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贝_7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姜绍辉叹了口气,“孩子们的事,我们不要插手,让他们自己相处吧。”
“嗯。”
唐代荷挂了电话,浓厚的愁云萦绕在眉间,总也挥之不去。她想起了未来也许会发生的场景,心里不禁有些担忧。
之后,姜绍辉又耐心地陪唐黎在招待所呆了几天。期间,唐黎一直没有开口对他说话,一副防备的模样。
姜绍辉对小孩束手无策,只有打电话把唐代荷叫来了。站在门外,他对唐代荷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孩子不能不念书吧。可是我有点担心他,以后去了学校该怎么和同学们相处?他现在不愿意回家,可这样长期住在招待所也不是个办法……”
唐代荷犹豫了一下,转身去楼下商店里买了几个玩具汽车。再次回到招待所里,轻轻地推开了姜绍辉身后虚掩着的门。
“唐黎?”
房间里很安静,窗帘拉了一半,漏出些压抑的光。孩子坐在床角抱着自己的膝盖,动作看上去很紧张。
唐代荷缓缓地坐在了床的另一边,唐黎感受到了她的动作,下意识地往里退了一些。背靠着墙,头扭向一边,手指轻轻地发抖。
“别担心,我不会责怪你的。”唐代荷放柔了一些语气,“阿姨上次做的饭菜不合口味,对不对?没关系的,下次我再试试做些别的菜。”
唐黎没吭声,小脸埋在膝盖里,一动也不动。
唐代荷看了一眼门口的姜绍辉,再回过头来,慢慢地把手里的汽车玩具推向了唐黎:“孩子,我们一起回家好不好?阿姨买了很多玩具,就放在你的新房间里。想不想去看看?”
唐黎依旧没有任何反应,他的态度说明了一切。
他不想和夫妻俩交流。
唐代荷叹了口气,最后慢慢地退出了房间。站在房间门口,她和姜绍辉无奈地对望着:“之后该怎么送他去学校呢?”
姜绍辉抿着嘴唇,脸色沉了沉,忽然说:“我感觉,他好像有些怕我。”
唐代荷一脸疑惑,姜绍辉犹豫了一会,又说:“可能是因为……当时我把他从那个房子里带了出来。那之后,他一直有些畏惧我。虽然嘴上不说,但我感觉得到。”
唐代荷怔了怔,随即也释然了。那天唐黎第一次来家里,也是在姜绍辉去浴室里冲凉时,他才终于忍不住爆发了。其实唐黎对姜绍辉的畏惧,她也可以理解。唐黎从小遭遇生父的家暴,而姜绍辉又是那个把他从困境中拉出来的人。小朋友的心里一定矛盾极了,对姜绍辉又害怕又疑惑。
“那……只有这样了。”唐代荷叹了口气,握住了姜绍辉的手,“这段时间就由你陪着他吧。也许等以后我们慢慢熟悉了,他就会愿意开口沟通了。”
姜绍辉点了点头:“嗯。”
父子俩又在招待所休息了几天,最后,姜绍辉还是把唐黎接回了家。这一次,唐黎没有再无故地发脾气了。
阳台的房间本来被唐代荷养了点花花草草,现在被收拾了出来安了张小床,还配了张写字的小桌子,加上一个专属的玩具柜。就这样,温暖向阳的小房间正式成为了唐黎的卧室。
前段时间,姜绍辉托了点关系,总算把收养的手续办全了,正式让唐黎成为了家人。现在又顺势给唐黎办理了入学,就在姜烨正在念的小学。
根据调查的资料来看,唐黎还没有上过学。再过几个月,唐黎就8岁了。这个年纪再去读一年级就有些晚。但唐黎字都识不了,姜绍辉又怕让他越级去读二年级,会跟不上同学的进度。夫妻俩最后一商量,决定让唐代荷课后辅导唐黎的功课,唐黎直接去念小学二年级,跟着大家一起上课。
唐黎的正式入学,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唐代荷陪着唐黎完成了报道,把他送进了自己的教室。一开始,唐黎显得很拘谨,孤僻得和其他的同学格格不入。唐代荷便想了个办法,去商店买了许多零食,分给了唐黎身边的小朋友们,还主动先和小朋友们展开了话题。在上课前,唐代荷轻声地安慰了唐黎两声,便退出了教室,转而站在后门口小心地观望。
身旁的小朋友们都纷纷投来奇怪的目光,这个家长怎么神神秘秘地躲在后门?但唐代荷却无心关注这些,她只是紧盯着眼前那个独自坐在角落一言不发的孩子,那个孩子乖巧得令人有些担忧。
通常来说,第一次和父母分离独自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上学,孩子们都会感到恐惧和抵触,而唐黎却反常地配合,不哭也不闹。这样才更令人担心。
唐黎下课前,唐代荷提前了半个小时在学校门口等候。第一个看见的却是一脸兴奋正和同学打闹的姜烨从校门里走出来。
“妈?”姜烨欣喜地走上前。“阿姨好!”姜烨身边的男孩子们纷纷嬉笑着向唐代荷打招呼。
唐代荷笑了笑:“嗯,你们好。放学了?”
“嗯,对啊。”说着,姜烨看了看四周,突然变了个表情,“妈……你来接唐黎放学吗?”
“就是你家新来的那个小弟弟吗?”一旁的一个男孩子突然问道。
“嗯,”姜烨的表情有些不自然,“就是他。”
唐代荷点了点头:“对,他第一次上学,我有点不放心。”
姜烨耸了耸肩,没什么表情地绕开了身子:“好吧,那我就先回去了。拜拜!”
唐代荷看着姜烨和其他小伙伴远去的背影,有些无奈地长叹了口气。
唐黎回家后,姜烨就没再和他说过一句话。平时在屋里撞见,也都像没看见一样。哪怕后来唐代荷去买了一套一模一样的卡片还给姜烨,姜烨也不愿再收了。那套卡片是姜烨的心头肉,这一撕估计把姜烨心里对可爱弟弟的所有美好向往都给破坏了吧。
孩子的事情,大人插手只会越弄越乱。就让俩孩子自己相处吧。也许,只有孩子才反而能更好地帮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