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综合其它>穿越古代做夫子> 穿越古代做夫子 第136节

穿越古代做夫子 第136节

  楚辞一副替皇上忧愁的样子,惹得殿里的官员们哈哈大笑,就连皇上也笑了起来,被楚辞这张嘴这么一说,御史台倒真像是专管鸡毛蒜皮小事的了。
  御史台的人气得七窍生烟,秦御史按耐不住想要揭发舞弊之事,却被左御史以眼神相拦。
  他们在此人手底下吃过几次亏了,若此事又是由他们检举出来,怕是别人会以为他们故意报复,心下就先厌恶了几分,到时候很容易就被他胡搅蛮缠绕过去了。
  秦御史只好任他们先笑,虽然他心里已经十分不痛快了。不过,比他更不痛快的还大有人在,顾司业以往都在殿外,殿内的事情听不真切,自然也不知道楚辞都做了什么。这会他见楚辞和皇上以及其他大臣们说话时态度那样自然,心里十分忐忑,怕等会别人问起他来,不仅不能将楚辞罪行揭露,反而会得一个诬告之罪啊!
  顾司业正在心里叫苦不迭,忽听龙椅之上的皇上发话了。
  “楚爱卿,你一贯宠辱不惊,总是一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样子,朕很好奇,昨天你们二人到底是因何事争执不休呢?”
  楚辞笑道:“其实就是一件小事,不足称道,说起来恐皇上见笑,为了在皇上面前保持住微臣一贯的形象,微臣还是不说了吧。”
  大家又笑了起来,皇上笑了之后也不再追问。眼看这事就要揭过,秦御史到底站不住了。
  他不问楚辞,反而去问顾司业:“顾司业,既然楚司业不想说这事,那就由你来说说吧。你身为国子监司业,为何要于弘文馆内挑起事端?”
  顾司业又怒又恨,但他又不敢像楚辞那样直接顶撞秦御史,只低着头说了句“只是寻常口舌之争罢了”。
  “寻常口舌之争会让学子们打起来吗?本官知你在这件事中受尽了委屈,你只管大胆说出来便是,皇上一定会为你做主的!”
  “下官……下官……”顾司业脸都憋红了,想说什么又不好说出口。
  这时,有人说话了,“顾司业如此吞吞吐吐,恐怕此事真有隐情。你不要畏惧旁人口舌,只管大胆说出口便是。”
  说话的人是兵部侍郎何大人,就是何阳他爹,他说这话时,还特意看了楚辞一眼,似乎意有所指。
  皇上这时也觉察出顾司业的不对劲来,他皱着眉头说道:“顾成,你有事直言不讳便是,何故做出这副欲言又止的样子?难不成你教导学生之时,也是如此吞吐的吗?”
  顾成吓得噗通一声跪下:“皇上恕罪,微臣非是故意如此,只是微臣没有证据,说出来怕担上那诬告他人之罪。”
  “证据?你想说的到底是什么?”
  “微臣发现了楚司业季考舞弊一事,昨日争执便是为了此事,只是微臣没有确凿证据,不敢胡言乱语!”
  大殿之中静了下来,谁也没想到,刚刚楚辞说的不足挂齿的小事竟是舞弊之事。唯有御史台的人暗自得意,终于还是没让那楚辞得以混淆视听。
  皇上看了看站在殿下的楚辞,他还是一副置身于事外的样子,丝毫不见慌乱。
  “顾成,你继续说!”
  “是是……昨日提学道的大人下来发放季考卷,微臣陪同监考,待看见考卷之后便吓得面如土色。皆因微臣早在几日之前就曾经看过与那考题一模一样的题目!”
  “这,此次季考考的是《孟子》一书,若是楚司业猜中了题目,这也并非什么不可能的事吧?”祝峰他爹提出了疑问。
  “若是只有这一句呢?楚司业言之凿凿这次一定会考这题,若只是猜测,他为何能如此笃定呢?这事外院所有夫子和学子都可以证明,他们几日之前就只讲了这一句,楚司业还弄来了许多文章让学子们学习。”顾司业既然说了,就干脆豁出去了。
  “楚辞,你可有话要说?”皇上沉着脸问道。
  “皇上,舞弊这二字实在太重,请恕微臣万万不敢担下这个罪名。”楚辞俯身朝着皇上行了一礼,他的表情严肃,和以往温和的样子不太相同。
  “你不敢担下,却敢去犯?”秦御史见皇上似乎有些动容,不由出声提醒。
  “你说你不是舞弊,那你说说,为何你如此笃定,题目就是那一道呢?”皇上问道,脸上看不出喜怒。
  “回皇上,微臣从未笃定题目就是那一道,之所以让国子监的博士们只讲这一题,只不过是别无他法,孤注一掷罢了。”楚辞说道。
  “此话何解?”大家都有些疑问,季考每年都是一样的时间,为何不早点复习,反而要孤注一掷呢?
  “皇上,您也知道,楚辞于今年四月才考中状元,后得吏部授官,任了正六品司业一职。我于五月入国子监,而后便接手了外院的一应事务。外院学风散漫,学子们无心学习,众多的问题堆积如山,微臣一上任,便着手于此,一日也不敢懈怠。”
  “楚司业,你不要顾左右而言他,你做的这些事难道不是你分内之事吗?这也值得你在殿中夸夸其谈?”秦御史打断他的话。
  “不知秦御史是从哪里听出下官夸夸其谈的?还有,皇上都没说话,秦御史却再三打断下官的话,不知是何道理?”楚辞面无表情地看着秦御史,竟让秦御史心里有些发毛。
  “秦爱卿,你听他说完。”皇上说道。
  “是!”秦御史低下头退了一步,为了扳倒楚辞,他有些心急了。
  “多谢皇上。想必各位早已打听过楚某的底细了,我乃农家子出身,授业恩师是袁山县学的夫子。下官见识不多,从来不曾知晓京都国子监还有季考一事,故几日之前汪祭酒来找下官说这事时,下官是一头雾水。待得知朝廷十分重视这京城各家书院的季考一事时,微臣更是心慌意乱,这才连夜翻遍了国子监藏书阁,找出了历年来的季考样卷。”
  顾司业听他这么一说,脸瞬间又吓白了,任谁一听都知道他话中暗藏深意了,他故意隐瞒楚辞季考一事,恐怕也藏不住了。
  第198章 合二为一
  果然,此话一出,皇上就问了。
  “朕很奇怪,你为何要等到只剩七天的时候才开始复习?楚司业看起来不像是那临时抱佛脚之人呐。”
  “回皇上,微臣刚刚也说过了,在汪祭酒找我之前,我根本就不知还有季考一事。待知道此事时,离季考就只有七天了。”
  “你们二人同为国子监司业,何不共同商议此事,反而故意隐瞒?”皇上一想就发现了其中的端倪,从而看向顾成质疑道。
  顾成颤抖着身子说道:“微臣一时忘记说了,本以为楚司业院中还有博士学正等人,没想到他们也没有和楚司业说过此事。”
  “下面人做事,自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这季考一事向来都是由上面吩咐下去的,故而他们也没有想到要告知微臣。这确也是微臣的疏忽。”
  “那你找样卷有什么用?凡是出过的题目都是记录在册的,每次出题前都要对一对,绝对不会出同样的题目。”
  天和帝记得,当年提学道过来和他父皇说这事时,是一脸的得意,说绝对不会让人钻了空子。
  “皇上,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微臣才更要找到样卷。《孟子》一书共七卷十四篇,微臣先将曾经出过题目的句子去掉,再去掉犯了忌讳不宜用做考题的,又因以往样卷中透露出来的出题规律,最后又把那些不合时宜的去掉,那么所留下来的句子中,必定有一句会应用于此次季考卷中。微臣当时先用这种方法,画出了七句话。”
  众人听他这样一说,都有些目瞪口呆的,往日他们怎么没这么想过呢?要是按照楚辞的办法来,猜题一事岂不是十拿九稳?
  提学道的杨大人今日也在朝堂上,本来这事和他毫无干系,毕竟季考题也不是他们出的,舞弊一事怎么算都算不到他们头上,可谁能想到这楚辞转头竟说起了出题规律一事,这不明摆着说他们行事有漏洞吗?
  “启禀皇上,出题一事微臣向来是遵照提学司的制度办事的,以往也都这样出题,从未有过差错,可见非是出题一事有漏洞,错的分明是那拼命钻营,投机取巧的小人才是!”
  杨提学这话一出,大家又暗自点头,这话在理啊。大家都是安安分分埋头苦读的,只有他楚辞一人不想着用功读书,反而想着怎么钻营题目,这难道不是他的问题吗?
  更有甚者,心里嘀咕起了,莫不是楚辞的状元之名,也是靠这样的手段得来的?
  “杨大人,下官并未说过提学司当年制定的制度有问题,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面思虑不周的种种就会慢慢凸显出来。下官翻阅了样卷,得知这季考一事乃是先帝初登基时所定下的,为的是考校京都学子们的学业水平,以免他们生于这太平盛世之中,一心只知贪图享乐从而懒怠学业。自从有了季考的规定之后,夫子们教学更加上心了,学子们的学业也日益精进,正因为效果如此显著,所以季考一事才会延续至今天还在使用。”
  大家都点头,有些老臣也是从那时候过来的,嘉佑朝前,京城学风确实散漫无比。
  “但是,季考如今已有四十多年,每年考的都是四书题,题目虽经轮换更替,但却有据可循,而且,并非楚辞一人找到了其中的漏洞,各家书院都曾自拟题目进行训练,以图在季考中能评上优等。在这众多题目之中,其中肯定有猜对了的,只不过他们都不似楚辞这般笃定罢了。而且,不止是季考,就连乡试中,都有人猜对题目取得举人名号,县府院三试通过背前人文章而取得秀才功名者更是不知凡几。”
  “那依楚司业的意思,不仅是说季考出题有漏洞,就连乡试出题都有漏洞?”杨提学的脸黑了下来,这些都是归提学司管的。
  “下官并没有这样说,只是漏洞确实存在。我们大魏朝国祚已绵延几百年,如今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必然会一直延续下去。这季考一事已历四十余载,终有一日会出无可出,到时候怎么办呢?”
  “四书出完还有五经,五经出完还有经史子集若干,又怎会出无可出呢?楚司业未免有些杞人忧天了!”
  “书虽多,题虽多,可专出这些又有什么用呢?众位大人也都是经过科举选才一事的,应该知道主考官的重要性。若是主考官不喜,即使才高八斗又如何?这样取仕,未免有失公允。”
  “楚司业,容本官提醒你一句,我们现在说的是你季考舞弊一事,你干什么东拉西扯,还扯到科举一事上了?你赶紧说清楚,为何你会认定此次季考就会出那道题?”
  “对啊,楚司业你还是只说季考一事吧。”其他官员也说道,这科举一事不能再往下说了。
  楚辞也知道科举事关重大,只靠三言两语,说不清楚它的利弊,于是也不再说。
  “好,那就只说季考一事。当时微臣从书中画出了七道题,然后便在国子监外院开了一个短会,嘱咐各位博士着重讲解。但当时离季考不过六七天时间,虽一天一句尚能讲完,但是要让学子们有个深刻的印象,还必须再进一步将范围缩小。得知此次出题者为温太傅,微臣心里便有些担忧。因为微臣自考取状元之日始,从未见过他老人家,只知他在朝中素有贤名。微臣想过上门拜访,可温太傅府上车马众多,俱都是手持拜帖想要上门拜访者,他们都被拦在了门外,楚辞何德何能能够得温太傅他老人家青眼有加破例接见呢?于是这种想法只有作罢。”
  楚辞直言不讳他曾想过探听口风一事,倒让其他人没什么好说的。但凡考试,谁不事先打听主考官喜好?
  “不过,温太傅虽然见不到,但微臣院中有一学子名唤温然,乃是温大人之子,温太傅之孙。比起旁人,他必然是更加熟悉温太傅的,所以微臣就把温然叫了过来,询问他温太傅的一干事宜。温然告诉我温太傅去了闽地讲学之事,并途中见闻若干,故楚辞才能猜出考题是何。不过我也不是十分确定,只是想着干脆拼一把,万一猜中了,外院便可避免被评为差等的命运,若不幸没有猜中,也不过是延续之前的评价罢了。万幸,微臣此次猜中了。”
  “你是说,你单凭着学子的三言两语,便猜出了考题,这种无稽之谈,你们难道也信吗?”秦御史上前一步,他觉得大家看上去似乎又要被这楚辞说服了。
  “为何不信?”温海说道,“楚司业乃我大魏朝第一个三元及第的状元郎,秦御史不也是因为如此所以才对他诸多关注的吗?他足智多谋,能够洞察人心,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哼,温大人,你是怕你家小儿惹上是非,故才为这楚辞说话的吧?”秦御史见温海为他帮腔,立刻出言讥讽。
  “小儿不过说了几句实话,怎么就能惹上是非了?莫不是以后学生对待授业恩师也不能坦诚相待了?”
  “你莫要把话题扯远,我看,分明就是你家小儿从家中偷得此次季考的题目,然后拿给了楚辞。”
  秦御史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温海和楚辞的怒目而视。
  “秦御史,我记得咱们大魏朝有一条刑法为诬告者反坐,不知大人可记得?”楚辞问道。
  秦御史呵呵一笑,说道:“本官乃是御史,言官从不以言获罪。”
  “哦,怪不得秦御史说话从来毫无顾忌,肆无忌惮地将各种罪名压在别人头上,原来凭的都是这一条。怪不得别人要说,官字两张口了。”楚辞冷笑一声然后说道。
  秦御史张口结舌一会之后,愤然开口:“你是说本官冤枉了你们,那你说说,这学子温然到底说了什么,才让你确定题目的?”
  楚辞把上次温然给他讲的话又重新说了一遍,在场的大人们也想知道他是怎么猜出来的,便也凝神细听。
  “……闽地两村差异,不在于此地村民贫穷或者富贵,而在于他们有无受过教化。温太傅位列三公,主管的便是教化万民这一块,他以小见大,从这小小的村子想到了整个大魏朝的文教方面。他会在闲聊时说起这件事,便证明这件事已经让他极其烦恼了。所以,微臣才大胆猜测,温太傅可能会出《孟子》中的这一句,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所忧之事便是如此。亚圣主张先富而后教,可那个村庄人人富裕,却把进学之心全部抛却了,长期以往下去,此地必会成为貊乡鼠壤之地。”
  楚辞的这番推断,听上去没有半点牵强,当温然的那段话一说出来,有不少饱读诗书的大人都想到了这一句。
  “那那也不能说明你就是从这里推断出来的。说不定这是你看到题目之后胡乱编造的!”秦御史还在嘴硬。
  “是与不是,问问温太傅他老人家便是了。还请圣上请出温太傅他老人家,还微臣和学子温然一个清白。”楚辞义正言辞地说道。
  “不必了。”龙椅上的皇帝说道,“这次的考题是朕于考试前一晚定下的。朕之所以定下此题,就是因为温太傅此次出外讲学的见闻。楚司业不过歪打正着罢了,并非什么舞弊。”
  满朝文武心里都在腹诽:既是如此,您老人家又何必要看这一出呢?直接一句并无此事不就够了,为何非要看臣子们乌眼鸡似的斗来斗去?什么人哪这是!
  皇上似乎听到了他们的心声,他微微一笑,而后说道:“各位肯定在想,朕为何不开始就点明此事?若朕一开始就明说了,大家又怎能听见楚司业这精彩至极的一番辩白呢?通过此事,朕也发现了,御史台某些人行事,似乎不为监察百官,而是利用这权利谋私泄愤。不过是初次弹劾状元郎未成功罢了,之后便将所有目光都投注在他身上,一言一行仿佛那骂街的泼妇,尖酸刻薄,咄咄逼人,哪里还有朝廷重臣的样子?”
  皇上虽是笑着说的,但御史台的所有臣子都听得冷汗直冒。听皇上这话,恐怕是早对他们有所不满了。思及这段时间发生的所有事,他们也发现,秦顺似乎格外针对这楚辞,每次一遇到他的事情,立刻便往上冲,丝毫不顾体面。
  “还有,顾司业,你认定楚司业舞弊,用的是什么法子?国子监本是教书育人之圣地,是我大魏朝众多书院之首,在这样的地方搞阴谋诡计,不思如何教导学子们,一心只知争权夺利,你平日可敢抬头看至圣先师画像?他老人家要是知道有你这样的徒子徒孙,恐怕也要气得七窍生烟了。”
  顾成瘫倒在地,目光涣散,看来皇上其实什么都知道。
  “当初国子监要设内外院之时,朕就有过疑虑,圣人虽说因材施教,但未必是让你们把学子分成三六九等来教导吧?可惜此事先皇当时已经定夺,朕身为皇子,自然无从置喙。现如今弊端初现,故朕下令,往后国子监不得一分为二,设置内外二院,所有学子,皆打乱重组。至于具体如何安排,一律交由楚司业安排。”
  “微臣遵旨。”楚辞早已有这样的想法,没想到竟和皇上想到一块去了。
  顾成跪在地上,心中忐忑不已,他本是内院司业,如今内外合二为一,他该何去何从呢?
  “顾成,你嫉贤妒能,诬告同僚,本应贬职夺官,遣回原籍,但念在你平日尚算尽责,为朝廷培育贤才立下点滴功绩,朕便将你官降一品,贬为国子监监丞,望你日后好自为之。”
  “谢圣上隆恩,罪臣领旨谢恩。”顾成哭着谢恩。
  “秦御史,既然你说言官不以言获罪,那么朕今日就不处罚你了。望你日后能记清楚御史台的职责,莫要将这检举之责变成你徇私泄愤的手段。”
  “谢圣上隆恩,臣遵旨。”
  楚辞在旁边听着皇上雷厉风行地下令,心中感慨不已。皇上分明就是拿他的事做靶子来杀鸡儆猴啊。想必皇上早就想警告朝中大臣一番了,他的言语中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一个信息,那就是他们做什么事情都逃不出皇上的耳目,即使只是一个六品司业,一举一动也都在他的把握之中。再看各位大臣,无不屏息凝神,生怕这火烧到自己身上。果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好了,今日常朝用了这么久的时候,各位爱卿衙门里想必还有事情,朕就不耽误你们了,退朝。”
  “臣等恭送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楚辞回到国子监后,心情十分爽快,于是便让张虎搞了两个小菜,独自在后院吃酒。今天乃是休沐日,学子们都回家去了。寇静等人也去了一位副将家,据说有事相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