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节
“很好,做的很好。”贺琅很满意的林楼的执行力, 他不仅带回了铸币匠人,还超额完成了任务,带回了十四万两白银。
贺琅早以为铸币匠人准备好了专门的铸币地方, 虽然具体的铸币室还要那些匠人自己去画图去监工,但起码住的地方是有的, 而且看守的人也是安排好的,只等铸币匠人住进去了, 接下来的事自然会有人督促他们去做。
贺琅甩手把这事交给宋苍和石勤去办了, 他们二人是吏员出身,如何与商人匠人打交道,他们是最熟了, 与其浪费柯全和鲁用这两个大太监, 浪费林楼这个军事将领,去管这点小事,还不如让宋苍和石勤去管。
在太子私邸,最不缺的就是人力,铸币匠人画出了铸币室的草图后,几天的功夫, 这些辅兵就在御用匠监的指挥下把铸币室给建起来了,有了铸币室,铸币匠人们也带来了他们使用的一应工具, 这个铸币小工坊就可以开工了。
剑北道,林州,巡抚衙门。
丁春海捧着书信疾走到室外,对着外面亮堂堂的有些刺眼的阳光,再一次看起了书信。
“大人,怎么了?”幕僚靠近了一些,小声的问道。
丁春海转头看向幕僚,眼中带着迷幻般的光彩。
“大人?”幕僚后退了小半步,丁大人这是刺激大发了。
丁春海一把攥住幕僚的手,把他拖进了室内,然后把手中的书信贴到了幕僚的眼前,就差一点点,就贴到了他的眼睛上了。
“你看。”丁春海极轻的话语中,却蕴含着极激烈的情绪。
幕僚小心翼翼的接过书信,轻轻展开:“喝,这是,这是......”这是散财童子下凡了?
丁春海对着幕僚重重点头。
幕僚这下能了解丁大人之前的失态和迷幻眼神了,因为他也觉得很迷幻了。
天哪,太子殿下竟然要补饷,还是自掏腰包的补饷,这是什么样的崇高精神?
默默奉献,一心为国,这样的太子,才是大燕的希望啊。
“按着运输的日程,大概五日后就会到达。”幕僚预估了一下以往的运饷所用时间,因为银比粮重,同样一车的银,重量是粮的近一倍,所以车队会走的更慢些。
幕僚请示丁春海:“大人,是直接送到军营吗?还是抚衙先留一留?”这笔饷银可是一大笔钱,留下一段时间,借用中转一下,可是能让抚衙的压力缓解很多。
丁春海想了想,果断摇头:“不,如今军心急需振作,绝对不能截留。如今我身为总督,行事不可偏颇,应以公平为上。”
幕僚轻叹一声,拱手一礼:“辛苦大人了。”身为丁春海的幕僚,他自然是知道丁春海一肩担双担的难处,安置难民要钱,安抚民心要钱,安抚将士要钱,处处都要钱,可偏偏朝廷就是不拔钱下来啊。
丁春海也轻叹:“幸好有太子啊。”这笔饷银来的太及时了,真的是太及时了。
“单校尉。”丁春海喊进了一直在门外把守的单壮,单壮奉了太子的令旨来保护丁春海,他就一点折扣都不打的严格执行,天天跟在丁春海身边,丁春海去哪里,他就去哪里,不过他也懂得分寸,当丁春海在办公时,他就在门外等候。
单壮进来了,抱拳行礼:“丁大人。”
丁春海把太子的书信递给他:“你看看,太子来信了。”
单壮接过细看:“啊,补饷?”太子这是又从哪家打劫回来了?
果然不愧是“太子亲兵”,太了解太子的作风了,不过他也就只想到了打劫,还不知道太子的发财手段已经升级换代了,是打劫+铸币了。
丁春海还不知道单壮在想什么,只以为他也在惊讶于太子散了这么大一笔财:“预计运饷的车队五日后就会到达林州,但本官担心中途会有意外,所以想请单校尉前去接应,以策万全。”
“末将领命。”单壮大声应下。
单壮领了三百辅兵前去接应,在中途与运饷的车队汇合,三日后,运饷的车队顺顺利利的进入了林州地界,并直奔大军所在。
大军军营,大操场上。
“干什么突然集结?是要出战了吗?”
“应该不是,出战要擂鼓,鼓没擂啊。”
“那是有人犯事了?要当众处决?”
“啊?还有当众处决的?”
“嗯,你来的晚,没看到过,以前有抓到过一个奸细,就是当众处决的,人头还挂了三天。”
“啊,今天是有奸细要处决了?”
“说不准,反正先看着吧。”
大操场上,因为突然全军集结,将士们忍不住嘀嘀咕咕,在大操场上汇成了一片嗡嗡声。
“哎,等等,你们发现了没有?”
“发现啥?”
“太子亲兵啊,他们怎么没来?”
被这么一提醒,这一圈的人才发现太子亲兵没来,这个发现又一波波的往外传递,整个操场上的嗡嗡声更大了。
咚,咚,咚,三声擂鼓,主将至。
操场上安静了下来,丁春海在万众瞩目下,登上了点将台。
丁春海深吸一口气,气沉丹田,提声说道:“今日召集众将士,本督有一喜事相告,喜事就是,太子殿下要给你们,发饷了!”
操场上陷入了长久的安静中,所有将士都以为自己幻听了。
丁春海又重复了一遍:“太子殿下要给你们发饷了,饷银已经送到了。”
哗,操场上沸腾了。
单壮领着几十位辅兵,扛着几十台铁箱,登上了点将台。
铁箱一一打开,一大片白灿灿的银光闪入眼帘,看傻了所有人。
单壮拿出一册书卷,声如洪钟:“现在,我念到名字的人,上台来领饷。”
籍贯加姓名,一个又一个人名被单壮念了出来,单壮每念到十个,便让这十个人上台来领饷。
一开始是高层将领,高层将领们欠的饷银少,不过就是两三个月的饷银,后来是中层将领,他们欠的饷就开始长了,最短的欠了半年,最长的也欠了一年,欠的短的都是身在营中的,欠的长的都是领兵在外的。
接下来就是低层将领,这些低层将领大多不在营中,只能先记在账上,待下次送米粮的时候一块给他们寄去。
最后就是最最底层的士卒了,他们欠的饷银就更久了,最短的也有两年,最长的就是三年多了,几乎是从他们一进入军营起,就没有发过饷银。
一块块白亮的银块落在他们的手中,将士们说不清心中是什么感觉,只觉得很想哭。
单壮捧着兵册一直念,铁箱子也不停的抬上来,饷银一直发一直发,直到几十本兵册念完,单壮的声音也干哑了,还有一半的饷银未发记账。
辅兵们又把铁箱子抬了下去,丁春海上前接过了单壮做过未发记账记号的所有兵册。
“还有人没念到吗?”丁春海大声问道。
有,大操场上陆续有人举起了手臂,丁春海一眼扫过,大概有两百多人。
“没念到的人留下,现在,散开,各归各位。”
丁春海把没念到名字的两百多人召集了过来,询问他们的来历,原来他们都是被抓壮丁抓来的,而且不只有这么多,只是留在营中的有这么多,还有更多的人被派了出去,不知道如今还活着多少人。
抓壮丁,这是战乱时常见的事情,打仗打到兵不够了,就四处去抓壮丁,这些被抓来的壮丁根本不会被登记造册,不要说没饷银了,死了也是白死,一文钱的抚恤金也没有。
丁春海只能让人先把这两百多人进行造册,如果他们还记得与他们一同被抓来的人叫什么名字,籍贯在哪儿,也可以先记下来,等着日后一一查清,要是活着,饷银就补给他们,要是死了,就只能期待战火平息,有老兵平安归乡,再托老兵带回一点抚恤金了。
看到这一幕,单壮心中很是感慨,不只是他,在边上一同旁观的辅兵们,他们心中也很是感伤,因为他们想起了他们在私矿时的日子,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分白天黑夜,都在地下钻,死了也是白死,随便刨一个坑就是他们的归宿,要不是被太子殿下买下,他们还不知道能活多久,更不要说活的这么堂堂正正,受人尊重。
第144章 战报
沉沉的夜色里,远方突然疾驰奔来一匹马,马上骑手的身上绑着一支三角红旗。
马蹄声在夜色中分外的清晰、沉重。
骑手奔至燕京城下,守城的将士燃起火把,持箭戒备。
“八百里战报,开城门。”骑手哑着嗓子朝上大喊。
借着火把的光亮,守城军看到了骑手身上的三角红旗。
红旗!军情紧急!
城门大开,骑手换上守城军的马匹,纵马直奔大燕皇宫。
“什么?八百里战报?”嘉和帝掀被而起,赤足踏在地上。
总管大太监苏承恩赶紧奉上密封的筒管,嘉和帝接过掰开,取出其中的战报。
“申奴十万,再犯庸宁道!”嘉和帝的心快速的跳动起来,十万啊,没了大小蒋的庸宁道,能守得住吗?
“敲钟,传三品以上文武官员,以及内阁诸臣,入宫觐见。”嘉和帝边吩咐边披衣,宫女侍人们快手快脚的为嘉和帝梳发净脸、穿戴衣冠。
远在京郊的贺琅也收到了来自宫中的禀报,他身为太子,这等军国大事,他自然是要知晓并参与的。
贺琅急起穿衣,纵马赶往宫中。
八百里战报,庸宁关战事危急,如今镇守庸宁关的大将齐业,是大蒋将军的大女婿,他是有一些领兵作战的才能,也能指挥得动蒋家军,但自畿北道一役,大小蒋将军战死,蒋家军也元气大伤,剩余的兵马不及原先的一半,还不足五万,仅凭如今的蒋家军,要抵挡住十万申奴,简直是不敢想。
大臣们又开始你来我往的争吵了,派兵是一定要派的,但兵从何处调呢?
而且如今庸宁道只有齐业一位大将,是否还要再派一名老将过去督阵?
若是齐业与老将在战事上有异议,又该听谁的?
是否还要再派一位督军过去?
督军的人选又该选谁?
是太监还是文臣呢?
派太监,太监胡乱指挥也是有过的,派文臣,文臣阵前杀将也是有过的,不管派哪个,都容易引发军中不满,那么该不该派呢?
文臣和武将们吵成了一团,两方都有各自的理由,坐在御座上的嘉和帝脸色越发黑沉。
“父皇,儿臣请旨督军。”突然,一道变声期的公鸭嗓横空响起,震惊了殿上所有人。
文臣和武将们还愣着,嘉和帝先拍起了御案:“胡闹!滚下去!”
贺琅没有退下,反而走到大殿正中,撩袍跪下:“父皇,儿臣身为大燕太子,受大燕恩泽,受万民供奉,如今大燕危急,万民危急,儿臣不能视而不见,避而不为,且儿臣已经长大,自该当为我大燕做一些事了。”
嘉和帝想阻止儿子,却不能随便开口,只能横眼瞪向亲信大臣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领会圣意,走出臣列,规劝太子:“殿下仁厚,是为万民之福,但前线危险,刀剑无眼,殿下身担大燕福祉,不该轻涉险地。”
“是啊,殿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可轻易为之。”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此乃善言也。”
文臣们都纷纷开口规劝太子,生怕他一意孤行。
武将们也觉得太子去前线督军,此举太过疯狂,万一太子有什么意外,受伤了,被俘了,甚至阵亡了,不能想,不能想,真的不能想,武将们也都齐声开口规劝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