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节
她隐隐觉得,自已和这个男人似乎应该有一段缘份,只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自已不经意间将它丢失了。
而如今,叶秋生愈发成功内敛,不再是以前她能掌控的单纯的高中男同学,今后她和他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牟红看着台上意气风发、沉着从容的叶秋生,痴痴地看了好一会儿,总觉得这个男人的眉眼间,有一股说不出的吸引她的气息。
台上台下,虽然只有十几步,但是在牟红看来,却是山高水长,关山万里迢迢,再也无法跨越了。
牟红心里感叹一声,好象了结了什么心事似的,她想起之前一些小姐妹从广东那边发来的电报:人傻,钱多,快来。或许,是到广东那边寻找机遇的时候了。
叶秋生谈到创业的经历完毕后,不经意抬起眼,扫了一下下方围观静听的群众,猛地发现,有一道从开始一直让他觉得扎心的眸光已经消失了。
他定了定神,在人群中又快速逡巡了一番,果然,还是看不到牟红的身影。
叶秋生并没有失落,现在时局的发展和牟红如今的生活方式,已经让他明白,当初姐姐制止他和劝说他的那些话都是对的。
如果当初和牟红发生了些什么,自已或许已经成为别人孩子的父亲,即便他发现真相,不愿意做“接盘侠”,这是姐姐的原话,牟红也不会放过他的。
到时候,他就会被以流氓罪什么的控诉被投入监狱里,按现在这么严峻的形势,枪毙也是正常的。
叶秋生收回心神,继续讲起自已创业的心路历程来……
和牟红曾经发生过的那么一段让人脸红心跳的往事,就消融在他的淡淡叙述中……
叶秋桐和迟生回到向阳时,迟生的部队已经轮防回来了,因此迟生也不用赶赴前线,日子又暂时恢复了从前的平静。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嘉悦和董立伟真地要从香港来向阳探访叶秋桐了。
叶秋桐把这事知会了迟生。
迟生只能很抱歉地告诉老婆说,这段时间他很忙,昼伏夜出,怕是不能帮着接待他们了。
其实,迟生还有一份顾忌,就是他是军人的身份,也不好与这些香港敏感的上流社会人士过从甚密。
叶秋桐表示理解,便也不勉强的迟生参与接待活动。
出了向阳机场的海关,李嘉悦兄妹和董立伟看到在外边接他们的叶秋桐,都兴奋地冲着她直挥手。
李嘉悦并不是第一次来向阳,她的老家在四狮,很小的时候随父母回乡祭过祖,不过后来随着内地发生一些事情,她就没有回来了。
此次是她成年后第一回乡,除了要考察内地的商业市场环境,另外很重要的是随哥哥回乡,给新翻修落成的祖厝剪彩并祭祖。
在海外华人心里,回乡祭祖是一件很神圣的事,这件事也得到了父亲的欣赏和首肯,全权委托他们来处理。
父亲的这点做法让李嘉悦和李嘉明都比较欣慰,看来,那两个私生子,父亲是没有把他带回乡的打算了。
在祖宗面前得不到认可,那两名私生子现在也很憋屈吧?
正文 第三百四十章搞事
李嘉明在长庆工业区创办的“好运来”企业厂房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大约到了今年秋天就可以试投产了。
李嘉悦和董立伟到酒店放下行李后,首先就来参观李嘉明的企业。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长庆镇的刘镇长早就打听到了蛛丝马迹,又从叶秋桐那里套出董立伟等人到厂的确切时间,非要组织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
因此李嘉悦和董立伟到了好运来时,简直是受到了一万点惊吓。
因为从厂房门口到厂区内,铺了一条三百米长的红地毯,周围还有可爱的小朋友,穿着鲜艳的戏服,敲锣打鼓地欢迎他们。
有些没有敲锣打鼓的小朋友,则鼓着腮帮子,手里拿着塑料鲜花,蹦蹦跳跳,一看到他们进来,就热情地跳动起来,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李嘉悦是震惊了,董立伟一时间也有点手足无措,不过还好在刘镇长的引领下,他们踩着同手同脚,浑身不自在地感受了一番内地领导的热情,来到了好运来的厂区办公室。
好运来的办公室是最早完工的建筑之一,简洁大方,一行人坐定后,外面的小朋友组成的鼓乐欢迎队便撤离了。
李嘉悦和董立伟这才自在许多,对刘镇长感谢道:
“太客气了,我们就是来走走看看,不必这么盛大。”
“哎,哪能啊,你们是爱国侨胞,能回内地走走看看,就说明你们亲情犹在,作为家乡人民,我们自然要热烈欢迎你们。”
刘镇长不愧是当领导的,张口就来,把没什么和内地官员打交道的李嘉悦和董立伟说得面红耳赤。
当然,他们几位都不会想到,日后他们在内地生意越做越大,他们受到的类似的欢迎仪式也越来越频繁,他们慢慢就会习惯了这样的欢迎方式。
接下来,刘镇长自是一番公关说服,希望能说到李嘉悦和董立伟在他治下投资办厂。
董立伟和李嘉悦本来就有投资办厂的这种意思,而且他们亲眼看到长庆工业区已经做好了三通一平,比李嘉明刚来时空白一片好得太多,只要他们有项目,就能立即兴建厂房,所以也没有一口拒绝刘镇长。
在应付这些事情后,李嘉悦和董立伟对内地的投资政策也了解得七七八八,接下来就是具体要做的项目。
依着叶秋桐的引领介绍,李嘉悦依旧是想做一个化妆品品牌,而董立伟觉得向阳海陆空三地交通都有优势,真地兴起了做物流的念头。
忙完了正事,李嘉悦才和李嘉明回乡祭祖,作为被邀请的朋友,董立伟和叶秋桐也一路相随。
然而,在回到李家的祖籍地后,在祭祖仪式举办前,李嘉明就遇到了一件极为尴尬的事。
因为有不少族亲来找李嘉明,一一诉苦,不是孩子没钱上学,就是家人有病经济贫困,希望李嘉明能帮助他们。
李嘉明挺为难的,给钱也不是,不给钱也不是。
这个世界上,没有因为同是族亲就必须无偿赡养他们的道理。但是族亲有困难,不帮助也会被人诟病。
农村里特别重视风评,富贵之人若是事业有成,不回乡做些回哺,就会被众乡亲戳着脊梁骨骂。
尤其是象港客、南洋客这种身份,大家都觉得他们在域外过着富裕的生活,不回乡做点贡献算怎么回事?
这也是常年处于贫困线下人群的思维,若是再发展几十年,大家经济富裕起来后,这种“吃大户”的现象就会减少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