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节

  于是,大内密探们这才先登船了。
  梁师成尴尬的道:“你又想说什么?”
  “有些话原本我不该问,只是……我这人好奇心很重。”高方平摸着下巴。
  梁师成一听便脸色惨白的转身:“明知不该问,还来为难咱家。”
  “跑得了吗?”高方平上前揪着他的衣服,“我决定问了。老梁啊,最让我奇怪的在于,宫里曾经发生那么大的事,皇后被抹黑软禁,但至今仍旧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是谁在参与。”
  梁师成惊恐的抬手捂着耳朵。
  高方平强势拉开他的手道:“我当然知道是郑贵妃在周旋,她虽然得宠,但敢叫板皇后和皇长子,我不信这事没有其他重量级人物参与。梁师成你执掌皇城司、你这条宫里的老坐塘鱼一定知道内幕对吗?”
  “相公,我老梁当然知道些东西,但有些东西杀了我,我也不能说。你知道规矩的。”老梁非常悲壮的样子,表现的非常坚决。
  高方平迟疑片刻又微微一笑,拍拍肩膀道:“也是,太监也不容易。梁总管如此忠勇我就放心了。”
  “谢小高相公大度。”梁师成松了一口气。
  高方平再次凑近低声道,“但是记住,如果某些人不安分又有什么猫腻,而我不能提前知晓,那么我进京勤王的时候一定会死一片。你真不要觉得我会比你惧怕的那些人温柔,这是关键。”
  “咱家听进去了。”梁师成低着头道,“咱家可以走了吗?”
  “一路走好。”高方平抱拳道。
  走好个锤子,我能走好吗。老梁一边想着,逃入了船内躲了起来……
  回衙门的时候,高方平一直在思考,心理明白,这事除了梁师成,童贯也肯定会心中有底的。甚至高俅老爹也都知道内幕。
  但是他们一定都不会说,梁师成不愿意说,童贯当然也不想沾染这些事。至于奸臣老爹,他就是个和稀泥的存在,他害怕宝贝儿子“知道的太多”,所以不会提及。
  高方平一直思前想后,越想,越觉得仅仅凭借郑贵妃和郑居中,他们如何敢玩这么大?
  这很不科学,皇后再不得宠那也是皇后,且皇后的儿子自从任职开封府牧后,基本上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依照大宋规矩,就真是确认太子地位了。
  “难道正是因为历史改变,小王爷提前被确立太子地位后,才引发这些后遗症?”高方平喃喃自语着。这是可能的,提前确立太子,还真会导致太子过早处于风尖浪口,成为一些有心人的攻击目标。这在哪朝哪代都不稀奇。
  那么从“太子”概念想开去:大宋体制下,什么样的人能影响太子地位?
  答案只有两种人,一是皇帝,一是太后加上重臣。
  是的其他朝代说不清楚,变数很多,主要还是皇帝为主。不过在大宋,如果在位的太后足够奔放的话,连皇帝她都可以换,前提当然得有绝对数量的一群士大夫支持。
  宋朝这些家伙呢,他们还真是遵循着某些圣人的祖训,提倡皇帝若是不好的时候就换个皇帝的。譬如前些年也有个牛逼的太后想这么干了,皇帝被她吓得整日如履薄冰的,结果韩琦相爷就看不下去了,就把太后威胁的不要不要的,于是换皇帝的事只得作罢。
  由此,高方平拍着脑袋想了想,又想起了一个人来,她是刘青菁。就是元符皇后,宋哲宗的皇后。宋哲宗是赵佶的哥哥,也就是说,现在这个刘青菁是赵佶的嫂嫂。
  老哥病逝后赵佶登基,就给嫂嫂改号元符皇后,次年,赵佶还违反惯例,封了嫂子为崇恩太后。
  是的赵佶就喜欢干这种蛋疼事,把嫂嫂封为太后,这肯定是有些问题的,然而赵佶愣是干了。从这里能看得出赵佶任性又随和,且念旧,只要他高兴,他是会力排众议干些事的。比他变法失败的皇爸爸固执多了。
  历史上没人知道赵佶为何把嫂嫂封为太后、往自己头上弄一座大山压着。说法有多种,其中之一是赵佶念旧,因和哥哥的感情然后照顾嫂嫂、保护嫂嫂。
  从这里看得出,刘青菁刘太后是非常不简单的人,至少她是能搞得定赵佶的人之一。此外,这位刘太后在历史的口碑并不太好,有种说法是孟皇后就是因为这位刘青菁的抹黑而被废了。
  不过史书对刘太后的评价也很奇怪,只是说她多次干预外朝之事,行为不谨慎。
  然后于政和三年,也就是距现在的四年后,赵佶和宰臣商议要废太后。然后,刘太后被侍从所逼迫自杀了。
  只因这个女人不太出名,一直是被忽略的,高方平一直想不起来。
  但是关于她的事又有诸多疑点,总之在高方平看来非常蛋疼。赵佶是念旧的人,既然被忽悠而封了刘青菁,只要她低调不闯祸,轻易也就没谁去管她了,一般是不会被废的。
  之所以戾气不重的赵佶、后来都和宰臣们商议要废她,肯定空穴不来风,这个喜欢过问外朝之事的女人一定越线了。不过奇怪的在于,既然赵佶都提议废太后,一般来说废了也就打住了。然而都还没废,却有侍从把刘太后逼死了。
  这是矛盾的地方,逼太后自杀的人绝不是赵佶,肯定另有其人。如果是皇帝为了保全后宫名节、保全国格,秘密逼死刘太后是说得过去的,这也是霸主行为。却不会脱裤子放屁的又公开讨论要废太后。
  赵佶不是这种人,他是敢捅出来公开废太后的。正如让外臣刑部侍郎去调查显恭皇后一样,赵佶就这么任性。
  估计这件事上,赵佶又是稀里糊涂就背锅的人。他背人坑了。
  想到这里,高方平仍旧不明白刘太后摊上了什么事。
  当然可以肯定的在于,刘太后不安分,是个喜欢搞事的人。另外她只是赵佶的嫂嫂,这种冒牌太后能耐是有限的,上升不到谋划帝位的级别,不过……难说也可以在太子问题上出力呢?
  “不知道老梁在极力避免谈及的人,是不是她?”高方平又喃喃自语道。
  皇帝的次子夭折了。
  所以在赵桓这个长子后,排位就是三子赵楷最靠前,赵楷现在封号高密郡王,有官衔开府仪同三司。汗,大宋的最高官衔人家在七岁时候就有了。同时兼领徐州牧。今年这位小王爷九岁。比赵桓略小。
  但这货并不是郑贵妃所出,而是郑贵妃的敌人王妃的。历史上就是这王妃和郑妃两大美女争宠最凶了,显恭皇后的好评就是从她们身上获得的,因为显恭皇后极力的缓冲,且谁也不偏帮,一碗水抬平。
  在后宫要争宠,而显恭皇后又不鸟她们,两人又都床上功夫了得,一时之亮瑜,所以要说这两妃子间的斗争,不涉及到了刘太后高方平是不信的,只要不是傻子,在后宫当然要去拉拢“老佛爷”了。
  这些东西想起来就是一笔烂账,很头疼。
  说起来,三皇子赵楷这货最像赵佶,是赵佶最喜欢的一个儿子了,他和赵大傻不同的在于琴棋书画都会,真像赵佶。然后这货牛逼的在于很有文采,将来会考起榜眼及第。
  是的三王爷也去考试了,考官原本要给他状元的,然而赵佶说影响不好,于是就榜眼及第。其后被赵佶委任了提举皇城司,就是梁师成现在的职位,皇家的特务头子。这足以看得出赵佶对他的宠爱。
  这事上赵佶是真任性了,妈的一个有继承权的王爷又不是太子,弄来执掌皇家特务机构,这是昏君的表现。在其他朝代是大概率出幺蛾子的事,好在大宋制度不同,所以最终没出什么幺蛾子。
  在大宋有时候要做皇帝真不是某一人说了算,外面那群士大夫不挺他,他就是杀光整个皇城都没用。也就是这样的原因,兴许又感觉到了来自刘太后的压力,皇后娘早前这才想给赵大傻找个狠人做靠山,以便将来别出什么幺蛾子。
  这些娘啊,为了儿子她们真的很拼。然后啊,在古代的小孩也真的很可怜呢,能挺到成年是要看运气的,譬如赵佶的儿子有七八个没成年就死了,至于小帝姬们更是夭折了十几个。这是在皇家,在平民家死亡夭折率要更高的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