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358章 一个庞大的计划!

第358章 一个庞大的计划!

  听完于顺的描述,欧阳辩的心理很是沉甸甸的。
  他一开始的打算是先发展庆州的经济,但现在看来这个打算是很难奏效的,没有稳定的环境,经济是发展不起来的。
  想一想,刚刚搞个什么市场之类的,然后西夏人就冲进来抢掠一番,把人给杀了,货物给抢了,甚至还放了一把火,这样的经济怎么发展得起来?
  怪不得这些边境如此的穷困,不是他们不想发展经济,而是根本就没有这个土壤。
  第二天,欧阳辩带着人到处去巡察,入眼的就是破败和贫穷,人烟更是寥寥。
  不过也是正常,经济不好,又随时有战争的可能,正常有条件的人都会往内地迁徙,不会留在这里的。
  再往外走,欧阳辩才发现其实庆州城还算是好的,因为庆州城在永兴军路还算是靠内地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更接近西夏边境的地方,更是百里没有人烟,有人的地方就是城堡了。
  不过这番巡察倒是给了欧阳辩一些思路。
  欧阳辩让人给在德隆府的姜汝成去信,德隆府离庆州城不算特别远,大约过了十天的时间,姜汝成就风尘仆仆赶来,跟着他来的还有以前银监卫和一大帮的勘探人员。
  这几天经过各方的消息,欧阳辩将这次的宋夏之战给拼凑成型。
  五月份的时候,西夏的梁乙埋率领十万军队在距离荔原堡的附近建造闹讹堡与荔原堡对峙,不过那地方其实是西夏的地方,并没有侵入宋境。
  环庆经略使李复圭却认为这是西夏的挑衅,派部将李信率军连夜出击,可惜打败了,李复圭杀了李信,为了一洗前耻,李复圭派兵攻破西夏的金汤、白豹和西和市,斩首几千余。
  七月份的时候,李复圭再次攻伐西夏,不过这次梁乙埋有了准备,在洛河川埋伏重兵,大破宋军。
  于此一役,夏国并不罢休,于是倾国之力,入侵环庆,这才导致了这场惨剧。
  不过这场战争也算是到了尾声了。
  在宋军的顽强抵抗之下,梁乙埋大军在大顺城、荔原堡接连失败,柔远寨又久攻不下,只得转移目标攻击怀安镇,然而也是久攻不下,再次转移攻击西谷寨。
  粱乙埋率数万大军在华池境内各城寨战斗九日,连遭失败。
  这时,朝廷及陕西各路在其他战线对西夏展开牵制性反击,在大夏边境东翼,宋将折可适出兵夏葭芦川;
  中路知渭州蔡挺进军葫芦河;
  环庆东侧宋将刘绍能在直罗镇伏击人侵的夏军接连获胜。
  尤其是居住在西翼青唐一代的吐番首领董毡乘机东进攻击夏国西境。
  夏国太后惊恐万状,梁乙埋担心夏国国内空虚,兴庆、灵武有失,只得领残兵败将而归。
  这场历时不到二十天的战争,不仅让环庆路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也让西夏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不过这正是欧阳辩的好机会,也是他着急姜汝成到来的原因。
  他要继续建造城堡!
  按照宋朝的防守设施分级,一般来说,城最大,寨次之,而堡最小。
  在环庆这个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带,城寨的作用自然是很大,但孤城难守,这次西夏就是采用围城,然后让骑兵绕城攻击,宋朝只能落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但如果有很多小堡垒呢?
  如果环庆处处有堡垒,堡垒之间相互呼应,西夏的骑兵岂敢进入?
  这样的话,堡垒往内的地方不就是大片的良田了么?
  有了安全的环境,可供种植的良田,人烟就会稠密起来,这样,环庆就会繁华起来。
  根据欧阳辩的分析,其实宋军和西夏的战争之中,宋军的胜率其实更高,到了后期宋军更是差点将西夏灭国,前期之所以败绩更多,主要还是因为后勤的原因。
  因为边境经济太差,无法供养大军,所以导致士气不振,更加无法深入西夏作战。
  现在供应边境的粮食都是从内地运送过来的,在路上就要消耗很多,如果在这里就能够产出粮食,还有够自己产生军费,那么要投送军队进入西夏就容易了。
  “您要我们勘测筑造堡垒的地点?”姜汝成皱眉道。
  欧阳辩点点头:“没错,我要你根据地势,然后考虑到城堡之间的相互联动,这一点王韶会帮你们,你们要选好地点,然后给出建造图纸,这些我要汇报朝廷。”
  姜汝成点点头:“这次我带来的人足够多,四散出去倒也足够,大约一个月之内就能够给你,不过,筑造堡垒不会引起西夏的再一次攻伐吗?”
  欧阳辩笑了笑:“这次西夏也算是被打痛了,正好是建造堡垒的机会,而且堡垒不是城,目标也不算大,有西湖城建筑公司,每个堡垒估计很快就能够建好,等建好了,就不怕了。”
  水泥是个好东西,以前建造城堡是非常困难的,但现在有了水泥钢筋,这个难度降低了十倍不止。
  关键是有西湖城工程公司这个庞然大物,整个环庆路一起动工,估计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建造完成。
  宋朝有了西湖城公司工程公司,已经堪称这个时代的基建狂魔了。
  姜汝成自然没有问题,而且颇为欣喜。
  这对他来说又是一个大工程。
  环庆路这里修建了城堡,那么永兴军路也都得建起来吧,还有河东诸路、宋辽边境,到时候都得建起来,这个工程可不比在国内修路差。
  欧阳辩的打算可不仅仅这些,他想要的更多!
  一个庞大的计划已经产生了。
  欧阳辩写了一封大约一万多字的奏疏,大约也可以称为万言书了,让人快速传递回汴京城。
  赵顼看到欧阳辩的来信,在通览之后不免为欧阳辩的奇思妙想而激动。
  赵顼在兴奋了许久之后,才冷静了下来,仔细地考量了许久,终于决定下来。
  赵顼悄悄召集了首相韩琦、次相张方平、参知政事王安石、苏颂、枢密使韩绛,还有三司使薛向商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