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等出了国营饭店,镇上也渐渐热闹起来。
说来这镇上就是比村子里方便,要啥有啥,供销社,百货大楼,医院,总之非常方便。
来之前,姜桂花已经让周妙将今天准备买的东西列出来,这样也不至于忘。
他们先去邮局问了工作人员拿了周成功寄来的信。
和以前一样,周成功的来信还是厚厚一沓,他们知道这里面是周成功寄来的工资还有部队补贴的各种票。
不过周志兴和姜桂花也不眼红,周成功邮寄回来是要孝敬爹妈还有周家老两口的。
他们三房虽说没多少钱,但老太太公正也大方,他们不给自己置办啥,给孩子置办那是足够的。
姜桂花将信塞进衣服最里面,这样最保险,而后就带着一家人去了供销社。
姜桂花首要买的就是布还有棉花,布票这些都有,但棉花是紧俏物,有票有钱也不一定能买上,但他们有后门。
周家四闺女周娟子就在镇上的供销社上工,这在供销社要留下一些棉花也不是事。
很快,他们就来了供销社,因为还早,所以供销社内没啥人来买东西。
周妙一家人一进供销社,就看到一个身穿列宁装的年轻女人正低头打算盘呢。
听到脚步声,周娟子一抬头,就看到周志兴和姜桂花,旋即笑起来。
“三哥,三嫂你们来啦?”周娟子放下算盘,快步迎过来。
每年秋收后,周家人都会来镇上,有时候是大房,有时候是二房,这次是三房。
周娟子自嫁到镇上后,因为每天工作就很少回家,但她也很想家,想爹妈,除了爹妈周娟子最想的就是周志兴!
因为在周家,周娟子和周志兴兄妹二人的感情最深,姜桂花嫁给周志兴后,周娟子也很喜欢这个三嫂。
说起周志兴和周娟子这两兄妹,还有些故事。
周娟子是周老汉和赵大花生了三个小子后第一个闺女,宝贝的不得了,但周娟子天生体弱,小时候生病那是家常便饭。
因为身子弱,家里就得有人看着,可周老汉和赵大花要出工挣工分,哪有时间看闺女,周志国是长子是壮劳力,也不能待在家里,周志民虽是二哥,但他可没那个心思管周娟子。
于是照顾周娟子这事就落到最小的周志兴身上,还别说,周志兴虽说是个男娃子,但照顾起妹妹来,比爹妈还细心呢。
可以说周娟子是被周志兴一手带大的也不为过,兄妹二人感情也好的不得了。
一家人见了面说了好些贴心话,然后周娟子一转眼就看到站在一旁的周妙和周小蛋。
尤其看到周妙时,周娟子目光一亮,满眼慈爱,走过去亲昵的拉住周妙的手,说:“大半年没见,妙妙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
周娟子是非常喜欢疼爱周妙和周小蛋的,一则是因为他们是周志兴的孩子,爱屋及乌,二则是因为周娟子结婚到现在一直没有孩子,所以看到哥哥家的孩子也是羡慕的。
“姑姑!”周妙也弯着眼睛看着周娟子,脆生生叫了人。
同时,周妙脑海中想着有关周娟子的事情。
根据她接收的记忆,周娟子是非常疼爱原主和周小蛋,后来因为周志兴出事,姜桂花也跟着生了重病,两口子先后去了后,在周妙姐弟二人过的艰难时,周娟子曾帮过原主。
不过后来周娟子家里似乎也出了事,具体啥事她不知道,只知道周娟子是离婚了。
因为离婚影响不好,周娟子供销社的活都丢了,那之后周娟子怕给娘家丢人,没回娘家就那样消失了。
既然她预知了这些事情,如果可以,她希望可以帮帮周娟子。
这边,周娟子一手拉着周妙,一手拉着周小蛋,眉眼含笑,满是慈爱,询问他们有没有吃饭,饿不饿,还拿出一些糖和点心让他们两人吃。
姜桂花忙道:“我们刚去国营饭店吃了饭,这些东西你快放回去,别让别人看到。”
在供销社上工,不止工资福利好,工作体面,也有很多小福利,就说这些别人很难买到的奶糖和点心,他们就能吃到。
“三嫂,这些可都是孩子们喜欢吃的,再说了,我可是孩子的姑姑,这做姑姑的给孩子吃点点心糖咋了。”
一家人说笑几句,姜桂花提出她要买的布和棉花。
“三嫂,我早就给你准备好了。”周娟子笑了声,就走进后堂,不一会儿,就见周娟子搬出几匹布,还有棉花。
这棉花可是好东西,冬天冷,村里好些人穿的棉衣棉裤那都是好几年的,棉花成了硬套子,一点也不暖和,更不保暖。
但新棉花做的棉衣棉裤那可是真暖和,入了冬,哪怕是三九天,里面穿着秋衣秋裤,套上毛衫,在穿上这新棉花做的棉花棉裤,一准不冷。
不过姜桂花可不准备给自己做,而是称了棉花给闺女儿子做的,当然,还有周家老两口。
老两口大方,给他们布票和棉花票,他们这做小辈的也不能只顾自己。
这不正看着,有人进了供销社,看到桌上的棉花,这人眼睛一亮,大步走来,直接扯过姜桂花看的棉花,一副高傲:“这些棉花我都要了!”
她就像是看不到姜桂花他们一样,看了一眼棉花,又看向姜桂花刚看的布,眼睛又是一亮。
这棉布的花色不错,给她闺女做几身亮眼的棉袄正合适。
她也不管姜桂花,直接指着她手里的布说:“这些布我也要了!”
姜桂花直接黑了脸,她一把将棉花拉过来,冷笑一声道:“你是没长眼睛,还是耳朵聋了?”
刘红梅还从来没有被人骂过!
她在镇上的国营工厂上工,她男人更是国营饭店上灶的,很受追捧,家庭条件比别家好,自然也就目中无人。
这也是为啥刘红梅刚才会一副唯我独尊,看不起人的架势!
家里不缺钱也不票,怕的是缺货,有钱有票都没地花。
她都去百货大楼看过了,没有棉花,现在在这供销社看到棉花,刘红梅咋可能放过?
“我说你咋说话呢!?”刘红梅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朝李姜桂花周身看了一圈,浑身灰扑扑的,鞋子上沾的都是泥土,一看就是乡下人!
“真是晦气!出门没看黄历竟然遇上这种人!”刘红梅嘟囔着,也不看姜桂花直接指着布和棉花,扬起下巴,一脸高傲:“同志,这些棉花我都要了,还有这布我也都要了。”
这年头,买布买棉花不止难买,有了票那也是有限制的,不过刘红梅不担心,他男人在国营饭店自然有些关系,能弄到不少布票。
周娟子常年在供销社上工,自然也就练就了一双火眼晶晶,这一看眼前的女人就知道有底气,不好惹。
不过,再不好惹,她可是供销社的人,而且这女人可是对她三嫂不礼貌。
“这位女同志抱歉了,是他们先来的,所以这些棉花和布都已经卖出去了。”
刘红梅登时瞪圆了眼睛,两眼冒火:“就他们?!能买的起吗?”
姜桂花嘴角噙着一丝冷笑,一双美眸睨着刘红梅,说:“不管我能不能买的起,你就得遵循规矩,排队不懂吗?先来后到不懂吗?说你没长眼睛都是抬举你,不然明明看到我们站在你前面还来抢东西。”
刘红梅被姜桂花怼的涨红了一张脸,她本能的抬手就要打人,因为在厂子里那些给她难堪的她就是这么教训的,谁让她爹还有她男人都有本事。
“你干啥?!”周志兴瞬间挡在姜桂花身后,那将近一米八几的汉子站在刘红梅面前,还黑着一张脸,看上去凶神恶煞的!
“你你你,你想干啥?难不成你还想打女人?!”刘红梅梗着脖子,叫嚷道。
周志兴哼了声,啐道:“再敢凶我媳妇儿,不讲规矩我还真就打女人了!”
刘红梅顿时吓的连连后退,这时供销社也又来了好几个来买东西的,目睹了刚才的事情,他们也觉得刘红梅这人不守规矩。
“人家说得对啊,来买东西就得先排队,你以为你是谁啊还想称霸?”
“可不就是,以为自己穿的好点就能耍派头?排队!”
“对对!排队!”
不一会儿,好几人都指着刘红梅让她排队,直怼的刘红梅面色涨红。
周娟子倒不是落井下石的人,还是好声好气的说道:“女同志,你还是先排队,要是还剩下,自然就卖给你。”
刘红梅咬了咬牙,被这么多人指着鼻子斥责,她哪里还有脸在胡搅蛮缠!
她回头狠狠瞪了一眼姜桂花,姜桂花可不会惧怕,她瞪回去,那气势可比刘红梅还要足!
最终,刘红梅气势弱下去,也没脸在待下去,只能快步出了供销社。
周妙皱眉盯着刘红梅的背影,她是不认识这人的,但不知为什么,一看到这女人她就有些心慌,总觉着会有不好的事情会发生!
人走了,供销社内也清静了,姜桂花也没有得意啥的,要不是刚才那人蛮不讲理,还想强买,她也不会怼那人。
周娟子见过不少如刘红梅这种人,也没有放在心上。
很快姜桂花称了棉花,扯了布包起来。
给钱和票时,周娟子只收了票,没要钱,说:“三嫂,这些钱我出了,就当是给妙妙和小蛋的礼物。”
姜桂花咋能不给钱,周娟子在供销社上工风光是风光,可买棉花和布已经麻烦了周娟子,哪里还能让贴钱?
周志兴明白自己媳妇儿,于是就对周娟子说:“娟子,你三嫂说得对,该是咋还是咋,这钱和票就必须收。”
“三哥!”周卷子瞪了周志兴一眼,说:“你可真听我三嫂的话。”
“那是!”周志兴很自豪:“妈都说了,男人就是得媳妇儿的话!”
无缘无故就被塞了一嘴狗粮的周娟子翻了个白眼。
这时周妙走过去拉着周娟子的手,白皙艳丽的小脸带着笑容,笑着说:“姑姑,我们知道您对我们好,但我妈说得对,不能因为您在供销社,就不按规矩来,该出钱还是要出钱,而且姑姑经常给我和小蛋送礼物,我们都不敢收了。”
这话不假,因为周娟子在镇上供销社的关系,虽说不能经常回家,但时不时的会托人给周家捎些点心啥的,有些还是专门给周妙和周小蛋带的。
因为这二房的王淑珍没少阴阳怪气的指责周娟子,不过周娟子根本不在乎。
一家人这么说着,周娟子就轻轻点了点周妙的白皙饱满的额头,柔声道:“你这小丫头嘴巴可真甜!”
除了棉花和布,姜桂花还买了两斤红糖,一斤白糖,还有一些赵大花交代她买的东西,等买齐全了,周娟子将她给两孩子的点心也包起来。
他们也不能打扰周娟子上工,就准备离开了。
周娟子是要留周妙一家去家里吃饭的,不过姜桂花只说他们晌午就准备回去,免得家里老人惦记,周娟子只能作罢。
但其实,他们都心知肚明,周娟子是真有心留他们去家里吃饭,但周娟子的男人和婆婆……
出了供销社,姜桂花看看他们要买的东西差不多都齐全了,不过还要给周小蛋买一些文具,周妙也想买一些书来给自己补课,就朝百货大楼走去了。
然而在他们进百货大楼时,周妙看到旁边一个人影快速闪过,便停在原地,眉宇微微蹙起来。
是她看错了吗?她咋觉得那人很像顾承?
“妙妙,咋了?”姜桂花见闺女不进去,顺着周妙的视线看过去,除了过路的人啥都没有。
“没啥。”可能是她看错了吧。
秋收结束,生产队队员们都休息了,那个人也能歇上几天吧?
收起思绪,周妙跟着姜桂花他们进了百货大楼。
这镇上的百货大楼虽然也叫百货大楼,但到底没有县里,省城的百货大楼大,种类齐全,但在这镇上也算气派了。
因为到了农闲时候,这镇子周围的生产队队员都休息了,所以来镇上的人也比平日多。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