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龙战长空> 第五八八章 盘面与劫材

第五八八章 盘面与劫材

  眼见时间还不算晚,借着桌上已经摆出的一盘围棋棋局,马林科夫暂时放下萦绕在心头的思绪,言简意赅的又给几位老友解释了一遍围棋规则。
  手上拿着几颗玻璃棋子,总书记的手有节奏的敲击几面,他一边说明、一边演示的又给在座者温习了一遍围棋的基本套路,还挺耐心的在棋盘上指指点点、告诉各位什么样的局面才比较有利。或者说,他就是想让他们明白,围棋的要点不在于一味杀敌、而在于对整体盘面的分析与考量,这种思维模式才是它的精髓所在:
  “——喏,就像这样,”
  马林科夫一边说话,一边指向棋盘左侧被白棋包围的一片空地,“很显然,像这样的情况,虽然空地里并没有白色的棋子,但是从形势上讲,我们认为白棋是占优的,这片地域也都归白棋控制。——规则一点都不难,是不是?”
  “啊,看上去的确……虽然我还是没完全想明白。”
  在马林科夫身旁,一脸认真的贝利亚凝神审视片刻、还是挺无奈的摇摇头,也许以他缜密而注重逻辑的头脑,是挺难理解这种无形无踪的“棋势”;见到这位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的克格勃负责人还有些不得要领,马林科夫爽朗的笑了笑,又简单的给他解释一番:
  “其实,以我个人的观点,围棋和战略层面的兵棋推演倒是有些类似;就像这样,”他手指戳在棋盘的白棋空地上,“虽然中间是一片空地,但是如果进行军事部署的话,可不就是这样吗?谁都不会傻到把作战单位全都挤在驻防区域的中心,而往往是沿边界部署、还有一定的纵深,怎么看都觉得很像啊,哈哈。”
  “唔……黑白双方可用的棋子一样多,有先手、后手的区别,以现存力量和控制地域作为胜负的推断标准……”
  在台几旁观察片刻,苏斯洛夫挺感兴趣的点点头,“嘿,我起初还以为这是什么变魔术的小把戏,现在想想,可不就是和战略博弈一样吗!”
  “啊哈,就是如此。”
  听到苏斯洛夫的话,坐在对面的柯西金赞同的拍了拍手。
  在刚才的低水平对弈里,显然是挺轻松的执白取得了对苏斯洛夫的优势,阿列克谢脸上的尴尬这时候早已一扫而空;这位身材高大的苏维埃政府总理,颇有点意气风发的在棋盘上指点一番。
  作为统领全局、尤其是负责庞大联盟经济层面千头万绪的人,阿列克谢在观察眼光和战略分析上的确很有一手。而眼见几位老朋友围在台几旁边,饶有兴致的在棋盘上比划争论,马林科夫也两眼出神的凝视桌上的偌大棋盘;随着思绪的逐渐展开,棋盘上那一条条横平竖直的棋路似乎也变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展现在眼前的已经不复是平整有序的盘面,而是广阔无垠的一整片亚欧大陆……
  “……各位,借助眼前的棋局,我们不妨分析探讨一下当前的局面、还有国家下一步的行动方略,怎么样?”
  “哦?……乌斯季诺维奇,你是说——”
  “呵呵,是啊。”
  面对柯西金若有所思的谨慎提问,总书记笑着点了点头。
  作为庞大苏维埃联盟的最高领导人,马林科夫的工作性质就是统领全局;而且战略层面的分析本来就是定性为主、注重全盘考量,如今正好把之前的一些想法说出来,和在座的几位论证分析一番。于是他信手从陶瓷棋钵中抓起一些棋子,把盘面略为布置一下,然后整了整睡袍的宽大衣领,语调沉稳的开始了自己的陈述:
  “提及当前的战略局势,首先自然要谈原因,也就是这一场世界大战的爆发缘由。
  在这方面,帕夫洛维奇主持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我们已经发现西方国家对这场大战同样感到意外、其中甚至也包括我们的宿敌美国。种种迹象显示,大战的爆发并非蓄谋已久、而很可能是一种阴谋,这对于我方制定应对策略是很有用处的;但是同时也要认识到,查明大战爆发的原因,对分析战局走向却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听到马林科夫的开场白,在场的三人都点头认可,他们和总书记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
  是啊,不管这场莫名爆发的战争究竟是因何而起,现在都已经没了意义:庞大的战争机器一旦轰然开启、就已经脱离了正常世界的运转轨道,除非采取强力干预,否则是没法阻止这匹脱缰的烈马发狂向前。
  “既然如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才能结束战争?
  在这方面,委员会之前已经有了共识,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的整体力量仍然占据优势,我们的一切行动都不能脱离这个现实。原本计划在一场世界大战中彻底击败西方、一举摧毁资本主义最后堡垒的战略,可以说是完全不切实际;那么我国当前的作战目标,仍然应该是尽力保持既有战略均势、争取以相对合理的代价来结束战争,为战后的长期发展赢得更多时间和机遇。
  关于这一点,各位,有什么新的想法没有?”
  “恩,‘以结束战争为目标’,我个人一直是完全赞同。”
  随着马林科夫的询问,谢苗*苏斯洛夫手指敲了两下沙发扶手,说话间微微颌首以应。
  就是在不久之前,他在国防部与红海军元帅谢尔盖*戈尔什科夫会面时,也当面讨论过这个问题:面对苏斯洛夫代表苏维埃主席团的问询,元帅很直截了当的告诉他“以红海军的装备构成和规模,无法在远海与美国海军抗衡”。
  而对于美国这个“资本主义的最后堡垒”,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所谓“一举击溃”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谈。
  在那并不遥远的旧时代里,在虽有工作热情、却只喜欢陆军的前国防部长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元帅压制下,苏联红海军的装备建设在七、八十年代一度出现了浅浅的断层;等到这位老先生终于在一九八四年见了马克思,戈尔什科夫才得以梳理军工系统的复杂关系、委任大批精兵强将放手大干,在主持红海军的十二年时间里建造了六十三艘956、1155型导弹驱逐舰(其中出口到中国六艘、另有两艘未及交付)、九艘1164型导弹巡洋舰、二十八艘新一代949a型(奥斯卡ii)攻击型核潜艇和数十艘常规动力核潜艇,以及共计三艘1143.5/6/7型重型载机巡洋舰(另有两艘在建)和大批军辅船,红海军的总吨位比一九八四年几乎翻了一番!
  但是即使如此,面对舰艇总吨位仍居世界第一、尤其具备强大远洋作战实力的美国海军,位居世界第二位的红海军由于严重缺乏航空母舰和两栖战舰等大型舰艇,仍然无法在远洋上一举击溃西方世界的海上力量。
  除此之外,由于地缘上的天然劣势,庞大红色帝国的四支舰队彼此分离、难以互相调动协调;在大战爆发后,苏联黑海舰队更是一直被围困在黑海,龙困浅滩、难有作为。
  恶劣的地缘形势,一时半刻自然无法改变。
  但是要说最麻烦的问题,还是黑海沿岸集中了苏联大部分的军事船舶工业,如果战争旷日持久的一直进行下去,红海军就算新下水再多战舰,也无法冲出海峡、补充其他三大舰队的战争消耗;不仅如此,三大舰队的舰艇保养、维修也同样因为失去船厂支持而难以为继,这一点对长期的持久战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总而言之,不论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还是受到先天地缘所限,远洋作战暂时还不是一种务实的选择;既然直捣北美是没有指望,如何理性的面对这场骤然爆发的世界大战、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就是苏维埃帝国领导人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
  “……我们的海军,坦率的讲掣肘太多,很难冲出西方的包围圈完成作战任务。而且说到黑海,现在高加索战区的局面,一时半会还看不到彻底改观的迹象——”
  “唔,是的,关键还是高加索。”
  沿着苏斯洛夫的思路,马林科夫喝了一口清冽的矿泉水,继续自己的分析:
  “最近以来,我也一直在思考高加索的战局。
  对如今这一场世界大战来说,如果简单的用围棋来比喻,可以说高加索战区正是当前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也是彼此都倾尽全力厮杀的一块丰厚的‘劫材’。现在的问题在于,这块‘劫财’、或者说就是‘兵家之争之地’,却是来自于我国的领土;在家门口打仗,虽然可以占据天时地利,却也有很多其他的麻烦和顾忌。
  经历过大战之初的欧洲大挺进,抢先发动战争、算是执黑先行的北约被我们一路追打,显然已经丧失了先手优势;然而在高加索,敌我双方的攻守形势已然逆转,处于防守态势的我方恰似后手白棋,面对西方潮水般的攻击勉力支撑,虽然还不至现出败象、却也着实有几分左右支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