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节

  听着耳畔李琼的大呼小叫,杨梅很满意的笑了,看来她再一次赌对了。
  这些天别看她表现得风平浪静,其实十来万块钱就这么扔下去了,心里也挺紧张的。虽然有前世的参考,但谁知道还能不能做准了呢?毕竟她重生以来,间接或直接的造成了很多改变。
  比如临水县,这个湘省的边陲小城,在前世一直默默无闻,虽然仗着三省交界的地理位置,商贸城红火过一段时间,但由于交通以及政府策略层的短视,一直没有强而有力的货源、以及福利支撑,大部分的商户都选择就近从宁常市进货贩卖,价格上没什么优势不说,货源质量还良莠不齐,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誉很快毁于一旦。
  商贸城于九十年中期就已经江河日下了,最后湮灭于历史中,徒留一些下岗工人或进城农民辛苦挣扎,勉强糊口而已。
  而现在的临水,却因为商贸城早早的建立,又有杨梅打造的优秀团队负责进货事宜,早已今非昔比,这个边陲小城就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明珠,在湘省的版图上,发出耀眼而夺目的光辉。
  独特的地理环境,一下就受到了多方的注目,周边各省市商人的进驻进一步的繁华了临水,小小的县城如今的热闹丝毫不逊于宁常市,人口急剧的增长,催生了各行各业的发达,就连杨珍秀都不大不小的弄了个房地产公司,听说上头正在闹撤县建市的传闻,无论从政府还是民间,都干劲十足,热火朝天,处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若说临水的成功是得益于它独特的位置,那完全相反的位于临水县辖区的杨家区,就不免让人好奇了。先说说它的位置,地处临水县腹地,不靠山不临海,距离县级公路都还有二三十里地,时不时还洪水泛滥成灾的地方,俗称‘鸟不拉屎’的贫瘠之地,竟然一跃成为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三千以上的地方!
  九十年代初的万元户已经没有八十年代那么稀罕了,但就算是城市里的工人,按每月两三百的工资计算,一年不吃不喝,也就能攒下四千元不到的财富,双职工的两口子,一年也挣不来一万元。
  可杨家村村民的收入是个什么概念?人均三千以上,那就是说七八十岁的老人、嗷嗷待哺的孩子,都是家里的一份子,可都算了收入的!普通农户,一家怎么也有四五口人,年收入已经破万!
  也就是说,杨家村家家都是万元户!
  这在当地的媒体和学者的口中,已经被称为:杨家村现象。
  随着这份名气的传扬开来,杨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示范基地,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取经团接踵而至,俨然最繁忙的观光景区。杨传贵在杨梅一回家就过来了,鉴于越来越多的观光人员涌入村子,商量要不要在村里开设饭店和招待所。正是因为这样,杨梅放假回来之后才一直窝在县城的家里,而没有回到乡下去。
  虽然‘福乡’食品厂,以及配套的蔬菜基地、养殖厂,属于与村里的合作项目,也是杨传贵这个村支书在经营,但幕后的老板实际上还是杨梅,如果被人缠住刨根问底,免不得麻烦。
  能低调就尽量的低调,这才符合闷声发大财的标准做法。
  但随着年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杨梅还是躲不过要回村里了。
  于婆婆是春天的时候没的,按照临水这片的习俗,今年过年算是‘新亡人’,大年初一初二各方亲戚都要来祭拜,以示哀悼。做为主家,自然要做好招待客人的准备。
  杨梅和乔云回去的那天正好是农历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日子。不知是不是有意的,杨家村村民分红的日子也选在这天。这个分红,完全是除了村民们在基地、工厂上班的正常工资之外,额外的收入。
  按杨梅给出的说法,那就是征地的补偿。说起来,杨家村在分田到户没几年之后,其实又回归到了‘大集体’的环境下。只不过集合他们土地的已经不是村委或者国家,而是‘福乡’食品厂。
  工厂建造用地、各原材料基地用地,都采用租用的形式,租金到年底以分红的方式,按各家田地的数量多少计算,统一发放到村民的手里。这样算起来,杨梅和乔云都是有份的。
  一进村,就收到了消息,杨梅和乔云一起去的村部,整个杨家村热闹得跟过年似的,除了基地和工厂留下极少数值班的人员,其余的都放了假,大家盼着等着,都等着今天的热闹。
  杨梅和乔云去的比较晚,八队的人大都已经过去了,他们离开村子已经有些年了,这一路碰到的人大多都不认识。
  杨家村新建的村支部就在‘福乡’食品厂隔壁,一栋白色的两层小楼。这样的小楼在杨家村并不少见,村支部不同于一般村居的只是门口有一个非常开阔的广场,那里几乎可以容纳全村的人开一个村民大会。
  看着济济一堂,挤得满满当当的到处都是人的广场,杨梅有些惊诧,在她的印象中,杨家村不可能有这么多人!自实施计划生育的国策以来,临水、乃至宁常市都是执行得非常好的,八十年代中后期成亲的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
  “咱们村子的人当然多啦,谁不是削尖了脑袋的想往咱们村里钻!”杨梅的话被旁边的人听了,立马就有接话的,“你怕是新来的不知道,咱们村的小伙子啊,现在全娶的外村的媳妇,大姑娘嫁了人都不离家的,全争着抢着做上门女婿!”那位大姐笑呵呵的说道,并不为人多而恼。
  “你就高兴喽,你家的大丫不用嫁出去气婆婆气了!”七大姑八大姨的,妇人们在一起谈得最多的就是家长里短。
  “那可不!嫁出门的媳妇少不得受别人的闲气,哪有放在自己亲娘眼皮底下日子过和舒坦!再说你家养的儿子,不愁娶不到儿媳妇不也开心?”
  正文 第401章分红
  广场上人声鼎沸,却也秩序井然,大家都以小队为单位,划分成一个一个的方阵。
  上万人聚集在一起,声势浩大,让人不自觉着跟着热血沸腾。杨梅看着这场景很有学校高考前开誓师大会的阵势,只不过那时只有区区一千多人,造成的声势根本无法与这里相提并论!一时不由得玩心大起,拉了乔云就往人堆里钻。
  乔云笑着摇了摇头,人却随着杨梅的脚步走了,时不时的还要替她挡人开路,两人很默契的来到了八队的方阵。
  “哎呀,这不是梅儿吗?还有云伢子!听说你们可都是大学生了啊?”还没有靠近,杨梅两人就被人认出来了,那熟悉高吭的声音在杨梅这会儿听来,竟然听出了几分亲切的味道。
  “坐这里,坐这里!”余桂芝一手纳着鞋底一手从身后拉出把椅子来。
  这样的余桂芝让杨梅有些惊诧,在她的印象中那个黑瘦得像圆规一样的妇人如今发了福,脸上也白净了,穿着新式的太空棉棉袄,一团和气。
  一把椅子两个人,杨梅跟乔云两人互相谦让着,谁都不肯坐。“坐着坐着,去搬就是了。”这时传贵婶子也听到声音过来了,她把自己的椅子让了出来,一时队里所有相识的人,全都围拢过来。
  “你们大学生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啊?有没有咱们村里挣得多?”寒暄未完,余桂芝拉了杨梅问道。
  “我还没毕业呢,现在还得花钱。”杨梅不知道她的意思,只是老实做答。
  “哎哟!就说嘛,读那么多书做什么,到现在还花着家里的钱呢,咱们家宝儿没考上初中那会儿,村里人还净是冷言冷语,如今成了百亩湖养鱼场的组长,领着一个组的人干活呢,钱可没少挣!”杨梅的回答让余桂芝一下打开了话匣子,脸上尽是愉悦之色。
  “话可不能这么说,不读书没文化当睁眼瞎有什么大出息?时代不同了,再不兴老一套,年轻人还是多读点书好。咱家武子已经上高中了,只要他考得上大学,我砸锅卖铁的也要供他读!到时候就算是回家来,也能捞个干部当当。”回话的是余桂芝隔壁的一个婶子,这两人向来不怎么和睦,现在针锋相对,也是情有可缘。
  这两人打的机锋,别人估计都听得习惯了,各自说着各自感兴趣的话题,只当没听到。
  杨清宝没读多少书的事可能也是余桂芝的硬伤,那么护崽的一个人,竟然硬生生的忍着半晌没吭声,只是过了会儿,又拉着杨梅道:“咱家宝儿长得好,现在说亲的都快踏破门槛了,真不知道给他挑个什么样的姑娘好,等他娶了媳妇儿,我就安安心心的养老啰,少了多少烦心事!”
  “梅儿你还记得我家宝儿不?现在可不一样了,长得高大魁梧,比他老子强太多了。啧啧你是婶子看着长大的,如今出落得也水灵了,要不是咱们是同宗的亲戚,你们俩从小一块儿长大,青梅竹马的倒是很登对的一对儿!”余桂芝的话有些不着边际,但杨梅却有些‘受宠若惊’,能让把儿子看作天的这个女人觉得自己够格配上她的儿子,还真是最大的褒奖了啊!
  只是这个话她不好接!
  “你这个婆娘,满嘴跑的什么火车!知道同宗还开这个黄腔?”传贵婶子忙接了话头,为杨梅解了围,“人家梅儿才多大的孩子,跟人说这话。再说人家一名牌大学生,外面的花花世界哪里去不得就算不是同宗能嫁给你儿子?还真是敢想!”
  ‘福乡’食品厂背后的老板是谁,这些人里也就传贵婶子多少知道一些,其他人是一概不知的,她听了余桂芝的话差点没呛着,她生怕旁人也生了这样的心思,到时候把梅儿的名声传得乱七八糟的,这才说了后面的话。
  余桂芝被训得有些讪讪的,她不过是想显摆显摆自己的儿子罢了,杨梅倒是能理解,再说杨清宝说到底不仅跟她同过学,还是血缘不远的堂兄弟,也不好让人太贬低了。“看婶子如今的长相,就知道清宝也不会长得太差了,还当了小组长?那也是勤劳能干的,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只要踏实肯干,就不愁过不上好日子。婶子你一看就是有福气的,等着清宝孝顺你吧。”
  “是嘞是嘞,咱家宝儿可孝顺了……”不等她再夸自家的儿子,就见前面的主席台上来了人,场上的人都慢慢安静下来。
  杨梅看过去,就见着杨传贵出来了,紧跟着他的是杨清彪,‘福乡’食品厂的厂长。再后来是黑妹子,两人手里都不空,带着人拎着大大的鼓鼓囊囊的钱袋子。
  “发钱了,发钱了!”余桂芝对杨梅刚才的话很受用,忙把手里的鞋底收了,低声的提醒杨梅。“黑妹子如今可大不一样了,人长得好看,又有文化,你看跟我家清宝怎么样?”
  余桂芝把目光落到后面黑妹子的身上,就再移不开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