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

  孟氏心慌意乱,转身便要出门,被嘉芙拦住,摇头道:“娘,当日长公子也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如今过去了这么久,指不定人家早改了主意。这事不要牵扯裴家,免得拖人下水。我也没怕。话都说了,再看吧。我不过是不愿嫁他儿子而已,难不成他会要了我的脑袋?”
  孟氏望着女儿,见她神色平静,愣住了,当夜辗转无眠,第二天,宫里又来了人,这回除了昨天来的那个崔银水,还有一个中年太监,面相和善,孟氏听的他是今上跟前的大太监,姓李,急忙恭敬见礼,见他态度颇为和气,似乎并不是来找茬的,才稍稍定下神。
  李元贵让孟氏叫来嘉芙,屏退了人,只剩她一个,打量了她片刻,道:“我干儿子把你的事都跟我讲了,我怕你不懂事,先没禀上去,自己过来问问你。你是怎么回事?如此胆大包天!这样的好事,多少人求都求不来!你竟敢悖逆?”语气不轻也不重,辨不出喜怒。
  嘉芙知道萧列跟前的这个大太监,性情算是正直的,并非佞恶之人,定了定神,道:“多谢李公公的体恤,民女万分感激。皇上圣旨之中,半句没提为何要赐下如此一个天大的恩待,民女自己想来想去,想起了一件事。从前有一回,泉州来了锦衣卫,封锁全城,到处抓人,我家闯入一个贵人,最后我被那人带上马车,掩护他出了城。当时情况,凶险万分,我至今想起,依然历历在目。民女斗胆,猜测当日那位贵人,或许就是如今的世子。”
  李元贵不语。
  嘉芙朝他跪了下去:“李公公,先前皇上锄奸之时,我在泉州也有听闻,说皇上大军沿途所过,对百姓秋毫无犯,爱民如子,天下人人称颂,民女极是敬仰。民女昨日对崔公公也说了,自知鄙陋,万万不敢玷辱皇家,皇上若是为了当年那事,才对我甄家赐下厚恩的话,求李公公,可否代民女转话,恳请皇上另赐恩典?”
  嘉芙说完,以额触地,久跪不起。
  李元贵注视着嘉芙,目色里渐渐露出一丝诧异,沉吟了片刻,道:“罢了,原先我还以为你不懂事乱说话,这才过来看一眼,瞧着你是知道的,既如此,回去了给你说一声,至于成不成,就看皇上意思了。”
  ……
  李元贵回宫,萧列依旧忙碌,到了晚上,稍息之时,终于想了起来,问道:“甄家那个女孩儿,你可替朕去瞧了?虽说甄家当日对胤棠有救护之功,但既立为侧妃,人材也是要略过得去的。”
  李元贵便道:“启禀皇上,甄家女儿人材无碍,只是有一桩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萧列翻着手中折子:“讲。”
  李元贵道:“奴婢去见那女孩儿,听她说了一番话,奴婢学给皇上听。”说着便把嘉芙道给他的那话,一字不漏地复述而来出来。
  萧列起先还在翻着折子,渐渐停了下来,面露微微不快,哼了声:“这么说,她不乐意朕的这个安排?”
  李元贵道:“奴婢不知,这才把话都转到皇上面前。皇上英明,瞧着办便是。一个商户家的女孩儿而已,能有多少见识?”
  萧列沉吟了片刻,淡淡道:“罢了,她不愿,难为还要给我戴高帽,朕也不好勉强,明日你再走一趟,另赐些东西,把人打发回去吧。”
  李元贵笑道:“皇上英明。奴婢知晓了。”
  “皇上!”
  殿口忽然传来一道女子声音,李元贵抬头,见周王妃一身华丽宫装,款款而来,身后一个宫女,手中端着吃食,便露出笑脸,迎了上去,叫了声“王妃”。
  周王妃到了萧列身畔,站定,看了眼李元贵。李元贵急忙退了出去。那宫女将碗盏放下,也低头离去。
  跟前无人了,周王妃柔声道:“皇上,昨夜你没回寝宫,我听胤棠说,你批阅折子到了天明,我不放心,过来瞧瞧你,你先歇歇,用些吃的可好?”说着到他身后,为他慢慢揉肩。
  萧列笑道:“劳你挂心了。新朝甫定,事情难免多了些。等忙过这段时日,朕便会空。你先回寝宫吧,迟些,今日折子看完,朕便回去。”
  周王妃慢慢吐出一口气,收了手,笑道:“那我先回了。皇上你也不可太过操劳。”
  萧列含笑点头,目送她身影渐渐离开,低头之时,周王妃忽然又停住脚步,转身道:“皇上,非我故意偷听,而是方才恰好来到殿前,无意听了几句。那个甄家女儿,实在有些不识抬举,仗着当日送胤棠出了趟城,竟这样不把皇上你放在眼里!皇上怎还纵着她?”
  萧列抬头,瞥了她一眼,淡淡道:“那依你之见,应当如何?”
  周王妃道:“她这是抗旨不遵!不必立她做我儿子侧妃了,她不做,多的是人想做。投她到浣衣局里,过几天再看看,我不信她还敢如此胆大包天目中无人。”
  萧列皱了皱眉:“罢了,民间之女,不懂规矩,何必和她计较。此事就这样了,你下去吧。”
  “皇上!”
  周王妃还待开口,李元贵匆匆进来,躬身道:“皇上,卫国公府裴老夫人来了,求见皇上。”
  萧列一愣,道:“老夫人人在哪里?”
  “还在华阳宫门口等着。”
  萧列立刻投笔,站了起来:“快,将她老人家迎进来!”
  第40章
  李元贵行至华阳门畔,看到一个着了命妇全服的老妪身影立在宫门之外,宫灯拖出地上一道静静身影,一步上前,跨出高高门槛,笑道:“让老夫人久等了,是我的罪!老夫人快请进。”
  他说话间,两个小太监已抬了一顶坐辇,飞快跟了上来,矮身放了下来。
  “老夫人,皇上这些时日还在西苑安置着,过去有些路,老夫人请上辇,让小的们送你。”
  老夫人朝李元贵点了点头,笑道:“劳动李公公了。多谢周到。只是老身腿脚还好,且皇宫大内,岂敢僭越,烦请李公公引路,老身自己能走。”
  李元贵又劝了两句,见她执意不上辇,只好叫小太监抬着在旁跟从,自己亲自提灯,一路引着裴老夫人入了西苑门,穿过芭蕉园,最后来到承光殿。
  萧列早在外殿等着,一听到外头起了呼声,转身迎出去,见一华发老妪手拄拐杖,被李元贵虚扶着走了过来,虽已多年未见,比印象中的模样苍老了许多,但依旧一眼认了出来,正是裴老夫人,几步并做一步地跨下殿阶,朝李元贵道:“不是叮嘱了,要请老夫人坐辇而入吗?”
  未等李元贵开口,裴老夫人已道:“多谢皇上体恤,皇上勿怪李公公,是老身不好失礼。”说着,便向萧列行叩拜之礼,萧列一个箭步上去托住,道了声“免礼”,亲自搀扶着上了殿阶,引入内殿。
  不待吩咐,李元贵已搬来一张绣椅,裴老夫人再三地让。萧列诚挚地道:“朕至今记得幼年之时,生母早逝,老夫人待我亲厚如己,忽忽数十年过去,身边物是人非,朕如今有幸得以再次归京,前些日便想去见老夫人了,只是诸事缠身,一时不得脱身,便想先等右安回来,不想朕未去,老夫人竟先来看朕了,老夫人若执意不坐,朕也陪老夫人同立便是。”说完,命李元贵将自己的座椅撤去。
  裴老夫人这才虚坐下去。
  萧列问她身体,又问府中情况。裴老夫人道:“承皇上记挂,老身身子还好,就是我的儿孙,先前不分是非,跟着旁人一道,给皇上添了不少麻烦,皇上宽仁,不予计较,老身感激不尽。”
  萧列攻入京城,被拥立上位后,行宽赦之策,前朝的旧臣,除顺安王的亲信之外,剩余之人,只要呈上拥戴贺表,便毋论旧过,一概免罪。譬如周兴、裴荃之流,武定起事之初,为和萧列撇清干系免遭牵连,曾上表斥责他为乱臣贼子,如今萧列上位,这些人又第一时间再次上表陈情,称先前乃是受了胁迫,这才发了违心之语云云。
  裴修祉更是如此。先前为了挣功,瞒着裴老夫人,请命领军对抗武定军,可谓拼劲全力,奈何最后关头没守住城池,弃城逃走的路上,被萧胤棠所俘。萧列入京后,萧胤棠转呈了裴修祉写下的悔过书,称他痛悔不已,愿意效忠新帝,请求从轻发落。
  其实便是没有萧胤棠从中求情,萧列也无意为难裴家子孙,很快赦免,放他归家,只夺了他那个得来还没多久的国公头衔,以儆效尤。
  裴老夫人说着,再次起身,要向萧列谢恩,萧列再扶她入座,喟叹了一声:“老夫人无须介怀。朕并非不明事理之人。当时情况,谁人不是被迫。倒是朕有些愧对老夫人,刚入京城,便收了二公子的爵衔。朕也是难做,毕竟二公子曾伤我部下,若不如此,难以服众。但老夫人放心,裴家为大魏立过功勋,公爵之衔,依旧保留。”
  裴老夫人忙道:“皇上言重了!他如今正在家面壁思过。铸下如此弥天大错,皇上留他性命,已是天大的恩情,老身感激不尽,怎还会有别念?”
  “老夫人向来明理。不怪朕,朕便放心了。叫他先安心下来,往后多的是机会再去报效朝廷。”
  裴老夫人道谢,萧列又说了几句,察言观色,道:“老夫人可是有事?若有,只管讲来,但凡朕能做到,必定无所不应。”
  裴老夫人笑道:“既被皇上瞧了出来,老身便说了。实不相瞒,老身是为长孙右安的婚事而来。”
  萧列一愣,随即大喜:“好事啊!右安前些时日受朕所遣,去往乌斯藏定乱,应也快要回了。但不知老夫人为他定的是哪家女儿?快快道来,朕愿出面,好生操办!”
  老夫人道:“多谢皇上美意。不是别家,正是泉州甄家的女儿,名唤嘉芙。她也不是外人,恰是老身次媳的外甥女,论起亲戚,也是右安表妹。”
  萧列迟疑了下:“这个甄家,可是前两日刚随了福建巡抚高怀远入京的那个甄家?”
  老夫人笑道:“正是。”
  萧列愣了。
  老夫人神色自若,道:“皇上有所不知,甄家女儿小时起,便时常来老身跟前走动,右安打小就认识她了,只是老身一直不知右安对她心意,直到去年,皇上被迫起事之际,老身收到了右安一封手信,这才知道,他竟系情于甄家女儿,只是当时颠沛,随皇上于鞍前马后,无暇顾及儿女之事。他再三恳求,叫老身务必替他上心,等到合适时机,便代他向甄家提亲。如今大事终于落定,老身听闻,甄家人这两日跟随福建巡抚进了京,内中便有甄家女儿,似是皇上的意思。老身也不知皇上召她入京所为何事,本想径去问甄家人的,又怕甄家人有所不便。皇上也知,右安自小知事,这么多年了,从未要老身为他做过什么,只独此一事,故老身记挂着他当日嘱托,仗着从前在皇上跟前得的那么一点老脸,贸然入宫求见。”
  “不知皇上召甄家女儿入京,所为何事?若与右安婚事无冲,则老身也好放下心,尽快去替右安向甄家提亲,毕竟,右安已是不小了,老身亟盼他能早日成家,安定下来。”
  老夫人说完,含笑望着萧列。
  萧列定了片刻,方如梦初醒,霍然站起:“朕先前不知右安和甄家女儿竟有如此渊源!老夫人放心。朕此次召甄家人入京,并无别事,只是从前甄家曾有恩于胤棠,朕为赏赐甄家而已,和右安婚事,无半点不便!”
  裴老夫人便道谢,萧列迟疑了下,注视着老夫人,道:“不瞒老夫人,从前还在武定时,朕便数次问过右安婚事,盼他能早日成家,他却屡屡推脱,朕无可奈何。右安多年随朕,为朕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喜逢大婚,朕又岂能不赏?朕不但要为他赐婚,更要风光大办。老夫人以为如何?”
  他说完,双目紧紧望着对面的老妪。
  裴老夫人和他对望片刻,颔首道:“一切听凭皇上安排便是了。”
  萧列似松了口气,目露喜色,道:“朕必会安排妥当。老夫人放一万个心。”
  裴老夫人微微一笑,不再说话,只起身告退,萧列亲自送她出了西苑,回来后,依旧坐于案后,渐渐却出起了神,随后召入李元贵,问起甄家女儿。
  李元贵道:“那女孩儿生的颇为周正,举止落落,说的话,奴婢先前已转到皇上面前了,皇上自可定断。若还不放心,奴婢可将她召入宫中,皇上看了便知。”
  萧列起先点头,想了下,又摇头:“右安既钟情于她,又岂会差到哪里去,叫来叫去,怕吓到她,罢了。”
  李元贵一本正经地道:“皇上放心,奴婢若有半句不实,到时候皇上砍了奴婢脑袋就是。”
  萧列哈哈大笑。许久没有如这一刻般欣慰,心中犹如放下了一块石头,却又隐隐有些遗憾。
  到了裴右安这样的年纪,于寻常男子而言,早已成家,他却始终形单影只,也不要女子留在身边照顾起居,如今终于有了着落,萧列岂不欣慰?只是欣慰之余,想到他在自己面前只字不提,也是今日裴老夫人寻来才知,若非那甄家女儿起先拒婚,自己险些铸错,未免又觉心中遗憾。
  萧列笑过后,渐渐又出起了神,忽道:“去把世子唤来。”
  李元贵出去,一盏茶的功夫,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萧胤棠入内,向萧列下跪,口称父皇。
  萧列命他起身。萧胤棠道:“父皇,儿臣正想来见父皇。这些日,儿臣奉命,一直在忙于整顿五军事务,方今日理出些眉目,将五府所属都司、卫所官旗军人数额统计完毕,名册共计三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七十三员名,实际不过半数而已。具体情由,儿臣将尽快写入折中,以供父皇御览。”
  萧列点头:“可见本朝从前弊端甚多,往后任重道远。你辛苦了。”
  萧胤棠道:“为父皇分忧,本就是儿臣之责,况且,儿臣也没做什么,何来的辛苦。倒是父皇,明日便是登基大典了,父皇这些时日,又日理万机,今夜当早些歇息,养足精神才好。”
  萧列含笑:“朕知道。胤棠,朕叫你来,是因有件事和你有关,和你说一声。前些时日,凤桐来见朕,说你从前受过泉州甄家之惠,她想将甄家女儿立为侧妃,以为报答。朕先前不知内情,以为妥当,便答应了,今日才知有所不便。甄家原是裴家表亲,他家女儿,与右安有青梅竹马之谊,且先前也有过口头婚约,只是碍于战事,这才耽搁了。先前不知便罢,这会儿知道了,岂能错牵姻缘?故朕改了主意。甄家对你有恩,自当报答,朕改赐别的赏赐便是了,凤桐所言之事,就此作罢,往后不议。”
  萧胤棠神色略僵。
  萧列注视着他,目光一动不动,片刻后,道:“怎的,关于此事,你还另有话要说?”
  萧胤棠和父亲对视,见他望着自己,两道目光,似是若有所思,一凛,立刻垂下眼睛,恭敬地道:“儿臣无话。父皇说的是,对甄家,另行赏赐便是。”
  萧列凝神了片刻,缓缓道:“极好。明日登基大典完毕,朕便册立你为太子,着礼部操办你与凤桐大婚,至于侧妃,若有合适之人,朕也会替你留意。”
  ……
  次日,便是新帝登基大典日。
  新朝定年号昭平,将始于次年元日,是年则沿袭少帝在位时的年号,为承宁七年六月廿六日。
  这一日,三更,礼部和太常寺官员便抵寰丘,五更,九卿,京城七品、外省四品以上官员,亦全部抵达,肃穆列于寰丘两侧,万余校尉力士,沿着皇宫往皇城北门,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开出通往寰丘的跸道,民众候跪于跸道两旁,只等吉时吉刻,迎接新皇出宫,举行告天祭礼。
  据钦天监所定,新皇当于巳时整出宫,巳时三刻抵寰丘,随后告祭礼。
  此刻距离巳时出发,只剩两刻钟了。萧列身着帝王冕服,龙威燕颔,天子威范,叫人不敢直视,留在承光殿随驾的礼部尚书张时雍和太常寺卿卢齐见他坐于座中,凝神不动,似是在等什么人,心里疑惑,相互望了一眼。
  又过去半刻终,张时雍正想出言提醒时辰,殿外忽传来一阵急促脚步声,只见崔银水一溜烟跑了进来,哧溜一下,双膝滑跪于金砖地面,喜形于色:“启禀皇上,裴大人回京复命了!人就在殿外候着!”
  皇帝立刻起身,眉头舒展,目露微微喜色,道:“快传!”
  崔银水“哎”了一声,又飞快出去。片刻后,伴随着一阵沉稳的脚步之声,张时雍和卢齐转头,看见一个年轻男子,身影穿过斜斜射入承光殿殿门的一片朝阳,踏入殿槛。
  他似刚长途跋涉而归,风尘仆仆,眉宇间亦带着披星行路的淡淡倦色,但双目却明亮有神,皎如明月,穆如清风,大步行来,这样的风采,整个大魏朝堂,十年之间,除了当年那位曾名动京华的少年卿相裴右安,还会有谁?
  虽多年未见,当年翩翩少年,如今也成青年男子,但张时雍和卢齐还是一眼认了出来,惊呆之余,心中也立刻明白了。
  新帝今朝在等的人,终于到了。
  ……
  裴右安随萧列转入后殿,立刻向他下拜,行三跪九叩之礼,得平身,道:“臣昨日行至京畿,听闻今日是皇上的登基大典,便连夜赶路,今晨才入城门,校尉又告知,说得过皇帝的吩咐,若见了臣,命即刻入宫,臣怕耽误了皇上的吉时,衣容也来不及整,有失仪之处,还请皇上恕罪。”
  萧列握住他肩膀,欣喜道:“朕便知道,你定能及时赶到!路上如何?”
  “幸不辱命,归途亦一路顺利,多谢皇上记挂。请皇上容臣一夜,明早便呈上奏折,详述此行经过。”
  “你好生歇息,不必这么着急,迟几日也是无妨!”萧列抚慰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