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节

  王怀安哈哈笑着说道:“小皇婶,这主人,不找也罢。”
  “哦?你认识这玉佩的主人?”梓瑜强压住内心的情绪,强装镇定地问道。
  “小皇婶,你看这对鸳鸯,肚子底下是不是有一条鱼?”王怀安指着玉佩说道。
  “不错,确实有鱼。但我以为这是为了表示鸳鸯在水上游的意思。”梓瑜求证地问道。
  “这鸳鸯和鱼放在一起的玉佩,这么多年来,我只见两个人用过,一个是我大王兄,一个是我三王弟,哦,现在应该叫世子。至于这玉佩到底是谁的,只需看上面的鱼是什么鱼就行了,王怀礼用的是鲤鱼,王怀靖用的是青鱼。”王怀安耐心地说道,“不过,这玉佩,他们每人都有好几十个,专门用来送给姑娘的。”
  “定情信物还能有好几十个?”梓瑜诧异地问道。
  “能呀。否则怎么把青楼的姑娘们迷得七荤八素?出门在外时又如何能让良家女子甘心在自己身下承欢呢?”王怀安不屑地说道。
  “真是两个禽兽!”梓瑜生气地说道,随即,想起了什么,充满警惕地看着王怀安。
  “小皇婶,冤枉啊!我向来洁身自好,并无这类玉佩。”王怀安看懂了梓瑜眼中的警惕,急忙解释道。
  梓瑜看着玉佩上那条小青鱼,沉声说道:“所以,这是王怀靖的玉佩?”
  “应该是。不过,小皇婶,你也不必太在意,怀靖并不会真心对待青楼女子的,逢场作戏而已。”王怀安无奈地说道。
  “你可知,这‘逢场作戏’,差点要了我的清白。”梓瑜恨恨地盯着玉佩,咬着牙说道。
  王怀安被惊得说不出话来,目瞪口呆地愣了半响。
  一旁的琴儿见状,忙上前低声说明了一下当日的情况,听得王怀安气血翻涌,恨不得手刃了自己的弟弟:“真是岂有此理,居然做出如此下作之事!”
  梓瑜收了玉佩,冷冷地说道:“玉佩的事情,我会再去调查,今日就不送你了,后会有期。”说完,梓瑜径直起身准备回房。
  王怀安知她不是故意迁怒,只是心中愤懑,便也不阻止,拱手说道:“怀安也会派人去查,若有需要怀安的地方,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说完向梓瑜行了个礼,转身离开了。
  “王妃,这……”一旁的琴儿看着王怀安离开的背影,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跟怀安应当没有关系,否则他也不会如此轻易地就说出玉佩的来历。只是,这苏南王府,应当是脱不了干系了。立刻飞鸽传说给小南,让她派人去查。”梓瑜冷着脸说道。
  五日后,小南风尘仆仆地来到了睿王府。
  “你只需送信给我即可,何必自己亲自跑一趟呢!”梓瑜看着小南疲惫的脸色,心疼地说道。
  “落叶山庄转移的事情已经差不多,我就趁此机会来京城了,以后就长住于京了,不知道睿王妃可欢迎?”小南笑着说道。
  “我自然是欢迎的,就怕,有些人不想让你住睿王府。”梓瑜说着瞟了一眼正跟着王若知出门的卫三。
  小南望了望卫三的背影,不好意思地捶了捶梓瑜。
  “好啦,快说正经事,查到了什么?”梓瑜拉着小南进了屋,仔细问了起来。
  小南喝了口水说道:“那王怀靖先前来京城的时候,确实跟茉莉有过接触。那时茉莉刚当上花魁,老鸨本来想将她的初夜卖个好价钱。但这王怀靖小小年纪,居然把茉莉哄得死心塌地,晚上进屋给王怀靖表演节目的那一会,就把自己给送出去了,老鸨为此还跟王怀靖闹过,后来王怀靖给了钱,这事才作罢。”
  “如此说来,茉莉一直当王怀靖就是自己的良人?”梓瑜反问道。
  “应该是。”小南点头应和道。
  “可惜,我们没能早点知道,否则,茉莉当不至于落到如此境地。”梓瑜惋惜地说道。
  “好啦,别伤心了。我们又不是菩萨,哪能普渡众生。”小南轻声安慰道。
  梓瑜心中释然,伸了个懒腰道:“谁说不是,我们是正在过江的泥菩萨。”两人相视一笑,便开始商议起落叶山庄的事来。
  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出题
  次日,朝廷开恩科的皇榜贴满了整个大乐,一时间,街头巷尾的话题都是这次科举。
  “听说了么,这次恩科,朝廷想选拔些能人异士,除了符合要求的举子之外,各县可以推选一些优秀人才,只要县老爷写推荐信就行。”
  “哇,这么好!那咱们要不去求求县老爷,看看能不能也让咱们去考考,没准中了呢!”
  “你想得美!皇榜上说了,推荐名额不限,但经推荐参加考试者,在大试前一天,要参加一场选拔考试,没达到相应的等次,就不能参加大试。若推荐了此等考生,则按照过失计入知县的考核中。若过失太多,直接革职查办。”
  “如此一来,县太爷岂不是不会推荐人了?”
  “那也不是。若推荐的人最后考中了功名,则对知县予以嘉奖。”
  “妙啊,如此一来,就不怕知县收钱推荐些草包了。不知想出这个办法的是谁,真是妙啊!”
  “据说是那个‘神探王爷’,不愧是屡破奇案的王爷啊,连主意都出得格外好!”
  “听说,这次考试的题目,也是由‘神探王爷’出,跟以往的题目大不一样,那些没考中举人的有识之士,已经摩拳擦掌了。”
  王怀安骑马经过,听着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嘴角不禁微微扬起,心中不禁感叹道:“小皇叔初入朝廷,就能考虑得如此周到。再加上名声在外,号召力极强。若皇爷爷能多活几年,从小对小皇叔悉心栽培,现在的皇帝由谁当,还真的很难说啊。”
  此时,众人崇拜的“神探王爷”,正在御书房呈报这次考试的题目。
  “孙卿啊,这推荐生的选拔考试,命题怎能如此随意?虽说只是为了筛选一些靠送钱进京的草包而已,但这些题目,实在是有些出人意料啊。还有这大试的附加题,为什么是‘请介绍一下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本话本子’?”皇帝皱眉看着那些题目,无奈地问道。
  孙尚书斟酌了一下,垂首答道:“考试的主题由臣负责,这前一天的选拔考试和那附加之题,由睿王殿下负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以,臣并未对题进行改动。”
  皇帝对孙尚书优秀的甩锅能力表示无语,但自己弟弟不争气,也不能怪人家,只得转向王若知,语重心长地说道:“若知啊,你看了前几年的考题么?这话本子都是上不得大雅之堂的读物,在如此重大的考试中出现,实在是有些不妥。”
  王若知正色答道:“国之栋梁除了需懂得治国理政的道理之外,也应了解民间疾苦。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则所制定的国策必定脱离实际。此题之意并不在于推荐某一本话本子,而是为了让考生知道,除了圣贤之书外,对民间之俗事也应加以重视。”
  “这理由,是小瑜儿教你的吧?”皇帝无奈地看着自家弟弟。
  “嗯。”王若知老实地回答。
  “朕本想让小瑜儿替你把把关,出个精妙的题,没想到她把心思都花到替你粉饰上了。”皇帝看着王若知一脸“我媳妇最棒”的骄傲表情,气就不打一处来,冷着脸继续说道,“附加题重新出,务必跟治国理政相关!”
  王若知见皇帝动了怒,便不再反驳,乖乖应下了差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