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节

  女人,特别是结了婚生了孩子,少少上了点年纪的女人,泼辣起来,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受的住的。成河就给闹了个大红脸,只能避其锋芒,装作听不懂,夹着尾巴灰溜溜往别处去了。
  小秋过来,恰好看到这么一幕,看着粗豪、大咧的三哥这个怂样儿,很不厚道的笑了。
  金笛自己找到了包装车间,坐在工序最末尾,检查内外包装标识没有遗漏,就在箱子里放一张装箱单,后边自然有负责打包的男工,打包搬运,积累一定数量之后,装车送去仓库入库。
  第九百四十九章
  小秋找着两个人,让他们去办公室吃饭,她自己则去车间里转了一圈。
  她也不挑刺儿,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随意地走走看看,车间里的工人在她离开后,悄悄地讨论:“都说这个大闺女是个能的,原来我还不信,今儿见着,我算是知道啥叫真人不露相了,看着清清秀秀的小闺女,脸上还挂着笑,见了也是喊姨喊姐的,可只要她的眼神儿那么一扫,乖乖哟,心里咋就怕得慌呢?”
  “可不咋的,那眼神儿看你一眼,仿佛把你的心肝肾都看得通通透透的,真是怪吓人的。”
  “你说着话还真有谱儿,人都知道,这位大姑娘打小儿拜了师父给人看病,只需要给你把把脉就能知道你的心啊肝儿啥模样,哪个家伙事儿不好使了,有了病了,人家都能知道,可不是都能看透嘛!”
  几个妇女说笑的声音大了些,手底下的动作可没有半点儿影响,一个个手底生风,一箱箱点心就制作出来,经过包装、打箱、入库,等待订购的客户用车将它们运走。
  小秋和成河、金笛到办公室里吃过饭,成河自告奋勇留下来看着厂子,小秋带着金笛回了家。
  两个人还么进门呢,就听到院子里一个仍旧保持着童音的男孩子声音,轻快而响亮:“我去接大姐他们,唉,早知道大姐今天这么早到,咱们就该早点儿回来……哎,大姐!”
  迎面从大门里跑出来的就是小秋的弟弟小冬,半年没见,小家伙又长高了不少,暑假的时候,他还只到小秋的肩头,如今已经到了小秋的耳垂位置了,就这,还是小秋也长了好几公分呢,两相相加,小家伙半年足足长了十多公分。
  眼前的男孩子已经有了少年的身量,但眉眼间仍旧透着浓浓的稚气,王家姐弟共有的清秀眉眼,若说小秋更多地随了母亲宋秀莲和小舅舅宋秀程的清秀俊美,小夏小冬的容貌更多地随了王家这边的容貌,除了眉眼相似,五官轮廓上更深邃立体些,脸型偏方,但又不至于是方块脸,虽然只是小小少年,却已经可以预见将来必是容貌帅气的小伙子了。
  小秋迎上去,上下打量着长成小伙子的小弟,满眼欣慰:“长高了,黑了,可也结实了,不错,不错,有点儿大人样儿了!”
  之前小冬还急匆匆见大姐,可真到了小秋面前,隔了半年的小小子却不自觉地有了些羞涩和拘谨,听着大姐的夸奖,咧着嘴憨憨地笑着,却还是伸手将小秋拎着的饭盒瓦罐都接了过去。
  小秋回头向金笛介绍自己的弟弟:“这是我弟弟王小冬,今年夏天就要成为中学生了。这是我同学好朋友金笛,你叫金笛姐就行。”
  “金笛姐好。”小冬腼腆地叫人,仍旧懂事地把金笛手中拎着的东西接了过去。
  三个人说了两句话的功夫,从大门口里又走出两个孩子,少女与小冬相貌相仿,眉眼秾丽,若是皮肤再白皙点儿,绝对是个不输于小秋的大美人。只不过,姐妹俩美的类型不同,小秋是带着仙气儿的灵秀之美,不食人间烟火;小夏则是美的秾丽耀目,美丽大方让人亲近,不像小秋那么清冷。
  另一个男孩子生的也极好,与小冬有些相似,但眉眼间要清秀柔美许多,带着些女孩子的秀美,真是个漂亮的男孩子,而且自从出来后就一直挂着羞涩的笑,安安静静的也不出声。王利社那个不着调的东西,给成贵的就是这一张漂亮脸蛋儿了。
  “大姐!”小冬欢快地跑上来抱住小秋的胳膊。
  成贵笑笑,低低地叫一声:“姐。”
  小秋笑眯眯地看看自家妹妹,再看看堂弟,真是喜欢这三个孩子,不但一个个生的都好看,而且,看得出很健康很结实,更关键的是,从宋秀莲口中得知,三个孩子都很懂事,很自强自立,也能吃苦,没长歪,这比长得好看、考高分更让小秋高兴。
  “这是我妹妹小冬,我大弟弟成贵。这是金笛,我同学加最要好的朋友,你们叫姐就行。”
  小夏甜甜地叫姐姐,成贵也羞涩地叫了一声,然后就自动退到后边,帮着小冬拎东西,不再说话。
  一群人回到家里,夜色已经朦胧了,屋子里开了灯,因为几个人叽叽喳喳说话,宋秀莲也醒了,拢着头发从里屋出来,恰好迎上几个孩子进门。
  看见金笛,宋秀莲笑着招呼,拿了点心和糖果,送到小秋房间里。
  成贵和小冬小夏刚进家门,还没吃饭呢,小秋就准备去厨房端饭,被小夏笑着拦住:“姐,你这坐了一天车,回来又忙乎了半天,这会儿就别再忙了,歇会儿,我们去收拾就行。”
  说着话,回头吆喝一声,成贵和小冬嘻嘻哈哈地跟着,一起去厨房,片刻后,就把饭摆好了,宋秀莲让了让金笛,得知他们已经在厂子里吃过了,这才和孩子们一起坐下吃饭。
  放下门帘,小房间自成一统,金笛这才放松着靠在炕头上,把脚放进被子底下暖和着,一边舒服地叹着气一边问:“你们家的人都这么忙吗?”
  好像从他们进门,就没见一个人闲下来过。王利民搁下几个人,就立刻开着车走了。宋秀莲吃过饭还准备去厂子里,连三个十多岁的半大孩子也忙到天黑才回家,看得出也是在外边忙了一天的,尚满是稚气的脸上有风尘有风尘,甚至脸蛋和耳朵都冻得通红……
  小秋一边收拾行李,一边把给弟妹带回来的各地特产拿出来,准备一会儿分给他们去。
  “平常也没这么忙,这不是过年嘛,家里开的点心铺子生意最好的时候,忙一些,到过年就好了。至于几个小的,原本没他们多少事儿,这个寒假几个人闹着要自力更生做买卖,在家里批了点心去集市上卖……嘿嘿,看他们一个个兴奋得意的劲儿,应该生意不错吧。”
  第九百五十章
  金笛默默地听着小秋说着她的家人,感受着她们家这种最底层的老百姓忙碌辛苦却充实的快乐,喃喃道:“你们家真好……”
  都不管是宋秀莲还是几个小孩子,尽管看得到他们的辛苦,但每个人都是那么积极向上、满脸带笑,每个人都对明天充满了向往和希望,那里有他们看得见的,可以用他们的双手挣来的,实实在在,就在他们眼前,所以不会觉得迷茫,更不会觉得空虚啊寂寞啊无聊啊什么的。因为他们太忙,根本顾不上这些无用的东西。与她身边熟悉的那些孩子和年轻人都不一样。
  小秋收拾着东西,回头一看金笛半垂着眼睛,表情呆怔怔的,不由失笑,走过去摸了摸丫头的额头,又按了按她的脉搏,确定金笛的身体并没有妨碍,这才松口气笑道:“累坏了吧?你稍等一下,我去看看有没有热水,洗漱一下就能休息了。”
  说完,又笑着补充了一句:“家里的大人节俭惯了,虽然装了热水器,平常却舍不得开,怕费电,都是现用才打开烧热水的。”
  听小秋这么说,半点儿没有嫌弃家人的意思,有一点点无奈,更多的是满而浓的亲情。这种感觉,也是金笛在她熟悉的人和人家见不到的,她熟悉的那些人都不会注意这些细节,更不会热衷于家人的相伴守候,他们每日盘算着算计着,如何拥有更多的权利,站到更高的位置……
  看着小秋脚步轻快地走出去,金笛倚着被子想了许多。
  只是,小秋这一次估计错误,家里人平常怕费电不肯开的热水器,因为他们回家,早早就烧好了热水。她去一看,立刻就转回来,叫了金笛去洗漱。
  她们洗漱的时候,宋秀莲吃过晚饭,跟三个小的嘱咐一声,又匆匆去了食品厂。成河那孩子坐了好几天车,指定累坏了,她这个作婶子的,哪能忍心让孩子刚到家就去厂子里值夜受累。
  在火车上滚了几天,没能好好洗洗,回到家自然要洗漱一番。
  颠簸了几天,她也确实累了,洗漱之后,和金笛、小夏躺在一盘热炕上,听小夏叽叽咕咕说他们赶集的趣事儿,不知不觉,三个人都睡着了。
  睡了一觉,小秋睁开眼看了看时间,已经是夜里一点多,快两点了,她睡了将近四个小时了。
  下半夜是最累、最困的时候。小秋担心母亲,起身穿了厚羽绒服,又用厚实的羊绒围巾把头脸包裹起来,拿了支手电筒,悄悄出了门。
  县城的冬夜特别安静,只有边缘处的村子里,偶尔传来一两声狗吠。小秋快步走在漆黑的道路上,最初的寒冷感渐渐适应了之后,反而觉得空气特别清冽舒适,让人忍不住做个深呼吸。
  白天就有些阴天,入了夜,天空上黑沉沉的,看不到一颗星,也几乎没有风,根据经验判断,怕是很快就会有一场雪了。
  她们到家就腊月二十七了,若是再下雪,加上小姨的情况,姥爷姥姥和小舅舅他们可能就回不来过年了。
  小秋默默地合计着,脚底下片刻不停,没多久,就看到了食品厂里透出来的灯光,还有寂静冬夜里特别明显的机器声响。
  宋秀莲也靠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打了个盹儿,然后,就要起身去车间里转一圈,看看生产情况,也看看产品的质量状况。
  这一圈刚刚转过来,正要进办公室呢,就听见大门上有人拍门,她诧异地走过去,因为对方手电筒的缘故看不清,只凭借猜测问道:“利民吗?你怎么大半夜赶回来了?”
  “娘,是我,小秋!”小秋笑着在大门口回答,一开口,才感觉冷得说话都有点儿抖。
  “哎呀,秋儿啊,你不好好在家睡觉,咋大半夜又过来了?还一个人摸黑儿过来,万一……磕着碰着咋办?”宋秀莲一听吓了一跳,连忙加快脚步过去给女儿开门。
  别看县城小,却并不是平静无波的,进了腊月,特别是临近年关的时候,偷东西的、断道儿的也多了,大姑娘一个人走夜路,怕得是万一遇上歹人……只不过这话,宋秀莲作为母亲没说出口。
  小秋笑了笑,扬了扬手中拎着的一根一米长的棍子:“要是真遇上不长眼的,我就打得他满地找牙。娘不用担心我,我的力气大,一两个人不能把我咋样的。”
  不管如何,宋秀莲拉着小秋进了办公室,因为生着煤炉,办公室里热烘烘的,一进来,小秋就觉得冻僵的身体瞬间融化了。
  她烤炉子的功夫,宋秀莲冲了一杯热奶粉递到小秋手中:“你个孩子,过来做啥,怪让人担心的,我在这里,也不是干熬着,也能睡觉,只需要半夜里起来两趟去车间里转转就行,不用担心我。”
  宋胜书在家的时候,他们父女俩是轮班的,宋秀菊出了事儿之后,宋胜书和钟玉琴去了京城,王利民那边的工程干到一半也无法脱身,厂子里的订单也接了,没办法推脱,没办法,只能宋秀莲一个人连轴转,熬着。
  小秋嘿嘿笑,捧着奶粉暖着手,一边笑道:“娘别担心我了,我睡了一觉了,睡不着才来的。我既然来了,你就放心地睡一会儿吧。”
  宋秀莲自己值班,根本不敢上床躺下睡,就怕睡死了,耽误了事儿。
  小秋来了,推着母亲进了里间,看着母亲上床盖了被子躺好,这才退出来关了门。
  她睡了一觉过来的,又走了一段夜路,一冷之下,人倒是精神了。
  喝完奶粉,把杯子冲洗了一下,小秋就起身去了车间。
  做过十多年老师的她,最懂得如何检查纪律。果然,当她站在窗户外边,透过玻璃看进车间里,就有工人明目张胆地把芝麻和白糖装进口袋中。
  第九百五十一章
  八十年代没有监控设备,也没有先进的检视设备,再说,小县城里人少,扯鼻子带脸的可能还是亲戚,出入进行验身难免被人说个严苛无礼,坏了名声,别说生意没法做,家人住在县城里都不会舒心。
  小秋眼看着有人偷东西,也没进去当场抓脏,她只是悄悄从大青花里摸出摄像机,将偷东西的镜头给拍了下来。
  这个摄像机是她为了过年买的,原准备拍一拍家人团聚,欢度春节的镜头,留存纪念的,没想到,居然先用在了这里。
  她站在窗外足足拍了二十分钟,发现,车间里偷东西的人就是那么两三个人,其他人都在忙着干活……就是不知道,真的是偷盗的只是这几个,还是,早就达成了分工,在场的人都有份儿。
  小秋自然希望是前一种,但活了两世的她总是不敢太乐观。
  她翻手,将手中的摄像机收了起来。转身去了趟厂子的厨房。过了五六分钟,小秋才从厨房出来。这次她加重了脚步,临进车间门还咳嗽了两声,才缓缓走了进去。
  如此,车间里的工人们都特别认真工作,别说偷盗的没有,就连偷懒耍滑的都没一个了。
  小秋拍拍手,见大家都停下手抬头看向她,笑道:“大家伙儿连续工作了几个小时也累了,歇一会儿,我让厨房里熬了热汤,去两个人领回来,大家喝一碗填填肚子,再继续干不耽误事儿。”
  一听有额外的福利,尽管只是一碗汤,众人也颇有些意外之喜,一张张本来困顿麻木的脸都换上了一层喜色,更有两个嘴巴会说的立刻称赞起小秋来。
  “还是大姑娘心地好,知道咱们熬夜加班不容易啊。”
  “哎,大姑娘不愧是念大学的,这一举一动都跟咱们这些土老帽儿不一样,大气啊!”
  小秋含笑看了看几个口灿莲花的妇人,看到其中两个人正是偷东西偷得最猖狂的,不由挑了挑嘴角,却笑着将眼底的一抹冷眼掩下去。
  虽然中间休息了二十分钟,但这一个夜班生产出的产品并没有减少,反而比平常稍多了些,同时,破损率却降低了。
  第二天早上,小秋就给宋秀莲商议,以后通宵加班的工人,中间休息两次,食堂免费供应两次热粥(汤),粥或者汤里要求有一定比例的肉。
  工人们领回热汤,有人端了一碗给小秋,小秋也没客气,笑嘻嘻地接了,就在工人们中间坐了,喝着热汤,随意地聊了几句。
  严格说,大多是工人们问京城什么样儿,京城里的老百姓是不是都坐小车住楼房,大学里什么样儿,她们在学校里如何……这些人大都没出过远门,别说千里外的京城,就是去过地区里的人也寥寥无几,他们生在此长在此,目光也就局限在县城和周边的村子里,对外边充满了无限好奇,也有无限的天马行空的相像。
  小秋回答着他们的问题,一边暗暗打量着这些人的表现、从他们之间的互动上看,那几个偷东西的人和其他人一样,说说笑笑的,看不出一点儿异样。
  呵呵,看来她不抱希望是对的。
  一个夜班结束,小秋什么话没说,只将材料领用单和成品入库单统计了一下,根据正常的成品率核算,发现数量竟然基本能对上,也就是说,中间被盗的物资有限……这是打着细水长流的盘算呐!
  宋秀莲好好地睡了一觉,早上起来,精神恢复了好多。洗漱一下,就接手准备白班的工作,把小秋直接撵回家,让她回去补觉。
  小秋也没坚持,离开点心厂子,绕到小吃街那边买了油条、水煎包和豆汁儿,这才回了家。
  这时候的油条没什么添加剂,炸的蓬松劲道,口味极佳;这里的豆汁儿就是黄豆打的新鲜豆浆,并不太浓稠,却豆香浓郁,比后来卖的什么五谷豆浆、营养豆浆都好喝,也不知是不是豆子本身的品质问题,这会儿农民种地用化肥的都不多,豆子也是千百年农民们自己传承的豆种,根本不用担心转基因、农药化肥这些东西;还有水煎包,与小秋在江汉城吃的汽水包做法类似,只不过她们老家的水煎包一般夏天是韭菜猪肉馅儿,冬天是大葱猪肉馅儿或者白菜猪肉馅儿。吃这个要守着锅吃,刚出锅的包子两面煎的金黄,带着一层菲薄焦香的酥脆面饹馇,中间的面皮儿却非常喧软,加上咸香浓郁的馅料,咬一口,真正的外焦里嫩、浓郁鲜香,汤汁四溢……好吃的让人停不下来。
  回到家,天色还为大亮,没想到,小夏小冬和成贵已经起了,正在把批发好的点心装上自行车,看这样子,要赶时间出门,去赶集卖点心了。
  小秋招呼三个人吃饭,一边进屋看了一眼,就见金笛睡得还沉沉的,倒是成河已经醒了,正迷迷糊糊坐在床沿上,头发睡得乱蓬蓬的。
  “三哥,醒了就来吃饭了。”小秋笑着招呼。
  成河这才怔怔地回头,随即一跃而起,笑道:“猛地睁开眼犯迷糊了,竟想不起自己睡在哪里了。”
  少年极少出门,这一次游览了十来天,行程几千里,走过了好几个城市,猛地回到家,还真是容易犯糊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