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绍宋> 第246章 自扰(续)

第246章 自扰(续)

  从宏观角度来说,关西正在进行的浩大而又敏感的改革,也就是整编西军与度田授田等事,是不大可能出现什么大的阻碍与困难的。
  因为诚如很多有识之士想的那般,此时此刻,有利条件太多了……金军数次扫荡后造成的关中内部残破,大胜之后赵宋皇朝与天子的威望重立,以及那位坐镇长安的天子此时对武力的绝对把持与对改革的绝对决心,几乎从各个角度确保了这种放在平常时难以想象、且深入骨髓的改革顺利进行。
  这是非常时期、非常情境下的特殊红利,就好像每次开国之初定下制度总会显得很容易一样,也有点像是大灾大厄之年为了救命做出的特殊举措总是挺轻易一般。
  不过,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尧山之后,赵玖终于解决了最根本的生死存亡困境,让国家步入正常化,也起了做事的心思,但以他穿越者的‘高屋建瓴’视角来看,将来的道路注定道阻且长,是要有足够心理准备面对很多东西的。
  关中这里没问题,不代表其他地区就也能没问题;眼下没有问题,不代表将来没有问题。不能把一时的战争红利作为常态,而是要趁机建立起应对常态困难的政治机制。
  至于政治嘛,一旦说到这个词汇,首先也是必然的,就是人事问题……赵玖不敢去指望天下人民皆尧舜,就只好去要求政令畅通无阻了,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宰执的人选便是重中之重。
  吕好问提拔为公相,汪伯彦殉国,许景衡已经应许请辞,这意味着按照之前几年的政治传统,都省空出了两个一正一副两个宰执位置,枢密院正位也空了出来。
  四个位子空出三个,似乎是挺多的,但考虑到下面一堆本就是半步宰执的使相,所谓关西宇文虚中、东南吕颐浩、荆襄刘汲,外加离开朝廷两年但在朝中依然有着深厚实力的前公相李纲李伯纪,以及李伯纪派系在朝中目前实际领袖御史中丞李光,还有赵玖心腹班底中的巴蜀张浚、陕北胡寅、枢密院都承旨刘子羽等人……似乎每个人都有希望,妥妥的僧多粥少。
  不仅如此,考虑此时许景衡回到河南正处置军屯授田事宜,准备辞职的事情尚未为人所知,所有人眼里便只有两个位子,那这个竞争就更加激烈了。
  不过,似乎正是得益于此,赵玖明显能感觉到许多相关人员的活跃,继而带动了整个官僚系统在活跃。
  张浚身为巴蜀五路转运使,却亲自请往秦凤路都督处置相关度田事宜。
  针对洞庭湖钟相与五岭一带叛乱的平叛事宜被安排到秋后,然而刘汲却已经迫不及待的提出了相关的进剿路线与后勤安排。
  吕颐浩更是直接,这些日子,他的奏疏往东京、长安根本就是传递不停,这位东南使相先后提出要精兵、要助学、要简政……比如趁着大胜,将御营兵马中部分战力不佳的部队与将领给撵出去;还比如要大面积整饬三舍法(太学、州学、县学制度),将相关升学考试与学生待遇,还有最终殿试全面制度化;而且还要正式对靖康以来的所有官员任命进行追访与检查,对偏远地区进行官员调度流通……
  甚至,他还主动提出,应该终结特殊时期的各种复杂使相制度,将制置使、镇抚使、兼领多路的转运使经略使一并裁撤,恢复旧日制度。
  其咄咄逼人之势,隔着千里也能让人感受的清楚,似乎早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中枢宰执。而又因为这些事情无一不事关国家根本,更是震动朝野。
  一时间,自扬州到东京,又从东京到长安,信使往来不停,无论文武,皆有所惴惴。
  但是,赵玖没有让这些人久等,几乎每一份吕颐浩的奏折送到长安,他便毫不迟疑的予以批复,而且几乎每一次批复都做出了最明确无误的表态——赵官家无条件支持这些建议,而且要求东京方面予以全面的配合。
  甚至,当三舍法制度化的事情与对官员进行大面积追访检查的事宜被发往都省后,在西军被大略改编为御营后军之后,秋收时分,赵玖干脆直接传旨,趁着即将到来的授田,用中旨的方式对御营大军进行了主动而又进一步的精减……御营原来就有二十多万部队,加上此番西军正式并入,并额外设立了御营骑军,却依然被划了一个只有二十万上限的总兵力限制,以至于各部皆有大面积裁撤。
  其中,韩世忠所领御营左军降为三万编制;张浚御营右军降为两万五千编制;御营中军包括李彦仙部、王彦部、王德部和新纳原御营后军各部在内,居然累计只保留了五万编制;御营前军岳飞部也变成了为三万五千编制;后军吴玠部为三万编制;骑军曲端部为一万五千编制;水军张荣部为一万五千编制。
  非只如此,许多将领的任命与裁撤也是直接中旨定夺,堪称毫不迟疑。
  如辛氏诸兄弟,资历极深,忠心和大义上也没问题,而且也算是久随行在,算是赵玖亲信兵马,但架不住这几个兄弟水平实在太次,故此,这次只有辛道宗一人从御营后军被转为御营中军统制官,其余一并被裁撤,然后转去地方州军任职去了。
  王彦也是类似,甚至他能力可能也没得说,但这厮着实小心眼,身为帅臣,连自己下属都嫉恨,此番也被直接转为文职,乃是做了秦凤路经略使;相对而言,此战表现抢眼,且善于团结同僚的郦琼得以上位,为御营前军右府都统,与左副都统王德一起实际上替赵玖统揽御营中军各部;值得一提的是,守汜水关有功的王彦部旧属范一泓此番也趁势上位,昔日的小范参军做了一名正式的御营中军统制官。
  还有西军中原王燮部出身的将官,趁着此番调整,被进一步清洗,最后一个保留的韩姓统领官见势不妙,主动请辞,转任了地方;但如郭成之子郭浩,到底是为了安抚人心,得以进入御营,成为后军一名统制官。
  一番折腾,各处怨言不少,委屈多多,但面对着雷厉风行的赵官家和人人腿肚子打颤的吕颐浩,还真没几个敢闹事的。
  然而,下面不闹事,不代表赵玖就可以这么硬邦邦的做官家,故此,随着秋收已罢,中秋将至,授田已启,赵玖专门在长安设宴,邀请人一直在长安没走的韩世忠及其部属、御营中军各部、陕州李彦仙部、御营后军吴玠诸部,前来赴宴,很明显是要做个最后的情绪观察。
  “韩世忠没恼?”
  长安旧宫内,召集了一群近臣的赵玖难免好奇。“兵马却缩减了三一之数,他居然没恼?”
  “好让官家知道。”胡寅正色相对。“臣去问了一问,延安郡王的意思大概是,此番不止是他减了三一之数的编制,其余各处皆如此,官家此举到底是为了大局着想,不是针对谁,他虽然不愿,却也不至于恼;非止如此,让辛兴宗、辛永宗、辛企宗三兄弟一起滚蛋,更是天大的公正之举……”
  赵玖沉默了一下,难得有些疑惑,韩世忠这到底算是公心大于私心呢,还是私心大于公心?
  不过不管如何了,他不生事,此事就算是过去一半了。
  毕竟嘛,韩良臣乃是天下公认的武臣之首,而这个位置不光是赵玖提拔的,也是时运、资历、战功……换句话说,也确实是人家韩世忠自己拿命挣出来的,上下左右,内外前后全都认的。
  看战场表现就知道了,死了的娄室都任!
  下面的人便是有怨气,过不了韩世忠这关,便也成不了气候。
  “那其余人呢?”赵玖放下心来,继续追问。“吴玠那些人有没有说朕行为操切的?”
  “没有。”胡寅连连摇头。“官家让臣去问的几处都还好,便是曲端说了几句怪话,却反而是嫌弃官家对几处御营大军精简不足……”
  赵玖愈发无语,却又对曲端的心思看的透亮——御营大军二十万编制先画下来,不减别人,哪来他曲大的御营骑军定额?
  胡寅再不言语,而赵玖复又看向了一侧侍立的杨沂中。
  杨沂中会意,即刻拱手上前:“官家,御营各处统制官皆有密札送上,无人遗漏……”
  赵玖再度点了点头,却是多少松了口气,而其人稍作思索,却又看向了身侧一直想说话,一直没有机会说话的张浚,后者从秦凤路刚刚回来。
  “官家请言,臣自当尽力。”这几日黑了不少的张浚即刻拱手。
  “你来主持这次晚宴吧。”赵玖微笑相对。
  张浚一时大喜,旋即小心:“敢问官家,此类事不该是宇文相公做来更妥当吗?”
  “无妨。”赵玖继续微笑相对。“朕与宇文相公最近讨论过了,都觉得关西这个地方不比南方几处,将来一定时期里前方陕北还是直面金军的地方,而后方残破,正该休养生息,正该用一位持重相公继续坐镇……所以宇文相公将来还是要留在长安一阵子的,不急于一时。”
  张浚所有所思,连连重重颔首。
  且说,宇文虚中继续留在长安,跟主持一个宴会相比显然毫无因果关系,但赵官家此时说来,却格外微妙了……宇文虚中不走,所以不主持宴会,那谁走?
  走了又干什么?
  这就不知道了。
  但无论如何,明明许景衡许相公严肃提醒过赵官家不能用吕颐浩,这位官家却还是大举采用了吕颐浩的许多政策,而此时就在官家身侧肃立的胡寅,明明之前对张浚成为宰执一事持暧昧态度,但张浚依然得到了这位官家的几乎算是明示的政治承诺。
  中秋佳节,宴会顺利举行,赵玖与陪侍的吴贵妃一起出现,然后当场宣布,之前尧山大战中战功卓著者,有适龄子女的,一并按战功纳为县学、州学、太学子弟;度田之中,退还田地较多的‘义民’,仿效之前赎买河北流民的例子,也一并许以县学、州学、太学名额。
  同时,从明年开始,全面恢复三级学校之间的正常考试,恢复殿试。
  非只如此,之前大战中的战死者,若家中有存续的,也要一并授田,而若家中宗族凋零,只有孤儿的,田土由他赵官家亲自代管,孤儿则也由赵官家在授田后带回东京,一并安置抚养
  这是一次公开的、庞大的‘施恩’,宣布之后,军方、地方,文臣、武将,纷纷展颜,着实冲淡了不少之前度田与改编部队带来的严肃气氛。
  当然了,还是有意外出现了,喝多了以后,一个事前调查的缺口,秦凤路经略使王彦向赵官家哭诉了自己的委屈……他担心这么离开部队,再加上八字军的特殊性质,会被人误以为是他握兵权太急,好像做出了什么不妥当的事情一般。
  赵玖无奈,只能尽量去哄,大概就是说对方文武双全,正该做去文臣,说不得将来做好了,还能当宰执……这就是鬼扯了。
  但态度还是要有的。
  而且你还别说,除了一个王彦外,和上次大宴帅臣、军官不同,此番还真就和谐了许多。可见这些货色,也是一个个吃软怕硬。
  就这样,赵官家大宴中秋,算是为关中事做了一番首尾,而接下来,他不顾东京方向的屡屡催促……据说,彼处有高丽使节重回,又有粘罕古怪南下大名府,还有南下平叛事宜安排,太后与诸扬州显贵要求正式折返东京,以及潘贵妃‘显怀愈甚’之余‘思念愈甚’等等等等各番事宜……根本就是强行等在长安这里,等到授田完全在形式上结束,方才率大军东归。
  不过,临行前,关于关西的最终安排也终于做了出来,却是让宇文虚中继续坐镇长安,胡寅为关西五路转运使,韩世忠御营左军移屯长安,总揽关西军事,吴玠屯坊州,应陕北,对延安府的完颜活女……
  同时,赵玖正式罢免了张浚的巴蜀五路转运使的身份,转为翰林学士,但却以小林学士出成都路府经略使,刘子羽为利州路经略使。
  不过必须要提的是,一个之前一直被忽略的人,却意外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力提拔,昔日张浚的财政心腹赵开,因为表现出众,此番权责干脆从巴蜀五路,直接扩展到了整个关西——这位理财能手眼下的差遣乃是关陕巴蜀九路转运判官、兼都大提举九路茶盐公事、兼提举沿边买马监牧公事。
  同时,被额外赐下紫袍,许用军马传递密札,直呈御前……此人在潼关以西,俨然只受宇文虚中一人调遣。
  对此,有人说,这是张浚推荐所致,也有人说,这是官家在为整个国家的财政改革做试点,赵开做的好了,未必不能直入御前,飞黄腾达,成为户部尚书,总揽全国财政,甚至可能有机会成为都省相公。
  但不管如何了,九月秋高气爽,韩世忠往淮西搬家、曲端留在关西等着买马不提,赵官家率御营中军与无数其他随员,浩浩荡荡,正式东归首都,除中途在废都遗址上祭祀了汪相公外,并无多余停留。
  九月中旬,官家行至郑州境内,前一日,邸报头版头条,还在写‘战事激烈,东京无一日对官家有所动摇’、‘官家将至其都’这些废话,下一日却忽然发了一期简短至极的增刊。
  增刊只有五条简短讯息:
  其一,之前一直在河南地处置军屯转私田事宜的许相公其实早已病痛难耐,官家一折返便在郑州无奈请辞,而官家当面慰留不成,已经同意许相公荣归了。
  且官家已经明发旨意,让翰林学士们议论许相公的封赏与荣休的王爵待遇了,同时议论的还有恢复李纲李伯纪的待遇事宜。
  其二,依旧以太后、宗室守扬州不变。
  其三,翰林学士张浚以关西军功进位枢密使,正式成为西府相公。
  其四,御营前军都统制岳飞,早在御营中军抵达河南之前,便已经提前率部南下,往平钟相之乱去了。
  其五,依东南使相吕颐浩所奏,罢免东南、荆襄二使相全权之责。
  其中,东南使相吕颐浩转两浙路经略使,荆襄使相刘汲待岳飞部兵马抵达,即刻入京为都省副相。
  再召淮南两路转运使赵鼎入京,拜为都省宰相,一并辅佐公相吕好问统揽朝政。
  果然是赵鼎!官家终究是任贤之心压过了任亲之意!
  将入东京,殿中侍御史万俟卨弹纸而叹,竟不觉得有半分意外。
  ps:感谢宁静之歌同学、灵狐太中同学(无力吐槽)、没落侠客同学的打赏上萌,已经一百零八好汉了。
  还是多解释一句,今天真的身体不舒服……胃难受的利害,坐着坐着就泛酸到难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