陪着刘桂新进货早都摸熟了。
  买票,检票上车,轰隆轰隆到了本溪。一路上总有种莫名的兴奋在心里涌荡着。
  下了车,先跑去喝了碗馄饨酥饼,然后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向新华书店。
  他的记忆力相当相当好,走过一次的地方就不会忘,东南西北分的清清楚楚。
  除了不会坐公交车,他哪里都找得到。从小就没坐过公交车,到哪都是靠双脚。俗称十一路。
  这会儿的人都不打憷走路,除非必要,一般到哪都是靠走,一是省个车票钱,二是也确实没觉得有多远多累。这个时候的本溪市中心繁华地带也确实没有多大,
  以火车站站前广场为圆心画个半径一公里的圈,铁路以东的半个圆基本上就把商场公园医院书店政府什么的都覆盖了。
  再往外围走基本上都是居民区和厂子,不是逛街的地方。这时候本钢在市内的厂区比市中心要大的多。
  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一上午时间就过去了,挑书很费时间的,要一本一本看过去。
  拎着几本盖了新华书店印章的书出来,顺着文化路往站前走。这条路边上有道墙,上面雕刻着本溪近现代的一些名人和事迹,他就一路看过去。
  中间有卖古董(工艺品)的摊子,张兴隆在旁边看了一会儿,都是些古钱香炉手串什么的,他也不懂,也没什么兴趣。
  想去公园,儿童乐园他只去过一次,那还是小学的时候,妈妈带着他和哥哥一起来的。花园山到是去过几次,但也是有限,刘桂新和张清之实在是没有时间带着孩子玩儿,经济上也不允许。
  还想去少年宫看看,在老师和同学嘴里那是个神奇的地方,是专门给孩子建的,地方他也知道,就在儿童乐园对过。
  不过最后他还是选择了走向商场这边。他饿了。
  吃了一顿香喷喷的罈肉米饭,张兴隆就把什么公园少年宫的给忘了,出来就进了商场。
  商场他到是没少来,联营公司,一百二百都来过,这个年代逛街就是逛商场,刘桂新每来一次市里都要逛一圈儿,哪怕什么都不买。
  联营,环球,张兴隆一个人慢慢的一层一层逛,看衣服,看皮鞋,看手表,看打火机,看录音机,虽然他什么也买不起,但就是想看看。
  那个感应打火机他也找到了,卖一百八。
  他还看到了工商银行的广告,长城信用卡,有了这张卡不用有钱就可以花,可以买东西,他就想,要是我有一张就好了。他想去银行问问,想了想没敢。
  就这么漫无目的的走着,逛着,看着,怀揣两百多块巨款的兴奋劲荡然无存,发现东西都好贵啊,什么也买不起,也舍不得买。
  犹豫再三,他给自己买了一个墨绿色的帆布书包,能防水的,角上带着耐磨保护那种。
  要是能有好多好多钱就好了。他第一次对钱产生了巨大的向往。
  天色渐暗,寒风乍起,开始降温了。
  张兴隆依依不舍的结束了这次旅行,买车票回了南芬。
  他第一次发现,南芬好偏僻呀,就像一个大口袋,火车从口袋口上平行而过,这里的一切都和外界不发生什么关系,好像一个独立存在的小世界。
  这里有三座工厂,居民是这三个工厂的工人,工厂就是他们的世界。
  闭塞,迟滞。
  这里没有外来人口,信息到达这里总是不那么及时,所有人的目光都只是盯在厂子里,从来不去考虑外面的世界。
  但是想这些又有什么用呢?人活着不就得进厂上班吗?张兴隆想不明白。长大了就好了,可以挣钱,可以做想做的事情。
  背着新书包,书包里装着几本书,从南芬走回到郭堡家里。
  天已经黑了,刘桂新和张兴军已经收了摊子。
  “哎哟,旅游回来啦?这家伙,足走了一天,买什么了?”张清之看到他问了一句。
  “书包,还买书了。”
  “钱花光啦?你这可真是不沾手啊。”
  “没,没花完,太少了买东西都不够。”
  “想买什么呢一百多还不够?”张清之扭头看了张兴隆一眼,在他印像里小孩子也就是买点零嘴画片儿呗,一百多块钱就是在他手里也是大钱了。
  张兴隆舔了舔嘴唇,小心的看了张清之一眼:“录音机,自行车,手表还有打打火机,彩电,录像,衣服鞋什么的,都买不起。”
  张清之愣了一下乐了:“你一个小破孩子,看点图画找点玩儿的就得了呗,还录音机自行车,你看这些干什么?”
  “我喜欢呗,我同学家都有。”
  刘桂新给张兴隆夹了一筷子菜:“那就好好上学,等考上技校妈什么都给你买。”
  “真的呀?”
  “真的,好好念吧,你们三个都是,考上了就给买。
  张兴军看了刘桂新一眼没吱声。
  “你那书不是还在吗?闲着前翻一翻,明年去考技校,总在家呆着也不是那么回事儿。技校好考,原来你二哥他们那一茬学习都扔那么些年了,还不是考上不少。”
  “那能一样吗?”张兴军整个脸抽抽到了一起。
  前些年技校为了吸收待业青年,分数线压的相当低,二哥他们那时候只要背一门政治考个六七十分基本就有希望了,可这会儿已经是86年了,还上哪有那好事儿去?
  “试试呗,看看书又不掉块肉。我看今年分数线也就是一百出头,你又不笨。”张清之瞪了老大一眼。
  “嗯。”张兴军无奈的点了点头。一百七十多分叫一百出头?你是爸,你说了算。
  “你们仨呀,要是都能考上技校可就好了,我和你爸做梦都能笑醒,那时候咱们家就好了。”刘桂新憧憬着未来。
  学识,地域,眼界限制了她的想像,三个儿子能进厂成为全民工人已经是她最大的祈盼。
  80年代未,中专是绝对的热门,就是因为考上中专就有了工作,抱上了铁饭碗。
  这里还有习惯的问题,一群一辈子围着厂子转的人,也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