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唐谋天下> 第391节

第391节

  “您打算同意?”
  “谁说的?”
  “那为何还在此?为何还不问罪那两人?”
  “监国太子的事情,我们管他干什么?”
  “昨日李弘晃悠到窗前,是不是因为这件事儿?”
  “不知道是不是,我没跟他说起,让他自己查去。”
  “真是多余!”
  第722章 朝堂
  近百位官员从长安城浩浩荡荡的出发前往咸阳,而后咸阳县令看着这一帮朝堂大佬们,面对他们的质问以及怒目而视,只好陪着笑脸,把太子殿下刚刚返回长安城的消息,告诉了众人。
  以中书、门下、尚书为首的官员,询问着咸阳县令太子殿下所为何来,为何又匆忙回去的问题时,除了摇头苦笑外,并不敢多说些什么。
  一旁的咸阳县丞面对这些朝堂大佬,对咸阳县令的质问,已经是把心提在了嗓子眼儿上,深怕县令顶不住这么多朝堂大佬的压力,一下子把今日在地宫内的一幕幕说出来。
  不过好在,当他感觉到自己后背都被汗水湿透时,那些朝堂大佬们,也没有从县令嘴里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太子殿下可有说起,我们到达后该如何安排?”中书省侍中上官仪,威严的扫过群臣,而后对咸阳县令问道。
  “殿下不曾说起。”苦笑着面对这帮大佬,咸阳县令都有些佩服自己的定力,今日的表现,比平时他前往长安时,表现的可是要好太多了。
  一帮无主之臣最后在三省四个大佬的低声商议后,稳妥起见,派人立刻去追太子殿下,询问这些朝臣该怎么办。
  但不管如何,这一晚上,他们无论如何也得在咸阳将就一晚上了。
  好奇的群臣们在这一宿都在谈论咸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太子殿下为何突然自己单独过来,不等他们到来,又急匆匆的回去了。
  但不管他们如何低声议论,没有一个人能够猜到,事情的真正原委。
  哪怕是宗正寺卿与太常寺卿,面对太子殿下这两天反常的行为,也没有猜透,甚至都没有察觉到,是自己的手下出了问题。
  咸阳距离长安尚有一百多里地,所以群臣在用过晚膳后,平日里走动多一些的,便会聚集在一起,悄悄的谈论着今日太子殿下反常的行为,到底是为何。
  不过好在,两天后的早朝,群臣还都是从咸阳赶了回来,每一个上朝的官员,脑海里一直还萦绕着前日太子殿下,在咸阳的反常举动。
  所以这一次的早朝,相比以往较为轻松的朝会氛围,则是要凝重了很多,元日之前依然是如同以前每年的元日一样,朝中并没有太多的大事情需要监国太子处置。
  除了今年元日的朝会,被太子殿下列为了元日大朝会的重中之重外,便是各个相关的衙署,在准备着今年大朝会的一切政务。
  前隋曾经为了向异域番邦彰显国家的富足,所以在异域番邦的使臣到达长安后,向各国使臣提供了全部免费的待遇,无论是吃还是住,前隋皇帝杨广大手一挥,全部免费。
  甚至在大朝会完毕后,给人家的礼物,比人家拜贺的礼物换算成银两后,还要贵上好几倍的价钱。
  今日朝会进行到了末尾处,便有人向龙椅旁边安坐的李弘,提出了类似的提议,毕竟如今大唐的富裕,已经远超前隋了。
  当年先帝的夙愿,在十年前的大唐就已经远超前隋,帮助先帝实现了。
  所以,便开始有人提议,是不是这次朝会,可以向异域番邦的各国使臣,彰显我大唐的盛世富有,给予他们免费吃住的待遇。
  李弘连眼皮抬都没抬的,甩给了那位臣子一句败家子,而后便让宗正寺卿以及太常寺卿,召侯思止与王鸿义进殿。
  李峤走到那位刚才提议的臣子身后,用脚踢了踢人家的膝盖窝,而后身子略略向前倾道:“你是不是嫌俸禄太多了,还是你家的钱多的花不了?要是嫌钱多,没地方花,给我,我帮你花。”
  李峤的声音并不小,两侧的臣子自然也是听的清清楚楚的,于是不由自主的发出了一阵轻笑声。
  “李大人说笑了,下官的俸禄不多啊,家里的用度开支也不小,全指着下官的俸禄呢,不过养活一家老小倒是够用了,但要是想再纳几个妾,就有点儿捉襟见肘了,呵呵。”大唐官员纳妾实属正常,就是李治上朝时,也会时不时的问问喜欢纳妾的臣子,最近家里可有物色到什么美人儿。
  所以,在朝堂之上,面对同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实属正常,谁也不会觉得这是个人行为的不检点。
  “那你就好意思让殿下出这笔钱?自己家里钱财纳妾不够用了,我给你出个主意,趁着元日大朝会,各国使臣来我大唐拜贺,我估计长安的客栈、驿所不一定够用,你可以把你家闲置的宅子租出去,补贴家用。”李峤微笑着说道。
  狄仁杰走到李峤身后,轻轻推了一把李峤:“李大人,御史台的俸禄是朝中所有官员里最高的,您的钱财自然是多的往外溢,是不是应该资助一些给我们这些拿低俸禄的?还有,你身为御史台大夫,明知我大唐律例严禁官员经商,你竟然怂恿同殿为臣的同僚违反我大唐律例,你安的是何居心。”
  李峤看着一脸麻子微笑的狄仁杰,竟然正色地说道:“狄大人说的对,我就是等着他经商后,然后好在殿下面前弹劾他呢。这样只会胳膊肘往外拐的官员,殿下身边太多了就是败家了,我大唐的盛世怕是就不能长久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不知道为我大唐省钱,不知道我大唐如今边疆军士,正在与异域番邦的各国进行对峙战争,不体恤自己的国人军士,竟然还要拿着自己的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要为人家行免费住宿之待遇!狄大人,你说这样的臣子,是不是骨子里就透着奴性?是不是我大唐的悲哀?如果此风一涨,满朝堂文武同僚,都如此像殿下建言献策的话,大唐还拿什么给咱们发俸禄?还拿什么犒赏在边地杀敌立功的军士?虽然说礼部、鸿胪寺有用于各国使臣礼仪的预算,但……想必狄大人也明白,钱财不是这么个用度、讨好外国使臣的用度之法吧?”
  狄仁杰面对李峤的唇枪舌剑,也不恼火,依然是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挥了挥手说道:“此风自然不可涨,但殿下继承了陛下广开言路的制度,你总不能不让人提出自己的想法儿不是,此人乃是新任的大理寺少卿,以后少不了与你们御史台打交道,到时候还望李峤大人多多指教。”
  “不会是走你狄麻子的后门,攀附到了如此高位吧。”李峤充满了戏虐的问道。
  而大理寺少卿,听到李峤的这番话后,脸上却是露出了放松的表情,比起刚才李峤那一番话,这一句话倒让他觉得,不是那么刺耳了。
  毕竟,自己能够走到大理寺少卿的位置,可是凭借的真才实学,并非是狄大人的单独提携,那可是有太子殿下的慧眼识珠在里面。
  几人继续闲聊说话间,一些话自然是被坐在高台上的李弘听了个清清楚楚,不过李弘根本没有空理会他们在朝堂之上开小差。
  母后的贴身太监汪楼,悄悄送来的一份奏章,此刻刚被他浏览完毕,而朝堂大殿之上,侯思止与王鸿义也已经到达。
  “谁是侯思止,谁是王鸿义?”李弘抬头看了一眼下面的两人,分不清楚谁是谁,便淡淡的问道。
  两人都是四十多岁,五十上下的年纪,同样还都是面白无须,看起来一副儒雅淡然的样子。
  “臣侯思止、臣王鸿义见过殿下。”两人分别向李弘行礼道。
  此时的两人,还不知道自己的仕途已经走到了头,甚至在来的路上,心里头还带着一丝兴奋跟激动,觉得是不是自己的提议得到了陛下的支持,今日太子殿下召他们二人上朝,是不是会奖赏、提拔他们呢?
  两人自从一进朝堂,感觉着那轻松的氛围,与他们想象中那庄严肃穆,完全不同的朝堂情势,心中更是放大了今日自己将升迁仕途的美好希望。
  “你俩前些日子是不是给陛下上过一份奏章?”李弘低头在案几上找了找,而后把一份奏章递给了花孟,让他递给二人查看。
  侯思止与王鸿义闻言,立刻向低头的李弘露出会心的笑容,而后彼此又是互望了一眼,朗声说道:“回太子殿下,正是臣二人前几日为陛下上疏了一份奏章。”
  “看看是不是这份奏章,看仔细了。”说完后,李弘手里的毛笔啪的一声,竟被他生生的捏断在了手心内。
  朱红色的墨汁溅在了案几上其他几份凌乱的奏章上,就连他的手背上,也是沾染着点点朱红色的墨汁,像是鲜血一样妖艳。
  而随着毛病发出折断的声音,整个原本还带着一些喧哗的宣政殿内,顿时之间变得鸦雀无声,气氛也瞬间变得凝重了起来。
  “是,殿下,确实是臣二人呈给陛下的亲笔奏章,绝无差错。”侯思止与王鸿义齐声说道。
  二人脸上呈现着坚定神色,以及那一丝丝掩饰不住的兴奋与邀功之意。
  第723章 朝堂2
  “这么说来,你二人对此奏章无意义,承认是你们二人亲笔所写了。”李弘松开掌心断成两截的毛笔,任由两截毛笔掉落在案几的奏章上,一旁的花孟也急忙递过来一条温热的湿巾。
  “是,殿下。”侯思止与王鸿义脸上的兴奋还未消失,对于朝堂之上变化多端的氛围,更是一点儿都不曾察觉。
  而此时朝堂之上的其他官员,这些经过了在人堆里的层层选拔,逐级晋升后,已经位极人臣的官员,一个个都已经敏锐的察觉到了朝堂上,正在形成的一股微妙的暗涌。
  不得不说,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无论是忠臣良将,在政治斗争中,他们往往都会有着敏锐的触觉,特别是那些官职越做越大的官员,对于官场之中微妙形式的理解与把握,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所以,历史上,无论是哪一个朝代,新晋的官员想要融入一个集团,一个势力,或者是在进入所谓三品高官以后,想要有一番作为时,往往面临的压力,不是事情的压力,而是集团与势力之间的均衡阻力。
  能不能进入三品集团,往往皇家的提携占据了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看你自己懂不懂的做人,懂不懂的与其他三品官做同僚。
  狄仁杰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能够从任大理寺卿以来走到现在,成为朝堂之上的大佬人物,除了他大理寺的政绩外,还有便是他懂得官场的变通与取舍。
  圆滑之间,能够游走在各个势力之间,甚至哪怕是太子殿下与沛王的斗争之中,狄仁杰依然是能够游刃有余的施展自己的中庸之道,选择不站队,不得罪人。
  哪怕是到了现在,谁都知道狄仁杰并非是太子殿下的亲信,谁也知道狄仁杰并未参与沛王李贤的谋逆,虽然曾经为皇后办过几件事情,但如今太子当政,狄仁杰大理寺卿的位置依然是巍然不动,甚至是任何人都无法撼动。
  官场斗争之中,敏锐的触觉往往能够决定你是否适合成为真正的高官,成为朝堂之上真正的中流砥柱,而这也便是为官之道的根本所在。
  懂得变通、懂得左右逢源、懂得顺应时势、懂得察言观色,官场之上,能力绝对不是决定一个人仕途升迁的最重要因素,它只是在你升迁的过程中,起一个辅助的作用罢了。
  所以,当朝堂之上,能够有资格次次参加早朝的这些官员,已经敏锐的察觉到,朝堂之上的氛围由轻松开始变凝重,预示着有大变故,或者太子殿下要发怒时,宗正寺与太常寺的两个寺丞,依然还在做着他们升迁的梦想。
  两个从六品上的官员,到现在为止,依然是还未能察觉到朝堂上异样的氛围,依然是期盼的看着高高在上的太子殿下。
  “把东西给他们两人。”李弘声音淡淡的响起:“今日便在这里用午膳,我已经吩咐尚食局了,很快就会把午膳送过来。”
  花孟躬身应是,而后转身,只见两个宫女一人手里拿着两把锄头,一人手里拿着两把铁锹,而后一同递给了花孟与惊蛰。
  两人快步走到侯思止跟王鸿义跟前,把锄头与铁锹分给了两人,沉声说道:“侯大人、王大仁请。”
  “这……殿下……”
  “有因必有果,既然触发了因,那么就要自己去挖要结的果,地方都给你们准备好了,去吧。”李弘连头都没有抬,把最后一份沾染了朱红色的奏章翻阅完后,便扔给了尚书省,门下省以及批复,接下来就是尚书省指派与六部相关的执行了。
  众人面面相觑,并不知道太子殿下问了两句话后,就给这两人一人一把锄头、一把铁锹到底是何用意。
  但这个时候的侯思止与王鸿义,反应比其他人快了很多,心中如明镜一般,明白自己的奏章触碰了皇家的底线,瞬间两个人已经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在群臣凝重的神色之下,被花孟跟其他太监架了出去。
  李弘招来旁边侍奉的宫女,把那份奏章递给了她,淡淡地说道:“各位估计还在纳闷呢吧?不着急说话,看完奏章再说吧。给他们,让他们传看一下。”
  看着宫女率先把奏章递给了中书省侍中上官仪,李弘接着继续说道:“我知道,有些人想要立功,想要在陛下跟前得到表现,希望能够以此来开拓自己的仕途之路,但如果只会一味的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却无法对朝廷、对大唐作出什么贡献,这一切都是白费劲。”
  站起来身来,伸了个懒腰,而后继续说道:“如今皇室确实存在问题,父皇不曾禅位,监国者又是太子,这便给了一些人有机可乘的空子,以为只要讨的了陛下的欢心,绕过我监国太子这一关,那么一样可以扶摇直上,平步青云,所以就开始无所不用其极,这案几上还有一些奏章,或者说,这些奏章都是从陛下那里得来的,至于是谁上的,我想你们心里很清楚,但好在你们这些奏章之中,尚未泯灭人性,不曾触犯天道,所以我也就不再追究了,也不会有任何人再看到这些奏章。只是……我在这里奉劝各位一句,特别是那些四品的官员,想要踏入三品高官,走歪门邪道,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永远都不会再行得通了,除非是你能够为大唐、为江山社稷作出什么贡献来,当然,还如当年格希元、史藏诘一样,安西、安南如今正缺治府文官,如果谁想去,自认为能力足够,我完全同意。但丑话说在前头,如果谁到达任上之后,敢于干涉其职责意外的兵事,敢于在其职位上懈怠懒政,那么,就别怪我这位监国太子不给你留情面了。”
  午膳被宫人们缓缓的端上来,但整个宣政殿内,除了三品以上的官员外,其他官员则是吃的是食不知味,味同嚼蜡,一些原本心怀鬼胎者,便开始思索着今后的仕途该如何走,或者是猜测着,侯思止与王鸿义两个投机取巧的官员的下场。
  但就是连李弘也不得不否认,朝堂之上如今出现的这股风气,与自己有着密切地关系。
  如过不是自己不愿意过早继承皇位,那么这一切就不会发生。
  毕竟,如今的大唐帝国,相当于有两个皇帝在掌握着大唐的权利,虽然如此说与事实有很大的出入,但在一些臣子眼中,自己这个监国太子,终究还是太子,并不是大唐真正的掌权者。
  所以,一些臣子便利用皇家出现两权相合的情况下,开始暗地里寻找其他升迁之路,那么便是,向在后宫一直养病的皇帝陛下献上谄媚之词,如此一来,凭借皇帝陛下的赏识,自然就可以绕过监国太子,从而达到升迁的目的。
  毕竟,在这之前又不是没有先例,比如那武承嗣、武三思,才刚刚二十多多岁的样子,便坐到了工部尚书的位置。
  虽说今年已经被罢免其职,以及有皇亲国戚这一层的关系在其中,但事无绝对,如果自己能够在陛下跟前出言献策,把自己在朝堂之上,看到的种种自己认为的不足与弊端,写成奏章直接上疏给陛下,一旦陛下认可,自己岂不就成了人才,岂不是便可以直接得到陛下的提拔跟任命?
  草草吃完饭食的李弘,接过宫女递过来的温热毛巾,擦了擦嘴后,便于宣政殿内,或是真正吃饱的,或者是假装吃饱了的一群官员,晃晃悠悠的走出了宣政殿,来到了殿前的栏杆处。
  汉白玉的栏杆闪烁着亮光,同时也散发着寒冬特有的清冷,没有人会愿意在这个时候,以手去扶眼前冰冷的栏杆,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都在台阶下方,殿前广场上,那几块被起开的青石板空地上。
  被起开的青石板已经被工人们拿开,而此时,在花孟等人的催促之下,侯思止与王鸿义,正举着锄头在刨地,被寒冬冻了一个冬季的土地,本就坚硬无比,再加上这里乃是大明宫的殿前广场,当初修建时,青石板下的黄土,早就已经被夯的如同岩石般瓷实,所以想要刨开这夯实的土地,着实是需要废上不少的时间跟力气。
  “殿下……”
  “不必说了,你们两人的事儿,等元日之后再议,想必跟你们两人没有关系吧?还是说你们两人也让我失望了?”李弘回过头,背后汉白玉栏杆,看着身后的宗正寺卿跟太常寺卿淡淡的问道。
  “殿下,臣御下不周,才使得太常寺出现如此大逆不道、心狠手辣之徒,还请殿下责罚。”太常寺卿恭恭敬敬的行大礼,老脸已经是青一块儿红一块儿了。
  “活人殉葬!”
  如果不是刚才在宣政殿内,侯思止与王鸿义信誓旦旦的向殿下保证,此奏章确实是他们亲笔所为,他都不敢相信,怎么会有人提出这么有违天理人和的建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