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都市言情>平凡之路2010> 平凡之路2010 第105节

平凡之路2010 第105节

  她看了眼坐在旁边像个宫女似的张家琪:“请问这位是?”
  “我叫张家琪,是采薇最好的朋友。”她自己抢答。
  彭宇琛含笑致意,像是非常和蔼,但没在她身上浪费时间,自然地转过头:“小顾同学的名字是叫采薇吗?真美,跟本人一样。”
  “只有临安这样钟灵毓秀的人间天堂,才能养出你这样的女孩子吧。”
  张家琪很是诧异,原来上次连名字都没给人家留啊,这次还巴巴地又从申城跑过来。
  顾采薇也觉歉意,主动解释了一句:“上次是我们失礼了。其实我也不是土生土长的临安人,我出生在越州,在临安长大。”
  彭宇琛心中雪亮,她愿意透露一些个人信息了,说明两人间的信任开始建立:“越州我也去过,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是文化名城,更是美人乡啊。难怪,难怪。”
  顾采薇没有在这个话题上深入下去,她对越州的了解其实有限,而且她们今天可不是来闲聊的:“彭总,其实我有些问题上次没能想到。”
  “我很乐意为你解答。”
  “我想了很多细枝末节的问题,但我归纳了一下,其实最后只是一个问题。什么是偶像,为什么要做偶像?”
  彭宇琛笑了,可以收网了。
  “这个问题问得确实很大,不过我想,我可能是目前国内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人,至少是之一。”
  “偶像,从形式上来说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歌手、演员等类型的,一种全新的艺人。”
  “从现有的作品上来说,他们更接近于歌手,上次我也说过偶像的基本功是唱跳。”
  “但他们和传统意义上的歌手,包括唱跳歌手都有很大的不同。”
  “我说的不同并不在于,偶像也演戏或者上综艺节目,传统的歌手他们也经常跨界。”
  “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传统的艺人以作品的形式跟消费者交流,更接近于一种手工业者,厉害一点的还被认为是艺术家。”
  “而偶像,本身就是商品。”
  彭宇琛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她在等顾采薇的反馈。后者听得非常认真,果然跟着她的思路问道:“人怎么能成为商品呢?”
  “我们当然不是在讨论人口买卖。”
  “我的意思是,偶像并不把作品当作和消费者——也就是粉丝——交流的唯一窗口。”
  “极端一点说,甚至可以完全不必有作品。”
  “你可能会问,没有作品他们拿什么给粉丝看呢?”
  “拿他们自己。”
  “我在rb工作的时候第一次接触到握手券这种东西,你们知道什么是握手券吧?”
  “当时我非常惊讶,这样真的没问题吗,随随便便就能握到手的还算是艺人吗?未必太接地气了吧。”
  “没错,偶像就是艺人下凡。”
  张家琪在旁边插了句嘴:“照你这么说,偶像还练什么唱跳,完全没必要练啊。只要一张脸的话不就是模特吗?”
  彭宇琛没有介意她的打断,反而很高兴有能有互动,这说明两个听众在接受和思考自己给出的信息。
  “模特转型偶像,确实比转型其他艺人要容易一些。”
  “偶像要会唱跳,是传统艺人提供作品的形式在延续。”
  “换句话说,粉丝们习惯了把唱歌跳舞当作娱乐方式,所以偶像才练习唱跳,而不是反过来。”
  “演戏、上综艺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粉丝习惯看剧看综艺,所以偶像需要练习和参与进去。”
  “我这么说你们可能更好理解。”
  “如果有一天人们把倒立当作最有趣的娱乐方式,那我就会让公司的练习生全都去倒立,练得最好的才能出道。”
  张家琪的理解能力很强:“你的意思是,偶像是完全为粉丝定制的一种商品,粉丝想看什么偶像就给什么。”
  “没错。”
  顾采薇听了面色古怪:“听起来……完全没有自我啊,为什么这么多人想要当偶像?”
  “大部分为了挣钱,或者为了虚荣心。”
  彭宇琛看起来非常推心置腹地说道:“但我知道你不是这么浅薄的孩子。我刚才说了偶像是一种商品,那么他们贩卖的是什么?”
  顾采薇眉头紧锁,张家琪是追过星的,她给了一个猜测:
  “梦想?”
  “非常接近了。日式的养成系偶像,特别鼓励粉丝把偶像的梦想当成自己的梦想,加深两者之间的羁绊,从而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
  “参与感、成就感……”张家琪知道答案应该就在这两个词后面。
  彭宇琛没有再打哑谜:“偶像的本质,就是这个行业的本质。”
  “娱乐圈为什么叫娱乐圈?”
  “他们是贩卖快乐的人。”
  第126章 向往的生活
  彭宇琛深谙先抑后扬的说话技巧。
  “贩卖快乐的人”听起来比“偶像是一种商品”就要好得多,顾采薇和张家琪都眼前一亮。
  “实际上,我一直认为把偶像视为一个单独的艺人类型是一种歧视,是演艺界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的体现。”
  “就像我刚才说的,粉丝喜欢什么,偶像就学什么,就演什么,所以偶像就是艺人本身。”
  “rb的杰尼斯,喜多川在70年代推出了第一代男子偶像,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演艺界的中流砥柱。”
  “比如说号称元祖偶像的木村拓哉,常年保持收视冠军记录,是当之无愧的日剧天王。”
  “韩国的偶像历史更短,公认的韩流鼻祖是97年才出道的男团hot,这些成员到今天才三十来岁。”
  “韩国的演艺圈前后辈制度扭曲到畸形,他们在原本的演员歌手那里遭遇的歧视更像是作为后辈受到的排挤。”
  “所以说,偶像不应该和其他艺人泾渭分明,偶像就是年轻的艺人。”
  彭宇琛对偶像的境遇打抱不平是有感而发。
  因为她作为偶像工厂的一部分,能够感受得到来自垄断资源的娱乐圈老人的压力。
  虽然她还没有在国内推出偶像团体,但她不认为能逃得过传统势力的指指点点,乃至明枪暗箭。
  “那些现在被公认为唱功出神入化的、演技惟妙惟肖的所谓实力派艺人,他们难道出道的时候就有这些实力吗?”
  “他们是选择性地忘记了,当初自己受到喜爱,也不过是因为那张满是胶原蛋白的脸蛋而已!”
  现在“小鲜肉”这个词还没有流行起来,不然她一定会用上。
  彭宇琛很快意识到,没必要对自己的攻略目标多发这种牢骚,以影响对偶像的职业信心。
  她立刻总结了一句:“总之,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不要听信那些偶像就是花瓶的歧视性言论。”
  “不要把韩国娱乐圈那种喜欢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陋习当作天经地义,一个年轻偶像并不比一个年轻演员或者年轻歌手低人一等。”
  张家琪听得津津有味,这是她第一次站在粉丝以外的立场看待这些事情。
  而顾采薇则若有所思:“你说偶像是贩卖快乐的人,又说他们不一定要用作品跟粉丝交流,那他们靠什么呢?”
  “建立情感联系。”
  彭宇琛继续循循善诱:“偶像为什么会出现?因为通信技术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空前简单和频繁了。”
  “传统的艺人高高在上,粉丝们只能在电视剧里、唱片的mv里,还有海报上看到他们。”
  “最近距离的接触,无非是演唱会的时候混在人群里为他们呐喊几声。”
  “偶像则不同,他们出现在街头巷尾,通过社交网络发布自己的行程方便粉丝追踪。”
  “他们经常性地通过见面会、生日会之类的形式和粉丝近距离接触,给人一种他们就在我身边的感觉。”
  “我这么说吧,偶像的目标是成为粉丝心理上的家庭成员。”
  “韩国男团偶像的粉丝通常叫他们欧巴,看过韩剧应该知道,这个词是情侣之间常用的。”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男朋友去出歌、去演戏了,你会说他的歌不好听、戏不好看吗?”
  “你当然是无条件的支持!而且还会自发地为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和成就感到自豪。”
  张家琪没被侃晕,她追星不上头就是因为足够清醒:
  “但这只是一种错觉对吧?偶像根本不是你的家庭成员或者你的男朋友,他们只是想赚你的钱而已。”
  彭宇琛笑了,张家琪这样的就不是优质的目标群体:
  “赚钱并不是问题,只要粉丝认为她们从偶像身上得到的快乐足够多,那么这就是等价交换。”
  “这两年,因为很多未成年的女中学生追逐外国偶像,出现了一些荒唐的事情,所以大家对偶像的看法是有失偏颇的。”
  “正是因为这样,社会才应该更支持我们自己的偶像,来引领青少年的娱乐生活,这才叫正本溯源。”
  以上很多是彭宇琛的私货,她又用很感性的声音说道:
  “可以设想一下这样的场面。”
  “有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她是一个男团的粉丝,她得了罕见的重病躺在病床上,即将要面临一场生死未卜的手术。”
  “这个时候,她的愿望仅仅是能够得到自己喜欢的偶像的鼓励。”
  “然后,她的愿望就实现了,而且还来到了她身边。”
  “最后,在这种鼓舞之下,她挺过了和死神的近距离交手,迎来了新生。”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会不会觉得,偶像好像还是挺有意义,也能产生一些正能量的?”
  顾采薇没有被完全蛊惑:“她首先应该感谢的是治好她的医生,而不是她的偶像。”
  彭宇琛心想反应挺快的呀,好像小看她了。
  “所以我说,偶像是贩卖快乐的人。我们从来没有承诺包治百病,甚至解决不了任何一点现实的问题。”
  她悄悄地用了“我们”,这是一种心理暗示。
  “刚才的例子非常极端,也不太常见。我们再设想另外一个场面,你们今年正好高三对吧。”
  “我也经历过高三,那是很久以前了,这一年很苦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