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节
以前的时候,赵承玉针白新月,对白新月做过那么多心狠手辣之事,他是恨极了赵承玉,可到了姜地之后,赵承玉对他的漠然,反倒让他心中不安起来,隐隐的害怕赵承玉与他会越走越远……
赵承玉在城门之外停下步子,看着赫连南骏,道:“他应该知道凡是有因果,他既然选择了一人独撑着北朝江山,他就要有这样的担当,他不是个小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是一国之君,放眼望去的是天下、江山和百姓,而不是遇到了困难,就退一步向身边的人寻求安全和庇佑。”
此话,她说得很正气。
她心里对赵承桓有埋怨,同时,也对他给予厚望,希望他能够成长。
如此一来,她并不喜欢当一个弄权夺势的长公主。
赫连南骏无话可说,只对赵承玉道了一句:“保重!”
就带着人离开了姜地。
至于藏地那边,赫连南骏早安排了几个心腹精英暗中盯着,藏地知府在藏地多年,恐怕他与藏地的驻军都有些关系,如今江南有荣王带兵盘踞,藏地这儿只要不生事端就好。
送了赫连南骏后,刚回到府里,见大夫从熊婉秋那屋子里离开,赵承玉担忧问了句:“婉秋病了?”
“病了有些日子了。公主刚回到府里,怕她生病之事惹得公主心情不好,她便一直没有露面。到底是姑娘家,身子弱,前些日子天气不似先前那般冷了,她一时贪凉,在外头多走动了些,连狐裘大氅也没披,就那样受了寒气。”瑾儿将熊婉秋生病始末都详细与赵承玉说了遍。
赵承玉听此,心下担忧:“本宫去看看她。”
说罢,便带着瑾儿去了熊婉秋住的院子,熊婉秋本就是生活在温暖的江南,故而,赵承玉吩咐了人将她这院子里炭火加得要足一些。
别处只是刚化冰,树木花草也只是抽出了些许的嫩芽来,偏她这院子里树木花草都长得茂盛许多,院中的迎春花都开了。
熊婉秋缠绵病榻已有几日,脸色苍白如纸,见着赵承玉过来,便要让侍女扶着她起身来。
赵承玉忙道:“行什么虚礼,病了就好生躺着、歇息着。本宫来看你,反让你折腾,还不如不来。”她扶着熊婉秋躺下,她在床榻上坐下,伸手摸了摸熊婉秋的额头,“还好,并不发热,大夫怎么说?这病了可有些日子了。”
“病去如抽丝,其实也没什么大碍了,再喝两剂药、休息几日……咳咳咳……”熊婉秋虚弱的咳嗽道,“就是天气还有些冷,咳嗽不好。”
“那便好,你好生休息,本宫就不打扰了。”赵承玉担心熊婉秋在她面前拘束,惶惶不安,便就即刻走了。
过了几日后,天气转暖和了许多,熊婉秋的病也好了。
万物复苏,姜地正好开始耕田种植,赵承玉召了林知府和姜地一众官员来公主府里,商量官府一同为百姓做些什么事,给姜地百姓一个盼头。
姜地这边,先前去当贼匪的人不少,虽然地广物博,但因为天气恶劣的原因,农耕情况并不好,富商的主要收入是做皮子生意,粮食这一块差强人意。
“去年的收成不好,很多百姓恐怕连谷种都没有存下,下官会派人去给百姓发放部分谷种,另外,下官更会身先士卒,亲自下田去帮百姓拉牛耕田,以做表率!”林知府最先开口道,他对赵承玉很是支持,甚至想成为长公主一党的人。
他围剿贼匪,解除了西山贼匪扰乱百姓多年的隐患,此事已经上表朝廷,皇上也亲自对他颁旨嘉奖,他能立下如此大功,多亏赵承玉和卫谏。
“林大人做的很好。”赵承玉点头道,她看向坐在她左下角的赫连南丞,问道:“赫连公子曾在江南游历,可有什么见解?”
赫连南丞早就准备好了一份关于农耕及姜地经济发展的详细文书,他道:“在下查询过姜地往年农耕收成的记载,也对姜地的气候有所了解,姜地严寒酷暑,又少水,基本三年就会出现一次蝗灾,在下所准备的便是关于如何解决干旱和蝗灾的对策。
姜地四到九月少雨,但是在十到三月雨雪很多,三四月化冰之后,姜地容易出现大涝。在下的想法是将这些水储藏起来,等到大旱时,便可用这些水来灌溉庄稼。西山群山众多,山与山之间,有极深极大的峡谷,先挖通渠道将水引到峡谷之中,设立好几个大水库,这样就可以将水储藏起来,再由水库挖出分水的渠道,直通庄稼地里,给苦水河开出几条支流来……
至于蝗灾,我从姜地历年的记载中看出,出现蝗灾的那年,必定是大旱之年,水库的设立,基本可以解决大旱之事,另外,就是驯养蝗虫的天敌,鸭子、青蛙等,提醒百姓不要过于捕捉青蛙,另外,涸泽之地,乃是蝗虫滋生之地,要想更好的预防蝗灾,便是先清理好这些地方……”
赫连南丞口若悬河,款款而谈,将治理水和蝗灾的事,大概说了个清楚:“更详细的资料在下都已经整理好,长公主和各位若是觉得可行,在下就将资料呈上。”
说完,他朝赵承玉和在座的诸位拱手作揖,方才坐下。
他来姜地这么久,一直都未能为赵承玉做些什么,他费了很长时间和精力整理出这些来,总算是展现了些光芒来。
“治理蝗灾那法子,当可行?我听着都觉得玄乎。”一位官员问道,不太相信。
另外又有人道:“这开山建什么水库,挖沟渠,听着倒是可行,但是费人力啊,眼下已经在开始耕种,无暇分身来做此事,这事恐怕要放在耕种结束之后才能做。”
……
官员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对赫连南丞画的这个大饼并不十分接受,大多还是觉得赫连南丞只是个善于诗文的才子罢了,这些只是他的设想,没有考虑过实际情况。
最后还是赵承玉示意大家停下来,她道:“赫连公子提出的建议虽说执行起来有些难度,但是,这两件事办好了,就长久的解决了姜地的耕种条件,一劳永逸。这事还得尽快办。林大人,这事你今日就去落实下去,本宫会让赫连公子前去协助你,有什么需要的,尽可跟本宫说。”
赵承玉说了话,这事就定了下来。
赫连南丞随着都林知府去了府衙商议了许久,到了傍晚时才回公主府,将一些所需都跟赵承玉说了,赵承玉也当即安排下去。
目前是官兵出动一大部分去做挖渠道、修建大堤的事,另外公主府的亲兵派去二百人,赫连南骏留下了二百多人保护赵承玉的安全,也全都派了去。
赵承玉想让这事尽快办完,自己出了些银子,按照赫连南丞设定的安排,找了姜地所有的乞丐以及一些百姓前去修大堤。
赫连南丞担心百姓看中官府给赏银,全都去报名修大堤,而延缓耕种,为此调查了户籍,按照家中耕地、人口来限制,一家之中,只可报名一两人来修大堤。如此,既不耽误百姓耕种,又能让百姓赚上一些银子,并且将大堤、沟渠修好。
这事是个大工程,事情定下之后,赵承玉就派人快马加鞭送折子去京城,京城刚遭遇荣王谋反的大乱,元气重伤,为此,赵承桓只是拨了十万两银子下来,赵承玉自己出了五万两银子,姜地的富商得蒙林知府帮忙追回了被贼匪抢劫的财物,几十个富商一同出了有十万两银子,经费还算充足。
主要的还是人力,工部那边没有派人过来,赵承玉想过了,戎族那边至少这两年内不会出兵骚扰姜地,而在姜地有驻军有两万多,姜地驻军守将对赵承玉并不敬服,他更亲近赫连南骏一些,为此可能还有些恼恨赵承玉。
为此,赵承玉若是让他出兵帮忙修建大堤,他定会阻拦推辞。
“还是在下去说,那个守将曾是我大哥的副将,我去说话,他多少会给我些薄面。”赵承玉和赫连南丞提起此事时,赫连南丞立即应承下来。
因为经费充足,赵承玉和赫连南丞是准备拿出贰万两银子给姜地驻军的,他们在这苦寒之地驻守,又没有立下大功,故而除了军饷之外,并没有赏赐,故而日子过得不如那些上战场拼杀的将士。
赫连南丞去找了那守将之后,听到有两万银子的酬劳,他立马答应了下来,派了两千人来帮忙,听从赫连南丞的调度。
如此,忙活了不足一个月,就将沟渠、水库、大堤都修建好了,西山各地的雪也都融化成水,流入水库之中,免了姜地以往这个月份发大水的灾难。
“姜地百姓以后不必再受旱涝之灾和蝗灾,赫连公子居功至伟,本宫代替姜地的百姓谢过赫连公子。”赵承玉心怀敬意的道。
这事办妥之后,赫连南丞在她的眼里,的确不只是一个文人才子。
他是个有本事的人,若为朝廷效力,其权位不会低于他的兄长赫连南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